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洛陽城宮的主殿明堂是當今的政治中心,規模宏偉的明堂建於基臺上方,高兩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其建築共有三層,下層是按四季分別漆成青、朱、白及黑四種彩,中層則立有象徵十二時辰的十二大柱,最上層是為由九條龍支撐並立、有一隻高一丈的黃金裝飾鐵鳳凰圓頂,壯麗得令人望而生畏。

明堂圓頂上堆積了一整夜的殘雪在陽光臉後逐漸融解,出琉璃瓦片,在煦陽下閃閃發亮。

原本肅穆莊嚴的早朝,卻在一抹嬌柔身影出現時,各個臣子先是倒了一口氣,之後紛紛躁動,打破大殿的安寧。

狄寧寧氣定神閒,似乎對紛紛投過來的目光到淡然。

她穿著鵝黃寬襬錦袍,纖細玲瓏的肢被散狀的布料遮掩,看不出身體曲線,由右側領口至袖襬的地方繡有象徵三品官的無枝葉散答花,那是武則天特地為她準備的官袍。

狄寧寧的手肘掛著粉,烏黑的長髮盤成簡單的高髻,此外並無多餘綴飾,猶如綻放在綠葉中的獨株淡黃牡丹花,美得令人屏息,絕豔得讓人目不轉睛。

早在狄寧寧與跟在她身側的貼身女婢若藍下轎,進入洛陽宮門,到踏進長約六百米的灰大石鋪成的廣場時,站立在廣場兩側的將士就用異樣眼光直盯她的出現,所以當她進入大殿內時,就對這些目光不以為意了。

高聳的明堂就像一座巨山矗立在狄寧寧的眼前,心不斷的狂跳,像是要跳出腔,喉頭乾渴,彷佛針般帶著微微痛楚,但是她不能顯出任何慌忙情緒,她是代表父親踏入政壇,因此絕對不能讓已逝的爹親臉上無光。

狄寧寧踩著繡花鞋的雙足一步步踏上明堂前方的石階,踏入高聳大門對開的內室。

明堂供武則天聽取眾臣政見的大廳,漆上青、朱、白、黑四種符合四季的彩,群臣站立在鋪有織花地毯的空間前方,立有架高平臺上頭放著雕細琢的金龍椅,龍椅後方聳立一通貫明堂的大支柱,柱子上的橫樑和支撐木雕刻龍鳳呈祥,巧得令人咋舌。

這就是唐朝權力的中心,主宰天地萬物的政治之地。

狄寧寧不顧早已站立在大殿兩側的臣子目光,來到左排最前方站妥。

“這丫頭不是已故狄宰相的女兒嗎?”

“狄老的女兒怎麼會站在宰相的位置?”

“這丫頭是不是吃錯藥了?”雖然眾人壓低音量說話,卻還是傳入狄寧寧的耳裡,攪亂她早已翻騰的胃部。

今天早上真不該聽若藍的話吃點東西墊胃的,搞得現在想吐得緊。她忍不住靶到後悔。也只有這樣不斷在心底與自己對話,她才能不去聽由身後與右側傳來的低語,搞得神情緊繃,緊張兮兮。

不到半盞茶的時間,傳令太監大喊“皇上駕到”後,穿著一身盤龍皇服、頭戴金冠的武則天神采矍爍的出現在文武百官面前,一揮手,霸氣十足的坐在龍椅上,令人望而生懼。

“參見皇上。”大臣們與狄寧寧趕緊跪拜,等到武則天令眾卿平身後,才又站了起來。

“稟奏皇上,已故宰相狄仁傑之女怎麼會站在朝堂與各個大臣商議國事?”左尚書僕第一個站出來說話。

“狄卿病筆,朝野哀痛,朝堂空也。”武則天一開口就是帶著哽咽聲,嚇得百官一時之間不敢上前多說話。

“皇恩浩蕩,家父受皇上如此青睞是家父之福,請皇上不必太過傷悲,以免傷身,微臣想,家父在天之靈得知皇上如此器重,必定含笑九泉。”狄寧寧上前一步,拱手說話。

當狄寧寧自稱“微臣”眾人就已完全明白她的出現並非皇帝破格在朝堂上召見前臣的家人,而是在眾臣不知道的情況下,決定了能顛覆朝野的重大事項。

“啟稟皇上,老臣聽狄家閨女自稱『微臣』,這是表示皇上授予官位給…”右尚書僕也拱手踏出列隊,只不過他話還沒說完,武則天便微微舉手,制止他繼續開口。

“狄卿驟逝,留下許多鴻圖大業尚未完成,朕想,懂狄卿如寧寧,才要寧寧接手父親位置,完成先父遺願,是可讓寧兒盡最後孝道與遞補狄卿空缺的一石二鳥之計。”武則天左一句“寧寧”右一句“寧兒”在在顯示她對狄寧寧的寵愛與呵護,令大臣們沉默了許久,誰都不敢再開口。

“朕決定授予狄寧寧戶部侍郎及同鳳台鸞閣三品平章事。”武則天再次朗聲說話。

“皇上請三思,封狄寧寧戶部侍郎就夠驚世駭俗,如今再同狄老加封同平章事,不就表示這丫頭與狄老一般成為宰相?”右尚書僕拱手請求武則天收回成命。

唐代初期承襲隋朝制度,凡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都為宰相級別,而唐代皇權為了進一步發展,納除了三省長以外之人進入決策機關,因此設立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一職,此官職作用在於協助皇帝處理軍國大事,自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凡官職未加“同三品”、“同平章事”頭銜就非宰相,更在高宗之後,官職加上“同中書門下三品”即為宰相。

而距今九年前的天授二年九月,官海沉浮的狄仁傑被任命為戶部侍郎及同鳳台鸞閣三品平章事,卻在兩年後因俊臣構陷入獄,接著被貶為彭澤令,又在四年後的神功元年恢復先前官職,甚至再加封銀光青祿大夫兼納言,然而今年卻因病餅世,宰相生涯是既短暫又沉浮。

“皇上,縱使狄寧寧天資聰穎,盡得已故狄宰相真傳,但她也只是位女之輩的黃丫頭,實在無法承擔宰相重任。”左尚書僕是三朝老臣,說起話來也比較大膽。

“寧寧的歷練也許不多,但歷練與能否擔此重任並無絕對相關,朕打從十四歲進宮以來,哪裡不是關關難過關關過?若要算起,寧寧現下的年紀比朕當時還大,且寧寧九歲就待在朕與狄卿身邊學習,從去年年初開始,她得到朕的允諾,協助身體漸衰弱的狄卿處理軍國大事,她的雄才大略,朕全都看在眼底,寧寧的聰明才智與朕不相上下,朕想,寧寧必能替狄卿完成未完的鴻圖大業。”武則天鏗鏘有力的口吻沒留給大臣們反駁的機會。

一般平民百姓都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更何況是“聖旨一下,金口玉言,斷無更改”的君無戲言皇帝,縱使三前武則天已經決定授予官職給狄寧寧,但為了省去這其中會有不少大臣反彈,才想在今早朝當著眾大臣的面頒旨,一次將他們的反對聲聽入耳裡,再一次的解釋,反而省事多了,但私下早已決定是沒有更改的機會。

“皇上,就算狄寧寧天資聰穎,得以擔任宰相,百姓卻不知曉,只知道有一名年輕丫頭坐上宰相之位,恐怕引來民怨,因此微臣想,暫時將已故狄宰相的死訊壓下,宮內則嚴格止所有人外傳這件事,令百姓以為當今宰相依舊未有異動,待狄寧寧這幾個月來有了功績後,再向外宣佈。”左尚書僕提出一石二鳥之計。

他想,就先讓皇帝試試狄寧寧的能耐,也讓眾臣瞧瞧已故同僚之女的能力,若是幾個月後她有成就,當然是好,若無成績也好,因為未曾對百姓宣佈,而將她拉下宰相高位。

武則天沉一會兒才開口,“就這麼辦,只是要暫時委屈寧寧了。”

“請皇上毋需在意微臣的受,微臣是欣然接受。”狄寧寧拱手,恭敬的說。

她生平第一次的早朝在被眾臣反對,直到不甘願暫時接受後,站在朝堂上沒有再開口,只有用心聽朝臣上奏,幸賴先前跟隨父親處理政事,第一次親上火線的表現雖不甚滿意,但至少大臣們的政事見解還能掌握七、八分。

“小姐,怎樣了?”站在大殿外的若藍一見到狄寧寧跨出漆紅門坎,趕緊上前,替她披上淡粉外袍,免得自家主子在天寒地凍中得了風寒。

“還能怎樣?”狄寧寧對著親如姊妹的若藍微微一笑,攏了攏身上的袍子,與三三兩兩的大臣相隔有十步之遙,緩著步伐走在架高的迴廊上。

“什麼叫還能怎樣?我在外頭聽見裡面似乎有人反您,心情忐忑不安,又不能衝進裡面要他們閉嘴。”若藍在門外急得都要哭了。

“若藍,這話可別亂說,等會兒被抓到小辮子就不妙了。”狄寧寧現在都自身難保了,哪還有餘力保護小她兩歲的若藍?

“是。”若藍知道自己嘴快,在狄府還可以被稱為一腸子通到底,但在宮闈裡,被拖至洛陽宮門外賞個一百大板都還嫌太輕。

當她們兩人由明堂外蜿蜒的迴廊來到連接議事廳的空橋時,對面走來一名年輕和尚與兩名穿著華貴、約莫二十五歲的男子,三人有說有笑,好不輕浮。

“咦?這不是我們的新任姑娘宰相嗎?”光頭和尚一點也沒有出家人的氣質,說起話來像棉裡針,毫不客氣。

“原來這位就是薛兄說的,方才在明堂大殿後頭看到的女宰相呀!”其中一名華服男子訕笑的說。

“還以為是個醜八怪,沒想到長得俊的。”另一名男子則出言不遜。

若藍咽不下這口氣,跨步上前就要開口教訓人,卻被狄寧寧舉手製止。

“寧寧初次為官,還有許多事情不明白,屆時若有任何不妥之處,請薛大人和張、林兩位御史不吝指教。”狄寧寧一聽三人談話,當下知曉眼前這些人究竟是何許人物,素來不愛爭鬧的她以退為進,先禮後兵。

“姑娘宰相真是好眼力,馬上知道我們是誰。”張御史還以為自己遠近馳名,一臉得意的模樣顯而易見,殊不知她會曉得他們是因為臭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