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三商封神第八十四章紂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八十三章白駒過隙間,十年如同打個盹,四教再度匯聚於紫霄宮,就上榜名額進行磋商。
這次西方佛門不再忍氣聲,率先難,對準通天教主,斥責道:“截教門下魚龍混雜,人數眾多,號稱萬仙來朝,當多寫幾人,湊足餘額。”這準提也是深思慮,通天教主雖然大事不含糊,但是一向不喜歡蠅營狗芶,以至於不善於陰謀詭計。準提就抓住元始天尊長期以來積累的對截教的不滿作為話題,引開對佛門的圍攻,試圖瓦解玄門。
果不其然,元始天尊按捺不住長期積壓的怒氣,火上加油道:“通天師弟,貧道早在崑崙山之時,就曾勸道。你那門下盡皆披戴角之徒,行淺薄者眾多,深厚者寥寥無幾,一方大教被得烏煙瘴氣,讓我三清玄門正宗顏面何存。”通天教主亦是一番大教之主,執掌洪荒第一大教截教萬餘載,如何受得了如此不給顏面的斥責?憤而言道:“貧道敬你是師兄,也不想和你爭辯,如何能幫外人來擠兌於我。”元始天尊傲然道:“公道自在人心,貧道也是為你好,免得你那不肖弟子哪拖累於你,到時落了聖人面皮,大家臉上都不好看。還不如簽押,也好為你那行淺薄之徒留得一席神位,也算不費千餘年修行,免得到時成為孤魂野鬼,損我道家顏面。”這邊元始很快就和通天吵鬧了起來,那邊準提眉開眼笑,趁機言道:“元始道友所言甚是,闡教俱是道德高潔之士,唯有道友截教門下人妖不分,大開門戶,又不約束行徑,不知道做下多少殺孽,貧道亦是觀之不忍。道友如今還是簽押了事,讓弟子在封神榜上走一遭,磨礪一番,後迴歸門下,想來也是棟粱之才。”準提一方面討好元始天尊,讓那元始天尊不好意思撕下臉皮與自己翻臉,為難與佛門;一方面假惺惺的良言相勸,即使勸不動通天,也讓眾聖高看自己一番。如此算計,不愧為洪荒第一無恥之人!
其實這裡的人哪個也不是笨蛋,一開始眾人便知道準提的打算。那元始天尊開口,其實本心上也是為了通天。想想,當年他們早早分家,還不是因為這口舌之爭。如今準提說了一句,元始也就本能的說了一句。至於那定力好的老子,卻也有自己的打算。截教勢大,現在的人間界幾乎到處都是截教的勢力,老子身為人教教主怎麼不懊惱,所以也就沉默了。
只是他們不想想,通天教主是何等烈之人,大怒之下喝了一聲,氣沖沖地衝出紫霄宮,獨自回了金鰲島。
通天這無理的舉動,氣得元始天尊面鐵青,朝老子抱怨:“師兄看看,他這是什麼態度,師長在此,怎麼能不一言,還敢扔下眾聖獨自離去。”老子亦是一陣窩火,就你有脾氣,如此蔑視我等,不讓你後悔,安能顯示我大師兄的能耐。只是還不能讓西方看了笑話,面上不顯半分異,淡淡言道:“十年後再度商議。”言罷,也離開了紫霄宮。元始天尊悶悶不樂。朝二位教主一個稽,獨自離開,緊追老子而去。
西方二位教主相視一笑,盡皆從各自眼神中看到隱晦的笑意策略奏效了。
通天教主氣憤地回到碧遊宮,剛剛落座,就由水火童子稟報“大老爺和二老爺聯袂來訪!”通天聽了惱怒不已,好傢伙,這是宮來了,怒極而笑,叫水火童子引進來。不想此事引一場大禍。
老子和元始天尊在紫霄宮外碰面,覺得還是三清自家商議好,再和佛門討論,對自己更為有利。也就打定主意。往金鰲島而來。不想出來接待之人卻是一個端茶遞水的童子,按理來說聖人來訪,一般是由門下弟子親自引領。而老子身為大師兄,就是通天教主親自接也不為過,如今一個屬於通天教主徒孫的童子來接待,讓老子顏面何存。
而那一向重視尊卑的元始天尊更是大怒,大罵道:“無法無天的東西,居然如此忘本,安敢蔑視兄長到如此地步。”老子白髮無風鼓盪,呵呵出一陣怪異輕笑,眼眸寒光淡如深潭,哪裡有一絲喜意,盡是陰冷。其對算計截教的一絲愧疚頓時煙消雲散,被滿腔恨意充斥。老子被此事一,反而冷靜異常,對依舊怒上臉的元始天尊言道:“你我還是先進殿吧。”通天教主怒後,恢復理智,覺所作所為大有不妥,只是拉不下臉來道歉。
見得老子和元始天尊來臨,連忙下了雲,升起兩座雲,讓老子坐了中央,老子寒顏稍霧,也不客氣,徑直座下,而後問道:“師弟究竟如何看待弟子門人上榜之事?。”一提起這件事,通天教主的怨氣再次冒上來“我截教的確有不肖弟子,但是各教誰敢擔保門人盡皆是道德之士,憑什麼辱我門風,說什麼披戴角,我這是效法老師,廣收有緣之徒。至於上榜之人,大家應該公平行事,不得以教徒人數論上榜多寡,望大師兄體諒。”通天的樣子明顯就是油鹽不進,元始天尊眉宇頻蹙,頗為不滿,要開口,不想被老子打斷。
只見老子面無表情,寒霜遍佈,深然道:“爾等也不必再爭既然都不願自家弟子上榜,貧道就出一策。我等就此彌封,剩餘名額到時各憑機緣,誰生誰死,看各自氣運,怨不得別人。二位師弟以為如何?”通天教主知道自己已成眾矢之的,這種方案是目前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馬上同意道:“就依大師兄所言!”元始天尊儘管有所不滿,沒有敲詐出截教更多名額,只是自己還得緊緊靠攏老子,不方便拆臺,只能附和道:“貧道亦隨師兄之言。”老子滿意地點點頭,對二人言道:“十年後,紫霄宮與佛門定下此約,靜待封神之人,開始殺劫!”言罷,便和元始天尊告辭而去。
十年之後,三度重聚紫霄宮。三清統一戰線,由不得西方討價還價,權衡一番,接引應下此事,於是四教約定:除了已經簽押的名額之外,其餘盡皆生死由命,只要出了門戶,入了凡間,氣運看天。
就在五人達成約定之時,鴻鈞道祖現出身形,拿過封神榜,一隻手輕輕拂過,頓時姓名隱匿,照舊恢復成灰凜凜一片。而後丹噴吐七彩仙音:“爾等既然如此約定,就不可反悔,否則到時災劫臨身,丟了聖人臉皮!百年之後,當有封神之人出世,有飛熊之象,入得何家,封神榜就由哪教執掌。”言罷,身形消退,紫霄宮只留下五位聖人,大家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紛紛告辭而去。
洪荒又是一陣雞飛狗跳,各家教主傳達最新消息,讓眾人積極準備,同時下凡尋找有飛熊之象的人,以便搶得先機。
“嘿嘿…終於開始了…”首陽山上看著面無表情趕回來的老子,悟道知道,封神大劫終於要開始了。
第八十四章時人間乃是商湯第三十一代帝王帝辛在位,又名紂王。紂王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宮原配皇后姜氏、西宮妃黃氏、馨慶宮妃楊氏,三宮后妃皆德貞靜,柔和賢淑,紂王坐享大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東伯侯姜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鎮小諸侯,共八百鎮諸侯屬商。
紂王七年,二月,有戰報急到朝歌,原來是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開始北征。而聞仲不知,此去征伐朝歌少了他坐鎮,禍亂從此生!
一,紂王升殿,有首相商容出班俯伏金階,高擎牙笏,山呼稱臣奏道:“臣啟我王,明三月十五,乃是女媧娘娘誕辰,臣請陛下駕臨父母宮降香!”紂王問道:“卻是不知女媧有甚功德,要孤輕萬乘而往降香?”商容答道:“王上當知,女媧娘娘乃是上古神女,生有聖德,曾於不周山上與聖父一同造人,乃我人族之生母也!上古之時,共工氏頭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女媧乃採五石之,以補青天;故有功於百姓,黎庶立祀以報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則四時康泰,國祚綿長,風調雨順,災害潛消。此福國庇民之正神,大王當往行香!”紂王點頭道:“準卿所奏!”於是第二,有武成王黃飛虎開道,眾臣子相隨,御駕來到父母宮前,紂王在眾臣子的簇擁下進了父母宮。一入宮內,便見宮內供奉著四尊聖像。紂王問道:“為何卻有四尊神像?”商容先是朝著四尊神像拜了一拜,爾後起身回稟道:“臣啟王上,與聖母娘娘並立的正是三清聖人,那三清道人都有大功於我人族,其中太清聖人更是天皇之師,是以我朝自開國先皇至今,歷朝歷代皆供奉四人聖像,以全人族子孫孝敬之意!”紂王聞言謂眾臣子道:“如此卻是不可不拜!”言罷從侍從手中接過拈香,領著眾臣子朝著上方的神像大行拜禮。
這時卻見一陣狂風吹了進來,捲起了帳幔,現出了女媧娘娘的面貌,紂王身軀一震,頭腦一陣昏沉,看到女媧娘娘地容顏,當真是美妙不可方收。他紂王為人間帝王,可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女子。頓時一股奇妙的覺湧上心頭,他一拂袖袍,道:“取筆墨來!”有侍從取了筆墨,紂王遂於牆上寫了一首詩,眾臣一看,直嚇了個亡魂直冒,原來那詩曰:“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這分明乃是褻瀆女媧娘娘的詩,然而還未待眾臣反應過來,又見紂王命令道:“來人,除了女媧娘娘之外,其餘神像與孤砸了!”有兵士正上前砸毀那四尊神像,卻見首相商容喝住了兵士,商容上前躬身問道:“臣啟王上,大王今不僅提詩以褻瀆聖人,更砸毀聖像,毫無虔誠之心,願王上以水洗之,以免此事傳出,則天下謂王失德,到時大亂起,則我成湯社稷危矣!”不想紂王狡辯道:“聯看女媚之容有絕世之姿,這才作詩以讚美之。豈有他意?愛卿不要多言。何況孤乃萬乘之尊,此詩留與萬姓觀之。不僅可見娘娘美貌絕世,亦可見孤之遺筆。”
“大王,女媧娘娘乃我人族之母,此詩絕對不可留,還請大王親自洗去!”商容大怒,再次勸諫!
這本是忠言,若是平時,紂王尚能聽進,只是今不知怎的,紂王似變了一人般,只見他臉泛黑,顯是怒氣,他厲喝道:“孤乃九州之主,天下莫不歸孤所有,令之所至,莫不敢從!難道爾等今要抗旨不尊麼?”言罷拔出間長劍,大步走到太清聖像前,當頭一砍,將三尊聖像砍作了兩截,聖像轟然倒塌,散落一地!他卻還未止,又走到元始和通天神像前,噼哩叭啦的一陣亂砍,直把三尊神像打成了碎石,獨留下了女媧娘娘的聖像,只是卻顯得有些孤獨、蒼涼!
眾臣子亦是目瞪口呆了,一股寒氣從心頭冒起,直衝頂門,眾臣呆若木雞地看著紂王地失態,心中不住地念叨著同一句話:成湯,危矣!
紂王砸了三尊聖像,稍微解氣,亦不理眾臣,出了父母宮,將手中長劍往牌匾一擲,那劍將牌匾斬落下來,碎成一地。
紂王上了御駕,也不理眾臣,喝了一聲,御駕往壽仙宮而去。
待到紂王遠去,眾臣方回過神來,一時面面相覷,盡皆神駭然!武成王黃飛虎率先反應過來,忙出了宮內,領著一干步卒追向紂王的御輦。
一干臣子亦紛紛追了上去,獨留下商容謂亞相比干道:“公請以水洗之!”言罷嘆了口氣,出了父母宮,看著腳下的碎片,跺了跺腳,仰天而嘆道:“成湯歷代先皇在上!王上今此舉必獲罪於神明,非是商容不直諫,實乃容之無能也!”神情蕭索。
比干亦暗自嘆息,乃取了清水,以水洗去了粉壁之上的詩,出了宮門,與商容一同離去。只是那被洗去的詩不知為何卻又再次顯現出來,且變得鮮豔無比,猶如盛開的紅玫瑰一樣,霎時刺眼!
話說另一頭,三清各自回到府,知大劫快要到來,馬上各自召集門下弟子。
崑崙山玉虛宮內,闡教弟子稀稀拉拉的站在下面。當然了,這只是相比空曠的大殿而言,其實此時的闡教和之前已有了很大不同,這裡站的雖都是闡教弟子,可已不再是從前那般冷清,門下三代、四代弟子繁多,一個個都在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成就金丹大道。
諸位看官莫要小看這三四代弟子,需知他們乃是各教的後備力量,畢竟四教中,除了截教,其餘教派也就十來個二代弟子,將來真正挑起大梁的,還得是這些小輩。
此時元始道行,卻也靜不下心來,蓋因封神之戰將近,代天封神之人已出,但他卻沒有收到一丁點的消息,如果不將那人拉到門下,自己門下弟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上那封神之榜。
他也有心推演天機,奈何天機似已被人顛倒,本無法推出。不過元始終是神通廣大,他隱約推出,代天封神之人,將在朝歌宋家莊附近出現。
元始也是憂慮的緊了,急招廣成子、赤子、懼留孫、清虛道德真君、太乙真人等弟子前來,吩咐道:“廣成子,赤子速去朝歌宋家村,尋一姜姓之人,此人當是代天封神之人。其餘弟子,或兩人一組,或獨行,隨便找個地方,作出尋人狀罷,也好惑三教。”眾弟子聽了,齊聲應是,廣成子更是急道:“老師,天下姜姓之人極多,便是宋家村,怕是姜姓之人也自不少,需得有個大概的年紀,相貌,方好尋找。”眾仙聽得廣成子的話,齊聲稱是。
元始微微沉片刻,點頭道:“其人當是四十歲,當年吾與紫霄宮簽押封神榜時,道祖曾言其人四十當入道門,有飛熊之志,如此推算此人倒也不難尋找。你們此去,只管度化他,使他入我闡教之門便是。此事關係到封神之事,萬不可怠慢。”眾仙聽罷,齊聲應是。一個個出得宮門,即駕祥雲,向四面八方去了。
封神之事,關係到各教下一劫運之氣數,天下各教如何不關注?闡教金仙齊出,向四面八方去了,如此大事情,如何能瞞過聖人的耳目?
碧遊宮中,通天聖人也是雙眉緊皺,他心中也自緊張,畢竟封神之事,關係到截教之眾弟子存亡,他不能不做打算,通天也自思量,自己門下弟子為四教之眾,封神之位甚眾,若不斬殺自己門下,難道還能從二位師兄教中計算不成?
如今闡教門下弟子四出,定然是為了那封神之人。若是真讓闡教佔得先機,截教一脈,怕是難逃毒手。若真有這等情況,為了門下弟子,自己豈能相容?
通天也是無奈,他自己門下他還是知道的,只是要說起來通天也很是護短,並不比元始差。只不過也許是脾氣的原因,他比較豪,做事也較磊落,不會像元始一樣,對後輩弟子出手罷了。
後,通天馬上也召集了門下弟子,言道:“如今封神之戰已近,代天封神之人已出,闡教弟子已出尋訪。”聽得此言,截教諸仙一個個,都議論紛紛。他們都是通天座下神通廣大的修士,自然知道不少詳細的內容,封神之戰,關係到眾修的生死存亡。他們自然知道此戰的重要,但闡教突然有此動作,一時間,諸修都有些不知所措,畢竟這件事情來得太突然了,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該去尋找封神之人,還是該跟蹤闡教弟子。
通天如何不知道眾弟子的心思,他頗為無奈的嘆了口氣,有些沉悶的道:“此事關係到我教氣運,爾等生死之事,實在馬虎不得。我雖然不知道闡教虛實,但我實在不敢冒險。你們記住,無論如何都要將代天封神之人度來。”眾弟子還是頭一次看到通天如此鄭重,一個個都不敢遲疑,紛紛應是,出門縱雲,舟四面八方呼嘯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