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八章“駝峰航線&r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陳納德上校則懷著幸災樂禍的心情向委員長暗示:只要他的飛虎隊擁有足夠的飛機,就一定能在半年甚至三個月內從空中打敗本人。

史迪威理所當然成為委員長髮洩怒火的對象。

羅斯福總統為了消除誤會,親自寫信向委員長解釋中東吃緊的原因,並保證今後逐月提高空運量。為了表示對中國戰場的重視和提高該戰區的地位和規格,一週後羅斯福總統發佈命令,批准將非官方的美國援華空軍志願隊(即飛虎隊)正式編入美國空軍序列,半年後又升格為獨立的第十四航空隊(師),司令官克萊爾·陳納德上校也因此如願以償,接連晉升兩級,成為陳納德空軍少將。

美國總統的安撫政策並未消除蔣介石對史迪威的敵視和成見。相反,總統的退讓卻使國民黨人逐漸意識到他們手中握有一張討價還價的王牌,這張王牌就是本人。太平洋戰爭一旦吃緊,中國人就成為本人爭取的對象。蔣介石一旦把握住美國人擔心中和談的心裡,就開始玩起了美中三角戰略的政治遊戲。這樣,史迪威的軍事使命就勢必逐漸為政治鬥爭所代替,並且不可避免地成為政治角逐場上的犧牲品。

委員長為了達到排擠史迪威的目的,還有意將陳納德抬出來與史迪威做對,企圖以陳納德來取代史迪威的地位。後來陳納德與史迪威的矛盾公開化,這其中除了並不複雜的個人原因外,更多的還是國民黨人手和委員長“以夷制夷”政策的結果。

七月的昆明,大雨滂沱,偶有晴天,太陽便憋足了勁,將地面的一切建築物:道路,橋樑和飛機跑道烤得直冒煙。

南郊巫家壩飛機場,史迪威將軍在陳納德司令官陪同下視察航空志願隊。巫家壩原來是滇池邊上一片荒涼的灘塗,由於戰爭需要,政府動員十萬民工在這裡建起一座簡易機場,後來擴建成大型軍用機場,陳納德的總部就設在機場外面的一排平房裡。

在史迪威看來,這支在中國戰場上大名鼎鼎的美國“飛虎隊”其實不過是一批烏合之眾,他們只有幾十架老式的p—38戰鬥機和“馬丁式”轟炸機,飛行員全都是退役的兵油子和民航駕駛員,各個紀律渙散,風頭主義十足。一群打撲克的飛行員明明看到長官走過來,卻不馬上起立敬禮;一個酗酒的上尉衣冠不整,醉醺醺地作怪相。還有的軍人公然摟著中國女在軍營裡招搖過市。

這裡的一切使史迪威打心眼裡到厭惡。

陳納德結結巴巴地向將軍解釋:因為沒有戰鬥任務,所以飛行員都願意自由自在地樂一樂。

“這就是你的理由嗎?”史迪威冷冷地盯著陳納德,他對這位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空軍英雄沒有好。陳納德和他的部下在美國沒有市場,因此跑到中國來尋求刺,以滿足廉價的權力慾和虛榮心。史迪威覺得他們和一群無賴差不多。

“就差把院和醒酒所開進機場了,對不對?從明天起,我給你派一個管勤務和軍紀的副隊長,還有一連憲兵。由他直接向我報告機場的管理情況。”

“是,長官。”陳納德遵命,內心很不樂意,他認為史迪威在尋機剝奪他的權力。

一名少校向陳納德報告:第二轟炸機中隊準備完畢,半小時後將起飛轟炸怒江西岸。

“將軍,願意同我們一道去兜兜風嗎?”陳納德殷勤地邀請史迪威。他並非要討好這位上司而是想讓史迪威改變一下對他部下的壞印象。

“我同意。”史迪威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我要親眼看一看,你們是怎樣把炸彈扔到本人頭上的。”緊急集合號吹響了,結果原定的這次小規模的轟炸變成“飛虎隊”全體出動。陳納德將一切可以上天的飛機都開動起來,擺出浩浩蕩蕩的陣勢,鋪天蓋地氣勢洶洶地向西飛去。史迪威滿意地看到,被他斥為兵油子和無賴的飛行員勇敢地擦著山尖和樹梢,把一串串炸彈燃燒彈扔進怒江西岸敵人的陣地和碉堡群;戰鬥機象一群靈巧的鷂子,沿著公路四處追逐本人的軍車和步兵,把敵人車隊打得到處都在起火。

“飛虎隊”大獲全勝。據地面觀察哨初步統計:美軍飛機至少摧毀了一個軍指揮部,三座碉堡群,二十輛軍車裝甲車,還消滅一處炮兵陣地和一百多名軍。

更大的勝利在於增強了美國將軍的信心。

史迪威破例在當晚的慶功會上向“飛虎隊”表示祝賀。將軍稱讚飛行員都是好樣的,並且坦率地承認自己在事實面前已經糾正了偏見。

狂熱的飛行員擁抱了將軍,並把他向空中接連拋了三次。

頭腦發脹的陳納德受到勝利的鼓舞,於是開始大言不慚地鼓吹“空軍制勝”的理論。陳納德不大看得起陸軍,他認為陸軍在戰場上只是跑堂的角,這種情形同史迪威不大相信空軍的作用有相似之處。

“夥計們,你們讓將軍親眼看到了,咱們是怎樣不費吹灰之力就消滅了地面的敵人——就跟踩死螞蟻一樣,對不對?”飛行員歡呼,砸碎了許多酒瓶。

“要是讓總統也坐上飛機兜一圈,他就會相信,咱們這群志願兵決不是到中國來度假的。咱們是同敵人戰鬥,真正的戰鬥。”陳納德眼眶紅了,噙著熱淚。公平而論,野心的克萊爾·l·陳納德上校的確是位勇敢而且具有獻身神的空中英雄。他在美國空軍中鬱郁不得志,於是提前退役來到中國尋找用武之地,幫助中國政府抗戰。他決心親手創建一支航空部隊,以實現做一名空軍統帥的夙願。不論後來的史學家對這位大出風頭和爭名奪利的空軍英雄如何褒貶不一,但是陳納德對中國抗戰的貢獻卻是實實在在和不可抹殺的。

“夥計們,我向面前這位長官保證:要是我能夠得到五百架最新式的轟炸機和戰鬥機,我們就一定能在半年內至多一年打敗本人,把那座小島和他們的天皇一起炸沉到海底去!”接下來一片狂呼亂叫,飛行員們跺著腳打口哨,唱《星條旗永不落》,彷彿他們已經把本天皇炸沉到海底去了。史迪威對陳納德的理論不興趣,當晚離開機場回到城裡的美軍司令部。陳納德的狂妄自大屢屢敗壞了他的胃口,是他剛剛建立起來的那一點信任和好一掃而光。

但是陳納德的“空中戰略”卻受到委員長的重視和歡。對委員長來說,如果不動用中國部隊而只靠美國飛機就能夠打敗本人,這當然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抗戰以來,中國人飽受機轟炸之苦,從這一點講,每一箇中國老百姓都比美國的戰略家們更懂得飛機的巨大威力。因此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委員長一直敦促史迪威滿足陳納德的要求,並在陳納德和史迪威分庭抗禮時公開支持陳納德。

後來,事實證明陳納德的理論是非常片面和膚淺的。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盟軍在亞洲投入的總兵力約有五百萬人,軍艦兩千餘艘,其中包括九十艘航空母艦,各種類型的作戰飛機共二萬四千八百四十七架,最後還在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才取得勝利。

戰爭是整體實力的較量“實力”一詞的含義絕不僅僅指五百架飛機。

就在美蔣關係頻頻出現裂痕的時候,一個神秘的身影悄悄出現在美國人身邊。

十月,在外部國慶招待會上,一位中等身材眉濃黑的中國將軍被人介紹給史迪威。將軍的名字叫周恩來,身份是中國共產黨駐重慶首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