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郭蝦蟆(1192年—1236年),又名郭斌。會州(今會寧)人。金朝名將,他家世代為保護家園的手。金宣宗時,他與兄祿大都以善
而應募從軍。興定初年,祿大因軍功卓著,被遙授同知平涼府兼會州刺史,進官一階,賜姓顏盞,鎮守會州,蝦蟆隨兄在軍中。後屢立戰功,得到金哀宗的重用。金亡後三年,郭蝦蟆仍舊困守孤城,戰到了最後一刻,**而死。時年45歲。
郭蝦蟆的父祖世為保甲生手。金宣宗時,他與兄郭祿大以善
應募從軍。
興定初年(1217年),郭祿大因功遷遙授同知平涼府事、兼會州刺史,賜姓顏盞,鎮守會州。他隨兄在會州軍中。
興定四年(1220年),西夏軍攻打會州,郭祿大遠遠望見西夏帶兵的將領和馬均披掛金甲,出入陣中,距其大概有200步。祿大遙發一箭,正中將領咽喉,當即被死。又
一人,箭貫穿他的雙手,釘在樹上,西夏軍為之震驚。
後因寡不敵眾,會州城被攻破。祿大和蝦蟆都被俘虜。西夏人看他們箭術了得,把他們關起來。兄弟倆均誓死不屈。金廷知道這一情況後,特加嘉獎,但是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活著,只好破格任用郭祿大的兒子伴牛官一階,授巡尉職,以表彰他們兄弟的忠誠。
其後兩兄弟打算伺機逃往會州,拔掉自己的鬍鬚,被發覺,郭祿大遭西夏軍殺害,郭蝦蟆獨自逃歸。金宣宗念郭祿大的忠誠,特下令再次升遷其子,遙授會州軍事判官,郭蝦蟆遙授鞏州(金甘肅隴西)鈐轄。諫議官請求嘉獎、任用郭祿大的弟弟,於是升遷郭蝦蟆兩階,授同知蘭州軍州事。
興定五年(1221年)年,西夏步騎萬餘人攻入定西,郭蝦蟆領兵擊敗之,斬首700,獲馬50匹,以功遷同知臨洮府事(今甘肅臨洮)。
元光二年(1223年),西夏數十萬步騎攻打鳳翔(今屬陝西),情況緊急。元帥赤盞合喜以郭蝦蟆總領軍事,郭蝦蟆跟從赤盞合喜巡城時,看到護城河外一名西夏將領坐在胡上,以為箭力無法到達,故意做出蔑視守城者的樣子。合喜指給蝦蟆看,問他能否
殺這個人。郭蝦蟆測量一下遠近,說:“可以。”郭蝦蟆平時
箭,慣於
擊敵人腋下護甲無法掩蓋的地方,
無不中。只見蝦蟆開弓、搭箭,等那名西夏將領一抬肘,一箭將他
殺。守城將士士氣大振,西夏軍則驚駭莫名。
擊退西夏軍後,郭蝦蟆被遙授靜難節度使,很快又改通遠軍節度使,授山東西路斡可必剌謀克,金廷派使者加以賞賜,並在各郡宣揚他的事蹟。自金熙宗罷漢、渤海人猛安謀克後,只有女真、契丹、奚等族高官顯貴才能授猛安謀克世爵。金宣宗末年,為嘉獎戰功卓著的將領,漢、渤海等各族人皆可授此世爵。故郭蝦蟆受此殊榮,並遍諭緣邊諸郡。
這一年冬天,郭蝦蟆與鞏州元帥田瑞攻取會州。郭蝦蟆率領騎兵500,身穿紅的衣服,從會州南山而下,西夏軍倉卒應戰,仰望他們誤以為是神兵天將。城上有士兵在懸風版後舉手的,被蝦蟆一箭
去,手、版俱穿,又
死數百人。西夏軍震恐,於是出降。會州被西夏佔據了近四年,這時才被收復。
正大元年(1224年),田瑞據鞏州叛金。金哀宗詔陝西兩行省共同討伐他。郭蝦蟆率領士兵首先登上城牆,攻破鞏州。田瑞開門逃跑,為他弟弟田濟所殺。這一戰,郭蝦蟆斬首5000餘級,因軍功,被遙授知鳳翔府事、本路兵馬都總管、元帥左都監兼行蘭、會、洮、河元帥府事。
正大六年(1229年)九月,郭蝦蟆向金哀宗進獻西夏馬兩匹,金哀宗下詔說:“你武藝超絕,這兩匹馬可以隨你馳騁於戰場,我騎它們就費了。既然已經進獻,就算是皇家圈養的啦,就賜給你吧。”又加賜金鼎、玉兔鶻等許多珍貴的東西。
天興二年(1232年),開封糧盡,累召援兵不至,將帥稀缺。蒙古大軍隨時可能圍城。金哀宗棄開封逃至歸德府(今河南商丘),次年又從歸德府遷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到蔡州後,金哀宗到蔡州地處淮水支
汝水上,南與宋接壤,無險可守。又打算遷往鞏昌府(即鞏州),以粘葛完展為鞏昌行宮。
天興三年(1234年)年正月,粘葛完展聽說蔡州已經被攻破,為安定軍心,率眾守城以待金朝新立的皇帝,派人裝成從蔡州來的使者,說是有聖旨云云。綏德州帥汪世顯也知道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殺殉國。汪世顯歷來怨恨粘葛完展壓制自己,想假傳聖旨,發兵攻打鞏昌。但是又畏懼蝦蟆的威望,於是派人約蝦蟆合力襲擊鞏昌。使者到,郭蝦蟆對他說:“粘葛公奉詔為行省,號令誰敢不從。
現在住上受圍於蔡州,打算遷往鞏昌。國家危急的時候,我們既然不能致死赴援,又不能率眾奉,卻要攻擊粘葛公,先廢主上將要遷幸的地方。主上將遷往哪裡呢?你們的主帥若想背棄國家,那就讓他自己去做好了,為何要加上我呢?”於是汪世顯率兵攻破鞏昌,劫殺粘葛完展,降蒙古軍並遣使者二十餘人勸郭蝦蟆降,均被拒絕。
金國滅亡後,西部州府無不歸降蒙古,只有郭蝦蟆堅守孤城近三年之久。
蒙古窩闊臺汗八年(1236年)十月,蒙古大軍併力攻城。蝦蟆到城將不保,仍決意死戰到底,集州中所有金銀銅鐵,雜鑄為炮,用以反擊蒙古軍,又殺牛馬
勞戰士,燒燬自己的房子和積蓄,以示必死的決心,稱:“別留下來給蒙古軍。”
夜血戰,拼死抵抗。蒙古軍也無法很快攻破城池。軍士死傷越來越多,眼看城破在即。郭蝦蟆命人堆積柴草在州官署,召集家人和城中將校的
女,關在一間屋裡,準備親**之。
火越燒越大,郭蝦蟆率領將士在大火前面拉滿弓等待蒙古軍攻到。城被攻破,蒙古兵蜂擁而至,戰鬥良久,士卒中有彈矢盡絕的,就身跳入火中。蝦蟆站到大草堆上,以門板掩護,
出二三百箭,百發百中,箭
完了,就把弓和箭扔到火中,**而死。城中無人投降。郭蝦蟆殉難時,年僅45歲,當地人立祠祭奠他。靖遠城隍廟故址即是該祠舊址,廟中城隍便是郭蝦蟆。
郭蛤蟆最後戰死的城郭現叫“郭蛤蟆城”郭蛤蟆古城遺址在會寧郭城驛鎮新堡子古城遺址由一個內城和二個外城構成,有三道壕塹,據有關單位測量,內城南城殘垣長360米,北城殘垣長172米,東城牆全長444米,西城半邊早已被祖厲河沖毀。
完顏守緒:“卿武藝超絕。”郝經:“不援西夏棄燕都,本顛蹶藩籬疏。不都長安都汴梁,為愛青屋能久長。隴上豪山山西將,憂國無言意惆悵。中興不居用武地,君臣苟且吾何望?郭公堂堂
忠勇,自拒洮河保秦鞏。數年尚得建行臺,金城堅牢華嶽聳。誰知自報小關捷,總倚潼關為守厄!渾將梁宋作龜茲,便視秦涼等吳越。西州漸孤敵漸多,四郊皆壘奈敵何?將軍百戰氣尤壯,頭顱擲血為洗戈。野無戰地始乘城,城傾堞圮接短兵。
先將子置草圍,坐束萬矢著死爭。鏃筈相銜如雨注,敵人卻走不敢顧。彎弓入圍始**,飛矢出圍渾燎羽。灰飛城陷力始竭,賢王立祠稱壯烈。王師十萬下馬拜,競摔馬鞭聲咄唶。黃河都為苦淚
,隴山自此無顏
。峨峨大將節,凜凜死國名,英靈在天為列星。只應汝南破滅時,卻從煙焰見天興。臣**,各得死所古未聞!”《金史》:“公卿大夫居其位,食其祿,國家有難,在朝者死其官,守郡邑者死城郭,治軍旅者死行陣,市井草野之臣發憤而死,皆其所也。故死得其所,則所
有甚於生者焉。”傳說郭蛤蟆有三件寶貝:神牛,紙人紙馬和白狗。這頭神牛
行千里,快步如飛,而更為神奇的是在神牛的尾巴上有一個燕子窩,有一
,郭蛤蟆外出不在家,郭蛤蟆的妹子對嫂子說,你看咱家的牛尾巴上長著一個燕子窩多累贅呀,還不如把它取了,牛一定會跑的更快。說吧,遂取來一把利劍,將燕子窩砍了下來,她那裡知道,此牛的神奇恰恰就在這裡,自從砍了燕子窩,這隻神牛再也跑不動了,加上牛被砍下燕子窩以後疼痛難忍,不久自己走出城外,倒在河邊死了,神牛死了以後變成一座大山,這便是郭城驛附近的臥牛山。
紙人紙馬更為神奇,打起仗來刀槍不入,一旦有敵兵來犯,只要打開兵庫,紙人紙馬便會一湧而出,將敵人殺得敵人潰不成軍,望風而逃。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紙人紙馬,只能在晴天作戰,雨天不能行動。郭蛤蟆為此苦無良策,悶悶不樂,後來有一雲遊道士路過此地,告告訴郭蛤蟆說,京城有桐漆,只要將桐漆塗在紙人紙馬之上,就可以在雨天作戰了,郭蛤蟆聞言大喜,遂動身去京城取漆,臨別前再三囑託子說,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能打開兵庫。郭蛤蟆走後不久蒙古軍得知消息,知道城內沒有重兵把守,便調來十萬大軍圍攻會州城,郭
見狀嚇得魂飛魄散,丈夫臨行前的囑託也忘得一乾二淨,趕緊打開兵庫,霎時間紙人紙馬一起出動,但見城外飛沙走石,天昏地暗,紙人紙馬勢如破竹,直殺得蒙古軍屍積如山,血
成河,狼狽不堪,慌忙逃走。
但是敵軍早已逃跑而去,紙人紙馬卻仍然來回飛馳,踐踏良田殘害百姓。原來郭蛤蟆子只會放不會收,這些紙人紙馬無法收回,只能繼續殘害百姓,恰在這時候,郭蛤蟆取了桐漆正往回趕,突然見西北方向一團白霧,郭蛤蟆掐指一算便知原委,為了制止紙人紙馬濫殺無辜,他當即請來東海龍王,在西北方向下了一場傾盆大雨,可憐這些紙人紙馬,怎能
得住大雨的淋漓,一時間便全部毀於城外,變成白茫茫一片,就如同鹼地一般,至今,人們仍然把這裡叫做鹼灘。
郭蛤蟆的白狗也非同一般,百里之外如有敵情,白狗便用不同尋常的吠聲報與主人知曉,平時白狗看守兵庫,這次郭蛤蟆去京城取漆期間,蒙古軍圍城,郭蛤蟆子放紙人紙馬,白狗在兵庫外不讓進去,郭蛤蟆
子急中生智,打發丫鬟提來一罐本地產的甜醅,白狗吃後一醉如泥,一直醉到被大雨澆醒,醒來一看,兵庫已經被打開,紙人紙馬全部沒有了,白狗這才知道大事不好,忠實的白狗自責貪嘴失職,羞見主人,便一頭碰死在門檻之上。
1。《金史》:郭蝦蟆,會州人。世為保甲生手,與兄祿大俱以善
應募。興定初,祿大以功遷遙授同知平涼府事、兼會州刺史,進官一階,賜姓顏盞。夏人攻會州,祿大遙見其主兵者人馬皆衣金,出入陣中,約二百餘步,一發中其吭,殪之。又
一人,矢貫兩手於樹,敵大駭。城破,祿大、蝦蟆俱被禽。夏人憐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朝廷聞之,議加優獎,而未知存沒,乃特遷祿大子伴牛官一階,授巡尉職,以旌其忠。其後兄弟謀奔會,自拔其須,事覺,祿大竟為所殺,蝦蟆獨拔歸。上思祿大之忠,命復遷伴牛官一階,遙授會州軍事判官,蝦蟆遙授鞏州鈐轄。會言者乞獎用祿大弟,遂遷蝦蟆官兩階,授同知蘭州軍州事。
2。《金史》:興定五年冬,夏人萬餘侵定西,蝦蟆敗之,斬首七百,獲馬五十匹,以功遷同臨洮府事。元光二年,夏人步騎數十萬攻鳳翔甚急,元帥赤盞合喜以蝦蟆總領軍事。從巡城,濠外一人坐胡,以箭力不及,氣貌若蔑視城守者。合喜指似蝦蟆雲:“汝能
此人否?”蝦蟆測量遠近,曰:“可。”蝦蟆平時發矢,伺腋下甲不掩處
之無不中,即持弓矢伺坐者舉肘,一發而斃。兵退,升遙授靜難軍節度使,尋改通遠軍節度使,授山東西路斡可必剌謀克,仍遣使賞賚,遍諭諸郡焉。
3。《金史》:是年冬,蝦蟆與鞏州元帥田瑞攻取會州。蝦蟆率騎兵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為神。城上有舉手於懸風版者,蝦蟆之,手與版俱貫。凡
死數百人。夏人震恐,乃出降。蓋會州為夏人所據近四年,至是復焉。
4。《金史》:正大初,田瑞據鞏州叛,詔陝西兩行省併力擊之。蝦蟆率眾先登,瑞開門突出,為其弟濟所殺,斬首五千餘級,以功遷遙授鳳翔府事、本路兵馬都總管、元帥左都監、兼行蘭、會、洮、河元帥府事。六年九月,蝦蟆進西馬二匹,詔曰:“卿武藝超絕。此馬可充戰用,朕乘此豈能盡其力。既入進,即尚廄物也,就以賜卿。”仍賜金鼎一、玉兔鶻一,並所遣郭倫哥等物有差。
5。《金史》:天興二年,哀宗遷蔡州,慮孤城不能保,擬遷鞏昌,以粘葛完展為鞏昌行省。三年正月,完展聞蔡已破,
安眾心,城守以待嗣立者,乃遣人稱使者至自蔡,有旨宣諭。綏德州帥汪世顯者亦蔡兇問,且嫉完展制己,
發矯詔事,因以兵圖之,然懼蝦蟆威望,乃遣使約蝦蟆併力破鞏昌。使者至,蝦蟆謂之曰:“粘葛公奉詔為行省,號令孰敢不從。今主上受圍於蔡,擬遷鞏昌。國家危急之際,我輩既不能致死赴援,又不能葉眾奉
,乃
攻粘葛公,先廢遷幸之地,上至何所歸乎。汝帥若
背國家,任自為之,何及於我。”世顯即攻鞏昌破之,劫殺完展,送款於大元,復遣使者二十餘輩諭蝦蟆以禍福,不從。
6。《金史》:甲午,金國已亡,西州無不歸順者,獨蝦蟆堅守孤城。丙申歲冬十月,大兵併力攻之。蝦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銀銅鐵,雜鑄為炮以擊攻者,殺牛馬以食戰士,又**盧舍積聚,曰:“無至資兵。”
與血戰,而大兵亦不能卒拔。及軍士死傷者眾,乃命積薪於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將校
女,閉諸一室,將**之。蝦蟆之妾
有所訴,立斬以徇。火既熾,率將士於火前持滿以待。城破,兵填委以入,鏖戰既久,士卒有弓盡矢絕者,
身入火中。蝦蟆獨上大草積,以門扉自蔽,發二三百矢無不中者,矢盡,投弓劍於火**。城中無一人肯降者。蝦蟆死時年四十五。土人為立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