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還是叫漢城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韓國自從經濟發展起來之後,民族自尊心大大增強,近年來極力宣揚大韓民族的優秀文化。與此同時,則有意無意迴避和淡化中國文化對韓國文化的影響,一些學者致力於研究韓國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反影響”得到了韓國社會各方面的讚譽和資助。據說有的學者已經證明孔子乃是韓國人,雖有不同意見,但已作為“一家之言”而等待歷史檢驗。目前又有關於老子也是韓國人的大膽猜想,但是還沒有拿出強有力的學術證明。有的韓國朋友跟我討論這些問題時,問我中國人對此會有什麼反應,我說不會有什麼烈的反應,肯定一笑了之。孔子是韓國人或者是本人甚至是美國人,對於中國都不是什麼壞事,反而可能是很大的好事。中國人的文化理想就是天下大同,而不太在乎血緣和血統的“純粹”與否,假如能夠證明堯舜禹也是韓國人或者本人的祖先,秦始皇的染體跟美國總統布什家族的染體完全一致,那對於民族往以及世界和平都會具有相當大的促進意義。

但是另一方面,我覺得對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還是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中國歷史上受到過許許多多其他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匯融合的結果。中國人對此一是積極接受,二是毋庸諱言。我們吃著西域來的“葡萄”喝著拉美產的“咖啡”穿著洋鬼子的“西裝”走著元大都的“衚衕”我們不覺得有什麼自卑,人家的東西好,我們學會了,那就是我們大家共有的了,非要強分你我,有時候是分不清的。比如現在韓國很多人反對使用漢字,一定要處處使用韓國自己的注音文字。我對此沒有意見,因為從大處說,這有利於韓國文化神的發揚。但是問題在於,韓國語中大約70%的基本詞彙來自漢語,使用漢字作為書面語的歷史又相當長。韓國注音文字的發明只有5百多年,在社會上大規模使用只是20世紀的事情,直到20世紀70年代,漢字讀物還在社會上隨處可見。這樣,強行廢除漢字,就會造成許多字詞不知所云。我看到很多報刊,特別是學術論文,在一些詞彙的後面,用括號標註了漢字,這說明沒有漢字,這些詞就難以理解,比如“意境”、“佛法”、“決戰”、“議論”等。我想,漢字是我們東亞人全體的,並不是中國人可以獨佔的,為什麼非要把它消滅得乾乾淨淨不可呢?消滅漢字的可怕後果已經有許多韓國學者指出了,比如歷史斷裂、思維硬化等,我在此不必多言。

還有一件事值得討論,就是一些韓國人反對把首都叫做“漢城”他們認為“漢城”這個名字包含了“大漢族主義”對韓國人民的“文化霸權”意識。韓國人自己稱呼首都名字的發音是“seoul”所以有人主張對中國人往時,要據這個發音翻譯成相應的漢字,比如翻譯成“首烏爾”有一位韓國老人在報紙上看到我的文章,給我寫信時在信封上寫成“西蔚”我一開始頗不明白“西蔚”是韓國的什麼地方,幸虧我瞭解一點點韓文知識,想到“西”在韓文中讀se(我就住在西大門區)“蔚”在韓文中讀u,於是明白他的“西蔚”就是漢城。我告訴一些韓國朋友,中國人說“漢城”時,本沒有他們所想像的“霸權覺”而是有一種親切。漢城是從漢江北岸發展起來的城市,原來叫漢陽(韓國很多地名與中國相同,如湖南、泰安、奉化、廣州、海南、安東等),後來作為首都,改叫漢城。

“漢城”這個名字給人一種堂堂正正、氣象雄偉的大都市覺“漢”這個字除了“漢文化”的意思外,還有“男人”的意思,給人一種威武英雄的暗示。比如中國的“武漢”和“漢中”都是很漂亮的名字,有一則謎語叫“功夫小子”(會武術的男人),謎底就是“武漢”

“城”的意思本來是城牆,給人堅固、高大的覺,比如萬里長城。中國很多城市都有帶“城”字的別稱,例如廣州叫“花城”、哈爾濱叫“冰城”、昆明叫“城”、重慶叫“山城”

中國人聽到“漢城”不但能夠覺到它是首都,而且能夠覺到這是一個宏大的、繁華的、充滿文化神的首都。如果叫“西蔚”給人的覺是一個偏僻的小城鎮。如果叫“首烏爾”不但與大多數韓國地名風格不同,使人以為是非洲的城市,而且中國人喜歡“望文生義”會把“首烏爾”解釋成“黑臉的人”來開玩笑,那可是真的使韓國的首都失去尊嚴了。如果一定要按照韓國人的發音來翻譯,中國人喜歡在音譯的同時加進另外的意義,那恐怕有的人會說:最準確的發音是“窩兒”發音雖然準確了,但意思卻是“情的秘密場所”反而更加糟糕。還有人說成“餿味兒”因為漢城的垃圾清理不及時的時候,街道上瀰漫著一股泡菜腐爛後的餿味兒。所以我想,還是叫漢城最好。漢字和漢文化都不是中國人自己的,而是包含了全體東亞人民的智慧。

“漢城”這個名字既然是歷史形成的,凝聚了韓國文化的巨大價值,就像一個有價值的商標不能隨便丟掉一樣,那就應該讓它繼續在韓國的未來放出燦爛的光芒。中國在“文革”時為了反對“封建文化”和“殖民文化”為了表現“獨立”的文化意識,隨便改動了許多地名,結果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現在又改了回來。希望這樣的舉動不要在韓國重演,希望漢城繼續作為一座文化的燈塔,屹立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