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通靈邪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燭九前輩的修行境界要比鹹瑜高太多了,如今看來,恐怕連掌門師伯都未必是其對手,只有雲霽師祖那樣高屋建瓴般的修為方能與之相較。這樣的高人若真要奪鹹瑜權位,那本不需要什麼陰謀手段,直接大現玄通便能讓眾勞工俯首膜拜。
燭九領著鹹瑜四處觀視,除了山間平原的田野和屋舍,在周圍山嶺中已經出現了多個地堡工事,這自然也是燭九順勢為之。不過燭九對攻防戰陣的學問恐怕就不如鹹瑜了,如果真有外敵侵擾九龍嶺,單獨死守幾處隘口地堡,反而是自棄地利。應該要利用九龍嶺外圍的複雜山勢,讓兵力運動起來,將敵軍切割分散,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殲滅…
一路上,鹹瑜也在講述自己的種種設想和安排,雲海仙宗傳授的可不僅是道法玄功的修行,還包括諸般世事學問,哪怕門人弟子一世修行終難有高超成就,涉世行走也可有立身之本。
“原來如此,沒看出你對用兵之道也有這麼多的見解。”燭九連連點頭道。
鹹瑜說道:“晚輩這都只是紙上談兵,終究未曾真正見識過戰場兇險。至於修行人鬥法廝殺,又是另一回事了。”燭九抬手指著鹹瑜懷中說道:“你似乎有一件法器十分特別,能讓我一觀麼?”鹹瑜取出潛龍珠,說:“前輩是指這件法器嗎?此乃晚輩在柱礦場採出的通靈玉煉製而成,有衰染生機的效用,平時若不御器,都需要以法力制,以免禍及他人。”燭九伸手接過,捧在掌中一陣應:“通靈玉?這名字起得不太對。”
“此言怎講?”燭九解釋道:“所謂通靈,無非是應之法,而且只有靈者方可通靈。”有些話很難直接用語言表述,燭九隨言化境,另外多了一番玄妙解釋“通靈”這種說法,本質上要建立在人們具備自我靈智,並且能以心靈直接去悟某種特殊的存在,從而得到心靈上的反饋。所以通靈玉命名的前提,是心靈能與之產生應,而毫無生機靈的朽木鐵石,是不能與通靈玉有所應的。
鹹瑜煉製通靈玉為潛龍珠,主要是因為雲海仙宗的煉器之道,使得他專注於通靈玉本身的衰染之力。但通靈玉本身另有玄機,衰染輻光只是物變化的一種。而燭九認為,通靈玉其實是一種媒介,修行人藉此可以與別的事物產生共鳴。
“看來晚輩煉器之舉是畫蛇添足了?”鹹瑜問道。
“未必,說不定是因禍得福。”燭九說道:“你怎知與通靈玉有所應的另一方,到底是什麼東西?我聽你說,柱礦場時常發生山體崩塌,而開採出通靈玉的勞工都要被暗中處死,其中顯然另有陰謀。”
“這就是晚輩一直疑惑不解之處,到底是什麼樣的修行人,需要如此採集天材地寶?”鹹瑜心中怒意隱隱升騰。
“說不定…這就是目的。”燭九突然說道:“鮮血、死亡、苦難,漫長的積壓下,能夠孕育出人心中的戾氣漸漸萌芽,若是以之助益修行,威能之強難以想象。”鹹瑜嚇了一跳:“晚輩曾聽說過鬼神借香火願力、人心意念修行,但往往唯有誠崇正的心念願力可用,未曾聞戾氣怨念亦可驅使。且此等修行之法並非超脫之道,鬼神亦受眾生意念所束。九州過去曾有天王教縱橫一時,此教修法便是借異界聖器聚集教眾信徒之願力,若心念願力驟減,則教中高人神通大弱於前,亦是此教敗亡關鍵。”
“世間道,破壞易而建設難,若要孕育戾氣怨念,比長久經營積累誠願力要輕鬆多了。”燭九說道:“當今九州災患不斷,萬民離失所,本就有無邊戾氣怨念充斥天地,要是再稍加擺,人心相,戾氣怨念將無休止地蔓延下去,反倒是將其收束鎮壓尤為困難。”
“九州天災易解,人心禍患難除。”鹹瑜明悟道:“天地不仁、無親無私,天災水患降臨,本應眾人齊心共力紓解。但若不思消災解厄之法,反倒驅動人心禍亂躁動,助長戾氣怨念為己所用,實為魔矣!”
“那你現在明白通靈玉的真正用處了麼?”燭九把玩著潛龍珠問道。
鹹瑜點頭道:“此玉能夠收攝化轉世間戾氣怨念為用,甚至可以不斷增強世間戾氣怨念,使之永無休止。憑此玉收攝的戾氣怨念,若祭煉得當,一旦發動攻人元神心境,避無可避、擋無可擋,直擊元神世界本,只能以堅穩道心硬受戾氣怨念。
若受術者無法承受,則元神世界崩滅、心念神魂盡散,只剩下一具空形骸,甚至會被戾氣怨念所縱。更甚者,如果利用通靈玉施展波及世間的**力,九州世界一切生靈將為其所縱!”前半段是鹹瑜自己對通靈玉物的判斷,而後半段則是天機推演了。如果北道盟所預謀的真是如此,那麼別說牽連整個九州世界,光是施法影響北荒廣漠,便已牽連足夠龐大。
“施法引動戾氣怨念,擾動世間生靈心智,這說著簡單,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燭九將潛龍珠還給鹹瑜:“若無地仙位業、與天地同息之修為,一旦催動的戾氣怨念太過龐大,只會遭其反噬。再說了,利用通靈玉收集戾氣怨念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北荒廣漠畢竟人煙稀少,死幾百上千個勞工可算不得什麼,起碼…”
“晚輩明白了!”鹹瑜緊緊握住潛龍珠,眉頭緊皺地說道:“白蓮教!之前那慧和尚與北道盟之人聯手追擊,顯然此事與白蓮教有所牽連!晚輩在來北荒路上,就曾聽聞白蓮教慧光大師為一尊玉佛開光加持,所用玉料恰也是從柱礦場中開採而出!我就說哪有這麼多巧合,看來北道盟大量收集通靈玉,就是由白蓮教在九州各處傳教,同時不斷收攝戾氣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