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紅樓夢未完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以我第一次讀到後四十回黛玉穿著水紅花襖,頭上著赤金扁簪,(第八十九回)非常刺目。那是一種石印的程甲本,他本甲乙都作月白花小皮襖,加上銀鼠坎肩,金簪同,下繫著楊妃繡花棉裙,真如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開。

百廿回抄本本來沒有這一段描寫,是夾行添補的。俞平伯分析這抄本,所改與程乙本相同,後四十回的原底大概比程高本早。哈佛大學的圖書館有影印本,我看了,後四十回中有十四回未加塗改,不是謄清就是照抄。如果是由乙本抄配,舊本只有三分之二,但是所有的重要場面與對白都在這裡。

舊本雖簡,並不是完全不寫服裝,只不提黛玉的,過生也只說她略換了幾件新鮮衣服,打扮得如同嫦娥下界,倒符合原著神。寶玉出家後的大紅猩猩氈斗篷很受批評,還這樣闊氣。將舊本與甲乙本一對,猩猩氈三字原來是甲本加的。舊本船頭微微雪影裡面一個人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斗篷,向賈政倒身下拜,確是神來之筆,意境很美。袈裟本來都是鮮豔的橙黃或紅。氣候寒冷的地方,也披簡陋的斗篷。都怪甲本讀紅樓夢,記得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一回中都是大紅猩猩氈斗篷,忍不住手癢,加上這三個字。

後四十回舊本的特點之一是強調書中所寫是滿人。第一百六回抄家後,賈政查賬,再查東省地租,近年不及祖上一半。第一百七回賈母問賈政:咱們西府裡的銀庫和東省地土,你知道還剩了多少?

曹寅棟亭文鈔東皋草堂記提及河北予家受田地點。周汝昌在紅樓夢新證裡說:八旗圈地,多在京東一帶紅樓夢所寫烏進孝行一月零兩步行或推車進京動輒旬月,二則厚雪暖化,道路泥濘,三則曹寅榮府﹝與﹞寧府黑山村相去又八百多里地,當更在東賈蓉向烏進孝說:你們山坳海沿子的人,曹寅的地也去海不百里。

曹俯初上任時,奏明曹寅遺產,有田在通州、江南含山縣、蕪湖。參看後來抄家的報告,恐還不實不盡。

舊本抄家後,同回又有:賈璉又將地畝暫賣千金,卻為監中使費。賈璉如此一行,那些家奴見主勢敗,也趁此鬼,指名借用。

甲本這裡加上一大段,內有賈璉只得暗暗差人下屯,將地畝暫賣了數千金,作為監中使費。賈璉如此一行,那些家奴見主家勢敗,也便趁此鬼,並將東莊租稅,也就指名借用些。

東莊顯指京東,不會遠在東三省,卻合第五十三回所寫,距黑山村八百多里的榮府田莊,糧可步行上京。寧府有八九個莊子,榮府八個,是兩府主要收入。

原續書者既不理會第五十三回,曹家各地的產業他大概也不清楚,只說榮府的田地在東三省,想必是為了點明他們是滿人,同時也是以意度之。皇室與八旗的田莊叫莊屯,東北的屯最多。

第三十九回賈母說劉姥姥是鄉屯裡的人,周汝昌發現戚本改屯為村,俗本也都作村裡人,顯然都不懂這名詞。曹雪芹也只用了這一次,底下劉姥姥一直說我們莊子、我們村莊上。百廿回抄本與其他脂本不同,連唯一的一個鄉屯都沒有,作鄉里的人,力求通俗。續書卻屢用屯字。劉姥姥三進榮國府,口口聲聲我們屯裡。第一百十九回賈璉見門前停著幾輛屯車,是鄉下來的。

第一百十二回賈母出殯後,賈政回家,到書房席地坐下。不知是否滿俗,一般似只限在靈前席地坐臥。

寶玉稱巧姐為妞妞,又說:我瞧大妞妞這個小模樣兒大妞妞是否因為據一個較早的脂本續書,巧姐是鳳姐長女?說見趙岡紅樓夢考證拾遺第一三六頁。巧姐、大姐兒姊妹倆後併為一人,故高鶚將後四十回大姐兒悉改巧姐,以致巧姐忽大忽小。

第八十回巧姐患驚風症,舊本也作巧姐,而且有無數巧姐,絕非筆誤。第一o一回夜啼,被李媽擰了一把,各本均作大姐兒,是屢經校改的唯一漏網之魚。抄本第一o一回不是舊本,但是舊本想必總也是大姐兒,否則程本的大姐兒從何而來?被擰大哭,鳳姐先發脾氣,然後慨嘆:明兒我要是死了,撂下這小孽障,還不知怎麼樣呢!你們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只有一個孩子,而前文作大姐兒,是另有一個長女巧姐。一頁之中自相矛盾。

第八十回假定原是大姐兒患驚風,早期脂本免費不廣,抄手過錄時據後期脂本代改為巧姐。第一o一回不是舊本,當然不是同一抄手;只有一個大姐兒字樣,全抄本未代改,程甲、程乙本兩次校閱,也沒注意,仍作大姐兒。下文撂下這小孽障,僅提次女,因為太小,更不放心,但是你們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一定是隻疼我那兩個孩子,被程本或原抄手刪去兩個二字。在同一段內忽而疏忽,忽而警覺,卻很少可能。一定是本來沒有兩個二字。

第一百十三回是舊本,鳳姐叫巧姐兒見過劉姥姥,說:你的名字還是他起的呢。大姐兒由劉姥姥改名巧姐──續書並不是據早期脂本,寫鳳姐有兩個女兒。大妞妞不過是較客氣的稱呼,如史大妹妹,並沒有史二妹妹。

續書寫巧姐暴長暴縮,無可推諉。不過原著將鳳姐兩個女兒併為一個,巧姐的年齡本有矛盾,長得太慢,續書人也就因循下去,將她仍舊當作嬰兒,有時候也仍舊沿用大姐兒名字。後來需要應預言被賣,一算她的年紀也有十歲上下了,(我這是照周汝昌的年表,八十回後照大某山民回末批語。)第一百十八回相親,也還加上句解釋:那巧姐到底是個小孩子。

外藩買妾,兩個宮人相看巧姐,渾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來,拉著巧姐的手又瞧了一遍,略坐了坐就走了。只看手,不看腳,因為巧姐沒裹腳。前八十回賈母看尤二姐的腳,是因為她是小腳。

寫二尤小腳的兩節,至程甲本已刪,當是後四十回舊本作者刪的,因為原續書者注重滿人這一點,認為他們來往的圈子裡不會有小腳。第七十回晴雯的紅睡鞋也刪了。百廿回抄本前部是脂本,所以無法斷定後四十回初出現時,有關小腳的三句已刪。

為什麼不能是程甲本刪的呢?因為甲本不主張強調書中人是滿人。妞妞甲本改姐姐,疑是姐兒誤。本來書中明言金陵人氏,一般讀者的印象中也並不是寫滿人。自然是漢人的故事較有普及,甲本改得很合理,也合原書意旨。下文大妞妞改大姐姐,應作大姐兒。甲本道學氣特濃,巧姐是閨名,堂叔也不能亂叫。第一百十八回賈政信上稱探為探姐,也就是探姐兒。那是自己父親,沒給改掉。寶玉仍稱巧姐為大姐兒,因為家中小輩女孩子通稱大姐,如西門慶稱女兒為大姐,或我家大姐,以別於人家的大姐。

當然,妞妞改姐姐,可能僅是字形相像,手民排錯了,不能引為甲本漢化的證據。第一o一回鳳姐也說妞妞,甲本也沒有改。但是參看寶玉結婚,第九十六回已經說照南邊規矩,拜了堂一樣坐撒帳第九十七回鳳姐又說:雖然有服,外頭不用鼓樂,咱們南邊規矩要拜堂的,冷清清的使不得。我傳了家內學過音樂管過戲子的那些女人來吹打,熱鬧些。以上三個本子相同。舊本寫送入房,還有坐帳等事,但是按本府舊例,不必細說。這是因為避免重複。甲本卻改為還有坐撒帳等事,俱是按金陵舊例,又點一句原籍南京,表示不是滿人。

乾隆壬子木活字本──乙本的原刻本──這兩句也相同。現在通行的乙本卻又改回來,作坐帳等事,俱是按本府舊例前面鳳姐的話,也改為咱們家的規矩,要拜堂的,可發一笑,誰家不拜堂呢?

這裡需要加解釋,壬子木活字本是胡天獵藏書,民國三十七年攜來臺灣,由胡適先生鑑定為程乙本,影印百部。胡適先生序上說:民國十六年,上海亞東圖書館用我的一部程乙本做底本,出了一部紅樓夢的重排印本可是程乙本的原排本,現在差不多已成了世間的孤本,事實上我們已不可能見到。胡天獵先生居然有這一部原用木活字排印的程乙本紅樓夢!

壬子木活字本我看了影印本,與今乙本──即胡適先生藏本──不盡相同。即如今乙本汪原放序中舉出的,甲乙本不同的十個單句,第十句木活字本未改,同甲本;大段改的,前八十回七個例子,第二項未改,同甲本,其餘都改了,同今乙本;後四十回的三個例子則都未改,同甲本。

餘如第九十五回金玉的舊話,第九十八回金玉姻緣,木活字本都作金石;今乙本作金玉;光緒年間的甲本(金玉緣)則改了一半,第九十五回作金玉,第九十八回作金石。──金玉姻緣、木石姻緣是夢兆絳芸軒一回寶玉夢中喊罵的。此處用金石二字原不妥,所以後來的本子改去。

此外尚有異文,詳下。我也是完全無意中發現的。胡適先生晚年當然不會又去把紅樓夢從頭至尾看一遍,只去找乙本的特徵,如序中所說。

萃文書屋印的這部壬子木活字本不僅是原刻本,在內容上也是高鶚重訂的唯一真乙本。現在免費的乙本簡稱今乙本,其實年份也早,大概距乙本不遠,說見下。

這幾個本子對滿漢問題的態度,在史湘雲結婚的時候表現得最清楚。舊本賈母僅雲:你們姑娘出閣,我原想過來吃杯喜酒。甲本在這兩句之間加上一大段對白,問知姑爺家境才貌情,賈母聽了喜歡道:咱們都是南邊人,雖則這裡住久了,那些大規矩,還是從南邊禮兒,所以新姑爺我們都沒見過。乙本同。

今乙本作:賈母聽了喜歡道:這麼著才好,這是你們姑娘的造化。只是咱們家的規矩還是南方禮兒,所以新姑爺我們都沒見過。

舊本本沒提南方。甲本提醒讀者,賈史兩家都是原籍南方,仍照南方禮節。乙本因之。今乙本刪去原籍南方,只說賈家仍照南方禮節,沖淡南人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