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翦其羽翼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就要看書網】:91KS.ONLINE
當時城中一隻老鼠能買百文錢,皮靴馬鞍等都被煮食充飢。得知城中情況,徐達召集眾將軍,說:“我們圍困姑蘇已經很久了,明王殿下用聲東擊西之計,已使張士誠疲於應付,主上給張士誠寫了一封勸降信,希望他能認清大勢,昨天張士誠正式拒絕了。現在,我們絕不再等,明天就最後攻城。”康茂才憂慮敵將熊天瑞的飛炮太厲害,攻城士兵中炮受傷的太多。徐達料定他們造飛炮的木石快用光了,姑蘇城裡哪有那麼多木石!果然被徐達言中了,城中百姓早已怨聲載道。姑蘇城中一片混亂。士兵們正在扒祠堂、廟宇,拆下木料做飛炮。最後沒的可拆,連文廟、關帝廟也拆了。百姓隱於暗處在議論:“怎麼把文廟都扒了,不怕得罪神靈?”人們不能不擔心,再過幾天,沒廟可拆,該拆民房了。最後的總攻令已下達。徐達下令明天五鼓時分,同時攻城,常遇從虎丘發兵攻婁門,華雲龍攻胥門,湯和攻閶門,王弼攻盤門,康茂才攻北門,耿炳文攻葑門。眾將領齊聲道:“得令。”徐達又命令利用搭好的木架,從上面向城中
弓弩、火銃。湯和說:“我新造的襄陽炮很有威力,可對付他的飛炮。”徐達說:“好。各自去準備吧。”城牆上的張士誠見徐達兵已攀梯登城,著急大叫:“打,打下去呀!”樞密副使劉毅上城來,張士誠問其他城門怎麼樣?劉毅說好幾個城門都攻破了,唐傑、周仁、徐義、潘元紹都投降了。
他勸張士誠趕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張士誠出寶劍厲聲喝道:“你不要動搖軍心!你手上不還有兩萬兵嗎?打巷戰也要打到底。”劉毅不得不下城去。張士誠一轉身,已從城外擁上來一群兵,徐達為首,大叫:“張士誠,你大限已到,還不投降!”張士誠急忙舞劍來戰徐達,徐達只戰三個回合便把張士誠手中的劍挑飛了,張士誠嚇了個跟頭,摔到城牆上,徐達已用一隻腳踩住他,刀架到張士誠脖子上,問他降不降?張士誠說:“死而已,不能降。”徐達說:“想不到你張士誠還
有骨頭,是條漢子。”他一抬腳,放張士誠起來,說:“我放了你,重整旗鼓再戰,下次再抓到,可沒這麼便宜了。”費聚見放走了張士誠,說:“一刀宰了,就斬草除
了,大將軍怎麼放了他?”徐達說:“我要叫他心服口服。”張士誠僅帶十幾個侍衛倉皇跑回來,宮中已如湯澆蟻
一般混亂,上上下下各自逃難,搬東西的偷拿細軟的…亂成一團。張士誠好歹見到了王妃劉氏,劉氏問:“不行了嗎?”張士誠嘆口氣“你怎麼辦?覆巢之下無完卵啊。”劉氏說:“我早想好了,不會給殿下丟臉。”說著一揮手,帶一群王妃、宮女奔齊雲樓而去。
此時齊雲樓下已經堆積了很多柴草,太監們正往柴草上澆油。這時宮外殺聲震天,劉氏登高一望,見各路大軍水般湧入宮門。劉氏已帶姬妾宮女們站到了樓上。張士誠呆呆地望著,他沒想到劉氏會如此壯烈。劉氏向他最後看了一眼,隨即擺手下令。
太監手裡一支又一支火把扔向齊雲樓下的柴草堆,頓時烈焰沖天,不一會兒齊雲樓便淹沒在濃煙大火之中。張士誠如呆如痴地凝望著大火,緩緩地舉起寶劍,向脖子抹去,但並未致命,被隨後衝入後宮的常遇活捉。
入城的張無忌軍開始救火。城中百姓躲在屋中從門縫向外觀看,他們想出城逃難也走不成了。徐達騎馬在街上走,只見一群士兵過來,每人中掛一木牌,上面寫著“掠民財者殺,拆民居者死”徐達下馬,叫過幾個士兵,看了木牌,問他們是誰的隊伍?士兵答是明王直屬所部。
“好,小木牌掛得好。”他回身對湯和說“下令全軍,人人間必系這一木牌,叫百姓放心。三天後,我要看姑蘇城和從前一樣繁華,店鋪開業,百姓安居。”他這安定民心的一招,很快奏效,由於軍紀好,沒有擾民現象發生,很冷的雨天,張無忌軍睡在民宅屋簷下,半夜冷得
手跺腳,沒人敢擅入民宅,更沒人敢拆民居生火烤衣服。
張無忌軍在張士誠的老巢姑蘇得了民心,這以後,好多市民為他們送茶送水、送乾衣,徐達打下姑蘇沒受嘉獎,倒是軍紀嚴明大得人心,受到了張無忌大加褒獎。
只是怎麼處置張士誠讓徐達犯了難,最後他決定,把不吃不喝不說話等死的張士誠回應天府去,叫明王張無忌去處置這一個明王張士誠,是殺是放,都聽憑張無忌的了。
得到了活捉張士誠、佔了姑蘇城的喜訊,張無忌真正鬆了一口氣,第二天就跑回久違的故鄉濠州去了。這裡是自己起步的地方,張無忌對這裡有很好的情,另外就是他想請自己的岳父郭山甫出山輔助自己。
郭山甫卻表示他絕不受這種拘束,並且預言佛大師也不會答應。忽然見幾騎馬飛馳而來,張無忌望去,見下馬者是李善長和胡惟庸,正向山門走來。
張無忌不知道他們又追來幹什麼?他真想在家鄉安靜地住幾天。郭山甫猜測他們是來勸進的,擁戴他當皇帝。張無忌卻無可如何地嘆了口氣。他非但沒顯得怎麼高興,反倒是一副心事重重的神態。***李善長說:“張士誠真不識抬舉,好言相勸,他卻出口傷人,罵不絕口,給飯也不吃。我怕他尋短見,讓士兵把他褲帶都搜走了,他用扯碎的衣服擰成繩,還是上吊死了。”張無忌說:“死就死了吧,這才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啊。下面,稱得上對手的已經沒有了,可以計議北伐,打到大都去了。”李善長這才說到正題,道:“百官讓我來,是勸殿下於北伐前稱帝登極,順應人心。”胡惟庸說:“大家都是這個意思,已在分頭準備,希望殿下莫傷大眾之心。”
“你們比我都急。”張無忌笑笑,說:“等我回去再議吧。”
“不能再等了,連韓林兒都已經在中原稱帝了,而且也是號稱明王!”李善長說道。
“什麼?他竟然公然稱王?而且還稱明王?他想做什麼?”張無忌心想當年這小子不過是明教一個小分舵主,自己還從陳友諒手中救了他,沒想到他竟然大逆不道的要稱王稱帝了,看來權力真讓人失啊!
李善長等人注意到張無忌臉極不好看,張無忌拿著茶杯,隨手一擲,那茶杯“當”的一聲,當場碎成粉末。
“回金陵!”張無忌說了一句。胡惟庸這個時候上來,道:“殿下,攻打張士誠的時候,他皇宮當中有三位皇后連同上百的妃子都要自殺,卻被徐達全部救下,你看如何處理?”
“難不成她們想跟著張士誠一起死?”張無忌恨恨的道:“我就看不出這個張士誠有什麼好的!
把她們都給我關起來,改天我空去見見她們,如果她們見了本王之後,還是認為張士誠比我張無忌好,那就隨她們去!”
“是,殿下!”胡惟庸知道張無忌氣在當頭上,所以不敢多說。
張無忌在返回金陵的路上,在他的龍艦之上召集了一次文武重臣的軍事會議,這一次會議拉開了最後推翻元朝統治的戰爭序幕。
面對文武臣僚,張無忌發出北伐的動員令:“我們平定了徐壽輝、張士誠兩大勁敵後,東南面的方國珍已不足畏了。現在,我們的主要敵人元朝已腐爛透頂,稍加打擊,便會完結。”停了一下,張無忌分析局勢,認為近年來龍鳳皇帝的紅巾軍雖然力量削弱了,但這幾年的征戰已把元朝勢力切割成南北兩半,漕運受阻,南方糧食無法北運,連大都都鬧糧荒,已無實力。
第二,當今元朝皇帝荒無恥,又與太子派、丞相集團明爭暗鬥,互相傾軋,人心渙散。他
略計算了一下,元朝宮廷所能直接控制的地盤只有河北、河南、山東、陝西而已。
第三,在對付紛起四方的起義過程中,元朝各大將只顧擴充自己力量,中央已無法統一調動,容易各個擊破。第四,元朝輕視漢人、南人,讓蒙古人、目人高人一等,一村人一把菜刀,蒙古里長對新娘有初夜權…
這已經深深地傷害了人民的心,人心向背,這是元朝註定滅亡的本所在。李善長說:“殿下所說,切中要害。”常遇
擁護北伐,說道:“我們現在兵多將廣,所佔之處讓百姓休養生息,深得民心,現在正是元朝上下喪膽之時,我們可乘勝長驅北進,直取大都。”張無忌告誡部下說道:“雖然我們已經今非昔比,但是絕對不可以驕兵之態北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直搗元都,不是不可以,但難度大。元朝經營大都已近百年,城池堅固,守備森嚴,如果懸師深入,不能及時破城,時間一久,糧餉一旦接濟不上,敵人援兵從四面八方而至,那就很危險了。
這次圍攻蘇州就看出我們攻城其實是不足的…而且蒙古人一旦頑強起來,也是非常可怕的,要不然當年也不會以區區幾萬之眾,橫掃整個歐亞大陸…”
“歐亞大陸!?”劉基等人都莫名其妙起來。
張無忌想起這個時候的人還沒有歐洲、亞洲的概念,不由解析的說道:“就是橫掃中原、西域和天竺,遠達羅剎國和大食那邊…”
“嗯,的確如此,蒙古人建立的帝國疆域之大,是歷朝歷代都不能比擬的!”劉基說道:“而且殿下分析高瞻遠矚,我建議可先取山東,後攻河南,翦其羽翼,使大都成為一座孤城,那就可以甕中捉鱉了。”張無忌說:“正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