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泥濘路上的足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題記:許多時候,人生並不需要太多的行李,只要一樣就夠了:“愛”在人生短暫的旅程中,請留意在你面前飄落的每一個雨滴,也許它正蘊藏著彩虹的美麗。

(一)誰能撐一世的蔭涼先讀一首小詩吧:“mypreciouschild/iloveyouandwillneverleaveyou/whenyousawonlyonsetoffoot-prints/itwasthenthaticarriedyou。”—“我的寶貝孩子/我愛你決不會離開你/當你只看到一串腳印時/是我在一路抱著你。”生活太真實了,我們往往被恿繁的事務纏身,當我們知道該去珍惜時,已經晚了。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撿著芝麻,丟著西瓜,沒有重心的顧此失彼,不是嗎?我們是否可以在偶爾的閒暇,陪陪我們至親至愛的父母?他們健康嗎?他們快樂嗎?他們孤獨嗎?他們的生活裡有陽光嗎?你曾經在意過他們的受嗎?

那天,下著大雨,但是我終於盼來了渴望已久的假期。久違了的家的親情拽痛了我一顆的心,我決定冒雨回家。我家在農村,每次回家都要很長時間的顛簸,身心都很疲憊,於是,總會在車上進入夢鄉,總會夢見自己已經到家,也總會在車子離家鄉不遠,疾馳的公路上從顛簸中醒來。我醒來時,車子已經闖入了家鄉的視野,雨依然下的很大,雨滴砸在路旁的樹木,地裡的莊稼上,頓時發出“啪啪”的響聲,意識裡頓然有了“梧桐更兼細雨”的傷。突然,在前方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下,出現了一隻蒼老的手,她高高的擎著,拼命的搖著,我知道她一定希望司機師傅能夠看到她,並載她一程。透過雨幕我能夠清楚的看到她那和歲月一樣蒼老的年齡,雪白的頭髮在後腦勺胡亂的扭成了一個髻,打著補丁的衣服,微駝的,背上還有大大的一個包袱袋子。車子在她面前沒有停,反而加快了速度,還將一串泥巴水濺在了她的身上,老的身影漸漸縮小了。

“為什麼不停車?”不知誰大含一聲。

“大家看到了沒?剛才那老太婆是我們村上的,六七十歲了,被兒子趕出來了,去外面打工掙了十幾年錢,才給兒子娶上媳婦。”賣票的婦女解釋到。

“所以,我不會停下來的,煩人,她又沒有錢,懶得帶上她。”戴墨鏡地司機師傅把頭扭向大家作進一步的解釋,同時還擠出了一個狡黠的笑,滿臉的橫。那一刻,我驚呆了!中國的父母為何這麼辛苦?撫養子女何時才到盡頭?親愛的朋友,我們一點點的長大,是誰用韶華來換取的?是父母!是偉大的父母!是默默無聞的父母!你向他們索取了生命,索取了成長的樹蔭,還要榨乾他們體內最後一滴血嗎?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誰能夠為我們撐擋一世的蔭涼?誰才是我們永遠的救星?不是我們最親近的父母,而是我們自己,父母給了我們健康的體魄,聰慧的頭腦,靈活的雙手,這是一筆偉大的財富,我們要靠自己去創造生活。愛,是人生的必修課,讓我們先從愛父母開始吧!

(二)需要這個世界用理智去對待是個喜劇,用情對待,是個悲劇。

爺爺突發腦血管疾病,因為鄉鎮醫療衛生條件有限,轉院刻不容緩,但是我家通往縣醫院的路卻坑坑窪窪,1個多小時的顛簸,使本來有希望醫治的爺爺卻因為腦血管破裂,腦內積血85ml而匆匆離去,學醫的子孫卻無力將自己的親人從死神手裡挽回,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樹靜而風不止,子養而親不在。”在農村每一年都有很多的人因為醫療衛生的有限,而失去搶救,失去生存最後的機會。

2002年,因為修高速公路,許多超載的車輛硬是把好好一條路軋的滿是傷疤。2002年至今,每天來往的載客車輛都會使“客人”在車上免費學習1個多小時的“舞蹈”真實不可思議,鄉里鄉親每每提起都會搖著頭說:“窮呀!咱們老百姓沒本事呀!忍吧!”是的,老百姓沒有本事,只能把滿肚子苦水往肚裡咽,而這樣以來,老百姓的父母官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2年前就聽說家鄉要修路,但是2年過去了,他們一拖再拖。幾百個夜夜過去了,老官,新官換了一批又一批,都批示要修,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把此事落實下來。我們縣是全國的貧困縣之一,本來經濟就不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偏偏總有一些蛀蟲在裡面吃著還拿著,小小的一件事都完不成,談何發展?他們站在老百姓面前是個人物,但在老百姓心裡,是什麼一個角呢?近期聽說終於把縣領導改組,抓的抓,調查的調查,老百姓拍手稱快。畢竟,過子是很真實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我為故去的爺爺說句話:“我們需要實幹的父母官。”沒有一朵蓮花能否定汙泥,沒有一個今天的果實,能否定昨天的種子。所以,希望父母官們清楚:得失是以人類靈魂作支點的一槓桿,槓桿的兩端永遠都是相同的份量,至於它偏向哪一端,那要看你的心所在的位置。

(三)走在時尚邊緣真正的諷刺大師,其實是生活本身。最免費的雜誌上說:那彩的太陽鏡是“燃燒的氣息”那長短不一染成紅的頭髮是:“不可忽視的風格之美”那一隻紅一隻綠的布鞋是“青的兩個眼睛”那過於巨大不合身的衣服是“把世界的傷口包紮起來”而那些新品種的都市人則被說成是“青與時代的領航者。”每次回家,幾乎很少能看到年青人的影子,他們大都外出打工,一貧如洗的走,口袋鼓鼓的回來。改革的風,把更多的年輕人引到了城市,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如今農村的主力軍是有些單薄,有些麻木的中老年人。我的一位老師不無擔心的對我說:“將來誰還願意種地?”我的思想莫名的凝重起來。我經常聽到孤獨的老年人惆悵的說:“我的孩子不回來了,他們在外面買了房子…”每到逢年遇節,一群群染著各種不同顏頭髮,穿著希奇古怪的年輕人終於把青的氣息帶回來了。無法尺量時尚離貧困的農村子弟有多遠,只希望他們不管什麼時候都能認真的對待自己的位置。不要把頭髮染紅,告訴疑惑的父母那是水質的原因;溜冰時把腿摔斷,欺騙父母,那是因為:“城市的路太滑,人多擁擠。”自尊固然重要,但我們其實更像那沉默的榕樹一樣的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地活著,閒暇時,撕下虛偽的面具,幫幫父母,簡單的上路吧。

(四)讓愛做主現在的大學院校拼命的擴招,市場需求又比較有限,所以就業形式嚴峻,企事業單位需要經驗,應屆畢業生命運令人擔憂。尤其是農村走出來的有志氣的孩子們,他們的家庭背景決定他們的2種命運:①走下去,服務基層②走出去,適應市場。多數農村孩子不願迴歸,因為他們認為:上了那麼多年學,又回來了,沒有出息。然而,在外的路其實是更多的艱辛,世界是五彩的,被拒絕,被欺騙,被壓榨。風雨裡透著淒涼,白手起家,寄人籬下,命運是未卜的。少數迴歸者又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似的尋找難得的一個崗位,往往1個名額卻有上百人虎視眈眈的瞅者,而且不是僅靠個人能力,主要的是要過人情關。所以,畢業了,也失業了;解放了,也找不到方向了。所以想讓愛做主,都沒法對愛說出口。農村孩子的就業率無法用百分比來計算。

生活有時讓人覺得無法承受,趕路要緊,苦與累可以拋棄,在委屈的生命裡,要懂得珍惜,讓苦難的生命同樣擁有一線美麗,泥濘的路不好走,我們需要更加用心,讓每一回眸處,都留下我們深深淺淺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