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四六章:羅漢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眉目傳情遭楚老頭打斷,三人被邀進院內談話。

真不知該稱讚木子聰明,還是該貶低她不務正業。若是隻論學習能力的話她肯定遠勝常人,在四個月的偵查與反偵查中,她隱藏視線的能力得到飛速成長。面對這樣的“敵人”梨木覺如坐針氈,稍不留神就會被她逮到機會…

更叫梨木無法理解的是,木子的母親——吾君美紀為何會放任這樣的女兒到處亂跑,難道真的已經到了放羊的地步了嗎?所幸身邊還有個能制住她的人物——伊莎。總之,情況還不算太糟,起碼有個老鄉來一同赴京趕考。

梨木由石壁右邊拐入前院,經過牆壁時他突然開口。

“婁先生,這塊石壁叫什麼?放在這裡有何用?”

“這個啊,叫‘影壁’,因為鬼沒有腦子,做事懵懵懂懂只會直來直去,撞到牆也不會拐彎,所以放一道影壁在這裡就可以擋住鬼了。”樓老頭原以為梨木會為強認弟子一事生氣,但是並沒有,稍微安心了些。

“還有一說是人心裡有鬼,在院子裡做事不想被外面的人看見,建一道牆在這裡可以避免被人一眼看到底,害怕把整個院子看得通通透透。”木子補充道。

“你老婆懂得蠻多,蠻聰明。”樓老頭很愉快地笑了。

“她不懂事,胡言亂語,請勿見怪。”梨木為木子告罪。這裡是人家的宅院,談論的是阻擋鬼神,深挖下去說心裡有鬼豈不是在暗指宅子主人見不得光嗎?木子聰明是聰明,知識儲備齊全,但對於人情世故恐怕還需要時間來慢慢磨礪。

木子思索了一下梨木為何道歉,剎那間醒悟過來,對他出出充滿歉意的表情。可惜梨木對她沒有任何反應。

在新鮮事物面前,梨木的內心像好奇的蟲兒一樣開始動。石壁是一個問題,附近的院門為何用黑漆塗黑也是個問題,將院子格成兩部分的院牆又是個問題。即使被當成無知也無妨,走進北房,他再次提出了新的疑問——“樓先生家是燒炕還是管道供暖?”

“這附近誰還燒炕,當然是水管供暖。”婁老頭說道。見梨木似乎有點失望的表情,反而笑得更開心了“不過炕還是留在房裡的,想燒隨時都能燒。”

“請務必讓我看看炕是怎麼燒的。”梨木興致一來,簡直就像新生兒般好學,只是話語間比普通小孩老成許多。

“我也要看。”木子彷彿被梨木染似的,也跟著湊起了熱鬧。可能今天她的心情可能很好吧,安份的,沒對梨木動手動腳。

值得詢問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衚衕口那家五十年曆史的海臺出版社;比如衚衕口的朝向和院子朝向的來意;又比如各個衚衕口名字的由來。

若問為何如此渴求——那是因為梨木雖然來過b市,去過hlj,不過住的都是旅店和現代化宿舍,像四合院這樣的民風建築他一概不知。

如何燒炕?

京城以前的生活如何?

西邊的靖山公園有沒有什麼怪談?

諸如此類,全都是值得收集的漫畫素材。儘管身為中國人,梨木對大雜院的瞭解卻近乎於零,他對本長屋的瞭解甚至在傳統四合院之上。

倒不是說梨木揹負著弘揚中國文化的宏願。

只是出於一個漫畫家和半個藝術家的角度考慮,一有機會碰觸到自己不清楚的東西他就會努力去了解,將之變為屬於自己的素材。

一個故事,一幅畫面,一點知識…點點滴滴,在腦中聚少成多的積累。

素材此物,就是要親眼去看,親而去聽才會真實。即使想要畫些幻想的東西,也要先掌握事物的原型後才可以按照想象對它變形。

若只是道聽途說,依照別人作品原型進行二次、三次變形,畫出來的火車、馬車很可能就會變成不能為人所接受的象物。…畫家想要成才需要的是天生的表現力。…但如果想要入門,就必須好好的鍛鍊觀察力。

顯然——小梨木不但繪畫天賦出眾,作為藝術家的基礎也非常紮實,是一塊很好雕琢的璞玉。只要再點撥他一點技巧,悟不差的話,幾年後很快就能在各方面青出於藍。

(奧數都靠上去了,這悟能差到哪去!?)即便被叫做“先生”婁旭也毫不介意。對於這個學生他是越看越順眼,就算不認自己做老師也無所謂。

況且梨木年紀尚輕,清秀俊逸,步態怡然,心思較為老成。談若友,毫無隔閡,婁旭便覺自己喜歡至極,希望將他留在身邊,定然愛憐備至。…由門口影壁經過前院,跨過前院與正院的圓形拱門——垂花門,又從垂花門前的荷花缸一路講解到正房,婁先生與梨木的一問一答倒真像是師徒。正房客廳內沒有暖氣供應,但東西兩角點著兩個銅質火爐,室內的溫度比南華還暖和。等梨木脫掉兩件外頭,出裡面祥雲加身的大紅喜慶衣裳。婁老眼睛一亮,暗道此子果然仙童下凡,舉世無雙一般的人物。

換完衣服後他便拿出了件新年賀禮。

“婁先生新年好。”

“好好好,還給什麼禮物呢,叫我聲老師我就知足了,要不然,我就叫你梨先生咯。”婁老頭打趣著收下了禮物。

禮物是用紅袋子裝著的,從開口處可以看見裡面是黃油紙包裹著的球狀物體。油紙雖然陋卻非常實用,將禮品包得嚴嚴實實,輕易聞不出味道。

球狀物的是特供羅漢果,在b市賣到20塊錢一個——梨木外婆自己種的不花錢。b市普通羅漢果價格在5到10元左右,南華卻只需要5到1元。b市2。5元一個的劣質羅漢果,在南華花2錢隨便買都能買個更好的。

“不是什麼值錢的年禮,一共三十個,在我那也就六十多塊,來到這裡能賣六百塊左右。”梨木避重就輕,對婁老想收徒一事置若罔聞。

在電話中他就說得很清楚了,這次來是為了跟華岐山拜師,此間若是能暫住就省點錢,不能省錢就只能在這寸土寸金的b市找間便宜的旅館住宿。

面對梨木的刻意迴避,婁旭如此追擊到——“梨木,要拜老華為師恐怕沒你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他這人只會畫國畫,也專國畫。早年收徒還算多,晚年越發益求,現在已經到了極為苛刻的地步。你跟他學,只能學國畫;跟我學,我不但能教你國畫,國外十八般武藝,浮雕、石雕、木雕我全都可以教你…

“不過我不強求,你拜我為師,不拜我為師,拜一個師父,拜兩個師父都無所謂…”華岐山是前任國畫學會會長,換而言之也就是國內國畫第一人。儘管會長之職已是過去式,但國畫大師的名號只會越釀越醇,年近耄耋之後更是一畫難求。

#情…是師祖在求他拜師?

#而且“小小小小師叔祖”還不願意入門?

兩徒孫級的中年人靜靜地一喝茶,互相對望一眼,不敢影響這貌似意義深遠的師門談話。至少此番談話下來師門裡很可能會增加一位“長輩“。

他們兩人很希望一起聽這位奇妙的小師叔怎麼回答——無論如何稱呼個10歲小孩為師叔祖未免有些尷尬,可是祖師爺非要收他為親傳弟子,迫不得已也只好坦然接受。

然而梨木實際上是來找靠山的,不是打著跟哪位師傅學畫的目的來拜師,即使婁旭說得口舌如簧也無法改變他想要拜入華老一派的心意。

“正所謂‘金誠所至,金石為開’,華老師應該不會把我拒之門外吧。況且不是有言‘越難得到的東西就越有價值’嗎?弘揚我國藝術文化正是小輩的心願,而國畫又是我國藝術的粹和代表,不把國畫學懂了再走出國門我都不敢稱自己是中國的藝術人。”梨木把原本就細小的眼瞇得更細了,手摸著下巴靜靜的說到。

婁老頭沉默半餉。

“拜師之事無需太急,你且在我這隨意住下,我幫你去聯繫老華。你明天不是要參加那個什麼數學賽嗎,暫且就不要想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