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俗世叢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了,你不是正在閉關煉器麼?”雲霄話鋒一轉:“你要煉製何等法器?不如跟師兄說一聲?”雲霽言道:“我中已有成竹,只待一氣呵成,不用久耗光陰。”
…
師兄弟二人無事,帶著侯亞夫與老夫人回到仙壺天,老夫人安享清靜,半年後溘然長逝,侯亞夫為母親守孝,進境離形去知,仙壺天再添高人。
桃花源的玉葉仙子在天中做客多,離去之時由雲霄等人護送拜別,不久之後九州修行界傳出一個消息雲霄廣邀天下擅煉器同道,再開九天神造。
這是雲霄與雲霽商量已久的辦法,如今九州之亂尚未平定,而煉製天衍玉鎖又久耗時與法力,需要儘早做好準備,太華門與幾個門派縱然有心,也難以在數十年內完成四十九件天衍玉鎖的煉製,更何況還有往後佈置制的過程。
所以雲霄打算一方面利用元始界的天材地寶、清靜之境,加速煉製天衍玉鎖,同時也要儘量匯聚人力人心,九天神造是一個極好的由頭。
過往九天神造只是少數煉器行傢俬相聚的場合,而云霄則打算將其改造為天下修行同道共瞻的盛會。齊德仲師徒擅煉器已是天下同道之共識,雲霄讓桃花源傳出這個消息,就是希望引出九天神造的舊人,讓他們參與到煉製天衍玉鎖之中。
如果這些修行同道不願再見九州戰亂,那雲霄可以帶他們前往元始界,但條件便是為煉製天衍玉鎖出一份力,無論是提供天材地寶,還是協助祭煉器物。
與此同時,雲霽將攜弟子門人重修碧亭山道場,未來九天神造會將確立在碧亭山召開,這也是為雲霽未來開宗立派做好方方面面的準備。
九天神造會與紅山議會並無相悖矛盾,雲霄也不是假借其名聲為用,修行境界到了他這種程度,已經需要遍觀天下同道的修行,以此迴向返照。雲霄擅長煉器,那就以此為引,邀請天下同道,如此一來,彼此皆可有所印證,倒也不全是為了器物之用。
雲霽也幫雲霄策劃好了,九天神造會也是天下同道溝通、互通有無的場合,面對九州戰亂,與其一味竭力遏止亂象,倒不如先行樹立新風,化干戈為玉,讓天下修行同道身其外,俗世戰亂自然減緩。
九州戰亂演變至今,已經不僅是修行人之間的事,九天神造會未必能完全消除戰禍,但至少是雲霽為世道之變所謀出路,而世間戰亂,還要世人自尋解決之方。
這段子裡,仙壺天中也有不少弟子煉成渡海法舟與雪青鶴氅,雲霽決定率領這批弟子前往碧亭山重修道場。而就在出發前一天夜裡,仙壺天中蒼雷響動,眾人為之震驚,紛紛抬眼觀望,只見天地間一片青蒼之,滿布天之中。
蒼雷急蕩間,彷彿有猙獰異獸咆哮吼鳴,引得海中仙山動盪,濤翻湧、漩渦集聚,眼見異象不止,雲霄正要出手遏制,觀雲亭上的山海之景傳來聲音:“眾人且靜觀。”齊德仲開口,眾人心緒安定,雲霄心知這是雲霽煉器引發異象,但此間異象之變出於意料之外,彷彿是雲霽無法約束物之變,引動靈犀盪紊亂。
蒼雷異獸掙扎一陣,光華間有一尊神人虛影,頂天立地而現,眾人屏息觀瞧,驚覺神人宛如雲霽。神人奮身掄拳,砸向蒼雷異獸,一人一獸爭鬥不休,直如蠻荒遠古先民捕獵,掙扎圖存,若不斬殺敵獸,便是自己覆亡之時。
雲霄漸漸體會出此等異象的奧妙,心中嘆,此時的雲霽就像是從洪荒中脫離矇昧的生靈族類,對自我存在、對立身處世發出了無數的疑問,所見所聞都是危及自身存在的外界變化,心無所住。
雲霽的本質是一介俗人,只不過他有高深修為與心機謀略,看似超凡脫俗,但本質並未改變。
所謂人者,偶智故,曲巧詐偽,所以俯仰於世人而俗者。
“曲巧詐偽”之語,並不是貶義,天地自然生殺演化之中,生靈為求延續,形體外貌有種種偽詐之相,實屬尋常。人心之中的欺騙心,其實正是來自叢林廝殺,而並非是有了詐偽之心便超脫叢林了。
雲霽有一段時間對自己心機智計十分自得,依仗之行走天下無所滯礙,玲瓏心竅、諸般手段更是讓他甚自在。但後來漸漸反省,僅是憑此心機手段,自己並不會就此超脫,看似優越於他人,但自己不也受心機手段所束縛?
雲霽自己的立身之本到底在何處?器物珍奇能夠捨棄、道法玄功也可被廢、心機智計也能化作困頓茫然,到了那般地步,雲霽又該依仗什麼?
一念及此,便見端倪,自己心之缺恰在“依仗”二字!
若是立身處世有所依憑,對凡事的判斷有藉助依仗,那就談不上超脫二字。世道演變至今,世人體悟萬事之理,憑之立身處世、乃至於改天換地,這的確是好事,也有益於族類延續,但這並非超脫。
道法修行之所以逆天,本質是逆反自我,因為世人自我所能體悟的天地大道,一切本皆發源於自我對一切存在的判斷。天地大道無處不在、無親無私、無順無逆,逆天則是逆我。
道法修行求長生超脫,但世人自我本身並不能長生,所逆者仍是自我。就算是這一身修為法力,也是有所依憑、有所藉助方存於世,只有真正超脫這些,才談得上長生久視、仙道成就。
雲霽在悟道中途,雲霄、齊德仲等人也一樣,各人觀視異象,各有領悟在心。
蒼雷迴盪半夜功夫,最後漸漸收斂,化作一團光遊弋天空,雲霽飛身上天,揚袖收納,只見一四稜青銅鐧自光中脫胎而出。
雲霽捧鐧在懷,緩緩落地,眾人齊聲道賀,雲霽心念隨緣而動:“此寶名曰蒼雷鐧,凡我門下弟子,見此鐧如見本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