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209第十七章第五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聽了劉萍的話後,徐雲德稍稍點了點頭說道:“妹子說的有道理,想起來那老太婆著實氣人,若不是她從中作梗的話,咱又何須費這個心,現如今早應該在趕往昆嵛山的途中了。”王長貴道:“我等巧遇此事,也是命裡註定,事態將會如何發展,也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那老婆子生傲慢,此番若能及早服軟,前來尋我等出手救下他的孫子,也算是積了一德,數月後身死下到陰間,也可免遭些罪受…”劉萍和徐雲德聞言,皆是點頭表示贊同。

正說話間,許小六突然急匆匆的跑了進來,開口便道:“幾位,那老婆子說要見你們,此時正往這邊來了。”劉萍等人一聽,不由相互對視了一眼,徐雲德笑道:“還真是說曹就到。”徐雲德則說道:“我也沒想到來的這麼快!”雖說那老太婆多半是已經服軟了,可想起先前她那般蠻橫不講理的模樣,劉萍心裡頭還是經不住生出些許厭惡,但轉而又想到或許是那馮太太已經支撐不住了,縱使老太婆再怎麼傲慢,卻也始終身為人母,對於自己女兒的安,又怎麼會當兒戲視作呢?

果不其然,不多會兒功夫,那老太婆果真在姓鄭的陪同下,神焦急的趕了過來,進門一見劉萍一夥兒,二話不說,便“噗通”一聲跪了下去“嘩嘩”的扇了自己幾個大耳光子說道:“老身有眼不識泰山,看不出幾位是真大仙,先前口出惡言辱罵了你們,實在該死…”見她以聲淚俱下的模樣,劉萍心有不忍,即便她之前有萬般不對,但也畢竟是個七老八十的婦人,如今又屈膝下跪認錯。這般已經足夠了,心裡頭對她的鄙夷也消減了許多,於是便上前將其扶了起來說道:“人活於世,誰能無錯,之前的事情,就全當是一張紙,掀過去便罷。”老太婆滿眼含淚的點頭道:“姑娘,你真是菩薩心腸,還請你們趕緊去救救我那可憐的閨女吧!再耽擱些時候,恐怕…恐怕就要白髮人送黑髮人啦…”劉萍一聽,心頭微驚道:“這才一有餘,怎會如此嚴重?”說著便將目光投向了王長貴。

王長貴輕啜了口茶水,起身說道:“走吧,去你家中看看再說。”那老婆子見王長貴終於肯出手相救了,急忙又拜了幾拜,說道:“大仙若能救回我那可憐的閨女,老身就算以死謝罪,也絕對沒有半句怨言吶…”王長貴沒去理會她,只是招呼起劉萍和王長貴徑自走了出去,那老婆子見狀,神有些尷尬,但心裡頭惦記著女兒,所以也顧不上這些了,急忙與姓鄭的一同跟了上去。

一行人來到馮家,此時馮太太已經陷入了昏,但那鬼胎卻還是含著她的頭不放。當劉萍一夥人踏入房門之時,那鬼胎卻突然用餘光撇了一眼眾人。

劉萍恰好捕捉到了那鬼胎的眼神,心裡頭暗自驚訝道:“這真是剛出生一天的嬰兒?”確實,若是按照常理,嬰孩剛下生一天,眼睛大多還睜不太開,視覺以及官都還沒有發育,所以說像瞥眼這種看似簡單的動作,若出現在一個剛出生僅僅一天的嬰孩身上,著實叫人吃驚。

王長貴看了看上的馮太太,只見她面發青,嘴蒼白,雙眼緊閉,虛汗滿面,心頭也不由暗驚,低聲自語道:“看來我還真是低估了這鬼胎的能力。”徐雲德則是自打進門之刻起,便一直盯著那鬼胎不放,此時的鬼胎正被一條藍碎花小包被裹著,只有頭在外面。應為剛出生的緣故,身上的胎青還沒有退去,趴在母親的懷裡一動不動,死死的含著頭不捨鬆口,看上去怪異非常。

老太婆見王長貴進屋半晌沒有動作,忍不住問道:“大仙,我女兒這到底是怎麼了?難道真是先前你說的什麼髒東西作祟?”王長貴道:“你先去把孩子抱開,別讓他呆在這間房中,你女兒的病,都是因它而生!”老太婆一聽,頓時大驚失,但對於王長貴的話卻又不敢不信,於是便走上前去,抱起了鬼胎。

可誰料那鬼胎一撒開嘴,便放聲大哭起來,哭聲嘹亮,極為刺耳,哪像是一天大的嬰孩所該有的嗓門兒!

老太婆抱著孫子,一邊輕輕的晃著一邊說道:“這孩子也不知怎的,生來食量就大的嚇人,他孃的水全被吃光了也不見飽,一離開頭就哭,誰也哄不好。”王長貴聞言道:“此時外頭太陽正列,你把他抱到陽光底下曬曬,保管用不了多會兒就不哭了!”老太婆一聽,神遲疑道:“這…這曬太陽能管用?”王長貴道:“信不信由你!”說罷便不再理會於她,隨即從懷中掏出來一個小紙包,打開之後,裡頭是一些黃的粉末,那粉末被研磨的極細,就連徐雲德和劉平也沒能認出來是什麼東西。

隨即王長貴叫來姓鄭的男子,將那紙包遞給他道:“這是我專門調配的藥粉,你去找些溫水給她沖服了,另外朱郎中給她開的方子,每三服用,切不可斷掉。”姓鄭的男子接過藥粉,連連點頭道:“多謝大仙,多謝大仙…”說罷便去找來了溫水和碗,攙起馮太太上身,將藥粉給她灌了下去。

劉萍等人見這男子對馮太太極為心細,眉目間盡是關切與焦急,心裡不由想起了許小六之前說的那些話來,如今一看,果不其然,他倆之間肯定有些不為人知的姦情。

想到這些,劉萍與徐雲德心照不宣的相視一笑。這種事情,叫他們這些外鄉人遇見,又能說些什麼呢?傷風敗俗之事,多不勝數,這馮太太年輕貌美,且不足三十便做了寡婦,夜間孤寂,難守空房也實屬人之常情…

本書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