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十五丁憂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京師傳來陸炳病危的消媳。李彥直幾乎就想北上。因為他實在擔心子在那邊扛不住。不過。作為朝廷大員。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大將。李彥直卻不是想進京就能進京的。
正擔心著岳父的病情。不想福建老家又加急傳來噩耗…李大樹忽染急病。眼看是不能等了。
李彥直聽到消媳。什麼宏圖偉業。權力鬥爭。在那一瞬全都忘了。腦子一片空白。當場失聲嗆了一下。兩行淚水了下來。他此刻幾乎就想不顧一切奔回老家去看李大樹最有一面。可是他能調動十萬大軍。過手白銀數以百萬。一句話放出來就能影響東海、南海的經濟格局。但此刻。一盡人子之孝這種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事。他卻又偏偏做不到。
不過李彥直畢竟是在權力中心浸過的人。雖臨大變。還是保持著一定的清醒。對風啟蔣逸凡泣道:“我的心有些亂了。你們…你們幫我想想接下來怎麼辦。”心亂了的人。何止是他一個。風啟和蔣逸凡都事情有些棘手。風啟擔心的是大明的禮制。凡官員喪考。按例都要丁憂三年。文官集團對“孝”字的看重。甚至猶在“忠”之上。李彥直和士林此刻是聯盟的關係。若他為了攬權不丁憂。整個文官集團都會對他側目。一些正直大儒甚至可能與他斷。這對整個李系集團是極為不利的。可是要真丁憂嘛。眼下的形勢晦暗難言。若李彥直閒居三年。天下會發生什麼變局誰知道啊!
蔣逸凡卻又有另外一層擔憂。他心想:“我們就算想出了辦法不讓三舍丁憂。可三舍過得了自己情那一關麼?”約數後。北京方面也接到了消息。這時陳羽霆正在北京向戶部述職…這是一個月前徐階下了旨意。調主管市舶司總署的他來京闡述海關情況…這其實是徐階在試探李彥直的動態。當時徐元亮等人嘟噥說:“市舶司總署那是我們的生意啊。幹嘛要跟朝廷說?”但李彥直卻支持陳羽霆北上。這就讓徐階心裡有了底。知李彥直依然願意維護北京中央的權威。
這是陳羽霆第一次來北京。不想就遇到這樣的事情。
方鈍在關稅詢問告一段落後。特地屏退其他人道:“陳兄。你是鎮海侯地學生。對他應該比別人都瞭解。依你看。若李老員外真出了個三長兩短。鎮海侯會如何抉擇?”這個問題陳羽霆早就想過了。他也不覺得有什麼需要保留的。就說:“都督是重情的人。他就算不能馬上回去侍奉病榻。事後也一定會回去盡孝的。”方鈍哦了一聲。並不深信李彥直真會主動如此做。只是覺得在當前地形勢下或者李彥直也只有退一退了。
“不過。這事來得可真不湊巧啊。”他想。
由於在開海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好處。所以京城也有很多人不希望李彥直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事。而且這些人大多都是實權派。這其中就有高拱。
在前一段時間對付諸王的過程中。高拱其實是扮演了幕後策劃者的角。徐階的言行、李彥直的配合。幾乎都有他的影子。本來他正為將諸王的氣焰打壓下去而暗中得意。心想只要再加一把勁。就可將諸王剷平!衛所之改。使得這個帝國有了可用之兵。而藩王之弊一除。就算不計入東南海關的關稅。中央地賦稅收入只怕也能增加三四成…這是多出來的一大筆錢啊!有了這筆錢。不但京畿、三北邊防可以重新整頓。就是夏言、曾銑所謀劃而未果的“復套計劃”也可推行!
高拱腦中浮現出這樣一幅壯麗畫面:在南方。十萬水師繼續開拓東進南下。收取海外地財富;在北方。大明英勇地男兒則沿長城沿線步步北推。鞏固上次擊敗俺答之後所取得的戰果。將大明的北部疆域恢復到成祖全時期地狀態!
但是這一切卻被突如其來地變故給打亂了。
“這位老爺子啊。怎麼…死得這麼不對時候呢!”這當然不是說出來的話。只是腹誹而已。但高拱覺得作為一個讀書人。這樣想也是不好地。只是還是忍不住冒出了這樣的念頭。他想。那些藩王。還有那些蟄伏著的守舊臣工。此刻只怕正在暗中偷笑呢。
“不能讓鎮海侯在這個時候丁憂。”高拱心想:“可是從權的話。就不知徐閣老會怎麼考慮。”雖然李彥直若一定不肯卸任。要在軍中披麻戴孝的話。文官們也奈何不了他。但高拱卻不希望是這樣的一個結局。作為文官集團中的一分子。他是希望李彥直能夠遵守文官集團的禮制行事。而不是靠著武力和禮制對著幹。所以高拱所期待的結果是由北京方面來給李彥直一個繼續留任的理由。這樣才能避免文武發生對抗。
可惜天不從人願。第二天上朝時。一直乖乖聽話的朱載忽然問起“鎮海侯之父”的病情來。
“這個…”徐階雖知皇帝也必定忽然關心這個問題。卻沒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問。不過他還是很平靜地回答:“雖然不好說不祥的話。但只怕是天年到了吧。”
“唉…”小皇帝嘆了一口氣。說:“鎮海侯忠君為國。卻耽誤了盡人子應盡的孝道。說起來。這也是朕的不是。”說完就下命給李彥直下旨嘉獎安。又道:“這雖是李家的私事。但內閣、兵部都要好好商量一下。鎮海侯為國家出了這麼多的力。國家也該為社稷棟樑著想。不能讓鎮海侯連盡最後孝道的機會都沒有。留下終身遺憾。”這幾句話表面是在說。實際上卻是在放出風聲:朕支持李哲丁憂!
內閣兩個大學士對望了一眼。心裡都湧起一個念頭:“皇帝長大了!”高拱一聽有些著急了。心想:“陛下竟公開說出這話來。我們若再要幫鎮海侯婉轉就更難了。”隆慶的風聲放出來後。朱氏宗親、在藩諸王∝舊大臣忽然都一掃仇視李彥直的態度。紛紛變得親熱起來。這個寄來問書信。那個在公開場合哀嘆。都道天不佑善人。為李大樹的重病而痛惜。一個人生病能引起這麼多的關注悲嘆。在以往怕只有皇帝才有這待遇。不想今竟降臨到李大樹這樣一個窮鄉僻壤的礦頭身上了。
然而高拱、風啟等自是心中亮堂:這些人本就不懷好意!高拱這特意來拜會陳羽霆。席間憤憤道:“這些人幹這麼多事來。不就是想造出勢鎮海侯回去丁憂嗎?”
“既然這樣。那就讓都督回去丁憂吧。”陳羽霆道:“我看都督最近的勢頭也太旺了一些。退一步也是好事。”高拱卻搖頭道:“不可。不可!廟堂執政。有如逆水行舟。退一步便有萬劫不復之虞。”陳羽霆卻說道:“為政處事之道。講究的是一張一弛。都督張得太久。繃得太緊。我怕反而要壞事。若能退守林泉之下。靜一靜心。或許也有好處。”高拱皺眉道:“陳兄。這是你的想法嗎?”陳羽霆道:“或者都督心中。也有這樣的念頭吧。這是以退為進啊。”高拱搖頭道:“咱們要以退為進。也無不可。但卻不能是現在這種退法。這一退步。鎮海侯就要丁憂三年了!三年。三年…真讓鎮海侯丁憂個三年。朝廷非大亂不可!”正議論著。外面有個家人跑進來。叫道:“不好了。不好了。李老太爺…薨了!”儘管是早有心理準備的事。但聽到消息高拱和陳羽霆都呆了一呆。高拱先反應了過來。道:“借筆墨一用!我這就給侯爺擬書。請他以國家社稷為重。千萬要守住心神。不能亂。不能亂!”他擬了一封書信。派心腹連夜送了出去。送到上海時。海軍都督府已經是披白縞素。李彥直雙手叉頭。萎頓在虎皮椅子上。信件送到時他也沒神看。蔣逸凡替他打開了。看了一遍說:“高肅卿請都督你守住靈臺清明。千萬要忍住。”李彥直哦了一聲。不知是無神。還是失望:“他就是這主意?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麼?”這時有人報:“南海巡按張居正到。”就見張居正一身白衣奔了進來。原來他去巡視南海。考察各地各島的行政。為南海各地區進一步內附以及府縣升級作準備。如今政務有成。和商行建回到了大員。正想向李彥直回報。不意就聽到這個消息。趕緊趕了過來。
李彥直見到了他。說道:“叔大啊。你來得正好。你說說。眼下這事。該怎麼辦?”張居正從袖子裡掏出數頁稿紙來。道:“我在路上。已經替都督你擬好奏請丁憂的文稿了。都督你看看能用不?”風啟和陳羽霆看了都吃了一驚。道:“奏請丁憂?”
“是啊。”張居正道:“這是我和之秀在大員商議過後的建議。”說著又掏出一封信來說:“這是之秀給都督的信。”李彥直接過看了一眼。閉目良久。點頭道:“好吧。他說的有理。人生大事。無逾於此。這封丁憂奏表。你們就替我遞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