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要塞陷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乙卯年,1855年5月下旬,英法遠東聯軍和太平天國僱傭兵團攻陷俄國遠東最重要的軍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消息在一個半月後才傳回英國,包令爵士同時帶回太平天國西王開出的條件,幫助太平軍訓練海軍人員,同時將遠東艦隊三艘主力戰列艦轉讓給太平天國,並且在英國朴茨茅斯的造船廠訂購五艘風帆和蒸汽動力混合的巡洋艦。
英國首相巴麥尊對於如何處置這一事件猶豫不決,他是1855年初接任英國首相的,太平天國這個問題是他的前任愛德華。斯坦利留給他的。雖然巴麥尊是一個不喜歡進分子的輝格黨人,但他卻是一個很樂意為英國攫取最大利益的人,在他看來他的前任,英國保守黨領袖、第十四代德比伯爵愛德華。斯坦利在對待太平天國的立場上還是過去謙讓了。雖然對華貿易比重中,太平天國所佔據的兩個通商口岸佔有了60%以上的份額,但巴麥尊相信通過外
和威壓手段,絕對可以使太平天國這個不比清朝開明多少的地方叛亂政權屈服。
雖然太平天國的軍力在遠東佔有絕對優勢,從情報分析上來看,太平天國會在五到十年之內徹底完成全國的統一,但巴麥尊信奉的外辭令是,先打他一頓,然後再解釋一切。當年他擔任外
大臣的時候就是這樣解決第一次鴉片戰爭衝突的。
不過巴麥尊的外大臣約翰。拉
爾,也善意的指出,相較於花費巨大代價去和正在風頭上的太平天國對抗,反倒不如必須以某種方式使中國人對辱英表示後悔,比如派一支海軍威
北京的滿清政府,
迫腐朽的滿清政府簽訂新的條約。這樣在
後太平天國推翻滿清政府,作為繼承政府,太平天國必須正視滿清和英國簽訂的條約,英國在法理上會佔有很大的主動權。
至於幫助太平天國訓練海軍,用海軍大臣的話來說,等到太平天國的黃皮猴子們學會如何駕駛英國戰艦的時候,大英帝國海軍已經把鐵甲蒸汽戰艦開到上海去了。
經過幾次會議的商討,巴麥尊也同意了外大臣約翰。拉
爾的對華政策,那就是聯合太平天國對滿清政府施加壓力,事情能不採取戰爭手段而得以解決是最好的。
雖然英過內閣希望和平並避免新的征戰。但他們並不知道,腐朽的滿清也不會輕易屈服,他們將被迫以武力方式打開通往北京之路。
與英國人的態度不同,法國官方的決定更為堅決,卻他們的皇帝拿破崙三世堅定的支持太平天國。用這個皇帝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比在東方看到一個新興天主教國家建立而更加有趣的事情了。這可以說是海峽群島、拉芒什海峽兩岸思維方式差異意味深長的寫照!英國人重物質利益。只想講金錢、生意、出口和移居香港等等;法國人和拿破崙三世作為理想主義者。卻在回答什麼是“十字軍東征”作為天主教政體,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確想安撫天主教保守派,因為後者對意大利政治局面重組中保留給羅馬教廷的命運甚為擔憂。拿破崙三世不會忘記教皇對“12月2
政變”給予的“完全認同”憑藉軍事行動幫助傳教士在中國傳佈《聖經》,可以被看作極好的對內政策。皇帝本人對教務雖漠不關心,但希望天主教教士推動人們投他的票,何況歐仁妮皇后正熱忱地支持著宗教利益。太平天國假如真的能在遠東建國。對法蘭西的傳教和對羅馬教廷都將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至少在和太平軍接觸過的傳教士們都說,在太平軍治下是一片傳教樂土。法國皇帝的樂觀是出於對天京那位拜上帝教教主和他教義的無知,但不可否認。西殿卻讓在蘇褔省活動的傳教士看到了太平軍好的一面。
法國陸軍大臣朗東元帥把各方面的動機作了闢的概括:“在孟加拉英商眼裡,《南京條約》成了他們繼續以麻醉品毒害中國人而獲取千百萬銀兩的手段。法國則要求加入與這些地區的誠信通商。法國對華貿易額可惜不大,但在中國有更高的利益,即派去傳教士;他們儘管冒著各種危險,經受各式各樣的困苦,終於在天朝各省甚至最偏遠的地區建立起許多天主教區。這實屬基督教文明事業,我們予以支持甚
光榮。”因此,法國對於太平天國提出的同樣是訓練海軍和艦隻
換、購艦、造艦計劃予以了充分的支持,同樣的,法國也提出在蘇杭寧波等太平天國佔領區興建天主教堂的要求。於是西王也就同意法國人出錢將治下的禮拜堂升級為教堂,雖然西王一直在實行政教分離,但需要正視的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傳播,在蘇褔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國人本來就沒有堅定的信仰,他們更加相信的是老天,不管佛教還是道教還是別的教派,中國人覺得只要能夠達成願望,他們不介意拜的是那一尊菩薩。所以,在蘇褔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被看成是一件很時髦的事,就像後世新文化運動初期,信仰什麼主義是件時尚的事一樣。
西殿雖然實行政教分離,但軍民之內還是有龐大的信仰人群,每到一處,西殿都會修建簡單的禮拜堂供軍民禮拜。不過因為政策的轉變,西王在這些禮拜堂上沒有投入過一分錢,禮拜堂的修建完全都是信徒們自發的捐助,西王的錢多數都拿去新建學校和軍隊去了。既然法國人熱情的想要修建更多的教堂,西殿是不會阻攔的,至少法國人修建的那些漂亮教堂比蘇褔省軍民信仰教徒們修建的那些簡陋禮拜堂更加好,不是嗎?
不過英法對於俄國的政策還是一致的,在得知俄國遠東最大軍港陷落之後,英法兩國像打了一針強心劑一般。在兩國國內都發出同樣的聲音,既然俄國人打不過黃皮猴子,那我們是不是連猴子都不如呢?
克里米亞戰爭打得很艱苦。俄國人的瓦斯托波爾要
自開戰以來從未被完全包圍過,從北方和東方俄軍可以自由進出。聯軍還是計劃用大規模炮擊來削弱要
防禦體系。到了1855年2月,大批法國援軍到達戰場,法軍增加到90000人。而英軍只有11000情況良好的軍人,另外23000人不是有傷就是生病。土耳其軍隊則有20000人和30門大炮。法軍是攻擊主力。此外還有一些僱傭軍,9000德意志軍團、3000瑞士軍團和1500波蘭軍團,這些都是英國花錢僱來的部隊。
到了3月,撒丁15000人到了戰場。儘管聯軍兵力很可觀,但攻擊仍然很艱難,俄軍的防禦體系很完備。瓦斯托波爾要
的石牆並不連續。馬拉科夫要
是唯一的石構堡壘。俄軍的辦法是用削尖的樹枝做成柵欄,然後是深溝,再後面是由樹枝和泥土構成的步槍發
陣地。陣地後面是又一層樹幹構成的障礙,地上還有陷阱,裡面是削尖的樹枝。此外還有大量地雷。俄軍經常在夜裡派出襲擊隊。殺死聯軍戰壕裡毫無戒備的士兵。
深深被疾病和糟糕後勤影響的聯軍士兵現在還要多承受一種折磨,那就是來自遠東同行的壓力。傳聞遠東一名不到十八歲的太平軍年青將領只會兩千多人的僱傭兵團就攻陷了有將近一萬名俄國人駐守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軍港要。而且傳聞他們只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雖然這一切都是傳聞。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軍港要
的陷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聯軍的士兵們雖然很好奇太平軍是怎麼做到的,但軍人的榮譽
讓他們無暇多想,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拿下
瓦斯托波爾要
,這座他們已經圍困近一年多的要
。
其實聯軍士兵們並不知道,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軍港要是俄國人主動放棄的,當譚紹光部佔領軍港東面的火山山脊之時。整個要
甚至是出入的通道都在譚紹光炮火的控制之下。穆拉維約夫這隻老狐狸深知在這種情況下軍港陷落是遲早的事,俄國在遠東投入的兵力和物資都不算充裕,他不希望這些寶貴的人員和物資
費在這種消耗之中,所以他選擇了撤退。他也知道聯軍要維繫對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軍港的佔領就必須投入海上運輸力量。這種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穆拉維約夫算計著等到聯軍承受不了的時候,就會主動放棄,甚至在秋季嚴寒到來之前,他們就會提前撤走,沒有人樂意在遠東苦寒之地守一個冬天,更何況到時候海面會出現封凍,聯軍的船隊補給是遲早會出問題的。時間和嚴寒會讓俄國人兵不血刃的收復失地,至少穆拉維約夫是這樣打算的。
瓦斯托波爾要
前線的聯軍士兵們在六月初開始了大規模的強攻行動。1855年6月17
,聯軍發動了第4次大規模炮擊,英軍計劃攻佔凸角堡而法軍的目標是馬拉科夫要
。俄軍事先知道了這次進攻,甚至知道貝利西埃和博斯奎特之間的爭吵以及貝利西埃將進攻提前到凌晨3點的詳細計劃。法軍在進攻開始後傷亡慘重,早晨8點30分貝利西埃下令撤退。英軍同樣糟糕,部隊在穿越1/4英里長的開闊地時,被葡萄單和滑膛槍子彈嚴重殺傷。英軍傷亡1500人,法軍陣亡1500人、負傷1600人。
這次行動失敗對英軍總指揮官拉格倫勳爵神上是一個沉重打擊,他已經
到筋疲力盡。霍亂再次光臨軍營,1855年6月14
,埃斯考特將軍宣佈拉格倫勳爵患上了嚴重的痢疾。1855年6月28
,拉格倫勳爵在睡夢中平靜的去世。至此,開戰時英法兩軍最高指揮官先後因病去世,聯軍軍營震動很大。7月1
,辛普森爵士繼任英軍總司令,但他顯然經驗不足,面對困難束手無策。土耳其在高加索戰場吃緊,奧馬爾帕夏的土耳其軍準備撤離克里米亞去解救高加索重鎮卡爾斯。拿破崙三世對此十分不滿但圍攻只能繼續。8月16
,哥爾查科夫集中4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旅渡過徹那亞河向聯軍發動進攻,英軍只有一部分騎兵和炮兵參戰,但俄軍傷亡了8000人,最後一次解圍行動失敗。英軍指揮官辛普森對戰局
到悲觀,這使他受到來自倫敦的責備,以及拿他和遠東太平軍那年青指揮官的對比,倫敦已經在討論他的繼任人選。
辛普森別無選擇,他只有在倫敦撤換自己命令到來前取得進展,否則他的榮譽將丟到大西洋裡去。1855年7月811點30分,聯軍開始第5次猛烈的炮擊。40分鐘後,聯軍總攻,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各部隊校對時間在同一時刻發動進攻。法軍麥克馬洪師進攻馬拉科夫要
,僅僅10分鐘,要
落入法國人的手中,隨後法軍又打退了俄軍的反擊。英軍對凸角堡的攻擊再次失利。英軍部隊被俄軍火力壓制在凸角堡腳下的
牆後面而拒絕前進,不久他們就轉身撤退了。但馬拉科夫要
的失守對俄軍來說是致命的,聯軍炮火可以從這裡覆蓋整個
瓦斯托波爾,陷落只是時間的問題。當天夜裡,俄軍破壞了全部工事,攜帶炮兵和後勤設施有計劃的撤出了
瓦斯托波爾。聯軍在圍攻了13個月後終於進入已經成為廢墟的
瓦斯托波爾。
英法聯軍為了那軍人榮耀雖然短時間內克服了巨大的困難奪取了俄國人重兵駐守的要,但他們付出了比後世歷史上更加慘重的代價,一萬七千五百多名英軍陣亡,三萬多人受傷,隨後將近一半的傷兵死於落後的醫療條件和因為物資匱乏而導致的營養不良。法軍的損失更為慘重,五萬多名士兵陣亡,七萬多名士兵受傷,和英軍一樣,有一半的士兵沒有死在戰場,而是死在自己的後勤官手中。俄國人則損失更大,三十多萬士兵傷亡。
筋疲力盡的幾方都需要進行談判了,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幾方都需要結束這場戰爭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