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華夏壟耕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艾倫神自豪,又有些無奈地指著旁邊的公路:“你在這條路上開車,開2個小時,看到的農田都是我的,也都差不多是這種狀況。”旁邊的一個戴著遮陽帽的工人,也抱怨道:“我們這邊地勢低窪,一有降雨,水就會往我們這邊灌。”埃博院長聽著,頓到頭皮發麻,他意識到了這並非個例,而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狀況,所有的低窪地帶,只要稍微有積水,就不利於黃猄蟻的築巢了。
“不是可以用地下水道,機電排水嗎?”身後一位教授道。
“我們州的農場都沒有修建地下排水渠。”艾倫解釋道。
在新歐洲南方,因為降雨比較多,所以都有配套的地下排水系統,可俄亥俄這種北方州,降水本來就不多,所以只配套有地面的排水系統。
眾人聽到這話,都有些束手無策的覺。
只有蘇懷蹲在地上,看著這些玉米田,覺得有些奇怪,怎麼跟他印象中的田地不一樣呢?
怎麼是完全平整的呢?
蘇懷腦子裡開始搜索相關的知識,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這問題很好解決,只要用華夏的壟耕法就可以解決了。”
“什麼龍耕法?”別說是農場主艾倫了,就連埃博院長聽著蘇懷這話都是一愣,顯然沒聽說過這個名詞。
蘇懷解釋道:“壟耕法,是華夏發明的一種方法,在農作物種植時,將莊稼排種在橫豎排列的壟上…壟和壟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這樣採光均勻,通風條件也也會很好…”艾倫聽著這個不知道哪來的華夏年輕人賣學問,不由皺眉道:“這不就和我們現在用的間距種植法一樣吧,這明明是歐羅巴那邊發明的…”埃博院長也幫蘇懷解圍道:“這個還沒有定論,大災難之前歷史,還在研究中。”蘇懷卻指著田地道:“你們確實按照比例隔開了空間,但是卻不能算是壟耕法,因為壟耕法的奧妙還在於,提高壟的高度,讓壟和壟之間,形成自然的溝渠。”說著蘇懷用腳,把地上的土推了幾下,讓土集中在玉米杆的部,仁娜也上去幫忙,幾分鐘的時間,空地的土推到了兩邊的玉米稈部,中間就形成了一種天然的溝渠。
只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艾倫等農場的人都沒看明白,可埃博院長身邊等幾位農業專家,卻是看得眼睛一亮,驚訝道:“好辦法啊~~”
“真是聰明!”
“這樣就可以避免蟻窩被淹了。”埃博院長卻是蹲下來,仔細觀察了一下,沉思片刻,輕聲驚呼道:“真是巧妙的辦法,這樣高低落差,更有利於農作物部的通風,讓部不會腐爛,更重要的是,這樣便於灌溉…”說著轉頭望向蘇懷:“蘇先生,這個壟耕法是要配合水池的吧。”這個讓他想起了蘇懷的那個桑基魚塘的生態系統。
“不需要水池。”蘇懷笑道:“只需要在農田外圍,把土堆成田梗,如果有積水,外圍就會自然形成水溝,當天氣乾旱時候,只需要用把田埂挖開一個小口,田埂外的水就會進田裡,遍壟之間的溝,滲透到莊稼的部…”農場主艾倫聽到這裡,不由驚呼起來:“我的天,那不就是節省咱們很多機器澆水的電力和損耗~!”在現代農業中,最大的支出,其實就是電力和農業機械的損耗費用。
用壟耕法這種原始的灌溉技術,雖然看起來節約不了多少,但是對於新歐洲這種,動輒一望無際的平原種植來說,任何一個微小環節的節省,統計下來就是巨大的差別。
蘇懷舉著摺扇,擋住刺眼的陽光道:“在古代,華夏人利用這種方法,在降暴雨時,讓積水保持在莊稼兩邊相對低窪的溝中,莊稼不會被泡爛,旱季可以蓄水,這樣,除非大旱或者大澇,農業的收成都是有保障的。”說著蘇懷蹲了下來,抬手比劃了一下那整齊的玉米稈:“更絕的是,因為溝中的積水,會照成化學養料的堆積,每季莊稼收穫完畢,再將田重新耕一遍,這時壟就變成了溝,溝就變成了壟…”田教授聽到這裡也忍不住驚呼起來:“我的天…這也就是說,田地雖然每季都在種植,但是具體到每一壟的土地,實際上就是輪休耕,可以大大保證地利!極大的減少農藥對土地產生的破壞!”這話一嚷出來,埃博院長與其他人都是驚呆了,他們看著蘇懷正在端詳田地,俊秀的側臉,此時心裡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覺。
蘇懷隨口說出的這種壟耕法,不單單是解決了眼前的黃金蟻築巢的問題,更是對解決有機農業最頭疼的農藥汙染累積的問題,有巨大的幫助!
而蘇懷…似乎本沒有意識到他剛才說的這壟耕法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埃博院長心情動,盡力地控制自己劇烈起伏的呼,緩聲問道:“蘇先生,這真的是你們華夏古法嗎?究竟是誰發明的?”壟耕法在中國,是每一個農民腦海裡深蒂固的概念,在蘇懷看來很平常。
可在歐洲是什麼時候才明白這個道理?是17世紀!
也就是大航海時代!東西方文明的時歐洲從亞洲學到的!
而在大災難中,正好失去了這個機會,接著機械化時代來臨,歐美農業進入大機械化時代,自然研究得也不是這個方向。
這也倒是了在這個時空,竟然沒有人懂得壟耕法。
蘇懷想了想,搖搖頭道:“我不知道,這在華夏,這事就好像不知道是誰發明的輪子一樣,不過我想壟耕法應該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而是經過華夏很多代人的經驗累積得到的,沒有具體哪部史書有記載。”說道這裡,蘇懷腦海裡卻跳出一個信息:“不過據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描述,這個年代應該晚於公元前6世紀。”埃博院長等人都互相看看,心裡都很想問:“李約瑟是誰?”但是他們都忍住了,各個都是滿臉:“哦,原來是李約瑟”的表情,好像每個人都知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