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七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綺節猜測孫可能是楊天佑生母的姓氏,他脫出楊家,不願再以楊姓示人,為了和楊家徹底劃清界限,乾脆改為母姓。
他母親到底是何方人士,沒人知道,甚至連楊縣令也一知半解,只大略記得個大概。據孫氏自己說,她本是書香門第之女,只因家道中落,族兄不慈,才會不幸落風塵。
楊縣令聽孫氏自訴身世的時候,沒怎麼留心,他那時候光顧著和美人談詩論畫、風花雪月,本無心管美人是何出身,一段水姻緣而已,何必牽扯太深?
而且風塵中人,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有一肚子的辛酸過往,說上三天三夜都講不完,畢竟如果不是走投無路,哪個女子會自甘下賤,以侍人?孫氏的遭遇和其他名大同小異,固然讓楊縣令騰起憐香惜玉之心,忍不住為她掬一把同情的淚水,但也僅限於此罷了。
孫氏知情識趣,看出楊縣令無意為她申冤,也不會為她贖身,此後在他面前,只管風月,說說笑笑,不再提起自己的傷心事。
楊縣令之所以記得當年那個姿容出眾的瘦馬孃家姓孫,還是因為尚在襁褓當中的楊天佑被送到楊家門前時,小衣裳裡藏有一封孫氏的親筆信,信中她自稱沒有墮入風塵前,家中姓孫。
李大伯想起孫氏的身份,眉心緊皺,沒再糾纏著孫姓不放,等阿滿完成任務告辭離去,他把拜帖拿給李綺節看:“我打算讓你伯孃先去看看情況,你留在家裡!
“李大伯平時對李綺節的態度很和藹,有時候甚至是放縱,這會子忽然板著一張臉裝嚴厲,沒有起到一絲效果不說,還有些故作正經的滑稽。
李綺節強忍住笑,乖乖應答:“侄女兒都聽大伯的。
“她懷疑楊天佑故意和楊家打擂臺。他購置一所四進宅院,闢為孫府,而孫府恰好和楊府在同一條大街上,只不過一個在最東邊,一個在最西邊。從楊家脫身出來不過月餘,他就大張旗鼓以孫姓身份四處結應酬,還極為高調地大宴賓客,眼下風聲還沒傳出來,等楊家人知道近來在縣裡出盡風頭的孫公子就是昔被逐出家門的楊九郎,不知會作何想。
幾後,馬鳴嘶嘶,一輛裝飾美的馬車行到李宅門前,阿滿再度登門,親自接周氏和李綺節前去赴宴。
李綺節雖然很好奇楊天佑和楊家人碰面時,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但因為李大伯事前在先代過不許她出門,她只得按捺住看熱鬧圍觀的/望,留在家中看家。
周氏帶著寶珠、寶鵲去孫家赴宴。
臨行前,寶珠煞有其事道:“我倒要看看九少爺到底在鼓搗什麼!
“當晚周氏赴宴回來,面還好,和往常一樣和李綺節說了幾句家常閒話,然後別有深意地看了她幾眼,笑了笑,進屋和李大伯商談正事。
和眼中帶笑的周氏不同,寶珠顯然對此行有些不滿,進門時臉陰沉,神情糾結,把一張絲絹帕子來去,都快成醃菜了,才不甘不願地哼了一聲:“好一個孫公子!
“孫府不算大,但地段極好,鬧中取靜,而且東面依山勢磊建了一座高聳的小樓閣,在三層閣樓迴廊處,可以遠眺碧波**、飛鳥低徊的江河和對岸綿延起伏的青山。宅院內一進種的是丁香樹,二進搭的是葡萄架,三進遍植桂樹、樟樹,內院則養了十數株海棠和玉蘭,其他偏院亦是竹木蔥蘢,綠柳成蔭,粉牆烏瓦,花枝如瀑,假山碧池錯落有致,極為幽靜雅緻。
李家攢了再多錢,李大伯和李乙從沒有想過要買下一座大宅子,反正家裡人口少,鄉下的宅院夠住就行,住不下了就在旁邊圈一片地,蓋幾所嶄新的磚瓦房——鄉下富戶都是這麼做的。
寶珠還沒正經逛過富人家的園子,但記得自己代表的是李綺節的臉面,在孫府裡看到許多從前沒見過的事物時,臉上始終保持著一種高深莫測的矜持,很好地藏起了自己的震驚和詫異。
大概是她表現得太冷淡了,楊天佑心裡沒底,特意讓人領著她在孫府轉了一圈,把其中種種設計巧妙的細節一一講說給她聽,原是想讓她向李綺節轉述府內風景的時候,能替他美言幾句,偏偏巧成拙,把這個土包子丫頭給氣得牙癢癢——楊天佑太賣力了,反而讓寶珠覺得他不夠踏實。
周氏和李大伯說了一會兒體己話,把李綺節叫到跟前,夫倆對視一眼,周氏輕輕嘆了口氣,率先開口:“三娘,今天你阿爺也去了孫家,九郎一直陪在他身邊,這事說到底,還是得由你阿爺拿主意。
“李大伯不甘心地加了一句:“當然,他的意見和我的一樣,我說什麼他聽什麼。
“周氏狠狠瞪了李大伯一眼,嗔道:“二叔才是三孃的正經老子哩!
“李大伯偷偷翻了個白眼,權當沒聽見。
李綺節沒有多問,看李大伯和周氏言語間的神態度,楊天佑的表現應該很不錯,不然李大伯早就擼袖子罵人了。
原先為了李綺節的終身大事,李大伯和周氏碎了心,尤其是金家出威的意思後,他們更是提心吊膽、夜不能寐,看到一個好兒郎就想把人家招到家裡來給李綺節相看。然而真等事情有了眉目,眼看要締結婚約了,兩人又陡生不捨,恨不能把李綺節揣在身上,走到哪裡就帶到哪裡,一步不讓她多走,生怕她一轉眼就被楊天佑給拐走了。
李綺節哭笑不得,李子恆還沒娶媳婦,李乙就算為她訂下親事,也不會一兩年內打發她出嫁,不然讓身為大哥的李子恆怎麼自處?
對李綺節的婚事同樣抱以消極應對態度的李子恆察覺到李乙真的開始考慮楊九郎後,把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都怪我引狼入室!
“所以說楊縣令第一次上門求親的時機實在是選得太差了,李家人至今仍把他當時的提親當成一種對楊家名聲的補救。李子恆枝大葉,以為楊家表弟那時候年紀還小,過個幾年等彼此都大了,他應該不會再對自己的妹妹起什麼心思,所以才照常和表弟來往,沒想到表弟人小心大,始終沒忘了惦記他妹妹!
向來沒什麼心機的李子恆盛怒之下,不免動起歪心思:只要他一天不娶媳婦,三娘就不能出嫁,那就讓表弟再眼巴巴多等兩年吧!橫豎他連媳婦的影兒都沒看見,離成家還早著呢!
準岳父李乙呢,則比李大伯、李子恆等人冷靜得多,他看重的是婚約的本身,至於李綺節到底哪一天出嫁,其實他還沒認真研究過,只要先套住一個穩重能幹、人品靠得住的女婿,他就不糾結了。
李綺節察覺到,自從李家眾人到楊天佑的府邸孫府逛了一遭後,似乎都對他有了改觀,當然,這其中不包括寶珠。
寶珠自知自己只是個僕傭之,不管官人和三娘待她有多好,她始終得謹守本分,不能干預李綺節的婚事。不過正因為李家對她有恩,她才把李綺節當成自己的妹妹一樣看待,自然而然會忍不住替李綺節盤算。
從孫家回來之後,她偷偷嘀咕了一陣,不敢說什麼掃興的話,只叮囑李綺節務必小心謹慎。用她的話說,楊九少爺——不,以後是孫公子了——心機深沉,一肚子的壞水,明明攢了萬貫家財,竟然能夠瞞天過海,生生裝了好幾年的落魄少爺!他不止騙了楊家所有人,連整座瑤江縣的男男女女,也被他當成猴子一樣戲耍!
要不是寶珠親眼所見,她本不相信孫府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郎憑藉自己一人之力掙的錢鈔買下來的。
李綺節聽完寶珠的一席話,不置可否。別人不知道楊天佑私底下在偷偷購置宅院田產,為自立門戶做準備,楊縣令身為一方父母官,又是楊天佑的生父,真能一點都不知情?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非是因為沒辦法調停嫡和庶子的矛盾,只能聽之任之,一面任金氏欺辱楊天佑,包庇她的刻薄陰狠;一面隨楊天佑自生自長,幫他遮掩。楊天佑的計劃能不費一點周折,順利得彷彿有如天助,難說不是楊縣令在背後推波助瀾。
金氏如何,李綺節不知道,但明顯楊天佑不怎麼領楊縣令的情。楊縣令夾在子和兒子當中煎熬,到頭來子過得不痛快,兒子受了十幾年的罪,他自己則搖擺不定,兩邊不討好。
現在楊天佑可謂風光得意,沒了金氏這個掣肘,他一門心思理清和楊家的種種糾葛,爭取在李大伯和李乙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為再次遣人上門說媒做準備。
而有一個人,正面臨和楊縣令一樣的尷尬處境,每天抓耳撓腮,兩面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