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21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另一人,金兀朮的女婿,麾下大將紇石烈志寧,武力95,統帥92,智力74,政治80;紇石烈志寧是上京(今黑龍江阿城)胡塔安人。紇石烈是著名的女真部落,從五代祖韓赤以來,就世與皇室完顏氏通婚。志寧父撒八,海陵王時曾歷任東平尹、開遠軍節度使等官。志寧的岳父完顏宗弼,是金代女真族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諸婿中,志寧最得宗弼的喜愛。

熙宗時,志寧曾擔任過護衛等官。海陵王時,志寧頗受信任,官職逐漸升遷,開始顯頭角。他官拜右宣徽使、汾陽軍節度使、兵部尚書,改任左宣徽使、都點檢,遷樞密副使、開封尹。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南伐失利,完顏雍在東京(今遼寧遼陽)發動政變,即位稱帝,是為金世宗。

當時,志寧正擔任北面副統,與都統白彥敬領兵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軍。他們行至北京(今內蒙古寧城縣西北大明城),聞世宗有異志,就密謀起兵進攻世宗。世宗即位後,派使者招降。白彥敬、志寧連殺其使者九人。世宗派完顏謀衍前來進攻。

志寧本想率軍抵抗,但“眾不肯戰”不得已歸降。世宗為穩定政局,對先朝重臣採取寬容政策。他對曾擁兵反對自己的志寧等人,非但不予治罪,反委以重任。這使志寧深為動,決心不辜負世宗對自己的信任。他南征北戰,功勞卓著,成為世宗時一員著名的戰將。他的重要的軍事活動,一是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二是反擊北進的宋兵,促成“隆興和議”的達成。

金朝統治的一百二十年間,由於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接連不斷,而金中葉的契丹農牧民起義,則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次由撒八和窩斡領導的起義,是從反對海陵王籤軍開始的。正隆五年,海陵王為南侵宋朝,派牌印燥合等徵發西北路(指西北路招討司。治所在今內蒙古正藍旗西北約二里處)契丹丁壯從軍。契丹人因西北路臨近各遊牧族,恐怕丁壯從軍後,遭到鄰族的侵掠,請求免徵。燥合不敢回奏,繼續督促起兵。契丹譯史撒八和孛特補等憤起殺燥合與金朝招討使完顏沃側,奪取招討司所貯存的兵甲三千副,舉行起義,推都監老和尚為招討使。

西北路各族人民紛紛起而響應,起義很快形成燎原之勢。正隆六年五月,海陵王派右衛將軍蕭禿剌開赴西北路。六月,又派樞密使僕散忽土和西京留守蕭懷忠領兵一萬,與蕭禿剌合兵前去鎮壓起義軍。蕭禿剌被撒八軍打敗,退守臨潢(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

撒八見金朝大軍將到,遂決定沿龍駒河(一名怯綠連河,即經今蒙古東部,注入內蒙古呼倫湖之克魯倫河)西行,準備投奔西遼。僕散忽土、蕭懷忠等追到河上,撒八已經去遠,忽土等不及而還。海陵王聞訊大怒,坐僕散忽土、蕭懷忠、蕭禿剌逗留罪,將他們處死。

接著,海陵王命紇石烈志寧為北面兵馬副都統,與都統白彥敬等聯合進軍,追剿起義軍。

撒八率軍西撤的路上,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分歧。撒八主張投奔西遼反金,而原居山前(今河北大清河以北、內長城以南地區)的契丹人都不願意遠行,主張回軍去佔領契丹人的故鄉臨潢。於是,六院節度使移剌窩斡和兵官陳家殺撒八,拘捕了老和尚與孛特補等。窩斡自任都元帥,領兵東還,回到臨潢府東南的新羅察(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駐營。

十月,金世宗在東京即位,改元大定。世宗臨政,首要的事情就是要穩定政局,而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則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世宗召集公卿百官議論鎮壓事宜,太子少師熊祥主張招撫。世宗派契丹人移剌扎八前往招降。扎八見窩斡兵強馬壯,決定歸附起義軍。窩斡領兵攻打臨潢府,擒金總管移室懣。起義軍發展到五萬人。十二月,窩斡稱皇帝,建年號“天正”在金軍接連失利的情況下,大定二年(1162年)正月,世宗派右副元帥完顏謀衍率領各路軍鎮壓起義軍。完顏謀衍屯軍懿州慶雲縣(今遼寧康平東南齊家屯),奏請朝廷增兵護送糧餉。世宗命南征北迴的士兵前往護送。窩斡自泰州(治今吉林洮南東)往攻濟州(今吉林農安),企圖邀劫金朝糧運。

完顏謀衍合兵一萬三千人,輕騎追擊起義軍。紇石烈志寧當時任臨海節度使,都統右翼軍。此時,契丹起義軍將領虯者和弟孛迭等叛變降金。虯者向完顏謀衍獻計:出兵攻掠起義軍輜重,待起義軍還救時加以殲滅。四月初,完顏謀衍依計進攻,窩斡還軍自救。在長泊(今吉林乾安、農安之間)遭到金軍徒單克寧部襲擊。金萬戶完顏襄又從起義軍背後襲擊,起義軍敗退。

完顏謀衍縱兵劫掠,不敢追擊。窩斡率軍西走,到臨湟西南霜菘河(今遼寧開原境內馬鬃河)。渡河後,毀壞渡口。紇石烈志寧率軍趕至河岸,設疑兵,與義軍隔岸對峙。又命夾谷清臣、徒單海羅兩萬戶於下游渡河。渡河後剛要用飯,起義軍掩至,志寧急忙整軍戰。

起義軍從南面山崗上飛馳而下,三次衝入金軍陣地。志寧力戰,中左臂,仍沉著指揮作戰。起義軍據上風縱火,在煙霧中猛擊金軍。金軍將士在風煙中皆植立如痴,不辯東西。起義軍勝利在望。不料風止,志寧指揮反擊,起義軍大敗。徒單克寧部繼續追擊,渡過溪澗後,起義軍返回襲擊金軍,金軍敗退到澗北。窩斡率軍西走,謀衍不復追趕,駐軍於桓州白泊(今內蒙多輪西南)。

窩斡攻懿州(治今遼寧省新縣塔子營村)不克,又轉攻川州(治今遼寧省北票東北城子古城),向山西進軍。北京守軍不敢出戰。起義軍逐漸迫近中都(今北京市)。

五月,金世宗見金軍作戰不勝,下詔切責,將完顏謀衍、完顏福壽召還中都,解除兵權。又以紇石烈志寧為元帥右監軍,封定國公。起運中都弓一萬五千張、箭一百五十萬支去懿州。六月,命僕撒忠義為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負責諸路金軍指揮,“出內府金銀十萬兩佐軍用”(《金史》卷113)。從此,金王朝加強了對起義軍的鎮壓力量,紇石烈志寧也成為主要的軍事統帥。

窩斡率起義軍西走花道(今內蒙赤峰東南),與僕撒忠義相遇。當時,起義軍“眾尚十萬”力量仍很強大。兩軍夾河為陣,起義軍渡河,以四萬人先攻金軍左翼。金軍“頗失利”此時,志寧正率軍在起義軍後面追擊。起義軍不敢戀戰,遂自花道往西轉移。

由於長期作戰,金軍已人馬疲弱,不堪作戰。起義軍西走,諸將皆停止追擊,以休整軍隊。這時,志寧俘獲起義軍侯人,盡知其虛實。原來,花道之戰後,窩斡在指揮上出現了錯誤。他分起義軍銳以自隨,以老弱兵等保護老小和輜重,分道轉移,約定在山後(今山西、河北兩省內外長城之間地區)會齊,從而分散了兵力,給金軍造成了可乘之機。志寧主張追擊起義軍,攻劫起義軍輜重,得到忠義的贊同,二人遂率軍緊追不捨。金軍過移馬嶺,進及嫋嶺西陷泉(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境內),與窩斡軍再次相遇。

金軍“先據南崗,…作偃月陣,步軍居中,騎兵據其兩端”(《金史》卷133)。起義軍不知金軍虛實,出擊不利,大敗。窩斡弟六院司大王嫋被擒。

“斡窩母徐輦舉營由落括崗西去,志寧追及之,盡獲其輜重,俘五萬餘人,雜畜不可勝計”陷泉之戰是契丹起義軍與金軍最大的一次戰役,起義軍遭到了巨大損失。

陷泉之戰後,窩斡收集散兵一萬餘人,轉入奚族居地,在那裡又補充一些奚兵,繼續堅持鬥爭。八月,世宗命元帥右都監完顏思敬率所部兵進入奚地,與主力軍會合追討。

起義軍處境更加困難,“降者甚眾”(《金史》;卷133),”其餘多疾疫而死”(同上)金軍”追之益急”(同上),窩斡北走沙陀。

紇石烈志寧曾俘獲起義軍將領稍合住,但釋而不殺,又把他放回起義軍,要他伺機擒捕窩斡,許給官賞。稍合住回到起義軍後,隱瞞自己被俘投敵真相,並在起義軍將領中挑撥離間,渙散軍心。當時,起義軍屢敗,內稍合住的挑撥,使起義軍更加人心渙散。

九月初,稍合住與另一將領神獨斡擒窩斡,到金軍完顏思敬部投降。十二天後,窩斡被押送到中都,壯烈犧牲。

窩斡犧牲,使契丹起義軍遭到嚴重挫折,金軍乘勢進攻。起義軍的樞密使逐斡、都元帥醜哥等三十餘人相繼戰敗被俘。紇石烈志寧又追擊起義軍餘部至燕子城(今河北張北),起義軍最後失敗。

在鎮壓契丹農牧民大起義的過程中,紇石烈志寧多謀善戰,對金朝統治竭盡忠誠,效盡了犬馬之勞。班師回朝後,世宗命他為左副元帥,賜以玉帶,給予很高獎賞。

金、宋自“紹興和議”後,雙方維持和平局面近二十年。直到海陵王統治時,才重新爆發了戰爭。正隆六年九年,海陵王不聽勸阻,率軍南征。這場冒險戰爭,化了金朝內部的各種社會矛盾,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敗。海陵王本人,也在揚州政變中被部下殺死。侵宋金軍北還,宋軍乘機收復了兩淮失地。

金世宗即位後,金、宋雙方仍處於戰爭狀態。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穩定自己的統治,金世宗審時度勢,確定了與南宋議和的方針。即位之初,金世宗便著手創造和南宋議和的條件。大定元年十二月,金世宗“以元帥左監軍高忠建等為報諭宋國使”(《金史·世宗上》)“以罷兵、歸正隆所侵地,報諭宋國”(《金史·聘表中》。

但是,宋孝宗即位後,對議和不抱積極態度,卻任用抵抗派,積極準備北伐。在這種情況下,金世宗決定採取以武力和的方針。大定二年十月,志寧鎮壓契丹農牧民起義之後,即被任命為左副元帥,派往宋金戰場。十一月,世宗命左丞相僕散忠義以丞相總戎事,居南京(今河南開封),節制諸軍。志寧駐軍睢陽(今河南商丘市南),直接指揮作戰,忠實執行了金世宗的作戰方針。

志寧至睢陽指揮伐宋,派完顏王祥取蔡州(今河南汝陽)、完顏襄攻潁州(今安徽潁陽)。又奉僕散忠義命,移牒宋樞密使張浚說,“可還所侵本朝內地,各守自來畫定疆界,凡事一依皇統以來舊約,帥府亦當解嚴。如必抗衡,請會兵相見同時,請朝廷以大兵屯駐盱眙(今江蘇盱眙)、濠州(今安徽鳳陽)、廬州(今安徽合肥)等地備戰。

大定三年五月,張浚命李顯忠(原名世輔)、邵宏淵領兵攻佔靈壁(今安徽靈壁)、虹縣(今安徽泗縣),進而佔領宿州(今安徽宿縣北)。

志寧率兵一萬人,由睢陽出發,反攻宿州。他對此次用兵頗有信心,上奏世宗說:“此役不煩聖慮,臣但恐世輔遁去耳。”五月十二,志寧率軍至宿州。

為打贏這次戰役,志寧作了周密的部署。他在州西遍佈旌旗,設為疑兵;自領大兵駐兵州南,別以三猛安兵駐州南。李顯忠望見州西旌旗蔽野,果然認為金軍主力在州西,認為東南兵少不足為慮,決定先進擊州西金軍右翼。萬戶夾谷清臣率先鋒軍出擊,宋兵敗退,金軍追殺至城下。

,宋軍全軍出戰。志寧率全軍力戰,將宋軍殺得大敗。李顯忠連夜率軍撤退。金軍一直追到符離(今安徽宿縣北)。

“宋師大潰,赴水死者不可勝計。金人乘勝斬首四千餘級,獲甲三萬。於是宋之軍資殆盡。。”(《續資治通鑑》;卷138;孝宗隆興元年五月甲寅)捷報傳來,金世宗十分高興,下詔給志寧說:”卿雖年少,前徵契丹戰功居最,今復破大敵,朕甚嘉之。”

“符離之潰”對宋孝宗的圖恢復是個沉重的打擊。在投降派的壓力下,宋孝宗派使臣向金求和。在求和過程中,雙方各陳武力,討價還價。為了使南宋能夠接受和議,金世宗下詔僕散忠義說:“若宋人歸疆,歲幣如昔,可免奉表稱臣,許世為侄國。”(《金史·僕散忠義傳》條件比紹興和議時降低了些。同時,為了使南宋就範,金朝繼續使用武力和。僕散忠義把大軍移至江淮,派志寧率偏師渡淮。志寧渡過淮河,攻取宋盱眙、濠州、廬州等地。南宋在接連失敗的情況下,被迫同意金提出的議和條件。

大定五年正月,雙方議定南宋割讓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舊海州)、泗州(今安徽泗縣)、唐州(今河南唐河縣)、鄧州(今河南鄧縣)及商州(今陝西商縣)、秦州(今甘肅天水市)兩州給金朝。宋對金稱侄皇帝,不再稱臣。每年向金貢獻銀、絹二十萬兩匹。這一年恰是宋孝宗隆興二年,故史稱“隆興和議”

“隆興和議”以後,金宋之間四十多年沒有大的戰爭。金世宗在打了勝仗之後,力主和議,為金宋雙方贏得了幾十年的安定時間,促進了南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金世宗此舉是值得肯定的。志寧忠實地執行了金世宗的作戰方針,對和議的簽訂也做出了重大貢獻。

紇石烈志寧作為金世宗時的一員名將,參與了金世宗統治初期的一系列重要的軍事活動,由於戰功卓著,頗受金世宗的賞識。大定五年,僕散忠義回到中都,紇石烈志寧受命駐兵南京,進拜平章政事,位列宰相。大定六年,還中都,又任為樞密使。大定七年,皇太子生,金世宗大宴群臣於東宮。

紇石烈志寧舉杯祝壽。金世宗大喜,對皇太子說:“天下無事,吾父子今相樂,皆此人力也。”大定九年,進拜左丞相;大定十一年,進封金源郡王。

大定十二年,紇石烈志寧病死。金世宗親自致祭,賻銀一千五百兩、重彩五十端、絹五百匹,為他辦理葬事,並賜諡號武定。大定十五年,圖像衍慶宮。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配享金世宗廟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