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名茗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由於角度的原因,他只看到一雙玲瓏有致的小腿和腳上那白的高跟淑女鞋。
那小腿和那鞋——甚至小腿叉開的姿勢和翩躚在鞋面上的一隻黑蝴蝶結,都有不盡的優雅。
司馬涼氣沖沖地走出會議室,身後緊緊跟隨的兩名刑警,見他像繞不出下水道的老鼠似的在過道里走來走去,小心翼翼地上前問:“您看,咱們下一步該怎樣展開偵查?”
“偵查?”司馬涼冷笑一聲“先回隊裡再說,別在這兒讓人家看笑話了!”正往外走,馬笑中帶著豐奇匆匆趕了過來,把兩個棕封皮的審訊簿給他說:“司馬隊長,這是老甫和夏的筆錄,你帶回去先看一下。我覺得,咱們下一步的工作是要儘快找到小青和周宇宙,尤其是小青…”
“馬隊長。”司馬涼打斷道“既然這個案子已經定為謀殺案了,那麼我這個刑警隊長就是第一偵辦負責人。下一步該怎麼辦,請聽我的指令再行動。”說完把頭一昂,扳機似的喉結高高隆起,大步走出派出所。
“切!”馬笑中不屑地說“明明是頭瘦驢,拉他媽的哪門子硬屎!”司馬涼回到刑警隊的辦公室,股還沒落座,一名警員就拿著一份快遞件走了進來:“隊長,您的——好像急的。”
“誰送來的?”司馬涼一面嘟囔著一面打開快遞件,從裡面出一張賀卡似的帖子,掀開一瞧,手像被燙了似的一哆嗦,總是不屑一顧的高傲的目光,頓時猶如砸在地上一般,散碎得有些恍惚。
“隊長,您怎麼了?”那名警員看出他的神異常“哪裡來的帖子?”司馬涼咕嚕一聲嚥了口唾沫,聲音發顫地說:“名茗館…”
“啊?”警員也大吃一驚“他們怎麼給您送帖子?哦,我明白了,準是為了昨天夜裡的那起案子。”
“少廢話,趕緊帶上案子的全部相關資料,跟我一起去警官大學。”司馬涼邊說邊穿上平時很少穿的警服,戴上警帽,對著鏡子正了又正。
警用本田車駛進中國警官大學的校園,在圖書館樓前停下。司馬涼下了車,眼前一片盈盈粉,耀得瞳孔都軟了,端詳才發現是門口一左一右各種有一棵大樹,滿樹的合歡花開得晚霞一般璀璨。花雖濃豔,香卻清幽,一縷入鼻,沁人肺腑。
走進樓去,見登記臺後面坐著一個正在讀書的女管理員,司馬涼雙手捧著帖子在她面前一亮,女管理員看了一眼,站起身,走出登記臺,用極低的聲音道:“請跟我來。”司馬涼和警員跟在女管理員後面,沒出三步,女管理員停下,回過頭,看了那警員一眼。司馬涼連忙對警員說:“帖子上只請了我一個,你在這裡等吧。”那警員站住了,一臉的遺憾,彷彿是百米衝刺的最後幾米腿肚子了筋。
司馬涼跟在女管理員後面登上有些破損的臺階,彷彿是走在積雨雲中,每一步都沉重而忐忑。不知不覺上到三樓,站在兩扇鏤花玻璃門前,抬眼只見門上懸著一塊深棕橫匾,題有黑漆底的3個筆力遒勁、氣勢雄渾的顏體大字——名茗館!
落款是“補樹書齋主人”還沒等司馬涼仔細琢磨這落款的含義,女管理員已經將玻璃門中的一扇推開,做了個“請進”的手勢。
司馬涼有點眩暈。
名茗館。
就這樣走進來了?
像夢一樣,此前連想都不敢想。
這是什麼地方?是名茗館。中國四大推理諮詢機構之一的名茗館。也許它不如公安部的“課一組”威名赫赫,也不如無錫的“溪香舍”譽滿江南,也不如重慶的“九十九”神秘莫測,但它就是名茗館,是無數青少年推理愛好者心中的聖地。只要你年輕過,只要你在花季或雨季裡曾經捧過一本推理小說看得如痴如醉,你就不可能不知道名茗館。
名茗館,始創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由幾個酷愛推理的中國警官大學學生組建,最初的名字很俗氣,叫“名探館”
“館”字的由來,是因為活動地點位於圖書館的三樓。這個學生社團的活動方式主要是坐在一起賞評最新閱讀到的推理小說,與大學裡的舞蹈社合唱社書法社戲劇社一樣,是學生們存儲夢想的漏斗,入學滿滿,畢業空空,概莫能外。名茗館能獨樹一幟、發展壯大,完全是一任“館主”大膽“變革”的結果,這位館主,就是在中國警官大學歷史上素有“第一驕子”之稱的傳奇人物林香茗。
俊美如玉的林香茗,剛剛入學時,由於留了一頭披肩長髮,竟被同學們在第一週裡一直誤認為是女孩子,還收到兩束不知哪個笨蛋送的紅玫瑰,嚇得他趕緊把秀髮剪了。整個大學期間,他不僅門門功課全優,而且連續四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武術散打聯賽冠軍”成為各個社團都想挖掘到旗下的首要目標,但他卻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名探館。名探館全體成員受寵若驚,迅速推選他為第5任“館主”從入主名探館的那一天開始,林香茗就推進改革。他認為:推理小說不是偵查實踐,固然可以訓練思維,但不能指導刑偵工作。
“嚴密的邏輯推理必須源於實踐並用於實踐,才是正確的和有價值的。所以,與其把有限的力用在研究推理小說中的偵查模式上,不如對現實中發生的案例進行實戰推理。”其實,從林香茗後來在刑偵工作的方向上看,他比較關注的是犯罪個剖繪,屬於心理學範疇,對推理的興趣一般,甚至反對在物證不足的情況下單純靠邏輯推理鎖定犯罪嫌疑人,認為這種做法的主觀太強,容易導致冤案發生。但他在名探館推行的“實戰推理”確實意義重大,名探館從此改變了以解析推理小說為重點的活動模式,而是通過校方要來了市公安局的《每週重大刑事案件案情彙總報告》。每次活動,選擇報告中刊載的大案要案,先遮蔽偵破結果,然後通過案發現場勘察報告、證物鑑定、法醫報告,推理出犯罪嫌疑人,最後公佈偵破結果,進行對照,發現推理過程中的錯誤和不足。
轉折點,是一起發生在當年很有名的“白領麗人墜樓案”一個涉嫌向市領導行賄的某外企女高管突然從恆遠大廈的十樓墜樓身亡,刑警隊懷疑是他殺,又找不到證據,只好以自殺結案。案情報告送到名探館,大家據屍體傷口的血凝固狀態和骨骼大關節的骨折現象,判斷死者確係生前墜樓,沒有可疑之處。
正要翻過這一頁的時候,林香茗突然鎖緊了眉頭:“等一下,讓我再看看。”他的目光像黃蜂的螫針,死死盯在報告中註明的死者跳樓的層數和屍體落地的位置上。
“你們不覺得,她跳得有點遠嗎?”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從高樓墜落的人,跳樓的層數和落地時距離建築物的位置是呈一定比例的,層數越高,距離就越遠,這是鐵一樣的物理學定律。
“跳得有點遠”
…
也就是說,死者即便是自殺,也不是從十樓跳下,而應該是更高的樓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