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移動的小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鴻,這就是庫克說的那個過濾器?”馮婉看著手中的這個火柴盒大小的小東西驚訝地問道。
林鴻點頭:“是的。這是一個自適應的信號過濾器。雖然只有這麼大,功能還是實用的,可以很好地將背景噪音給過濾出來。”這個小東西,是他當初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不斷測試和調整才設計出來的,就是為了應付空中益增多的無線電信號噪音。
雖然他在之前沒有見過類似的東西,但他卻萬萬沒想到,庫克竟然對這個東西這麼推崇。在他看來,這個東西只要想通了其中的原理,應該不難的。
話雖如此,這卻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如果不是對這些電路理解得非常深刻,本沒能力將這些基本電路組合起來。而那些能夠理解的人,卻因為一些習慣思維的影響而將創造力給束縛住了。按照常規理論,這其中的幾個基本電路是無法如此相連的,否則肯定會燒燬電路。
但巧妙地是,這幾個基本電路組成起來,就會形成一個大的迴路,而這個整體電路又會產生獨特的功能,將理論上會燒燬地電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渾然天成。
一加一,不一定等於二。
馮婉不懂這些東西,她原本已經被庫克說得心動,可是看到手中的最終“產品”她的信心有些動搖了。
於是,為了保險起見,她開始給自己的朋友打電話,向專業人士,詢問專利方面的有關事宜。
林鴻對此事並不怎麼上心,這個小東西只不過是他製作出來自己用的,後來還做過一個與之配套的信號增益器,也不大,一起帶到這裡來了,回頭把這個東西也讓庫克看看好了。
在母親在打電話的時候,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繼續捧著紅皮書看了起來。
他現在正在看顯示器的固件部分。
這個時期的顯示器,其實就是電視機顯像管,基本的原理就是通過加速電子,使其轟擊在熒光屏上產生亮點,從而達到顯示文字或者圖像的效果。
顯像管就相當於是一個黑匣子,六個方向都有磁場,電子在磁場的作用下會進行加速或者偏移。例如,想在顯示器上顯示一條橫線,則可以從陰極發送連續不斷的電子束,剛開始的時候指向熒光屏的最左邊,然後加上一個左右方向的磁場“拉著”電子束從左向右運動。這個過程,就好像是有一個人端著一把機關槍,從最左邊掃到右邊,最終在槍靶(熒光顯示屏)上轟擊出了一道彈痕。
要想控制電子形成指定的文字和圖案,這是一個非常密的作,手動肯定是無法完成的,神槍手都無法用機關槍在牆上工整地寫出簡單的漢字,更別說畫複雜的圖形了。
於是工程師們便將這些作封裝成一個個簡單的指令,將整個顯示器當成一個黑匣子,只要對黑匣子說“畫橫線”那麼黑匣子就會自動在顯示屏上顯示出一條橫線,至於其中到底是如何實現的,使用者本不用關心這些細節。
這個黑匣子就是固件。出廠的時候,廠家會給出一本厚厚的固件技術手冊,手冊中,詳細介紹了顯示器中所能支持的指令,點和線的畫法是最基本的,有的甚至還有畫各種各樣的基本幾何圖形。當然,有的硬件工程師甚至會偷偷在裡面埋下一個彩蛋,例如某條特定的指令可以自己在顯示器上顯示出他的名字。
之前林鴻雖然懂得維修電視機,卻不知道為什麼電視機能顯示如此複雜的圖案,看完這個章節之後終於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理解。
在看這個章節之前,他知道basic的“print”指令,可以在顯示器上打印字符,但是具體為什麼這個命令能打印字符,他就抓瞎了。
而現在他已經知道,這是因為顯示器硬件中有一塊被稱為“顯示存儲區”(簡稱顯存)的地方,這是個非常特殊的區域,這個區域當中的任何內容,都會被映到顯示屏上面。這個原理和他小時候玩的一個影子游戲非常相似。
晚上用手電筒照在手上,然後就會在牆壁上顯示出一個大大的影像,隨著他的手指做出各種動作,牆壁上的圖案也會隨之變化。
顯存就相當於他的“手”而顯示屏就是“牆壁”
“print”指令完成的動作,就是將要顯示的字符,發送到顯存區域,這樣固件部分就會自動完成顯存裡面的內容和顯示器上的內容的對應映。
林鴻這臺apple_ii的顯示存儲區域小得可憐,只有1kb大小,對應這顯示器上24行40列的顯示區域。
往顯存裡面放進去一個字母“a”並且指定在哪一行哪一列,那麼顯示器上就會在對應的座標上將字母a顯示出來,這就是顯示器顯示字符的基本顯示原理。
林鴻看了這部分沒有再繼續看下去,而是啟動了蘋果計算機,打算動手編個程序試試手。
編什麼好呢?
他有點拿不定主意。
初學者一般都會這樣,對自己所學到的內容往往有些茫然,不知道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程序中。心中想編寫程序,卻又不知道該編一個什麼樣的程序。
其實林鴻目前最大的目標是想自己編寫一個遊戲,不過這其中似乎難度不小,憑他目前的能力有點好高騖遠了。
最終他決定從最簡單的開始,先在顯示器上畫一個小球。
basic有現成的畫圖函數,使用畫圓的函數很快就在顯示器上畫好了一個小圓,然後再用白對其進行填充。這很簡單,直接調用函數就實現了。
接下來,林鴻想讓這個小球動起來,從一地方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
basic裡面沒有移動函數,必須得自己來實現這個效果。
怎麼才能移動?
林鴻想起了以前在鄉下看電影的情景。電影膠帶是由一張張靜態的膠片組成的,通過移動著寫膠片,就會讓人物動作起來。孫武曾經從放映員手裡得到過這麼一段膠片,林鴻仔細觀察過,相鄰的膠片看似一樣,實際上是不相同的,動作之間有細微的移動。
他覺得自己也可以使用這種方式,讓小球動起來。
於是,他在小球的旁邊再畫了一個小球,相當於是第二張膠片,但是如果想要實現動態效果,前面那個小球就必須擦除。
如何擦除呢?basic裡面可沒有擦除圖像的指令函數。
林鴻想了半天,最終使用了一個比較笨的方法,他在前一個小球的地方,再畫了一個黑的小球,正好將原來的覆蓋掉了,而背景顏也是黑的,這樣就相當於將小球給擦掉了。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林鴻先畫一個白球,一秒鐘之後,在左移五個像素的地方再畫一個白球,於此同時,用黑球將原來的白球給覆蓋,如此重複,一直到屏幕的最右端。通過控制每次停留的時間和位移的長度,他還可以調節小球移動的速度。
看著顯示器中快速移動的白小球,林鴻臉上出了會心的笑容,現在完成的功能雖然比較簡單,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