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深山處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刺紋族的能耐顯然超出了雙月城守以及帝國君臣的估量之外了。來到新家園的刺紋族,對山脈坑道的鑿建可以說是不分晝夜,反正在山中本就無晝夜可言。
尤其是十三庚親自出手,利用妖仙刺鑽挖,橫亙兩大國度之間的險峻天塹,在極短時內就被貫通,隨後刺紋族再來回翻滾一番,將坑道固化穩定,在不動搖山嶺的前提下,鑽鑿出一片深邃且複雜的坑道網絡。
而且伴隨著山坑道的鑿建,自然會發現蘊藏與深山之中的礦脈,經過地火毒煞漫長歲月的淬鍊,採石山脈一帶的金屬礦藏品質上乘,其中還有礦髓晶石,這可是相當珍貴的天材地寶。
這也是為何天都帝國會這麼快就承認刺紋族的國民身份,因為無論是誰都發現了刺紋族的巨大價值,一支擅長鑿挖坑道,又能夠找尋礦脈位置、懂得采集與煉礦物的族群,放在哪裡都是重要的戰略力量,就算不是人形的族類,也不阻礙帝國的拉攏。
皇甫克命作為主動作為與刺紋族接往來的使者,這些子幾乎一直呆在地下之中,就快要與刺紋族同起居、共飲食了。
經過皇甫克命的觀察,他發現刺紋族絕對不是想象中的野獸,深邃幽暗的地下也不會骯髒羶臭,而是十分乾潔淨。就連刺紋族的糞便,其實也是有獨立的坑室來集中漚養,作為培養菌類食物的養分。
甚至是刺紋族煉礦物的方式,也不是世人尋常所見的開爐冶煉,而是由族群中的工人食入腹,利用生機元氣淬鍊分解,最後排洩出的就是經過煉的上佳金屬材料。而這些東西反倒是對刺紋族沒啥用處,因為他們淬鍊礦物的過程,就在不斷修煉自我形骸,背上棘刺與爪牙都能得到鍛鍊。
即便有如此種種天賦,刺紋族也算不得兇殘的族群,在為繼常工作以外,他們絕大多數都樂意安靜呆在溫暖幽暗的之中。刺紋族有屬於自己的心靈應方式,世人常識中的歡喜愉悅,在刺紋族中並不以熱烈張揚表現,心靈應無聲無息,外人幾乎是無法窺探的。
皇甫克命也是在這樣的狀態下,突破到三品術士成就的,而且隱約還有進之兆,可見此番機遇對他來說是多麼幸運。而皇甫克命也相當這些神奇的生靈。
刺紋族擅長運轉金土之氣,與皇甫克命修煉的土石法術也是大有相通之處,刺紋族雖然沒有直接傳授族內的修煉方式,不過從旁參悟也能學到許多。
十三庚作為刺紋族的首領,也從皇甫克命處瞭解到關於天都帝國與阿瓦隆世界的許多情況,外界的種種變動,十三庚能夠平靜的看待,卻並不打算涉足過深。
刺紋族畢竟不像羅剎邦獸人那般,天生樂於征戰殺伐,不必要與不確定的進取與開拓,刺紋族幾乎不會去做。像十三庚這樣的異數,還是經過漫長修煉才有的結果,他作為刺紋族的首領,並不願意將同族捲入殘酷的廝殺之中。
皇甫克命這段子下來,也明白刺紋族的想法,他只能將這個情況上報皇帝陛下,皇帝的批覆也很乾脆,既然不願意隨軍征討攻伐,那就專事生產與防守便是。
刺紋族既然已經開始建造新的家園,同時也是天都帝國的疆域,守護家園本身也是在守護天都帝國的邊境,刺紋族鑽挖出的坑道,只能是天都帝國對外進攻的門戶,不能是邊境的隱患。…天都帝國與刺紋族的種種往來不提,如今邊境天塹阻已通,討伐羅剎獸邦是遲早的事,只不過列國形勢的變化,讓這一進程又延緩下來。
星河自由合眾國在啟動“滅絕令”之後,利用威力驚人的裂變武器,將扶桑列島全境化作焦土,絕大部分怪徹底覆滅,阿瓦隆世界中的競逐者又少一員。
自此,星河合眾國的勢力範圍橫跨神海,顯然是要針對益興旺的天都帝國。鑑於星河合眾國的“滅絕令”阿瓦隆世界列國對其十分忌憚,如此大規模的滅絕戰爭,一旦在人類國度間展開,將是徹底的不死不休。一時間,各國之間處於一種微妙而兇險的平衡中。
天都帝國並沒有十分強大的海空艦隊,帝國主要疆域還是陸地,而且是利用帝國烽燧組建成籠罩帝國的巨大防禦法陣,這也是天都帝國立足的基。
這些烽燧是帝國術士早年間建立的各處挪移門戶,必要之時可以將大批軍隊轉移各地,但要做到如此並不輕易,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帝國烽燧因為年久失修、缺乏維護,已經無法啟動挪移門戶。
好在如今帝國學院煉製大量法器,尤其是像碎星神梭這樣的強**器成為震懾合眾國的主要力量,暫時不會爆發大戰。
正當帝國高層為是否先下手為強而烈爭鋒時,突然傳來消息,混沌深淵同時對所有阿瓦隆所有沿海國度發動攻擊!
混沌深淵一向是阿瓦隆世界中最為神秘莫測的國度,其發動戰爭從來沒有原因,或者說常人本無法理解,而且因為其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深海,所以大多數國度與之都是相安無事,很難對其進行滅絕式的討伐。
最先遭受混沌深淵襲擊的,恰恰是在進行完“滅絕令”後,星河合眾國派人考察扶桑列島的戰後狀況,大批畸形扭曲的深淺怪物蜂擁而至,直接將合眾國的考察隊撕碎,然後又退回海中。殘存的極少數考察隊員在獲救之後,神智已經徹底失常、大小便失。
合眾國並沒有公開這次襲擊的情形,猜測與裂變武器的投放有一定關聯,原本還想繼續試驗,沒想到如今混沌深淵居然同時向所有國度發動襲擊。
剎那間,阿瓦隆世界所有沿海區域,都有無數深潛怪物如同海嘯席捲,一眼望去本看不見盡頭的扭曲之海,彷彿要將大地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