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四章原來是他皇帝問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開封城內,今趙德昭又去看望楊濛,楊濛的身子比昨天好得差不多了,可以下走路了,只是他身子依舊虛弱,此時手扶著桌子。

“義父小心。”趙德昭看到楊濛要從上下來,連忙過去扶著他走下

楊濛抬起手,然後讓趙德昭扶他去凳子上坐著,道:“昭兒多心了。”

“哦,對了。義父,我這裡有一份昨晚上回去思考過後,寫出來的計劃,不知道義父覺得如何?”趙德昭差點忘了正事,隨即從袖口出一份計劃書,拿給楊濛。

楊濛拿過趙德昭手中謄寫的一份計劃,他雙目聚會神地看著,十分仔細地查看每一個字,目光停留在上面的文字。

嗯,這份計劃書,條理清晰,楊濛毫不費勁,就記住了,邊看邊點點頭,他最後發出一聲慨,道:“昭兒的計劃越加妙,毫無漏可言。實在是高明,義父怎麼想都想不出來的。”

“那是,不過還得依靠義父手中的人力來作,這樣成功的幾率大一些。”趙德昭隨即就把事情的成功轉嫁到了人手上面,話說長堂的密探十分練,而且分叉在各國之內,遊刃有餘,楊濛前幾的一番話真是讓他開了一番眼界。

“昭兒,你的這個商業計劃進行得如何了?”楊濛問道,他對於商業之事,一竅不通,但是商業經營地好,能對做大事有一定的幫助,所以他還是知道這個道理的。

“義父不必擔心,孩兒已經派了得力助手,相信不久之後,就會收穫好消息。”趙德昭自信滿滿地說道,按照時間,白孤城當初答應自己回京城的時間也差不多了,而白孤城的商業能力還是有的,自己給他的這個任務還算是艱鉅的。

楊濛看到義子做事十分認真,心思又十分縝密,在他的心中或許早就計劃好了事情,而且做事有規有矩,是個花心思下功夫之人,所以他面上微微一笑,道:“昭兒做事情,義父放心!你就去做你的大事,義父這邊讓下人照料一下就可以了。”

“義父,對了,這裡有昭兒的一本‘武功秘籍’,義父若是無聊,可以拿去練練,對身體也有一定的裨益之處。”趙德昭這裡又從袖口之中拿出一本書籍,然後獻給楊濛,也希望他的身子早康復。

楊濛見到趙德昭如此孝順,他的眼角溼潤了,隨即鼻子,開懷道:“哈哈,昭兒,甚麼武功秘籍,昭兒就不要尋義父開心了,義父見到昭兒,病也就好了一大半。”楊濛開玩笑道,然後翻開趙德昭說的所謂的“武功秘籍”他倒是要看看這書中的內容。

事實上,趙德昭給楊濛的這本書就是太極拳的拳譜,是自己按照後世學的一招一式,心中默記,然後畫出來的。

“義父,此拳為太極,你就慢慢學著,昭兒先過去了。”德昭辭別楊濛,又去料理廣味樓的事情。

楊濛望著這書,看了起來,料想是昭兒的書,必定有不同凡響,也就聚會神看了起來,爾後臉大變,讚道:“此書,不可小覷啊!”

“哈哈,當然這是昭兒自創的武學,老少皆宜,適合義父鍛鍊…”

“昭兒小小年紀就自創武學,將來定是一代武學宗師,昭兒的一片苦心義父就收下了。昭兒你前幾不是問義父是誰跟蹤你嗎,這幾我讓長堂的人馬盯梢後發現一件怪事,而且義父也不知道該不該和昭兒說。”

“義父有消息了不是,還是…”趙德昭聽楊濛這麼說,或許背後監視趙德昭之人一定是個權勢遮天的組織。

“義父只能說那個勢力在周國是最大的勢力!任何人若是得罪他,必死無疑!”聽楊濛這麼藝一說,趙德昭的心中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與做法,無論如何自己一定不能倒下。

趙德昭已經從楊濛口中知道了其餘跟蹤之人為何人了,在整個大周國土之上還有誰能手眼通天,肆無忌憚就隨便跟蹤,想必也就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了吧,只是他意外的是為何人家對盯上自己。

“昭兒清楚了,多謝義父!”

“昭兒也不必驚慌,義父既然能夠打聽到對方,就一定能夠護得昭兒周全,你放心那夥人是不會打你的主意的,似乎他們認為一個小孩子構不成威脅,或許也有其他的顧慮。”

“多謝義父。”趙德昭心想自己的爹爹或許就是皇帝拉攏之人,而由此顧忌也是出於對自己爹爹的征伐討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邊周國大軍急行,晝夜不分,離開西京洛陽。

農曆五月多,大軍自從離開洛陽,三後,周軍抵達陳橋驛。

傍晚時刻,郭榮望見天邊升起了五彩祥雲,縛馬下身,心中喜悅,問道此為何地?

隨從答曰:“陳橋!”然後把來歷說了一遍。

郭榮又聞下屬說道此陳橋之來歷,據傳,後梁時期,黃水氾濫,千層底出銅牌,上鐫:“冀州真人,閉口張弓左右邊,子子孫孫萬萬年。”銅牌出,南北人“皆連‘弘’字,期以應之”郭榮隨之訕然一笑,神話傳說不過如此,他如今身邊跟隨著張永德,他問道:“此番作戰,軍中良莠不齊,而陣前大將臨陣脫逃,倒戈敵營,晉陽之戰中,史彥超不聽號令,孤軍深入,怎料被殺,驕兵必敗。可惜得來的勝利成果,漢國得此機會再將苟延殘,而遼國肆無忌憚。抱一(張永德,字抱一),你覺得我軍為何失敗?”張永德思索了片刻,再結合歷史上發生的時事情,回覆郭榮道:“回稟陛下,武將亂政,此為一害。自唐後,亂世頻發,幾年一政,國家不堪,百姓受苦。皆為武將之禍亂源不除,若此長期以往,則國本動搖,江山不保。陛下三思!武將亂國,國之大忌也!”郭榮聽了張永德之言,心中恍然大悟,隨即用期待的目光看著張永德這人,未幾道:“我豈非不知其中滋味?如今大軍將回開封,我打算論功行賞,犒軍三。你認為何人作戰勇猛!”他早就打算論功行賞,褒獎此次北上抗擊漢遼大軍,為軍隊浴血奮戰的將士們。唐末以來大將,擁兵自重,此乃國之大忌,難於一統的天下大疾之所在,誠為治國治軍的妙藥良方。

“陛下仁德!將士們無不領命奉旨!至於作戰勇猛之人,此人非元朗兄不可,那巴公原,殿前司都虞候趙匡胤奮不顧身,和末將帶領左右兩翼,保護陛下,隨即衝進漢軍大營,解了危急。那情勢危急,還有內殿直的馬仁瑀猛一通,不顧命猛衝。”郭榮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張永德的看法,道:“二哥兒元朗不錯,是一條猛將。不過抱一認為趙匡胤授何等職務?”

“宜授殿前都虞候!”張永德道。

郭榮聽了張永德之言,當時就在想,張永德大戰之餘,悉心於治軍,頓觀於全局,度勢於一旦,審時於瞬間。趙匡胤身為戰將,不懼死,臨危建奇功。

這些看似簡淺,實則深奧的治化方略,出於一個年方36歲的陣前戰將之口,確屬難能可貴,其才其智,足見一斑。

至於都虞候一職,自唐代後期,藩鎮以親信武官為都虞候、虞候,為軍中執法的長官。五代時都虞候為侍衛親軍的高級軍官。

其下,分多鐘乃一軍之主副主將,有殿前都虞候、軍都虞候、廂都虞候等職稱,此時趙匡胤那個都虞候是殿前司的,殿前司相當於一個軍委,下轄很多軍。殿前都虞候顯然比內殿直都虞候大。

郭榮一聽,覺得不錯,沒有反駁,倒是默認了張永德的建議,他隨即又想到趙匡胤的一子,也就哈哈大笑起來,上次幫朕解了個大圍,這次他的父親臨陣救駕,對扭轉大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郭榮一笑,隨即召喚士兵,召集各位將領來皇帝大帳內談話。

軍營連座拔地架起,鼓聲喧鬧,點起大火,諸君開懷。軍中大帳之內,此刻文武分列兩邊,諸將都在等候皇帝的臨訓。

接著此番北上作戰,控鶴都指揮使趙晁在戰前勸陛下說錯了話,被解除兵權關押在懷州,此刻也被官復原職。

繼續,郭榮召集身邊的親軍將士們,酒犒軍,在軍中論功行賞。

“諸位,如今大軍順利回京,今年三月,巴公原,我軍逆轉頹敗之勢,一舉滅了漢國劉旻老兒的主力,遂打破了漢遼結盟不利於我軍的頹勢,後圍攻晉陽,雖不下,可是諸將都在為了大周浴血奮戰,眾將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北方的平靜。”郭榮望著兩邊的將士們,豪情壯志地說道。

“陛下萬歲,我等將士為大周廝殺到底!”將士們意氣風發,壯志抒懷。

犒賞開始,諸位將士聽此冊封,無不歡暢。

而後郭榮大軍在陳橋驛的消息,此刻通過陳橋驛,快馬不停地傳回了京城中。

之內,快馬傳回了開封,朝廷之中,留守鄭仁誨等官員收到皇帝奏報,商量議程,定於明上午恭請大軍回京的禮儀。

後,皇帝率軍離開陳橋驛,直奔東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s。陳橋驛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部,陳橋始建於五代,後晉時已有其村,相傳,有一小橋失修,陳姓捐資修復,故名陳橋。後周時,設驛站,名陳橋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