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踏罡步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方世界的天地玄理畢竟不是湧泉積潭、斗量可計,九州世界更不是哪位仙家高人獨佔主宰的領域,天地玄理自在,任世間眾生參悟領會,無所謂多寡豐儉。
齊德仲沒有去過木華界,關於這方面的經歷與證悟倒不如張鶴冠。艾菲斯身化大千、創世造物,自然就是木華界的造物主,木華界天地玄理便是艾菲斯的意志。
而羽衣輕則是身為九州世界一員,參透天地玄理、法天象地,這是太華門丹道所傳,喻意人身爐鼎理同乾坤,參同萬方之妙,以臻心外無物、心內無我之境。
同樣是地仙位業,其實只有彼此境界相通,真正落到實處的道法玄通、修行成就大相徑庭,這一點自入門築基伊始便已造就。羽衣輕能夠做到的,不代表齊德仲、張鶴冠亦能仿效,哪怕是龍霄佩傳下的《天劫損道章》,其門人弟子也未必能修煉到他本人那種程度。
張鶴冠所修道法並非丹道,天師道符之道講究召尊神,持律護法修身,構設尊神法駕壇臺,施法行功就像是堆砌磚瓦、營建樓宇,儀軌
妙、積功累進,所以他能夠化出這
天法身,這是誰也學不來的。
秀心天並非虛幻,而是真真切切的
天福地,只要張鶴冠的
天法身長存不滅,那麼秀心
天自然會一直保存下去,而且伴隨張鶴冠修為法力逐漸
深,秀心
天很可能還會不斷擴大。
但很顯然張鶴冠本人並非只為開闢這片秀心天而有此舉,他是打算求證飛昇超脫之後,
天法身是否還能存留世間不滅,若是如此,那張鶴冠就算是走出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來。
齊德仲能夠應到,只要身處秀心
天,靜心入定,自然可以參悟張鶴冠留下的道法玄機,整片秀心
天,就像容納了一道龐然的元神心印,是張鶴冠留於後人的仙家福緣。
若後人能領悟透徹,修為進境地仙位業之後,說不定也能在如今天的基礎上不斷延伸拓展。這麼一來,人間
天福地不再拘束過去唯有仙家下界方能開闢的困局。
張鶴冠此等修行成就,無論最終成或不成,都是對世間道法修行極大的功德,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拓展與進取。
世俗凡夫多認為修行高人崇古復古,實則大謬。若無代代修行高人各有創見進取,何來今道法修行諸般傳承?傳承本身絕非一成不變地延續故舊,但前提是後人要將前人所傳參悟透徹,只有攀登至頂峰,才有資格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尚在拾級而上的修行晚輩、乃至於未入門的凡夫俗子,無不是走在前人已經走過的路上,相而言,他們才是崇古復古之輩。更何況仙家早已超脫古今歲月,至今逍遙長生,他們真能算是古人麼?今世修行輩追崇仙家成就,也能算是崇古復古?
齊德仲雖未求證仙道,但他隱約明白,張鶴冠這等天法身的成就,即便未來超脫飛昇,在仙家之中亦是獨到修行。…直到普天大醮開始前,張鶴冠便讓齊德仲留在秀心
天中清修。張鶴冠自己不能肯定未來飛昇超脫禍福如何,而天師道門中如今又無人能夠悟徹
天法身之妙,所以張鶴冠乾脆將其傳授齊德仲,希望他能夠繼續發揚,也算是對齊德仲師徒對天師道種種恩德的
。
普天大醮,全稱“順天興國壇金普天大醮”須設三千六百分聖真位,只見龍虎山道場聖真坪上,一座三層壇臺鋪設端正,四面各懸彩幡旗,周圍亦有帷幕相隔,制式宛若宮
,旌旗鑑劍弓矢法物羅列次序,開建門戶具有儀範。
這些可不是隨意擺設,每一件安置壇臺上的器物都是經過天師道門人祈祝祭煉,佈設完畢之後,整座壇臺道氣端拱、仙霞沖霄,上接天清、下勾幽泉,居天地之中,調萬物暢和。
普天大醮分為內壇與外場,內壇只有天師道門人,外人不僅不能進入,也不要以元神應試探,這不僅是一種無禮冒犯之舉,而且齋醮開始之後,內壇有三千六百尊神聖真法駕,任何試圖侵擾試探的外力,都會被赫赫神威擊滅。
內壇主要負責諸如延祚保生、祈谷福時、協正星位的重大要事,以張鶴冠主持焚香開壇、請聖招攝。
外場則是普渡區,以五帷幕遮天,收攏三光生氣、迴避
氛汙穢,修行同道皆可進入此中觀禮。其中包括延壽積慶、祛
續命、集福賜緣等科儀。無不是懇禱而告、焚香以奏。
齊德仲此番前來觀禮,主要就是想一觀天師道踏罡步斗的道法。據說天師道踏罡步鬥與禹步有關,上古傳說難以考據,齊德仲自己領悟的禹步玄功無有對照,所以需要參悟天師道法。
當齊德仲看見天師道門人在醮壇上方丈之地,鋪設罡單,足下看似行雲水、飄逸靈動,實則足踏地脈靈樞、演化天罡地紀,制神召靈、無有不應。
看完幾場演法祈祝之後,齊德仲已經不在意踏罡步鬥是不是自上古禹步演化而來了,因為如今的踏罡步鬥已成儀範規模,與天師道法融匯一體、密不可分,自有獨到妙處。
七七四十九天的醮期,齊德仲一天不落地觀禮完畢,雖然只是旁觀,卻也能覺到龍虎山道場內外氣象一新,這種玄妙
幽的
應,緩緩傳遍九州各地,有如
雨甘霖、潤澤大地。
經過數十年戰亂紛爭的九州大地,來了和平與復甦,這場普天大醮不僅是天師道一次自我的淨化,也是九州眾生的一次昇華。
齊德仲在這四十九天中,將張鶴冠所傳的天法身領悟透徹,禹步玄功亦臻完善,如今可以隨意出入古聖原
天,此法亦能傳授他人而無礙。
至於隨齊德仲一同前來的三位弟子,彷彿也經歷了一番新生,尤其是懷英,在普天大醮結束的那一天,覺悟機緣倏至,閉關一夜,進境離形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