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一張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昭,我們先走一步,晚上酒樓見。”
“慢走,不送了。”趙德昭目送武凌清與商浩斌出了書房,隨即讓小貴子將趙普進了書房。
趙普今穿著素的圓領長袍,衣衫上沾染了院子內李子花的花瓣,趙普走入書房之後,他的一雙小眼睛被牆角的那一張小小的手。弩給引住了,他從未見到樣式這麼小巧的手。弩,他聽軍器監魏丕說過,這一張小小的手。弩還可以拆卸下來,今來此的目的之一就是看看這一張手。弩。
趙普彎下身子,然後從地上撿起這一張手。弩。這一張手。弩不上弓弦之時,呈現的是“c”形,而且它的弓臂之處所用的材料也不是普通的黃樺木,而是是在輕便的木材的外面包漿上一些金屬材質,散發出寒光。
趙普並沒有說正事,他的注意力已經被那把小型且有些怪異的手。弩給引住了,他沒有上弓箭,而是左手拿著手。弩的手柄,右手開始將弓箭弦往鈑扣那裡拉,他的力氣不大,有些費力,他勉強得將弓弦給上了上去。
趙普指著弓弩強隊的那個望山上面設置的一個圓環形的凸透鏡,他看著那個鏡片道:“殿下,這望山上面的物事是?”
“哦。”趙德昭看著望山上面的那個物事道,“趙先生,這也是望山,也叫瞄準鏡,這鏡頭上面有十字星刻度,目的就是方便瞄準不至於方向偏離,而這鏡片所在,特別是遠處的物體,可以通過這個望山瞄準。”西漢開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當於現代槍械上的表尺,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的角度,提高擊的命中率,只是趙德昭在望山的基礎上又加上了現代的鏡片,而對於鏡片,趙普也就知道千里鏡這一物事,如今千里鏡在宋軍將領當中運用還是比較多的。
趙普將手。弩抬了起來,然後右眼透過上弓弦的位置,往望山看去娃,望山上面的凸透鏡十分清晰,將遠處的物體也拉大了一些,使之看得更加清楚了些。
趙德昭邊說邊打開了窗戶,屋外的風吹了進來,那李子花也飄了進來,“趙先生看窗外的那棵李子樹,然後將望山(瞄準鏡)對準李子樹上紅繩子繫著的風鈴。”趙普按照趙德昭所說的去做,只是他並沒有上箭矢,而是將那鏡片對準了那一個風鈴,他的眼睛在望山那裡看見了遠處那個紅繩子下一端的風鈴。
“看清楚了,殿下。”趙普道,之後趙普又將手。弩給拿了下來,遠處的那個風鈴在視線內卻顯得模糊不清,只有那紅繩子卻還耀眼。
“此物跟千里鏡一般,可以看清楚遠處的獵物,提高命中的機遇,只是現在這個程卻並沒有提高多少,我這一段子打算讓軍器監的工匠們再探討研製一下,將這個手。弩的程提高百步,只有這個手。弩臂、弓、機這幾個位置也要改進改進。”趙德昭恍惚間忽然覺得此物就跟巴雷特狙擊槍一般,因為火。槍的一些能跟不上,所以他才設計了這樣一類弓弩,暫時代替火。槍。
雖然比不上火。槍,但是對於弩而言,它也是獵殺的工具,它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臂、弓、機。
“臂”一般為木製;“弓”橫於臂前部;“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
趙普對此十分滿意,他將手。弩給拿了下來,然後輕輕地放在了桌面上,“此弩甚好,殿下,臣曾記得在《考工記》中記載,弓分六種,為王弓、弧弓、夾弓、臾弓、唐弓以及大弓,王弓、弧弓用於守城與車戰,夾弓、臾弓用於田獵,唐弓以及大弓用於習。我大宋弓弩院去歲造角把弓等凡一千六百五十餘萬張,諸州歲造黃樺、黑漆弩等凡六百二十餘萬。弓弩院以及軍器監這幾年造的弓弩等物改良了不少,加上改進的火藥,我大宋軍隊的實力增強了不少。後若是步兵、騎兵當中運用了此物,對敵大有裨益啊!”
“趙先生所言極是。”趙德昭道,“此弓比之先前的弩,它的優良增加了不少,它的弓體輕巧而強勁,此其一也;開弓容易且彈好,此其二也;弓弦的韌帶乃是用牛羊等韌帶經過膠湯浸煮和梳理,使之伸縮自如方能用於制弓;其次在製造弓體之時,將弓乾材向開弓相反的方向彎曲,而後再貼上牛角片與筋絲,使得弓之‘節’的長短適中,這樣弓才會強勁有力;要制這樣的弓時膠要塗得薄,以免太陽一暴曬導致膠的變化而影響弓的彈力。而這個望山,又用了千里鏡的鏡片,這樣可以更加準地對準目標後發,以提高命中率。”趙普似有所悟,他聽魏王趙德昭侃侃而談,對於弓弩製作十分上道,他佩服之極,“殿下一番話讓臣佩服至極。這一次我大宋北征,軍中所配長弓、角弓、稍弓、格弓也是極多,而且這次戰事一觸即發,軍中所需此物也是供不應求,臣收到官家奏疏,要求從京城軍器監、造甲坊以及將作監調集一些工匠去北方,眼下戰事臨近,雖然燒了遼軍的糧草,可敵人西撤太行,此戰要從長計議了。是以今臣來王府也是要求軍器監、造甲坊、弓弩院等調撥兵甲弓弩火藥等武器。”趙德昭看著趙普道:“這次北方事關重大,父皇也是想一舉攻下晉陽城,他就是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宋不想在漢國的問題上費更多的時間了,此事既然是父皇下的旨意,我等自然是要馬不停蹄地勞,軍器監。弓弩院等我會讓各監長官快些安排下去。昨軍器監魏丕曾跟我說過,軍器監、弓弩院還有臂張弩一萬餘張、角弓弩三千八百張、木車弩一百一十餘張、大木車弩有八百餘張,竹竿弩、大竹竿弩則有一萬六千餘張,伏遠弩有一千餘張…這次北上通過糧道運輸至易州等地…若有可能,這次我宋軍要向太行山中切開一條口子,很可能要佔據整條飛狐陘,進發蔚州、應州、寰州、朔州等附近,然後打通去往晉陽的通道…不過這個倒是要費力不少了。”趙普聽了,有些目瞪口呆,又有一些高興,這次宋軍北上的主要目的就是攻滅漢國,不過趙普又有一些擔憂,他還是直言不諱道:“殿下,你覺得陛下這是不是太過冒險了。”
“不,趙先生,此時是北上最好的機會了,若是從應州南下,攻取代州,然後南進晉陽,不知道趙先生覺得如何?”
“應州以龍首、雁門而山南北相應,遼軍在此地置彰**節度使,而應州也駐紮了不少的遼軍,乃是三崗四鎮之地,而寰州在朔州與應州中間…朔州為順義軍節度使,朔州南扼忻州、雁門關,北距雲州二百里,而云州則是北方之王都,其地位更加險要,…是以雲、應、寰、朔四州若是被我大宋佔領,我軍則可北取幽、薊,而這四州的民風彪悍,多出悍將,我軍此番西去,先佔據飛狐陘以及其餘太行七陘…才可南下代州、忻州、太原府…”趙普說著一雙眼睛中出了芒。
“趙先生,你是幽州冀人罷。”
“臣是。”
“如今幽州我大宋志在必得,來一定收復被侵佔之地。”趙普滿懷欣喜,隨即探口氣期待道:“待我宋師北上,則平後靈柩也可歸還故土了。”
“趙先生,現在說的是喜事,怎麼說到那件事情上去了。”
“臣殺風景了。”接著趙普又道:“殿下,最近有一人臣覺得年輕有為,特向殿下推薦。”趙德昭問道:“哦,此人品行如何?”趙普道:“此人飯量極大,極其喜好食,曾在臣面前直言,分別是下並汾;封建;孝悌;敦孝;舉賢;太學;籍田;選良吏;慎刑;懲等…”
“吃飯多少不管,只要有才幹,我都會收入麾下,趙先生,不知此人姓甚名誰?”趙普微微拱手道:“此人叫張齊賢。現暫居臣府邸上,若是殿下興趣,可以去往一視。”
“張齊賢?”趙德昭驚訝地叫了起來。張齊賢在歷史上也是一代宰執之才,在歷史上張齊賢先後擔任通判、樞密使副史、分司西京洛陽太常寺卿等官職,還曾率領邊軍與契丹作戰…前後為相二十一年,在政治、軍事、外上面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張齊賢在為政上也是寬刑減罰,主張與民休養生息。
對面的趙普一臉狐疑之,問道:“殿下認識?”趙德昭恢復了面,平靜道:“哦?不,趙先生,我一時唐突了,不過既然是趙先生推薦,我一二內自會叨擾過府一視。”趙普搖搖頭道:“殿下,臣還是讓他來王府罷。”
“不了,人才難得,何況年輕人總有一股自傲的意氣,我也打算親自看看。”
“殿下如此,也是我大宋的福澤,天下的表率。”
…
ps。謝神冷舞,書友1052873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