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華夏陶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為首的那個高瘦個男人,看到蘇懷出現,立刻就過來了:“老師,您來了啊~”
“給各位介紹一下,這是中華公司負責產品製造的程研究員,也是我蘇門的弟子之一。”作為蘇門大弟子的郭維,給眾人介紹了一下來人的身份。
蘇門收的弟子之中,不乏有一些技術相關的人才,郭維篩選出了最優秀一些製造業人才,負責中華公司傳統工藝品製作其中小程是最拔尖的,由他負責技術團隊。
季院長和錢老都只是點點頭,只有華博士過來和小程握了握手,小程動得聲音都在顫抖:“華博士…見到您,真是我的榮幸,我上過你在在理工大的課程…”寒暄中,季院長有些不耐煩道:“蘇先生,可以開始你們新材料的製作了嗎?這實驗室你們可以儘管使用。”要胡鬧,也別費時間了。
蘇懷等得就是他這句話,對小程點了點頭,小程等技術員都是歡天喜地地進入了實驗室。
看著那巨大的電窯,和最先進的管磨機,眾人都是滿臉的歡喜,這些配套設備別說是他們中華公司了,就算是中科院也沒有這樣的型號。
“蘇教授,你說的這個新型材料不是金屬,難道是一種有機物?”姚教授率先開口問道。
蘇懷解釋道:“嚴格地來說,這種材料,既不是金屬,也不是有機物的固體,名稱聽起來有點彆扭,所以我把他的學名叫做‘非金屬無機固體材料’…”眾教授都是啞然,蘇懷竟然還發明有新的材料名詞?這簡直太狂妄了吧…要知道,這種學術上定義的名詞,通常只有科技行業內公認的宗師才有資格取的。
蘇懷作為一個文人,竟然痴心妄想,執行定義一種材料名稱…簡直是可笑。
這時,中華公司的研究員們已經開始在配鹼槽中倒入各種原料。
眾人都不知道蘇懷到底想做什麼,只看到蘇懷仔細盯著配鹼槽,反覆確認道:“都配平了吧?”得到小程的答覆後,才擦了一把額頭的汗,如釋重負的表情。
季局長和錢老原本都有些心不在焉,但是看到他們的用的材料不由都出驚訝地表情,同時過去看看原料單。
“這個新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粘土,長石,石英…化學成分是mgo·sio2…”看著材料在管磨機中“嗡嗡”進行研磨,錢老微微皺眉道:“蘇教授,這個新材料是玻璃的一種嗎?”這個話一說,就連卡拉夫人都有些心裡範起嘀咕來,這耐熱材料,起碼要強度高,能耐高溫,玻璃可是又脆,又不能耐溫的啊。
“類似,但不同。”蘇懷卻是搖頭道,傳統的陶瓷雖然比一般的玻璃要耐高溫,具有良好的隔熱,但是強度卻很差,但是在此基礎上的工業陶瓷就不同了,可以通過確的不同原料,製作出強度遠遠高於普通陶瓷的密陶瓷來。
此時眾人的好奇心都被調起來了,都過來觀看這個新材料的製作過程,就看蘇懷的團隊,在經過簡單的造粒和成型之後,就製作出了一些各種形狀的物品,其中還有一個手掌大小的小碗。
這讓所有人都是有些意外,錢老卻頓時恍然大悟,轉頭看向蘇懷問道:“蘇先生,這難道就是我們華夏傳統工藝中的陶瓷?”陶瓷!?
竟然是明孝陵中的陶瓷?
俄國的眾多專家,也是聽著這個名詞,紛紛出驚訝的表情來,他們完全沒料到蘇懷所說的新材料,竟然是這麼古老的東西。
季院長皺眉道:“陶瓷不是用於餐具嗎?強度很低,質量比重也很高吧…”
“嗯,就是陶瓷,不過不是最傳統的陶瓷,而是我改良之後的密陶瓷,各位可以看看這當中的區別。”蘇懷說著對著小程變製作的過程,邊解釋道:“傳統的工藝上,是直接用土坯進行燒結,直接得到成品…”
“這和其他國家的陶器有什麼區別?”一名俄國專家好奇問道。
“區別在於兩個,首先原料的配比。”蘇懷解釋道:“陶器是用粘土為胎,而瓷器是由石英,高嶺土混合,其次是兩者燒結的溫度也不同,陶器用800到1000度來燒結,而瓷器一般都是1200度以上…”
“可以開始燒結了嗎?”小程有些躍躍試地問道。
“可以了。”蘇懷點頭。
實驗室的大型電窯開始運轉,這原本是製作一些高新的塑料材質的,以及合成一些有機樹脂的材料,這是第一次製作陶瓷這種特殊材料。
電窯開動起來,窯溫一點點升高,小程也是興致地對在場專家介紹道:“現在這個燒結過程,我們控制在1312度,會讓坯料表面積減少,孔隙率降低,力學升高…”聽到這個溫度,季院長和錢老都出思索的表情,金屬的鈹的熔點1278度…這個陶瓷竟然可以在1312度的溫度上燒結,這也就意味著他的耐熱很高。
“這麼高的溫度,材料不溶,這陶瓷強度應該不低啊…”姚教授欣喜道。
“會不會炸裂呢?”一名俄國專家卻是潑冷水問道,眾人都望向了蘇懷,蘇懷卻是道:“為了節省時間,我建議採用熱壓燒結。”眾人都是倒一口涼氣,我們還在擔心你這陶瓷會不會炸裂呢,你丫竟然還要加壓力?
蘇懷可不是為了故意炫技,而是加壓可以讓成品的密陶瓷重氣孔率低,製品緻密度高。
小程卻有些慌亂道:“這數據我沒有測算,沒辦法隨便加壓力啊。”這時候華博士卻主動請纓道:“我來吧。”蘇懷知道華博士華夏工業材料的一把手,也是點點頭,華博士看了看儀器上的各項數據,有些表情驚訝地望了眼蘇懷,問道:“你還加入了附加成分?”蘇懷點頭道:“是,除了sio2,mgo,還加入一些,bao…”蘇懷說出了7,8種化學元素,在場的人都聽著心驚膽顫,如果說傳統的陶瓷工藝蘇懷是通過古代資料得知的話,還情有可原,可這加入新的材料,卻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
而蘇懷不單單加入了這一,兩種,而是七,八種…這已經不光光是靠知識和經驗了,而是要做難以計數的實驗…需要數年的時間累積經驗。
難道中華公司這家華夏企業,科研實力竟然如此強大嗎?
蘇懷的眼睛一直緊緊地聽著電窯的測溫計,不斷調節電窯中的功率,保證窯內的溫度和壓力達到正確的數值。
在他上學的時候,教授為了給他們講述中國古代陶瓷在現代工業化之後的各種牛應用,專門帶著他們去了,製作神舟飛船配件的一家國家級別重工企業去學習。
當時這門課程讓他這個文科生覺得特別的無聊,但是為了試考通過,也只能死記硬背了這些數據,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在今天用到這些。
燒結過程持續了1個小時,眾人各異的心態之下,卻都好奇這個所謂陶瓷,究竟能製作出什麼東西來。
終於蘇懷眼睛一亮,向眾人發出了警告:“好,大家靠後一點,要準備出燒結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