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十二章松山大血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若以兵力論,中國軍約為軍三十倍,另有兩個整編軍隨時準備增援,取勝當萬無一失。

因此第七十一軍中將軍長鍾彬親隨第二十八師渡江督戰。

戰鬥一開始,仗著炮火和空中優勢的中國軍便氣勢洶洶地撲向臘勐寨外圍山頭。鍾軍長從望遠鏡裡看得清楚:他的穿土布軍裝的士兵貓著,好像灰的蟻群順著山谷和山坡的縫隙慢慢動,漸漸接近敵人陣地。山大,坡陡,飛機和大炮早把臘勐寨犁成一片焦土。士兵們端著槍警覺地前進,或匍匐,或跳躍,或不斷鳴槍壯膽。

他們等待敵人出現。

五百公尺,敵人沉默著;兩百公尺,敵人仍然沉默著。越接近山頭,這種沉默越發顯得陰險和不祥。

莫非敵人耍什麼花招?鍾軍長頭腦中剛剛閃出一絲疑惑,立即被自己否定。無論如何,敵人只有一支小小的守備隊,難道三、四百人能夠打敗一個師加上飛機大炮的進攻麼?

鍾軍長身經百戰,對自己的戰爭常識深信不疑。

敵人的出現不幸打破了中國將軍的樂觀信念。

地雷爆炸。手榴彈爆炸。陣地上騰起的黑煙沒了士兵灰的身影,無數煙柱此起彼落,死亡的陰影漸漸遮沒了天空。

機槍響了。不是十,而是五十,一百。無數機槍、小炮、擲彈筒從隱蔽的地堡中噴吐火舌,擊,強大的火網籠罩著灰的人群,將他們紛紛拋入血泊和死亡中。

僅僅一刻鐘,第一輪進攻即告失敗,主攻團一營只退下來一排人,正副營長均陳屍山頭。

若非親眼所見,鍾軍長怎麼也不會相信這樣的事實,即本人眨眼的功夫就把他的部隊趕下了山。於是第二輪炮轟之後,更大規模的進攻又開始了。

然而進攻依然歸於失敗。

鍾軍長被怒了。不僅怒,他更因失敗到驚恐不安。因為軍長背後還有一雙雙更加嚴厲更加冷酷的眼睛:集團軍司令官、遠征軍總司令直至委員長都在注視著松山,注視著強大的七十一軍在敵人區區一支守備隊面前一敗塗地。鍾軍長並非不能容忍自己部下打敗仗,他不能容忍失敗帶來的後果。

松山,難道你註定要給七十一軍帶來滅頂之災?!

瘋狂的衝鋒又開始了。第二十八師在軍長親自督戰下,各團各營輪番投入進攻。各級長官層層督戰,士兵們被督戰隊的槍口迫著,硬著頭皮衝向敵人的火網。有時白天打下一座山頭,夜晚又被本人奪回去,漫山遍野躺滿了中國士兵的屍體。

失去理智的衝鋒使士兵到無比恐懼和絕望,與其曝屍荒野不如自己撿條活命,於是成班成排的逃兵出現了,他們或遁跡山林,或趁夜間泅水逃回內地。初戰半月,第二十八師傷亡達三千人,逃亡近半,剩餘部隊軍心渙散,攻勢衰。

司令部聞訊,急調第六軍新編三十九師增援,亦遭傷亡。月底,兩師人勉強攻佔臘勐寨,軍遺屍百餘具。

至此,鍾軍長才確實獲悉,軍守備隊共有兵力一千二百餘人,附火炮數十門,機槍百餘,另有坦克若干。

大吃一驚的鐘軍長一面將情報火速上報,一面按兵不動。於是松山前線陣地就出現短暫的平靜和對峙局面。

右翼戰線,松山祐三師團長髮現中國軍已經轉移兵力,突然對松山、龍陵大舉進攻,經過短暫躊躇,終於決定留下一個聯隊固守騰衝,自己匆匆率領師團主力馳援左翼。同時,駐守芒市、遮放、畹町臘戌沿線的軍第二、第三十三師團也接到河邊總司令的命令,沿滇緬公路向龍陵進發。軍的戰略意圖是:一舉夾擊並消滅龍陵城外的兩個中國師,然後在松山將中國遠征軍左翼擊破,最後在騰衝圍殲中國軍右翼,實現怒江大捷的戰略抱負。

正在龍陵圍城的第七十一軍兩個師本已攻入城中,眼看再有一兩便可大功告成。然天有不測風雲,敵人援軍突至,只好慌忙退出城外,象刺蝟那樣縮起身體,在公路山頭掘壕固守。衛立煌總司令意識到形勢嚴重,給兩名師長下了死命令:戰至一兵一卒不許後退半步。

由於松山據點始終象魚刺那樣牢牢卡住滇緬公路的咽喉要道,中國軍隊急需的糧食彈藥後勤物資均要依靠人力騾馬經由山間小道運抵松山和龍陵前線,因此前線供應時時發生危機。六月中旬,滇西雨季來臨了。晝夜之間,到處山洪暴發,怒江江面比平時漲寬一倍。通斷絕,山道泥濘,民伕騾馬均不能行,美軍飛機亦無法起飛。前線作戰的軍隊失去後勤保障,好比飛機艦船沒有了動力,一時軍心動搖,攻勢頹緩。士兵們蹲在光禿禿的戰壕裡,懷抱步槍,夜聽憑大雨澆潑,苦不堪言。有時實在耐不住飢餓,就漫山遍野尋覓充飢之物。傷員運不下來,只好聽其自生自滅,痛號呻之聲到處可聞,其狀甚慘。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對此憂心如焚。他們明白,如果暴雨再持續十天半月,中國軍隊的攻勢將自行瓦解,全線崩潰將不可避免。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司令官擔心的不可收拾的局面終於沒有出現。頭場暴雨只下了一週便有了二三好天氣,怒江上空雨駐雲薄,時隱時現的陽光將深山大谷照耀得滿目青翠,大雨暫時洗刷了戰場上的硝煙氣息,使人到一片清新氣象。數千民伕騾馬隊抓緊起程,大批美國飛機迅速飛臨前線陣地進行空投,這樣才暫時緩解了前線四個師頻臨崩潰的危險局面。在空投過程中,一架美軍飛機由於飛得過低不幸被敵人炮火擊中,機上六名人員全部遇難。

長官部的人們雖然出一口大氣,但是威脅依然存在,軍隨時都有可能吃掉龍陵兩個師然後會師松山。於是衛立煌急令後備隊第二軍、第八軍渡江增援。第八軍接替攻打松山,第七十一軍和第六軍各一師偕第二軍經小路繞道增援龍陵。

至此,中國二十萬大軍全部投入戰場,方圓百里的怒江前線呈現這樣一種錯綜複雜的戰爭場面:左翼龍陵松山,中國三個半軍與本三個師團緊緊咬在一起,槍炮晝夜不息,大地硝煙瀰漫,陣地犬牙錯,攻防互有勝負。右翼騰衝,中國第二十集團軍六個師圍攻本一四八聯隊,軍頑強抵抗,寸土必爭。

對處於劣勢的本人來說,戰爭能否取勝的關鍵在於松山。松山是內線,是釘子,是支撐勝利的據點。松山不守,騰衝龍陵則無依託,怒江防禦體系的三角支點就將瓦解,把敵人各個擊破的戰略設想也將化為泡影。

對人數佔優的中國人來說,他們在天時地利上明顯處於不利:背水一戰,通受阻,大雨滂沱,進攻困難。松山據點正好是在心窩上的一把匕首,它的戰略作用是把中國大軍分割成彼此孤立的三塊,致使龍陵方向的中國軍隊首尾不能相顧,始終處於被動挨打和岌岌可危的境地。松山不克。騰衝龍陵之師都成孤軍,隨時有被敵人各個擊破而導致全線崩潰的局面。松山若克,則滿盤皆活,三處戰場連成一片,後續部隊及物資便能源源投入戰略大反攻。

這樣,松山就必然成為戰爭雙方拼死爭奪的焦點和取勝關鍵。

4第八軍原為中國遠征軍預備隊,駐昆明。軍長何紹周,軍政部長兼總參謀長何應欽的侄兒。何氏雖然身為中將軍長,實際並不擅長打仗,尤其不擅長與本人打仗,因此每有戰事或遭遇烈戰鬥,便將前線指揮權慷慨與副軍長李彌,自己蹲在第二線掩蔽部裡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