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喻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哀愍一切,轉於法錀,度脫眾生。”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大聖轉法錀,顯示諸法相,度苦惱眾生,令得大歡喜。
眾生聞此法,得道若生天,諸惡道減少,忍善者增益。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又、諸比丘,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稀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此光曜?”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為諸梵眾、而說偈言:我等諸宮殿,光明甚威曜,此非無因緣,是相宜求之。
過於百千劫,未曾見是相,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錀。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爾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世尊甚難見,破諸煩惱者,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
諸飢渴眾生,以法雨充滿,昔所未曾睹、無量智慧者,如優曇缽華,今乃值遇。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世尊大慈愍,惟願垂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於法錀,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皆獲安隱、而得度脫。”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以偈頌曰: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錀,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鹹歸請,當演深遠音。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如是。
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稀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屍棄,為諸梵眾而說偈言:今以何因緣,我等諸宮殿、威德光明曜,嚴飾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昔所未聞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錀。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善哉見諸佛,救世之聖尊,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
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能開甘門,廣度於一切。
於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闇冥,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諸天眾轉減,死多墮惡道。
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住於見法,不識善儀則,不蒙佛所化,常墮於惡道。佛為世間眼,久遠時乃出,哀愍諸眾生,故現於世間。超出成正覺,我等甚欣慶,及餘一切眾,喜嘆未曾有。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納受。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白佛言:“惟願世尊轉於法錀,多所安隱,多所度脫。”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世尊轉法錀,擊甘法鼓,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
惟願受我請,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無量劫集法。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即時三轉十二行法錀,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名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滅,名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恆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從是已後,諸聲聞眾、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諸通利,智慧明瞭,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淨修梵行,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皆已成就,世尊,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我等聞已,皆共修學。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爾時轉輪聖王所將眾中、八萬億人,見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聽許。
爾時彼佛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十六沙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諷誦通利。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是時十六菩薩沙彌、知佛入室、寂然禪定,各升法座,亦於八萬四千劫、為四部眾、廣說分別妙法華經,一一皆度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示教、利喜,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通智勝佛過八萬四千劫已,從三昧起,往詣法座、安詳而坐,普告大眾:“是十六菩薩沙彌、甚為稀有,諸通利,智慧明瞭,已曾供養無量千萬億數諸佛。於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開示眾生、令入其中。汝等皆當數數親近而供養之。所以者何。若聲聞、辟支佛、及諸菩薩,能信是十六菩薩所說經法、受持不毀者,是人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之慧。”佛告諸比丘:“是十六菩薩、常樂說是妙法蓮華經,一一菩薩,所化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世世所生、與菩薩俱,從其聞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緣,得值四百萬億諸佛世尊,於今不盡。”
“諸比丘,我今語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彌,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十方國土、現在說法,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聲聞、以為眷屬。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名師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虛空住,二名常滅。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彌陀,二名度一切世間苦惱。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羅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須彌相。北方二佛,一名雲自在,二名雲自在王。東北方佛、名壞一切世間怖畏,第十六、我釋迦牟尼佛,於娑婆國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等為沙彌時,各各教化無量百千萬億恆河沙等眾生,從我聞法,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諸眾生,於今有住聲聞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人等,應以是法、漸入佛道。所以者何。如來智慧,難信難解。爾時所化無量恆河沙等眾生者,汝等諸比丘、及我滅度後、未來世中聲聞弟子是也。我滅度後,復有弟子、不聞是經,不知不覺菩薩所行,自於所得功德、生滅度想,當入涅槃。我於餘國作佛,更有異名,是人雖生滅度之想、入於涅槃,而於彼土、求佛智慧,得聞是經,惟以佛乘而得滅度,更無餘乘,除諸如來方便說法。”
“諸比丘,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眾又清淨,信解堅固,了達空法,深入禪定,便集諸菩薩及聲聞眾,為說是經。世間無有二乘而得滅度,惟一佛乘得滅度耳。比丘當知,如來方便、深入眾生之,如其志樂小法,深著五,為是等故、說於涅槃,是人若聞,則便信受。”
“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若有多眾,過此道、至珍寶處。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之相,將導眾人,過此難。所將人眾、中路懈退,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退還。’導師多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寶而退還。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今此大城,可於中止,隨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隱。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嘆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於是眾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隱想。爾時導師,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倦。即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處在近。曏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
“諸比丘,如來亦復如是,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見佛,不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爾時世尊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
諸天神龍王、阿修羅眾等,常雨於天華,以供養彼佛,諸天擊天鼓,並作眾伎樂,香風吹萎華,更雨新好者。
過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諸天及世人,心皆懷踴躍。
彼佛十六子,皆與其眷屬、千萬億圍繞,俱行至佛所,頭面禮佛足,而請轉法錀。聖師子法雨,充我及一切,世尊甚難值,久遠時一現,為覺悟群生,震動於一切。
東方諸世界、五百萬億國,梵宮殿光曜,昔所未曾有。
諸梵見此相,尋來至佛所,散花以供養,並奉上宮殿,請佛轉法錀,以偈而讚歎。佛知時未至,受請默然坐。
三方及四維、上下亦復爾,散華奉宮殿,請佛轉法錀,世尊甚難值,願以大慈悲、廣開甘門,轉無上法錀。
無量慧世尊,受彼眾人請,為宣種種法,四諦十二緣,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
宣暢是法時,六百萬億垓、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
第二說法時,千萬恆沙眾,於諸法不受,亦得阿羅漢。
從是後得道,其數無有量,萬億劫算數、不能得其邊。
時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彌,皆共請彼佛、演說大乘法。
我等及營從,皆當成佛道,願得如世尊、慧眼第一淨。
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以無量因緣、種種諸譬喻,說六波羅、及諸神通事。分別真實法、菩薩所行道,說是法華經,如恆河沙偈。彼佛說經已,靜室入禪定,一心一處坐、八萬四千劫。是諸沙彌等,知佛禪未出,為無量億眾、說佛無上慧,各各坐法座,說是大乘經,於佛宴寂後,宣揚助法化。一一沙彌等、所度諸眾生,有六百萬億,恆河沙等眾。彼佛滅度後,是諸聞法者,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是十六沙彌,具足行佛道,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爾時聞法者,各在諸佛所,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我在十六數,曾亦為汝說,是故以方便、引汝趨佛慧。以是本因緣,今說法華經,令汝入佛道,慎勿懷驚懼。譬如險惡道,迥絕多毒獸,又復無水草,人所怖畏處。無數千萬眾、過此險道,其路甚曠遠,經五百由旬。時有一導師,強識有智慧,明瞭心決定,在險濟眾難。眾人皆疲倦、而白導師言,我等今頓乏,於此退還。導師作是念,此輩甚可愍,如何退還,而失大珍寶。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化作大城郭,莊嚴諸舍宅,周匝有園林、渠及浴池,重門高樓閣,男女皆充滿。即作是化已,眾言勿懼,汝等入此城,各可隨所樂。諸人既入城,心皆大歡喜,皆生安隱想,自謂已得度。導師知息已,集眾而告言,汝等當前進,此是化城耳。我見汝疲極,中路退還,故以方便力、權化作此城,汝今勤一一進,當共至寶所。
我亦復如是,為一切導師。見諸求道者、中路而懈廢,不能度生死、煩惱諸險道。故以方便力,為息說涅槃,言汝等苦滅,所作皆已辦。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羅漢,爾乃集大眾,為說真實法。諸佛方便力,分別說三乘,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今為汝說實,汝所得非滅,為佛一切智,當發大一一進。汝證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實滅。諸佛之導師,為息說涅槃,既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