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蜀郡太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聽雪聞言看向青乾斷,而對方卻說道:“門中事務由你們處置,我不干涉,你已經是淬堂長老了,這種事不要找我。”聽雪說道:“事關重大,此事恐怕還要讓掌門過問方可。”青乾斷說道:“掌門此時正在巡弋巴蜀州郡,防堵麻匪十惡逞兇,哪裡有時間料理這事?”聽雪沉思一陣,看向雲霄眾人說道:“我覺得不如讓幾位道友現在礪劍峰中做客,我派也需要諸位相助。”聽雪不談如何處置杏鸞,因為這種事的確不是她一個人可以決定的,但眼下這個情況沒必要將舊事挑起,得人心惶惶,七星劍派需要雲霄的助陣,而看情況他與杏鸞顯然關係親密,此事處理還需謹慎。
而且特殊的是,此事最初是青乾斷提起的,如果不是他看出杏鸞與路三孃的關係,聽雪也不可能察知內情,地仙高人言行絕不會無的放矢,這背後暗藏的深意需要七星劍派與雲霄等人自行領悟。
閒談自此,眾人也不再打擾青乾斷清修,下了絕劍坪後,聽雪將他們安排在一處離淬堂很近的小院子中,平裡也不會有劍派門人前去打擾。
接下來的子裡,最忙碌的不是雲霄,反倒是雲霽,絕劍坪上一席話,讓聽雪深知此人智計深遠,而且比起雲霄無心俗務,雲霽更加熱絡與各派同道結。
尤其是在七星劍派的晚輩弟子眼中,無論是齊德仲還是雲霄,都更像是高高在上的前輩高人,江湖上傳的他們的傳說離奇多變,彷彿遙不可及。
而云霽則不同,雲霽待人接物從容有道,言行舉止中正恭謹,不吝點撥晚輩弟子,最近七星劍派為應對麻匪十惡嚴陣以待,需要加緊煉製一批劍符,雲霽對此也頗為,不時出手指導,很快就得到劍派門人的敬重。
絕劍坪會面十天之後,雲霽跟隨聽雪,以及另外六名七星劍派弟子離開礪劍峰,前往蜀地首府天府蓉城。
蓉城古稱錦城,出產蜀錦,積財鉅富者數不勝數。巴蜀自古以來便是物產豐饒之地,不亞江南,而且平原四周皆是崇山峻嶺籠罩,易守難攻,向來是一國財帑後援。
當年楚國西征拿下巴蜀,長生軍一路平推,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阻礙,過去巴蜀麻匪往往一觸即潰,誰也沒想到如今竟會死灰復燃,而且來勢更勐。
蓉城作為蜀地首府,高城厚牆,府庫倉儲還有不少自幹朝時期存留下來的財貨,加上楚國這些年的積累,蓉城即便與帝都間的來往斷絕,仍可維持相當一段時間,也是楚國在此地的力量重心。
現在駐守蓉城的長官是蜀郡太守,名喚吳卞。說是太守,但楚國內部典章另有稱謂,只不過蓉城百姓早就習慣這個叫法,順理成章還是叫蜀郡太守。
吳卞本人是幹朝士子出身,但過去只是一介窮苦書生,在衙門裡當過書吏,對蓉城狀況可謂是成竹在。所以後來楚軍攻入蓉城之時,舊太守一家上吊自殺,楚軍缺乏瞭解蓉城狀況的人,於是讓吳卞暫時擔當蜀郡太守。
這一當就是將近十年,當年的暫時代理變成了正式任命,吳卞也已成了一方大員,是過去他無論如何也不敢想象的成就。
吳卞在蜀郡太守的位置上也是兢兢業業,秉承了過去擔當書吏時的謹小慎微,在經世濟民一途上頗有政績,蜀郡一帶很快就恢復了戰亂前的繁華,直到這次麻匪捲土重來之前。
巴蜀百姓飽受麻匪之苦,吳卞當年就曾上書楚帝,認為當年如火如荼的麻匪不可能就這樣憑空消失,希望楚帝派軍搜查蜀地群山,另一方面也是為未來開鑿進山的路途作考察,化通天蜀道為人間坦途,這也是吳卞的理想。
只可惜後來與天王教軍和江南的幾番對峙,讓吳卞的提議耽擱下來,今麻匪爆發,各方回首,這才明白吳卞的用心良苦。
而即便麻匪中有法力高強的魔外道,但是在吳卞的指引下,蜀郡蓉城一帶很快就組織起自保的力量,將大多數民眾收攏至蓉城內中,不少修行人都集中在此,佈下各種法陣制,防止麻匪進攻。
但蜀郡數百萬民眾,不可能全數收容在蓉城內中,還有許多百姓在各地村野,不少無辜民眾便是被兇悍的麻匪屠戮殆盡,據斥候傳回的消息,麻匪之中還有形態怪異的妖魔,尋常軍陣兵士本無法抗衡,更別提團練民夫了。
吳卞向帝都求援,但他也知道援軍不可能一時半便抵達,其實現今帝都的情況恐怕比蓉城更不樂觀,因為麻匪主力益聚集,朝著渝巴山城慢慢接近。至於那些飛在天上的修行人,早就不知道鬥過多少次了。
吳卞瞭解楚國策略,那些跟隨帝君起事的親隨,對絕大多數修行人並無敬意,吳卞也聽說過他們對修行門派大肆殘殺的舉動。面對如今窘境,吳卞不免揣測,如果不是楚國當年起事之初的舉動,現在是否會有修行人降臨阻遏麻匪的攻勢。
深夜坐在書案後的吳卞不搖頭苦笑,雖說世上真有這些飛天遁地的修行高人,可他本沒能力調動指揮這些人,就連楚國內中那幫有法力修為的將相官員,實際上也不與吳卞此等俗世官員同。
就連吳卞自己也覺得,或許有朝一戰亂結束,蓉城治理安定,自己蜀郡太守這位置恐怕也會坐不長久,那些修行高人一腳就能把自己踢開,辛苦耕耘多年的成果輕易被他們摘取,屆時或許能保住命已經不錯了。
對影嘆息,吳卞看著如山案牘,忽然生出一種強烈的無力,他忽然覺得自己仍然只是當年那名小書吏,封疆大員這種位置,或許命中註定與他無關。
夜深沉,一個腳步聲突兀響起,就在吳卞面前不遠處,一個沉穩聲音發問道:“吳大人,深夜勞於案牘,何故嘆息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