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章關於騎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沒直接回答。而是看向馬肩龍:“馬護將,就你看法而言,我大宋戰士和各國比較,優劣如何?”馬肩龍軍旅生涯跨度三國,和蒙古手次數極多。為人也耿直有義。從他口中說出的東西,肯定有相當大地價值!

沉默片刻。馬肩龍不出所料的直接說道:“依照肩龍所見,論重騎,大宋只在金國之下,論輕騎,大宋為四國之末,論弓弩火器,大宋第一。”尚懿聽的面大變,連一向淡雅地紫暄也有些不以為然!

我心中也很不舒服,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卻被人這樣貶低,多少讓我有些難堪!

沉默中,尚懿身而出,語氣到沒咄咄人,不過其中的怒氣到是很明顯:“弓弩火器暫且不說,重騎,我大宋全殲蒙古,金國可有這樣的戰績?輕騎,我大宋擊退蒙古,幾次突破蒙古攔截,遍觀宋金夏三國,可有這樣戰績?為何這些戰績在馬護將眼中卻是如此不屑一顧?”馬肩龍先看看我,然後坦然說道:“金國開國,有賴重騎良多,所以重騎戰法一直都有留存,比如今陛下所擺的陣勢,和金國開國元勳金兀朮的鐵浮圖柺子馬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是重騎攻陣,輕騎劫殺,不過卻在一些細節變化上有所欠缺,故而肩龍說大宋重騎戰法不如金國。只是如今金國無良將,早已無人可以純使用重騎戰陣,僅以實際情況而論,大宋重騎的確可以傲視四國!”我對這話暗自點頭,關於金國的重騎,大宋有非常多的資料說明其厲害,能夠以步兵在野戰中,正面戰勝重騎兵和輕騎兵組合的將領,就我所知,古今中外只有一個岳飛。他能勝利,是靠傑出的個人軍事才能彌補了兵種之間地差異,這種才能不是能複製的,只能稱之為特例,絕不能憑此就認定金國的重騎兵不厲害。

“馬護將言語中肯,不知是否對重騎戰法有心得?”馬肩龍搖搖頭:“肩龍只是看過一些記載,比照之下,覺得陛下地重騎似乎達不到書上所言的進退還復,綿延不絕,故而有此認為,至於對重騎戰法,肩龍實在談不上什麼造詣!”進退還復,綿延不絕。

聽的眼睛一亮,不錯,不錯,大宋一些資料上也說過類似的話語,看來,重騎還有提高的空間。

片刻,決定以後再對重騎進行改進,轉而問起輕騎:“馬護將,依你之見,為何輕騎在四國之下?”

“今決戰,蒙古實無天時地利,而且我觀近衛輕騎作戰,往往是數人對付一人,又有利器相助。結果傷亡大致相同,甚至還有略高對方地趨勢。若以肩龍看法,若西夏或金國銳騎兵處在如此有利條件下,蒙古地傷亡絕對要高過己方損失。聽陛下言及,近衛輕騎已經是大宋最銳的騎兵,所以肩龍才有此論!”我和尚懿面面相覷,彼此臉都很難看,可對方說地是事實,大宋騎兵的騎術的確不如西夏和金國。這也沒什麼好爭地。

況且在他們進來前,我已經發現輕騎的問題,馬肩龍這種說法,只是將問題說的更直白一些。

就在我再度到煩心的時刻,馬肩龍卻突然振奮起來,望著我說道:“陛下其實不用煩心。以大宋如今的能力,絕對有辦法正面對抗蒙古輕騎!”我聽的神一震,試探問道:“可是今天使用的火器?”馬肩龍微微一怔。想了想才說道:“火器的威力的確驚逃詔地,但這些東西太過依賴輜重,若僅僅用以防守還沒問題,若想正面對抗蒙古輕騎,今天使用地那些,只怕作用不大!”他這話讓我極為讚賞,火器是厲害,可是侷限也很大,一旦對方從你程內逃脫,你總不能拖著上千斤的大炮跟著對方追吧?投擲火器更是有距離限制。火器弓弩絕對不能離開後方增援。這些東西防禦或者特定的條件下,威風無比。可換個環境,那還真不好說。

想到這裡。我熱切的看著馬肩龍,心中有個預,他似乎能解決困擾我的大難題。

馬肩龍略微垂下眼神,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很小的紙筒,然後遞給紫暄。讓她檢查後拿過來給我看。

其實他一拿出來。我就知道這是什麼東西,葯彈定裝紙筒。裡面有火葯鉛彈,作為火槍地子彈。經過數年研究,在大宋原有突火槍的基礎上,研究出火繩槍,隨即又研究出輪燧槍,但因為技術問題,這種槍的程很近,殺傷力很小,若加大葯量,又會炸膛。在實戰上,遠遠沒有大炮好用,甚至連弓弩都不如。

可以說這種輪燧槍只是試驗產品,無多大實用價值。不過火器專家周雲陽想到一種使用這種槍地方法,就是多加幾槍管,近距離擊。按照他的想法,經過多次改進,研究出一種三管輪燧手槍。這種手槍的威力程就在二十米內,不過因為有三個槍管,殺傷力還是很厲害,至少在十五米內,一槍可以打爛人的膛。現在軍中常用的連環弩在這個距離,可以將人體穿!

在我看來,這種輪隧手槍實在太過糙,其事實上就是將三突火槍捆到一起,然後加上引火輪燧和手柄,在發和使用上有了改進,程無多大進展。不過這種東西怎麼說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為了獲得數據,也為了更好的勵工匠們改進,加上這種火槍的製造工藝也很簡單,造價不高。我就接受參謀總長吳武的建議,將這種三管輪燧手槍作為標準裝備,配備給了翼騎兵。

整個大宋也只有一支翼騎兵,就是楊沃衍帶領的護衛翼騎,人數一萬!至於這個葯彈定裝紙筒也是我出來,這個很簡單,裝一定量地火葯再放入鉛彈,然後用紙筒封起來,沒有任何技術難度。

將紙筒翻來覆去的看了一遍,確認就是個普通紙筒後,我的目光又停在馬肩龍身上。

“陛下,肩龍以外,若要對抗蒙古輕騎,當以長對短。和蒙人相比,大宋長處不在於騎戰,而在器械革新上,比如這種火器,近距下,可以一槍打爛蒙騎地腦袋,完全可稱利器,為何陛下不大力推廣?”

“這種東西程有限,還不如弓弩好用,所以朕只配發給了翼騎兵部隊。”馬肩龍很是古怪看了我一眼,然後沉聲問道:“請問陛下為何成立翼騎部隊?翼騎裝備和戰術如何為何成立?

我想了想,就將成立翼騎部隊的前因後果說了出來!

所謂翼騎兵,其實是我特意建立的護衛中軍輔助部隊,護衛中軍主力是重裝步兵!在大宋,重裝步兵一直是軍隊中的作戰主力,所以護衛中軍的重步兵戰力冠絕大宋。護衛中軍地統帥,護駕將軍墨平,戰術能力在大宋可以排在前三甲。護衛中軍地二萬重步和五千護衛輕騎由他親自指揮,我沒過手。

如果單從防禦來說,擁有重甲,鋼矛,巨盾,戰陣,強弩,火器,騎衛地護衛中軍是很難被擊敗。他們在戰場上就是堅固地城堡。防禦力,殺傷力,都很出,無懼任何兵種,如果作為戰場的支撐部隊來說,沒有比他們更合適的。他們的缺點和優點也是一樣鮮明…他們的主動攻擊能力不強!五千輕騎的主要作用不是用來進攻。而是用來防禦重步方陣的後方和側翼,有了這些輕騎的策應,這些重裝步兵將可以靈活面對任何方向上地攻擊。戰力至少提高一半,原本轉動緩慢的缺點也得到彌補。

護衛中軍組建之後,也上過幾次戰場,取得不小成績,特別是北伐金國時,以鐵槍重盾,大破金國皇家銳騎兵,更是讓大宋上下振奮不已。後來護衛中軍得到擴充,裝備也更換一新,防禦力越發強大。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重步的移動很成問題。特別是戰場上,若無己方部隊從旁邊策應,他們本無法獨立支撐起一場殲滅戰鬥。他們算的上王牌,但要想勝利,卻要靠其他部隊。

若是三衛軍一起出動,那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反到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可要是獨涼用,那就非要給這支部隊找到配合部隊。比如孟珙這次鞏州之戰。趙範的三萬青龍騎兵事實上就是配合墨平的護衛中軍!

這個問題在別地部隊也就罷了,但我的三衛軍從建立起,我就意圖將他們打造成可以獨立作戰並取得勝利的部隊。近衛親軍,是重甲和輕騎地組合部隊,這種組合的威力絕對可以支撐起一場戰鬥,比如今天的戰鬥就是重甲和輕騎配合作戰。至於親衛軍,就是在我親征時負責保護我,平時就當做快速反應部隊使用,更是銳中的銳,可以適應任何情況。只有護衛中軍,派他們出去的時候,總要多考慮很多因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組建了翼騎兵。

翼騎兵和其他騎兵主要區別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裝備,一個是戰術。一套完整的翼騎兵裝備包括一匹優良戰馬,專用馬鞍馬鐙,長頸馬刺,特製內衣軍服,鎖子甲,頭盔,護頸護喉甲,甲,背甲,肩甲,臂甲,腿甲,兩把輪燧三管短槍,三箭騎兵弩,掛旗長槍,馬刀,重型斬馬刀,或者特別定製的戰錘或之類的重型兵器。

別看這些東西說來煩瑣,但事實上這些東西很輕便,比重騎兵要輕的多。所有盔甲加起來,也只有-公斤。老實說,無論是重騎兵還是翼騎兵,最麻煩的就是這些護甲。重騎兵地全身護甲暫且不說,就說翼騎兵。

特製軍服和鎖子甲都好說,這些都可以批量生產,但這些護甲就全都是製成半成品後,最終按照每個人的體型組合而成,可說每件都是量身定製。

在用料上,更是不惜工本。頭盔一般是半球形,前面不僅鑄造有鋼鐵帽簷,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柳葉護鼻,保護脆弱地鼻樑,用頭盔上的蝶形螺母將其固定緊實。護頸護喉甲更像一個金屬甲片製成的圍脖,用細密的鋼絲和甲片編製成龍蝦式小層片結構,掛於頭盔上,作戰的時候,將前方暗釦壓緊,就能有效防禦對喉頸地攻擊。

甲也是由拋光地鋼板製成,厚度3-5毫米不等,由中央打出稜脊的整塊板以及鉚接在反面皮帶上地五塊鋼片組成的護腹兩大部分組合而成。這種鋼甲極為堅固,可以抵禦用火槍打出的鉛彈,不遜於重甲騎兵。

背甲和甲一樣,也是組合式的設計,由同樣數量的甲片綴連而成,甲和背甲之間以帶扣和皮帶相連接。若不穿背甲,則在背後用叉革帶將甲捆在前,革帶叉的地方還著一個金屬圓板。

肩甲的主體是一塊鍛成弧形的鋼板,向前向後延展,可以護住腋窩和肩胛。在這塊甲板下方還接著幾塊層片狀甲片,可以將整個上臂正面護住,最末一塊甲片的邊緣切成“s”形凸起,遮蓋了部分手肘。

小臂護甲則包括兩塊弧形的堅固甲片,一塊較長的保護著小臂正面,必要時可用來擋住敵人兵器,另一塊則較短,固定在手腕附近,以皮帶捆紮停當。這種臂甲已經成為大宋主力軍服的標準配置,不少戰士在實際使用中,就是將其當成小型盾牌來用,效果非常好。

至於腿甲,則是用甲片作成下襬,鉚接在甲的下方,類似於步人甲下襬,不過長度要縮短不少,只是保護大腿位置!

這些盔甲極為優良可靠,而且後期加工成型都是據戰士的實際需要量身定做,因此穿著上不僅舒適,而且不會妨礙身體的活動,比之全身重甲要靈活輕便的多。

近衛翼騎兵的甲上面還有銅製的黃龍圖案遮蓋難看的鉚釘釘頭,最醒目的就是甲心臟位置這裡,特別鑲嵌了一枚黃龍戴王冠的章,除了好看和表明身份外,還有護心鏡的作用。

若說這些只是加強翼騎兵的防護外,那他們裝備的武器就更是驚人。三箭騎兵弩,掛旗長槍,馬刀,重型斬馬刀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工細作的上品兵器,就連輪燧短槍,雖然程短,但近距離內殺傷力也不容小看。

除了這些,翼騎兵戰士的挑選也是益求,是從數十萬人中比選出來,個個身手不凡,而他們的統帥就是楊沃衍。選擇他為翼騎兵的主將,一是他的忠誠和能力,二是他對騎兵的理解,其他方面反到是次要的。

因為這些裝備,就讓翼騎兵擁有了略遜重甲的防禦,又有可媲美輕騎的移動,成為介於重甲和輕騎之間的一個騎兵兵種,其戰術思想也和這兩個兵種有很大不同。重騎兵最大的威脅是集團衝鋒,而要做到這一點,重騎兵就必須排列成密集陣形。輕騎兵最大威脅是靈活,若要做到此點,部隊排列就要相對散亂,要留有很大空隙。

於是我就針對翼騎介於重騎和輕騎之間的這個特點,制定出一種翼掃的戰術,來配合護衛中軍。所謂翼掃實際上就是將翼騎兵排列的很分散,成為一個長長的橫列,然後向中間擠壓,配合重步將敵人消滅。因為翼騎兵有堅強的防禦,又有媲美輕騎的靈活,在重步擊潰敵人後,他們就可以對敵人進行殲滅追殺,擴大戰果。可以說,這種翼騎兵,天生就是做為重步兵的補充出現的。

而且在我的想法,馬肩龍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騎兵將領,已經被我內定為翼騎兵部隊將領,等這次大戰結束,他就要上任。

這番話要說清楚,實在費了我的一番口舌,特別是提到要將馬肩龍任命為新的翼騎兵將領時,馬肩龍雙眼中的有若實質,讓我非常清楚的知道,他對這個職位,是極為滿意。

我的話音落地好一會兒,大家還在回味,馬肩龍卻很是遺憾的嘆了一口氣:“陛下只怕想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