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偏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馬璘帶著安西新軍踏上古道的同時,疏勒城外,一支唐軍正沿著絲路中道而行,浩浩蕩蕩的向蔥嶺守捉的方向而去。
這支唐軍有七千人,為首的是安西老將李嗣業,副將為西羌胡將荔非元禮。…馬璘組建安西新軍,完全是以跟他從颯秣建殺回來的安西健兒為班底,新軍的將領都是安西軍中的少壯派,這樣做的目的乃是便於指揮。安西老將們都沒有在新軍中得到位置,心中要說沒有不滿是不可能的。
此次兵發羌塘,馬璘親自出馬領軍,只准備動用手上的五千新軍健兒,封常清留守皮山鎮供應軍需。原本馬璘並不準備讓安西老將們參與此戰,不過李嗣業等人極力請戰,馬璘最終還是答應了他們的要求,讓李嗣業帶這一支偏師以為策應。
這七千唐軍亦是安西漢軍中的銳,馬璘給他們的任務是沿著數年前西征小
律的路線趕到小
律,增加歸仁軍的實力,從側面給吐蕃以壓力,呼應安西新軍在獅泉河
域的行動。
歸仁軍是高仙芝擊敗小律後所建,駐地就在小
律。吐蕃要從西北入安西有兩條路,一條就是過白石灘後翻越幾道冰達坂,最後出於闐南山入安西,也就是馬璘此次進軍的路線。這一條路線道路難行,路程卻不長。另外一條,便是自小
律入蔥嶺南麓,向北穿越群山,最後從蔥嶺守捉處入安西。這一條道路路程極長。繞道極遠,反過來走就是高仙芝攻小
律的道路,也就是現在李嗣業和荔非元禮進軍的路線。
翻越冰達坂經白石灘的道路難行。也容易封鎖,于闐國為唐之毗沙都督府,于闐王室對於大唐極為忠心,兼之於闐附近有安西軍重兵佈防,吐蕃已經很多年沒能從此道入安西了。吐蕃要入安西,便只剩下了小律一條路線。
正是因為如此,小律才被稱為大唐“國之西門”大唐和吐蕃為了控制小
律數十年間反覆爭奪。最近的一次便是天寶六年高仙芝攻克小
律,在此地置歸仁軍。
在原來的歷史上,怛羅斯之戰後安西軍實力下降。被迫全面收縮,小律很快就被吐蕃人再次佔據。馬璘自河中帶回數千安西健兒,卻是改變了歸仁軍的歷史。與原本的歷史不同,安西軍依舊兵強馬壯。吐蕃人自然就不敢擅動。是以如今歸仁軍依舊牢牢地控制在安西軍的手裡。
為了加強歸仁軍的力量,馬璘原本已經選派三千安西退役老兵單獨成軍進駐小律了。而這一次,李嗣業和荔非元禮又帶去了七千
兵,小
律的唐軍數量將會達到一萬三千人左右。歸仁軍和之前派去的老兵都不算在四鎮兩萬四千漢軍數量之內,所以現在安西四鎮留守漢軍還有一萬二千人。
李嗣業這七千兵依舊是傳統的安西軍,步兵為主騎兵為輔,步兵騎兵皆有馬匹,長行坊提供補給。配備有大量強弓硬弩。安西新軍換裝之後,只保留了八牛弩。元戎弩和騎弩三種硬弩,其餘的老式制式硬弩如伏遠弩等全部替換下來了,這一次全部撥給了李嗣業。是以李嗣業這七千
兵遠程武力之強大,也是遠超原來的時候。
這樣的一支軍隊進駐小律,從側面威懾吐蕃人絕無問題。如果有必要的話,這些百戰
兵上了戰場依然是一支虎狼之師。…七千悍卒在古道上浩蕩前行,騰起漫天黃塵。
“將軍,都護大人不讓我們為主力,卻讓我們為偏師,未免太看不起我等了。”荔非元禮催動戰馬趕上了前面的李嗣業,皺起眉頭道,“這等建功立業的時候,偏偏不讓我們上場。靠那些黃小子,能打什麼仗。”李嗣業呵呵一笑,眯眼看著前方道:“元禮別這麼說。都護大人對此戰極為重視,這一戰乃是勢在必得。以五千虎狼之師取象雄之地,若囊中取物耳。我等年紀大了,也該看著兒郎輩掙取功勞了。我那孩兒就在都護帳前效力,如今已經是校尉獨領一團,都護大人對得住我,他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將軍不過四十餘,正是壯年,真的甘心麼?反正我的血還是熱的,也不想就此安閒度。”荔非元禮沉聲道。
李嗣業微笑道:“元禮,想要建功立業,也不是不可以,都護大人不願我們損耗是體恤屬下,不過我們這一次也不是沒有機會。這一次跟某家出來,肯定不讓你空手而歸,瞧著就是了。”荔非元禮皺眉道:“將軍此言何意?莫非此戰都護大人還有用得著我們的地方?”李嗣業指了指前方,笑道:“越過蔥山,便是何地?”荔非元禮道:“河中。”
“都護最想收取之地是何地?”李嗣業又笑著問道。
“亦是河中。這個大夥兒都知道。”荔非元禮疑惑道,“收取河中,不是下一步的事情麼?現在都護大人是要奪取象雄故地,將軍說這個是什麼意思?”李嗣業催動戰馬向前跑去,瞬間脫離了大隊,荔非元禮目光一閃,便即跟了上去。
眼見離大軍已經遠了,李嗣業勒住戰馬,虛揮了一下馬鞭笑道:“河中之地乃是都護大人心頭臠,便是高大將軍主邊安西時,亦是早有收取河中之心。奈何蔥山阻隔,道路難行。阻我安西軍收取河中者,非是大食,實乃吐蕃。”
“入河中,最快捷之法是從蔥山南道經護密這條路。然此地僻近吐蕃,吐蕃虎伺在後,若我安西軍從蔥山南道入河中,吐蕃隨時可斷我歸路,我軍即成孤軍。必然失敗。”
“是以都護大人此番才要先佔據象雄,為的不是象雄之地,而是為了阻擋吐蕃西進之道路。只要佔據此地。和小律連成一片,進軍河中便不虞成為孤軍,我大唐鐵騎隨時都可踏足河中。”荔非元禮點頭,這些安西軍人人皆知,
本就不是秘密,卻不明白李嗣業為何要說這些。
“元禮覺得都護此去羌塘,有幾成勝算?”李嗣業又問道。
荔非元禮想了一下。道:“靠著弩箭之利,至少有九成。”李嗣業大笑:“正是如此。都護大人有九成把握,所以才不想我等出動耗費糧草。我亦是安西宿將。如何看不明白。都護既有九成把握,我等出兵小律便是無用之舉。我明知此去無功,卻堅持請纓出戰,元禮以為是何原因?”
“將軍的意思。莫非是…莫非是…”荔非元禮目光閃動。臉上驟然現出動之
。
“你猜的不錯,某家這一支偏師,就是要去河中拔個頭籌的!”李嗣業意氣風發,哈哈大笑道:“都護既能佔據象雄,我等入河中便後顧無憂。既有都護為我等守護道路,我等為何不抓住這個機會,長驅直入河中之地?都護念念不忘在河中開設軍鎮,我便遂了他的意願。搶先一步幫他實現。一來報答他救我家孩兒的恩德,二來也為你我兄弟求個封廕子。哈哈!”荔非元禮聽得這話,立馬
動得臉
通紅,手上沉重的狼牙
風車般的旋轉,連聲道:“好!好!大丈夫求功名取富貴,此其時也!我就和將軍走這一遭,搏他一個封
廕子!”兩人相視大笑,一時間都是極為振奮。
河中之地的情報是都護大人蒐集的重點,這幾個月情報連續不斷的傳來,他們是安西軍中高層,有權接觸這些情報,自然都清楚如今河中大部分地區都被粟特人完全掌控,波斯人只存在於零星的偏遠地帶,昭武九姓中,唯有最為靠近木鹿的安息州還有不少波斯人的殘餘。
都護大人的意願,便是佔據河中,和黑衣大食以烏滸水劃界,恢復高宗朝時大唐的版圖,所慮者便是後路被截成為孤軍,是以兵發象雄。
既然都護必勝,那麼吐蕃人就無法再斷歸路,此時不入河中,更待何時?
“將軍,都護大人知道你的意圖麼?”荔非元禮笑完了,忽然想起一點,連忙問道。
李嗣業笑道:“都護為人寬厚,卻又極為謹慎。他同意我等出兵,是怕我等老將寒心,若是他猜到我的意圖,肯定是不會允許的,都護從來都沒準備兩面作戰。不過封大夫卻是猜出來了,只是沒有點破而已。”
“這又是為何?”荔非元禮問道。
李嗣業笑道:“因為封大夫也認為都護大人必勝,象雄一定能拿下。怛羅斯之敗,封大夫一直引以為恨,想要收取河中的願望,大夫比我們都要急切。所以他明知我的目的,卻依然沒有阻攔,他也是樂見其成的的。”
“等到了小律,留一點兒人馬給歸仁軍,你我就到河中去,圈地築城開設軍鎮!要讓都護大人也看一看,咱們這些老將不是吃乾飯的!”荔非元禮點頭大笑。…戰爭總是殘酷的,在古道上行軍同樣殘酷。
雖然已經做了最好的準備,安西新軍也在於闐南山的高山山谷適應了幾個月了,可是人馬的損失依然是無法避免。
翻越桑株達坂,便花了足足三個白天。大軍想要通過這裡,只能是趁著中午時分短暫的一段時間。過了這一道冰達坂,便有數十位安西健兒倒在了路途之上。
之後又連續翻越幾道達坂,越過了荒涼的阿克賽欽(白石灘),到達安西密探們準備好的營地,死在路途上的安西健兒已經是超過了兩百之數。
五千安西新軍,實際數量要超過這個數,是以馬璘手上可用之兵依舊超過五千。看著一個個強壯的安西漢子死於氣疫,馬璘的心情依舊是極為沉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