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章釣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孔子曰:“未見顏而言,謂之瞽”又曰:“未信,則以為謗己。”孫卿曰:“語而當,智也;默而當,知也。”《屍子》曰:“聽言,耳目不懼,視聽不深,則善言不往焉。”是知將語者,必先釣於人情,自古然矣。
韓子曰:“夫說之難也,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實為厚利,則陰用其言,而顯棄其身,此不可不知也。)。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實為名高,而陽收其身,而實疏之。此不可不知也。)。事以密成,語以洩敗,未必其身洩之也,而說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德亡,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是者身危。)。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善議以推其惡者,身危。貴人或得計而自以為功,說者與知焉,則身危。強之以其所不為,止之以其不能已者,身危。”又曰:“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間己;與之論細人,則以為鬻權。論其所愛,則以為藉資;論其所憎,則以為嘗己。順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居侮,此不可不知也。彼自智其計,則無以其失窮之;自勇其斷,則無以其敵怒之。”(凡說須曠彌久,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爭而不罪,乃明計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飭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荀悅曰:“夫臣下之所以難言者,何也?言出乎身則咎悔及之矣。”故曰:舉過揭非,則有幹忤之咎;勸勵教誨,則有挾上之譏。言而當,則恥其勝己也;言而不當,則賤其愚也。先己而同,則惡其奪己明也;後己而同,則以為從順也。違下從上,則以為諂諛也;違上從下,則以為雷同也。與眾共言,則以為順負也;違眾獨言,則以為專美也。言而淺,則簡而薄之;深妙弘遠,則不知而非之。特見獨智,則眾惡其蓋己也,雖是而不見稱;與眾同智,則以為附隨也,雖得之不以為功。謙讓不爭,則以為易容;言而不盡,則以為懷隱;進說竭情,則以為不知量。言而不效,則受其怨責;言而事效,則以為固當。利於上、不利於下,或便於左則不便於右,或合於前而忤於後,此下情所以常不通。仲尼發憤,稱“予無言”者,蓋為語之難也。何以明其難耶?
昔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且有盜。”其鄰人亦云。暮而果大亡,其家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鄭武公伐胡,乃以其子之,因問群臣:“吾用兵,誰可伐者?”關其思曰:“胡可伐。”乃戮關其思,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而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此二說者,其智皆當矣,然而甚者為戮,薄者見疑,非智之難也,處智則難。
衛人新婦,婦上車,問:“驂馬,誰馬也?”御曰:“籍之。”新婦謂僕曰:“拊驂,無苦服。”車至門,拔教:“逆毋滅櫓,將失火。”入室,見臼,曰:“徙牖下,妨往來者。”主人大笑之。此三言,皆要言也,然而不免為笑者,早晚之時失矣。此說之難也。
說者知其難也,故語必有釣,以取人情。何以明之?
昔齊王后死,置後而未定,使群臣議。薛公田嬰中王之意,因獻十珥而美其一,旦,因問美珥所在,因勸立以為王后,齊王大悅,遂重薛公。此情可以物釣也。
申不害始合於韓王,然未知王之所也,恐言而未必中於王也。王問申子曰:“吾誰與而可?”對曰:“此安危之要,國家之大事也,臣請深惟而苦思之。”乃微謂趙卓、韓晁曰:“子,皆國之辯士也;夫為人臣者,言何必同?盡忠而已矣。”二人各進議於王以事。申子微視王之所悅,以言於王,王大悅之。此情可以言釣也。
吳伐越,越棲於會稽,勾踐喟然嘆曰:“吾終此乎?”大夫種曰:“湯系夏臺,文王囚羑里,重耳奔翟,齊小白奔莒,其卒霸王。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勾踐及得免,務報吳。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嘗之。”乃貸粟以卜其事。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子胥曰:“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矣!”太宰嚭聞之,讒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吳遂殺子胥,此情可以事釣也。
客以淳于髡見梁惠王,惠王屏左右,再見之,終無言,惠王怪之,讓客。客謂淳于髡,髡曰:“吾前見王,王志在馳逐;後復見王,王志在音聲,是以默然。”客具以報王,王大駭曰:“淳于先生,誠聖人也。前有善獻馬者,寡人未及試,會生來;後有獻謳者,未及試,又會生來。寡人雖屏人,然私心在彼。”此情可以志釣也。
智伯從韓魏之君伐趙,韓魏用趙臣張孟談之計,陰謀叛智伯。張孟談因朝智伯,遇智果於轅門之外。智果入見智伯,曰:“二主殆將有變,臣遇張孟談,察其志矜而行高,見二君動而變,必背君矣。”智伯不從,智果出,遂更其姓為輔氏。張孟談入見趙襄子曰:“臣遇智果於轅門之外,其視有疑臣之心。入見智伯而更其族,今暮不擊,必後之矣。”襄子曰:“諾!”因與韓魏殺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軍,此情可以視釣也。
殷浩仕晉,有盛名,時人觀其出處,以卜江左興亡,此情可以賢釣也。(《呂氏秋》曰:“夫國之將亡,有道者先去。”)《鈐經》曰:“喜,灑然以出;怒,麃然以侮;,熰然以愉;懼,憚然以下;憂,懼然以靜。”此情可以釣也。(《易》曰:“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周禮》五聽:一曰辭聽,辭不直則煩;二曰聽,不直則赧;三曰氣聽,氣不直則;四曰耳聽,耳不直則惑;五曰目聽,目不直則眊然。)由是觀之,夫人情必見於物。(昔者晉王好,驪姬乘以壅之。吳王好廣地,太宰陳伐以壅之。桓公好味,易牙蒸子以壅之。沉冥無端,甚可畏也。故知人主之好惡,不可見於外。所好惡見於外,則臣妾乘其所好惡以行壅制焉。故曰:人君無見其意,將為下餌。此之謂也。)能知此者,可以納說於人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