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見好就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上次天罰,桓皇不會也是如此避過的吧?完全是耍賴啊!”
…
如此詭異的情況,使得依舊滯留在玉皇頂眾人瞬間呆滯傻眼,特別是諸位真仙,更是面面相覷,相對無語!
因為蕭影只是藉助陣法的聯繫,挪移走那些組陣者而已。那些之前並未出手相助,融入大陣的人,自然不在挪移範圍中,只能滯留下來。
這還是蕭影不想結下太多仇家,畢竟這些人來自天下各處,之前沒出手相助,不代表跟桓皇或大桓皇朝有仇,沒必要亂拉仇恨!
如今蕭影聚集了浩瀚力量,實力極為恐怖,如果心黑點,硬拼著受創等雷劫降臨再挪移走眾人,雷劫餘波之下,這些人不死也得脫層皮!
“即便是瞬移,也無法擺脫天罰鎖定,以桓皇的修為實力,本無法瞬移如此之遠!本尊更好奇,桓皇到底是以什麼手段遁走!”
“未知桓皇竟然還有如此手段,連天罰都奈何不了他,怪不得有恃無恐了!”
“查!一定要明白,桓皇施展的到底是何等手段,竟然還有我等未知之事!”
…
不管玉皇頂滯留眾人如何想,如何反應。此時蕭影已經消失在所有人應中,等待雷雲消散。
此次玉皇頂之伐天明道,發生得極為突然,結束得更為倉促,令無數人極為意外,似乎只是一件桓皇心血來的小曲。
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小中見大!
這看似隨意而為的小曲,影響極大,影響力絲毫不下於某個勢力晉級帝國級別,甚至是終極天朝級別勢力!
蕭影意料之外的收穫,便是因為天地異象、天地異變、伐天盛舉等,此次泰山決戰之事,傳遍五大洲七大洋,讓無數人津津樂道。因為在此次伐天明道中,無數人受到了“恩惠”享受了好處。自然會好奇,確實為桓皇、秦帝、光明大帝等三位大帝的謀劃,打下了極佳基礎!
除了關於伐天明道的影響之外。另一巨大收穫,就是楚皇項羽和大楚皇朝的食言。嚴重損傷聲名,反觀桓皇和大桓皇朝卻是威名大振,競相讚頌!
…
中原之地,曾經的陳勝吳廣所建的張楚國疆域。
張楚覆滅後,大秦帝國東征失敗,退守關中。
這人口稠密,土地豐沃的中原之地。便被當時的桓國、漢國、西楚三大勢力瓜分,其中西楚以舊楚名號,加上桓國無力北上,佔據了十分之六左右;桓國佔據十分之三。漢國僅僅十分之一。
黃河以南,長江以北之地。大桓皇朝得到了小半潁川郡、大半九江郡、整個陳郡,另劃疆域,分為淮南郡、淮北郡兩郡;其餘大秦帝國所制定的七八個郡,盡入大楚皇朝之手。
後來桓皇蕭影設計招降泗水郡泗水王城城主李園。就像在遼闊無垠的大楚疆域中心,釘上了一釘子!
泰山之戰爆發之,按照桓皇蕭影的部署,大桓皇朝向大楚皇朝宣戰!
當,泗水王城定楚侯李園率領大軍南下。兵鋒直指大楚皇朝舊都,同時也是大楚皇朝品級最高、人口最多、經濟最好的彭城!
同,淮南侯兼淮南郡郡守武臣、滄瀾侯兼淮北郡郡守呂臣,盡起兩郡大軍,分為兩路,與定楚侯李園一路,如三角錐形呈三才方位,突入大楚皇朝疆域,打算一舉拿下彭城,再圖謀長江南北域,掉大半個中原之地!
詭異的是,大桓皇朝三路大軍,陣容浩大,氣勢如虹。短短一天時間,總共連下三十八城,其中王城五座、巨城九座、大城十三座。
這哪裡是戰爭?也沒慘烈的攻城過程,就像是大桓皇朝的大軍前往接收般,大楚皇朝的城池基本沒有守軍,只有望風而降的民兵,連預備軍都算不上!
如此詭異的事,讓李園、武臣、呂臣三位侯爺,沒有白撿軍功的狂喜,反倒有些心驚跳。
但是,桓皇的意思是全力伐楚,他們也不敢因為奇怪就多疑而懈怠軍事行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推進,加大斥候、調查!
便是中原之地的戰報,傳到太尉韓信手上,也沒讓三路大軍停止行軍,只是提醒加強警戒、斥候。
這就是藝高人膽大,大桓皇朝擁有絕對優勢的力量,不怕大楚皇朝耍花樣。
當然,太尉韓信並不盲目自大,也是從各方面局勢分析而來,從地理位置,到兩朝部署,到軍事策略,還真不怕大楚皇朝耍花樣,說不定是堅壁清野,麻木驕兵之策呢?!
…
同,由戰龍侯龍且、信虎侯季布為首,安北王劉岱、漢后王怡曼等舊漢大軍為輔的另一路大軍,簡稱朝歌大軍。
因為此路大軍將會直指大楚皇朝邯鄲皇都,所以規模最為龐大,從各處軍事重地總共調兩千多萬大軍,近百大將,氣勢如虹,漫山遍野如蝗蟲過境,浩浩蕩蕩揮軍北上,威不可擋!
如此浩大的軍勢,如大桓皇朝意料之中,所過之處大楚城池望風而逃。
半時間,從朝歌皇城(晉國失敗後歸大桓,城池晉級)出發的前軍,或者說朝歌先鋒大軍,已經突進數千裡,抵達兩大舊都(朝歌和邯鄲)之間最大的城池…安陽王城!
漢國尚在之時,安陽王城所在區域便是漢國和西楚的緩衝帶,不但具有城高牆厚的王城,而且地處平原,有什麼大軍動向,都會被對方迅速查知。
“楚皇項羽?!”八百萬朝歌先鋒軍急突直進,直抵安陽城下,隔著百里卻忽然傳來個駭異疑惑的意外軍報!
楚皇項羽竟然不在泰山山脈,而是率著大量銳,出現在安陽王城城外…
****第二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