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有眼不識金鑲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居然說他的美食美器,是豬狗才用的東西。
還有那個茶,乃是不可多得好茶。
他竟然還說,勉強下嚥,既然是勉強,那你就不要勉強了呀,吐出來呀!
二百多年的養氣功夫,輕輕鬆鬆的被歐陽明破了個乾淨。
看那些面目通紅的小和尚,怕不是老院主還在此地,早就一哄而上,往死裡揍他了。
“哎!不愧是東土大唐的高僧大德,養一隻狗都養的那麼好。想必聖僧一定從大唐,帶來了一些奇珍異寶,否則聖僧萬萬不敢這樣說吧!?”老院主的話像是在抬舉歐陽明,其實是在暗地裡嘲諷他。
你這和尚,也就能養個豬狗罷了,算個的大德高僧?
而且你不是說我的東西,是豬狗才用的嘛?
那你就拿出點寶貝,給老衲看看,否則你就是在瞎掰!
這話也將孫悟空罵了進去,可惜這猴子只顧著喝茶,沒有聽見老院主的話。
否則早就掀翻了桌子,掏出金箍挨個“點名”了。
“唉!貧僧既然帶了貧字,自是渾身窮的叮噹響。不過貧僧身上,確實有一件寶貝,也算能入了院主的法眼。”老院主頓時來了興趣,急忙問道。
“不知道是什麼寶貝!?”
“正是貧僧身上,這件袈裟,還有錫杖!”屋內的僧人們,聞言相互看了看,隨後齊齊大笑出聲。
老院主的鬍子都抖了抖,顯然是被歐陽明氣的不輕。
一身的布袈裟,木製錫杖,算是個什麼寶貝?
真當他二百多歲,是白活的?
“長老有所不知,老衲光袈裟就一百多件,可以說件件要比你身上的華貴。你說你這袈裟是寶貝,可當真笑掉了老衲的大牙。”歐陽明微微一笑,指著老院主喝道。
“你且再看!”障眼法被歐陽明瞬間撤掉,霎時間屋內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
歐陽明周身七佛環繞,一動九環錫杖,聖靈之音,響徹觀音禪院。
這當真是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九霄華漢裡,現出真聖僧。
老院主和寺內管事,周圍服侍的小沙彌,可謂是看花了眼。
只覺得這是佛祖降臨,一個個跪倒在地,磕頭作揖。
“阿彌陀佛!”
“老院主,可覺得我這袈裟錫杖,算是寶貝嗎?”
“算是!算是!老衲我空活二百餘年,直到今天,方才是知道寶貝二字,怎麼寫的!不知道聖僧,可否將袈裟借我一觀,等明聖僧啟程之時,我在還你?”歐陽明當然不可能借給他,借給這老院主,那是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命。
“老院主有所不知,這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乃是觀音菩薩賜下的東西。貧僧怎麼可能隨意借與他人,我雖有心,但是菩薩無意。”老院主一看借不成,立即熄滅了心思。
只想著先將歐陽明師徒二人安頓下來,然後徐徐圖之。
“這樣吧,等一下我叫寺內管事,給你們師徒二人安排一個房間,送些齋飯。好好歇息一晚,明再說。”
…
…
禪房內,孫悟空笑嘻嘻的看著歐陽明說道。
“師父,你是不知道那些和尚,現在是怎麼談論咱們的。一個個直說自己有眼不識泰山,可算是出了俺老孫的一口惡氣。”歐陽明摸了摸孫悟空的猴頭,緩緩說道。
“悟空,為師敢說,他們不僅僅在談論這袈裟。也在談論著,怎麼死我們師徒二人,將寶貝據為己有呢!”老院主在禪房內,滿臉痛哭涕。
“師公,您哭什麼呀!不就是一件袈裟嗎,至於嗎?”老院主搖頭痛哭,一臉死了爹媽的說道。
“你們知道什麼,老衲我活了二百多年,有一百多件袈裟,可是我那一百多件袈裟,都不及那唐玄奘的一件袈裟。”一群人看著抱頭痛哭的老院主,也是沒了法子。
“師公,那唐玄奘的袈裟再好,也是個背井離鄉的和尚,整風裡來雨裡去的,哪有您坐鎮觀音禪院來的享受?”
“你知道個,我雖然是個坐地的,看上去要比唐玄奘那廝有福。可是我願意用我的一切,換取唐玄奘那件袈裟!”眾人看著三句不離袈裟二字的老院主,更加無奈了。
這也不是你自己惹出的禍?
非要炫耀自己,結果沒想到,人家其實比你還富有。
不過話說回來,那唐玄奘的袈裟確實漂亮,是件寶貝。
那袈裟上鑲滿了金銀珠寶,恐怕隨便從上面扣下來一個珠子,都能換取三座觀音禪院了。
“師公,我看不如這樣。我們夜半三更之時,抱些柴火,將唐玄奘和他徒弟的禪房,一把火燒了!就算有人詢問,我們也可以直接說是他們二人不小心,走了水,自己燒死了自己,如何?”老院主想了想,暗道是個好辦法,可是隨後又道。
“不對!那袈裟怎麼辦?萬一袈裟也跟著燒了呢?”
“哎呦我的師公,你也不想一想,那是觀音菩薩賜下的寶貝。怎麼可能被一把火給焚燬呢?那唐玄奘雖然牙尖嘴利,可是也不像個會說謊的人。”
…
…。。
“師父,果然如同你所說,這群人正盤算著,怎麼死我們師徒二人,好拿了錦斕袈裟呢!今天夜裡,他們會放火燒禪房。”孫悟空站在歐陽明塌前,躬身說道。
“無妨,當年我不是教了你個避火咒嗎?今天晚上我們師徒二人,只需要在禪房裡面,默唸避火咒就可以了。到時你再出去,助他一臂之力,送他一陣狂風。像是這等招搖撞騙的和尚,死不足惜。”一群大和尚,趁著天漆黑,抱了一木柴,放在了歐陽明的禪房外。
然後他們一把火,直接點燃了。
而就在此時,一陣狂風突至,將大火瞬間吹起了三丈有餘。
火焰如同靈蛇一般,瞬間燒遍了整座寺院。
一群大和尚,當場懵了。
這個劇本,跟他們設計的,不對呀!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