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易水之西戰雲再度密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沒殺成便沒殺成,也叫贏政吃一大嚇!”燕王喜非但絲毫沒有責怪太子丹,反倒是一陣哈哈大笑。至於危亡國策,燕王喜一邊在厚厚的遼東地氈上轉悠著,一邊這樣說:“我大燕自召公立國,危絕者不知幾數次也!可誰滅了燕國?沒有,一個沒有!凡滅燕者,終歸自滅!何也?天命使然也!德行使然也!趙國不強大麼?燕國攻趙多少次,沒有勝過趙國一次!可他趙國,縱然戰勝,又能奈何?終歸還不是自家滅亡!我祖燕昭王破齊七十餘城,尚且沒有滅齊。他秦國,能滅我大燕?不能!秦軍縱然佔我督亢,我還有遼東,照樣聚兵存國!其後光復故地,依舊還是大燕國!我大燕立國八百餘年,是周天子王族唯一的主幹餘脈,天命攸歸,秦國奈何我哉!你但放手去做,當真危局之時,老父自會出面化險為夷也。”
“父王方略,令丹大振心志!”
“子能振作,老父之心也!”燕王喜又一次大笑起來。
“我聯結代國合縱抗秦,父王以為如何?”
“好!合縱抗秦,原本便是我祖燕文公首創,正當其時也!”
“只是,燕國腹地只有二十萬將士,兵力稍嫌單薄。”
“作速調回遼東十萬邊軍,便是三十餘萬!代國若能出動十萬兵馬,我便有四十萬大軍,與秦軍便是勢均力敵!會戰擊秦,一戰而滅秦軍主力,功績何其大也!”燕王喜抖動著雪白的頭顱,竟比太子丹還要慷慨昂幾分。
“遼東邊軍,原是為父王預留後路,兒臣…”
“子知其一,不知其二也!”燕王喜大笑一陣道“秦開當年平遼東,留下了十五萬大軍。你調十萬過來,還有五七萬。縱然戰敗,我等進入遼東,還可再發高句麗軍。後路多有,子只放手抗秦!”走出王城,太子丹麻木的心又漸漸活泛起來。自他從秦國逃回,老父王的鬱悶衰老是顯而易見的,將國事給他時,也分明出一種暮年之期的無可奈何。此後每遇太子丹稟報國事,老父王不是靠在臥榻上打盹,便是坐在獵場的山頭上看士兵追逐野獸,目光中的那種茫然,每每教太子丹心頭一陣震顫。也就是說,自從太子丹逃秦歸燕,所接觸的老父王,處處都是一個行將就木的奄奄一息的老人。如今,燕國面臨危局,老父王卻驟然顯出一種傲視天下的崢嶸面目,其傲世之心,竟使做兒子的太子丹有些臉紅起來。顯然,支撐父王的,是天子血統的貴胄之氣,是篤信先祖陰德可以庇護社稷於久遠的坦然,是對秦國以蠻夷諸侯坐大的一種其來有自的蔑視。認真想起來,太子丹又覺得老父王有些迂闊,如同那個篤信禪讓制的先祖燕王噲一般。畢竟,太子丹久在秦國為質,知秦之深,甚或過於知燕。然則,太子丹還是為老父王的這種獨特的執著所動。畢竟,這種執著能使老父了無畏懼之心,面對滅國危局而能將命運託付於天命陰德,罕見地坦然應對之。說到底,何草不衰?何木不萎?何人不死?何國不滅?能在將死將滅之時不降不退,而一力鼓譟與強大的秦軍會戰,奄奄一息的老父王能,血氣壯勇的太子丹反倒不能麼?
…
回到自己官署,太子丹立即忙碌起來。
此時,正逢荊軻好友宋如意回到薊城求見太子丹,請為荊軻大行國葬。聞得太子丹決意與秦軍會戰,宋如意神大振,立即為燕國謀劃出一個成事之局:大肆鋪排荊軻葬禮,秘密邀集代國、齊國、魏國、楚國並匈奴單于會葬,達成合縱聯軍,大舉會戰秦國!太子丹當即拍案決斷:派宋如意為特使,趕赴最要緊也是最可能達成盟約的代國;其餘四名能事大吏,分別趕赴齊、魏、楚與匈奴,約期一月之後會葬荊軻。與此同時,太子丹以燕王名義下書朝野:上卿荊軻為天下赴義,大燕舉國服喪,以彰烈士志節。王書頒行三,燕國城鄉觸目皆白,國人憤涕大呼復仇之聲幾乎淹沒了薊城。太子丹趁勢而上,立即下令各郡縣徵發義勇,入軍抗秦。這時,宋如意從代國匆匆歸來,非但帶來了代國將以十萬之眾結盟會戰秦軍的好消息,還帶來了代王趙嘉的秘密特使。太子丹神大振,連夜舉行大宴,為代王趙嘉的特使洗塵。
這場小宴密商,一直持續到曙光初上。
代王特使,是舊趙國平原君趙勝之孫,名曰趙平。這個趙平,在趙國滅亡之前已經承襲了平原君封號。趙嘉出逃代地,大半原因在於趙平的謀劃擁戴。趙嘉做了代王,趙平便做了代國的丞相。趙平氣宇軒昂,全無故國破滅後的委頓之相,一如既往的豪氣,談吐之間氣度揮灑,儼然大國名臣。太子丹一見之下,竟是大為歆慕。趙平先大體敘說了代國情勢:秦軍破趙之後,趙國有封地的貴胄悉數逃亡,漸漸匯聚到代郡;去歲立冬之時,擁立趙嘉為代王,號為代國;目下之代國,有土地三百餘里,民眾五十餘萬,官吏軍兵與王城君臣合計二十餘萬。末了,趙平慷慨昂道:“趙國,基尚在也!代地全部人口近百萬,仍算得一箇中等諸侯國也!會戰抗秦,代王將出兵十萬,連同燕國三十萬大軍,戰勝秦軍大有成算!”
“代國以何人為將?”太子丹最擔心沒有大將統軍。
“便是在下!”
“平原君不是代國丞相麼?”太子丹驚訝了。
“將相一身者,戰國之世何其多也!”
“平原君誠能為將,勝秦有望!”宋如意著意讚歎了一句。
“兩國聯兵,存燕復趙,全賴平原君也!”太子丹鄭重起身,深深一躬道“丹請平原君為聯軍統帥,統一調遣會戰秦軍,君幸勿復燕國之誠也!”
“太子信平,夫復何言哉!”觥籌錯中,會戰大計決斷了:代國趙平為聯軍統帥,燕國宋如意為軍師;無論他國出兵與否,兩國都將在秋八月會戰秦軍!其後半月之間,四路特使接踵回燕,果然一無所成。齊國已經淪為偏安避戰之海國,篤信齊秦互不攻戰盟約,多年疏離中原,本不想捲進對秦戰事。魏國倒是有大臣躍躍試,誰知剛剛即位的新魏王魏假卻是畏秦如虎,連燕國特使見也不見,便一口回絕了。楚國的申君已經死了,楚國也如同齊國一樣,抱定了迴避秦國之策,以山遙水遠鞭長莫及為說辭,回絕了燕國。匈奴單于倒是雄心,無奈卻被蒙恬大軍卡住了南下嚥喉,本無法越過陰山;老單于便以相機助戰為名,答應拖住蒙恬大軍,不使其南下助戰王翦的主力大軍。
太子丹立即趕赴燕山行宮,對燕王喜稟報了諸般進展。太子丹特意申明,不擔心四方拒絕合縱,只擔心燕國三十萬大軍沒有統軍名將。燕王喜頗為神秘地一笑,極其自信地搖著一顆雪白的頭顱道:“國運昌盛,非在名將,而在借力也。當年,先祖燕文公首創合縱聯軍,燕國有名將麼?沒有!目下,有趙代之平原君足矣!趙人國史雖短,卻是好勇鬥狠之邦。我軍給趙將統領,無論戰勝戰敗,皆有好處也!”
“父王此說何意?”太子丹有些困惑了。
“子何蠢也!”燕王喜一臉笑容地呵斥一句,接道“戰勝,天下皆以燕軍為會戰主力,功自在燕!戰敗,天下皆以趙人為將,屈我燕國大軍而罵之,罪不在燕!你說,這不是兩樣好處麼?”太子丹大為驚愕,默然躊躇一陣,終究還是回了想說出的話。
事實上,老父王是不可理喻的。
太子丹之所以將大軍給趙人統率,實在是因為人才凋零,自己尋覓不到一個足以率軍會戰的大將。派宋如意做軍師,也同樣是無奈之舉。畢竟,燕國出動三十萬大軍,不能在統帥幕府一個人沒有。可是,父王卻將燕國的無奈,看做一種最好的逃罪奪功的權謀之道,不亦悲乎!爭辯麼?沒用。不爭辯麼?心頭實在不是滋味。畢竟,燕國不能沒有這個老父王。雖在兩次慘敗於趙國之後荒疏國事,然則,老父王對遼東卻從來沒有放鬆過。太子丹雖執掌了國事,但實際軍權,卻還是在父王手裡。譬如遼東究竟有多少兵馬,太子丹是說不清楚的。其實,荊軻做上卿時,也未必整謀劃刺秦,而曾多次與太子丹秘密會商強燕之策。荊軻說,燕國要中興,必須效法樂毅變法強軍,只要太子丹決意興燕,老燕王阻力不須顧忌。從荊軻明亮閃爍的目光裡,太子丹分明看到了一股驟然閃現的殺氣。是的,只要他點頭決斷,以荊軻之能,使父王銷聲匿跡是很容易的。但是,太子丹還是斷然拒絕了。畢竟,他在離國二十餘年後歸來,父王還是器重他,甚至依賴他;縱然父王不出兵權,太子丹也不能生此內亂。荊軻一死,心痛得快要瘋狂的太子丹在最初的一閃念竟然是:若將荊軻留在燕國變法強軍,或許才是正道!
…
然則,一切都過去了。唯一既能勵人心,又能承擔大任的荊軻,已經死了。此刻,太子丹是真正的孤掌難鳴了,除了與父王一心協力保全燕國,他還能做何等事情?至於燕國能否保全,或許當真要看父王篤信的那個天意仁德了…
“天若亡燕,夫復何言哉!”曙初上,太子丹木然坐起,看見了榻前侍女驚恐無比的眼神。正要發作,太子丹卻驟然愣怔了——侍女身後的六尺銅鏡中,一顆鬚髮霜雪的白頭正直愣愣睜著雙眼!他是誰?是自己?倏地,太子丹心頭轟然一聲頭疼裂,陷入了無邊無際的黑暗…
八月秋風起,燕代兩國的聯軍隆隆開向燕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