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傷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的一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如微塵般轉瞬即逝。
如人生在宇宙一樣,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甚至是每一分每一秒,也都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逝去。而絕無返回的希望。我們永遠回不到昨天,我們永遠活在此刻。而此刻也即將逝去,成為我們的回憶。
整個世界都在永不停息的腳步聲中悄然逝去,於是我們漸漸走向衰老與死亡。這也許讓我們絕望,然而世間萬物都無法抗拒這樣的力量,我們只能選擇接受。不管我們有多麼的不情願,但卻都無法逃脫。如有不甘或者抗拒也終是徒勞。
對於生命自身的規律,我們也許可以淡然、從容的面對,因為它是人世間最為公正的,對誰都一樣。無論你的身份、地位、貧富等等,大抵到時候都是同一終點,都得歸於虛無之地,同受腐朽之刑。
所以,我們對這種自然的逝去並沒有太多的傷。再者人生雖短,亦有百年,往往因其“遙遠”而被我們遺忘。若是終思考,也終是於結果無改,則是自尋煩惱。
有一種逝去卻是不同,它不是指生命的實體,而屬於我們的心靈,這便是人類的情。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能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人即非獸也非神,所以,人是不想孤獨的,也是不善獨處的。不過人既在群中,那麼產生各種各樣的情也就很正常。人也樂意在這些情中尋找“體驗”受著美好“快樂”與幸福。當然,產生這些情的前提,那就是需要一些具體的對象。這些情需要雙方的經營,才能讓彼此覺到歡愉。
但現實往往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在情中,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其中一方突然不願意再去經營而選擇撤出,如果雙方都同意結束,那麼種種以前的美好可以在彼此的回憶中化為永恆。也並不留遺憾。但如果有一方不同意,而另一方強行中斷,那麼被中斷方的失落也就在所難免。這種硬生生的中斷是最令人唏噓的,留下的一方遠不及離去的那一方瀟灑。只能無助的接受突然而來的靜止的時間--失去寄託的虛無。然後在疑問`悲傷`緬懷中循環往復,然也終不得結果。這種情形是淒涼的,是一種被迫接受的無奈。特別是過度執著者,內心終不能接受逝去的事實,而痛徹心扉。
面對此種情形,悲觀者的看法是:聚時歡樂,散時傷,不如不聚。話雖如此,但人終究是群居動物,人也正因為往而形成了神與情。所以用離來逃避聚是不正常的,違背了人的本,是一種刻意的方式。
那麼能不能讓人比較淡然的去面對這種逝去呢?就像明白生命一樣從開始就是一場逆旅,開始就意味著有結束的一刻?有位哲人曾經說過“能將悲觀與執著的矛盾達成和解的人生才是超脫的人生。”因為悲觀是消極的態度,而過度執著卻是佔有的態度。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人的情中。比如不是悲觀地抗拒情,也不是過度的執著於失落中而不解`悲嘆。而是像通透生命既有開始就必有結束的必然結局一樣去看待各種情的逝去:這些情是人生送給我們的禮物(因為每個人存在都是偶然,都是上天賜給的幸運),只是我們決定不了它送給我們的時限。既然決定不了,就不如坦然的面對它的收回。
如果像佛家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只是一段塵緣,那麼在了卻它的時候也可如佛家所說的:隨心、隨意、隨、隨緣。用順其自然來對待情的到來與逝去,可以懷著從容`淡定的心情來玩味它。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絕對的是一個偶然:如果稍微錯開某個環節,我們就不可能遇見。雖然遇見了,但能夠產生情也是一個偶然:在茫茫的人海中,我為什麼就和你產生了情呢?既然是因為這麼多的偶然才有的情,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欣喜呢?而是為欣喜過後的逝去而煩惱、傷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