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十五章上元佳節東京燈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舊年已過,正月裡來是新年,家家戶戶熱熱鬧鬧的過年了。

過去一年裡,趙德昭就如同瘋長的野草一般,到哪哪熊,簡直熊孩子一個,好似前世就是一個夢,那二十多年都白活了。

這一年的正月氣溫並不冷,溫暖的風已經隱隱約約帶著一股股熱,吹過了這陽光下的東京都市。

十五後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大周朝的燈會延續了唐朝時期的風俗(上元燈展為期三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即上元前後各一,三天。這三就相當於現代的法定假期,朝堂之上,趙德昭的祖父和父親放了三假,此時都在家中過節。

上元節前一天就已經是相當熱鬧了,上元節當那是更加喧鬧——據趙家多年生活在東京開封府的下人們說上元節這一天,在東京城的南面的寬仁門(後改為東華門)外自正月初即有賣燈的市場,有燈球、燈槊、絹燈籠、月燈、詩牌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鳳燈、水燈、琉璃燈、影燈。

好多種燈籠!

趙德昭聽說了此事之後,吵著鬧著非要去東京城中看看,家中大人無奈之下,只好依允他的要求,隨即帶上了自己的小叔叔趙匡美,帶了李源昌三個下人看護著,一共同行五個人。

五個人出了趙府,直奔向東京城的寬仁門(後改為東華門)外。

因為路上游人騷客們實在是太多了,就好比開啟了後世運那樣,整個東京城中都是人,趙德昭嘟噥著嘴巴,五個人好不容易就出發到了那兒。

東京開封府,這座五代十國時期北方雄偉的城市,背靠黃河,就像一隻巨獸匍匐在關東大地上。皇宮頂上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

沿著那個城門口延伸開來,全是花燈啊!雖然還未到晚上時刻,但是圍繞在那些攤位前的爭相購買的人,簡直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圍了個水洩不通。

此時河面之上忽然傳來了嫋嫋琴聲,五人的目光全都引了過去,原來是畫舫上的青衣在唱曲啊。畫舫之中時而傳來嫋嫋琴聲,時而傳來陣陣嬉笑聲,後面一艘接著一艘,遊船如梭,有幾艘上傳來朗朗誦讀之聲,情景甚是熱鬧。

汴河河水,水清粼粼,如絲綢般滑過。汴河兩岸,楊柳依依,光如水,陽光照在綠的柳葉上,珠光翠,像被水潑過了一樣,煞是好看。

臨近河道兩旁的街道,密密麻麻的圍滿了人,街上的行人川不息,整個東京在這一天都發瘋似的,來自五湖四海的遊人們都湧向繁華的東京城,街頭結尾的都是密密麻麻走街串巷的行人,還有鋪天蓋地的吆喝叫賣聲。

有挑擔趕路的,有趕驢送貨的,還有一些文人雅士駐足河邊欣賞汴河美景,偶而誦幾句詩詞,不過卻是平凡之語,哪裡及得上大家啊,後世柳三變的詩詞尚未傳開,蘇東坡等等尚未出世。

街道小巷,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樓、當鋪,作坊等等,來往人密密麻麻,讓人透不過去來。

此街道名為汴河大街,可以算是東京城的中心地帶了。

穿過街道,五人逛著集市,來到了橋上,在護城河的兩側都護城河上組成了“燈橋”所有人都在競相觀賞者這些美麗的景象。

趙德昭、趙匡美他們好不容易就擠到了一個容身的位置,而圍在趙德昭、趙匡美身邊的三個下人們時時刻刻都提高著警惕,防止任何時候有什麼意外發生。

“花燈——賣花燈囉——”一個身穿褐衣衫的小哥兒叫喊著。

“快過來看看那,俺家制作的花燈樣式種類齊全,有牡丹、蓮荷、曼陀羅等花卉形狀,挑一個保準您喜歡,送家中小孩,送小娘子,保證讓小孩兒、小娘子們歡喜——”說話的那個心靈手巧的制燈人,他將獸角、翎、琉璃、皮革、絲綢等巧妙運用,把燈製造成牡丹、蓮荷、曼陀羅等花卉形狀,邊叫喊邊拿著花燈招呼著買客。

雖然趙德昭的靈魂已經是個二十多歲的大人了,可是看著現在這副身板本就是個小孩子,也被那人的聲音引住了,看到那人在賣花燈,於是在下人們的護衛中,湊了上去。

哈哈,果然有好多類型的花燈啊!

趙德昭上前去挑了個鯉魚形狀的花燈,趙匡美挑了個荷花燈,結賬的時候趙德昭問道:“店家,你這個花燈要賣多少錢?”那個商販伸出一個拇指,一個食指手指,說道:“兩位小郎君好眼勁兒,我這裡剛好賣剩下一個,這個鯉魚要五個銅板!那個荷花要三個銅板,統共八文錢。”下人們付了錢,趙匡美拉著趙德昭,兩人開心地拿著花燈走了。

離開外城門口,一行人往北走去,街道兩邊,家家戶戶都懸掛五燈綵,門前搭起燈棚,彩燈上描繪了各種人物,畫著許多故事,舞姿翩翩,鳥飛花放。龍騰魚躍,鼓樂遊樂。喧鬧達旦。

在整個東京之中,最熱鬧的地方當之無愧的要數正對著皇宮正門前的那條御街了,這條御街從皇城正門宣德樓一直往南,大約長307米。

趙德昭三世對東京開封十分悉,所以每個街道小巷,他都記得,此去前方即是商業街,熱鬧繁華。

趙德昭也正打算著逛逛商業街,吃吃喝喝玩玩地過個元宵佳節。此時此刻趙德昭等五人正在街上閒逛著。

御街兩邊種植著樹,沿著那條御街走著,遊人集聚在身旁,擠得趙德昭又想罵老天了,這破燈會,怎麼和前世那個世界的一樣,又堵又擠。

御街兩側匯聚著一批奇術異能的攤主們,他們歌舞百戲,有雜耍的,踩高蹺的,擊丸蹴鞠,踏索上竿的,又有猴呈百戲,點跳刃門,使喚蜂蝶,追呼螻蟻,堪稱大雜燴…樂聲嘈雜那是相當震撼,聲音在十餘里之外都能聽到,其餘賣藥、賣卦、沙書地謎,奇巧百端,一新耳目…雖然跨越了一千多年,可是中國人的習俗依舊不變,難怪中華文明能夠源遠長、萬世而不竭啊!趙德昭心想。

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趙德昭五人時不時的停下腳步觀看路邊彩的表演,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才走完路程,可見元宵盛會那是一個熱鬧非凡啊!

“昭兒,我們去採山看花燈了,那兒可好玩了啊。”話未說完,趙匡美就拉著趙德昭走了。

“嗯!”每年的花燈都在這條街上展開,今年也不例外。

“四郎,少郎君等等我們。”三個下人在後面喊著,非常擔心自家兩個小魔頭走散了,擔心被…

接下去一行人到了採山附近,此時此刻在採山左右,早就有人以採結文殊、普賢的樣式,一群身穿節盛裝的人在跨獅子、白象,各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搖動,節目表演引了很大一批駐足觀看的百姓。

“好!”四周觀看錶演的百姓發出一陣讚歎。

趙德昭舉目望去,可看到在鬧市區上空懸彩索,上面懸掛著這許多“過街燈”還有無數高約數十丈的“燈竿”那些燈皆以繒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於竿上,風動宛如飛仙。雖然此時還是白天,但是入夜時刻才是最彩的時刻。

採山之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這是燈的世界,人的海洋!在廟前扎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綵懸花,張掛五六百碗花燈。所謂的鰲山,也就是用用彩絲綢結成巨大山形,上懸各種大小花燈,據說它是全東京城最大的花燈,無論你遠觀或是近視,它看上去都是那麼壯麗無比,在每年的此刻都有遊人慕名前來觀賞。

趙德昭的腦海中有關於鰲山的來源,它始於漢代,原為扮演神仙聚會場景,後慢慢演變向單純燈綵發展。直到近代,民間有以泥土、煤渣混合,堆造假山假水,中間雜以曲橋、亭臺,配以走獸及人物燈綵,並能快速行走,現代節遊行中的各種大型彩車,是鰲山燈綵的發展。

趙德昭五人在人海中慢慢前行著。

穿越人海,幾度留戀,美景依舊,閒情雅緻。

ps。

參考歐陽修的《醉翁談錄》,元宵節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綵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錦繡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