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破開張彧的腦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扶蘇再度醒來時,他身處在了一個上山,曹、蕭何、桓、夏侯嬰四人輪
照顧著他。
開始扶蘇還當心桓會將他認出來,因為他的容貌跟他孃親有七分的相似,而桓是當年是秦始皇的近臣,才幹比不過當時的王翦,但卻比王翦還要受到器重。時常出入內室,在他的印象中,自己七、八歲的時候,便不只一次在內院見到過桓。
好在剛開始的時候,桓是對他的模樣有些悉,也許是因為他被毀了半張臉,看不出全貌,這才躲過了一劫。
於是,他化名為張,在不斷的跟曹、蕭何接觸中,他發現此二人都是當時罕見的不世奇才。
一個善於文韜武略,於用兵之道,安民之策。另一個身懷治世之能,刑法律例,無一不曉。
同時,曹對天下大勢的評價更是字字珠璣,似乎在千下為亂之時,已經料想到了大秦的滅亡。
扶蘇對於曹對秦國的評價心底認同,但又不甘,同時還有一些
茫。
他知道秦國真正的弊端在法治,法治讓秦國強大,同時也將秦國推入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並非法治不好,而是有待改善。尤其是嚴法和對民的態度。
法過嚴必亂,此乃秦國的弊端之一。
其二、商鞅在法治上放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他在商君書中寫道“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當時,孔子有教無類,教化萬民。成為了世界第一個敢於傳播文化的人,他讓六國國民有了自己的思想。令華夏文化得以迅速傳播。
六國子民大多都可以受到各種各樣的學習,但秦國在一統天下後將他們的文化盡數燒燬而且還剝奪了他們學習知識地機會。
扶蘇認為只要寬鬆法治,效仿孔子有教無類,教化萬民,就可以讓六國臣民歸心。
下了山後。扶蘇本打算離開曹、蕭何等人,按照自己的計劃拯救秦國。可是,一則消息打亂了他所有的部署,胡亥已經登基。李斯、趙高完全把握了朝政。蒙毅竟然死了,還被冠上了不忠的名號。
扶蘇馬上意識到了蒙恬危險了,於是,他故意說了出來,就是為了要讓桓幫助自己救蒙恬,他知道桓在十餘年以前。是被蒙恬的祖父蒙驁提拔起來地。他和蒙恬的父親蒙武情如兄弟,一定不會坐視蒙恬不管。
在曹的策劃下,他們成功救出了蒙恬。
扶蘇此刻卻是一臉的死灰,蒙氏位高權重,紅極一時,他們都受到了如此地打壓,朝中那些心向自己的官員無需說了。
此刻,若想改變法治政策,唯一的辦法只有一個。
打!
殺入咸陽。成為秦國的皇帝。
扶蘇並非沒有想過,只是後來放棄了。因為即便蒙恬向著他,他們也沒有兵也沒有藉口。胡亥才是真正的秦國皇帝,他有始皇帝的遺書,還有調兵地虎符。
而他們一個是被始皇帝賜死,抗旨不尊地逆子;一個是大秦的重犯。
即便他們能夠說動北方軍效忠,那又如何?
秦國內亂一起,天下豈不又要大亂?
那時,百姓將因自己的一己之私而陷入了戰火之中。秦國也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滅亡。
最終。扶蘇放棄了,他看著蒙恬離去。卻不說一句話。
既然胡亥想要這個皇帝讓他當去好了,只要他能夠治理好秦國,一切都無所謂了。
他在很早年前就被髮放到了北地,因此對於胡亥完全不瞭解,他不知道此舉等於將肥雞,給黃鼠狼照顧一般。
他漫無目的的跟隨曹來到了曲阿,當他後悔當初決定的時候,為時已晚,大秦在胡亥的暴政之下已經是天怒人怨。
他知道動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