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強推了,可巧正趕上俺手指不適,但為了強推也就拼了。
另:在書評區裡又看到神論,說是古代是行坐禮而沒有跪拜禮。
士兵想說的是,古代的坐就是現代的跪,現代的坐在古代是稱為“踞坐”是一種很野蠻很無禮的表現,不是部份書友所理解的那樣“坐禮”史記中大量的“跽”就是跪拜禮的一種,也就是長跪,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翻翻《史記》。
*******
“草民李敬智,見過大人!”李痞子進得帥營後,便頭也不敢抬的拜倒在秦風面前。
“卻是鴻智兄到了。”鴻智卻是李痞子的字,秦風一早就打聽得清清楚楚了,這時見他進來秦風趕忙上前去將李痞子扶了起來,說道:“鴻智兄勿需多禮,請恕秦風公務在身未能遠!”聞言李敬智不由一愣,他不過是地方一霸而已,便算是個商人也是“士農工商”中地位最次的一個,沒想到卻能得敦煌國當今紅人的如此禮遇,自然是讓他到頗為意外。
驚詫之下不由抬頭一看,卻發現面前這聲名顯赫的樞密副使頗為眼,不由又是一愣。
“鴻智兄!”秦風拱手笑道:“我等在陋名石室有過一面之緣,鴻智兄卻是貴人多忘事。”
“哎喲!”被秦風這麼一提醒李敬智才想起這秦風正是陋名石室的書生,自己還曾跟他談過書冊生意,趕忙伏身拜倒道:“大人恕罪…小人有眼無珠,不知大人便是樞密副使,請大人饒過小人…”李敬智這卻是被嚇著了,嘴裡已有些語無倫次。
“鴻智兄又何罪之有?”秦風扶起李敬智道:“說起來,鴻智兄還是保護我陋名石室周全的功臣呢。對了,陋名石室最近可好?那書冊還好賣吧!”被秦風這麼一說,李敬智才稍稍定了下心,趕忙回答道:“回大人,陋名石室一切安了,書冊買賣也進展得十分順利,這不過月餘時間便賣出了上千冊。”
“嗯,那就好!”秦風點了點頭,隨手一招,便讓人端上了茶水招呼李敬智坐下。
李敬智誠惶誠恐的坐在一旁,雖是明知秦風喚他來並不是為了尋仇,但卻不知怎麼的還是坐立難安。
“不知鴻智兄可曾聽過河西商路重新開通與否?”秦風開門見山的就問道。
“卻是前才聽說。”李敬智回答。
“那麼…不知鴻智兄可有利用此商道經商的想法?”秦風問。
“確是有想過。”李敬智面帶難的回答道:“大人,恕小人直言,這商道雖是開通了,但誰都知道那回鶻、吐蕃等都與我等有世仇,跟他們做買賣…那不是與虎謀皮麼?”
“嗯!”秦風點了點頭。
有些事情,並不是說沒有就沒有的,尤其是回鶻不久前還想滅了敦煌,而吐蕃嚴格來說還是被敦煌國給打敗的。
在這種情況下,商人很難想像他們能夠帶著貨物、銀兩等安然無恙的通過商路。
這也是商路一直沒有打通的原因之一…儘管各國都知道這對他們有利,但卻是知易行難。
想了想,秦風就說道:“若是這支商隊…是由敦煌國組建,確切的說是由歸義這組建,且以敦煌國的名義通告回鶻、吐蕃等國,不知鴻智兄以為如何?”李敬智不由一愣,兩眼立時便亮了起來…如果是私人的商隊的話,那麼就算是被回鶻等劫掠了也無人過問,事實上這也無法過問,比如在回鶻境內被劫,敦煌國又拿什麼過問去?
但如果是國家的商隊,就有使團的質,國與國之間的使團要是被劫了…就算敦煌國不過問,回鶻也會因為保護不周而大失臉面,於是自然就會進行追責。
但是想了想,李敬智還是搖了搖頭道:“若這商隊是歸義軍組建,那獲利便皆屬歸義軍,商隊又何必冒死犯險?”李敬智這話卻也現實,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要想讓商人以命為代價去經商而沒有多大利益的話…那除非商人個個都是傻子還差不多。
“自然是有獲利的!”對此秦風早有準備,他給李敬智遞上一杯茶道:“此商隊,由敦煌國負責周全,佔利五成,鴻智兄佔半成,另四成半則由鴻智兄主持大局,使商人以投入銀兩分之,鴻智兄以為如何?”李敬智一想,先不說這半成就是天下掉下的餡餅,就是做為歸義軍與商人之間聯繫,也是一個肥差,於是哪裡還會遲疑,當下就喜形於的答應了。
“不過…”秦風又補了句:“要知道當今皇上亦曾是商人,其在商人中的耳目自是不少。,鴻智兄是個聰明人,若是有甚中飽私囊或是作犯科之事,至時便是連秦風也保不住你。”
“這是當然!”李敬智忙不迭地點著頭:“大人放心,小人自是盡心盡力秉公辦理,小人告退。”看著李敬智的背影,秦風也放下了一件心事。
原本他還以為古時的商人會因為對股份制不悉而心存疑慮,沒想到李敬智卻是坦然接受了。這麼看來,古代商人實行股份制的應該也不少。
秦風所不知道的是,股份制其實並非現代商人或是企業的專利,尤其是在河西這一帶,由於絲綢之路又長又兇險,這使得各部份的商人不得不集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團體出行以增加安全,久而久之自然就發展成了股份制,甚至還有些商人為了勵手下努力幹活,還創造了“頂身股”這東西…這就是現代給員工一些小股,讓他跟公司的利益掛鉤而更加努力的工作,因為其是用自身的勞動力做為一股,所以在古代被稱為“頂身股”這對秦風來說當然是好事,至少他不用再費力氣去跟商人解釋什麼是股份制然後還要讓他們放心參股之類的。
眾商人可以打一個算盤:若是有敦煌國來保障安全,那麼被劫財掠物的可能就大大降低,就算敦煌國佔了五成,但這商道的獲利又豈可以道里計,所以最終還是能賺得個盆滿缽滿。
而一旦這第一筆買賣做成了,那麼其它商人一看…用這商道做買賣幾乎就可以說是一次就發家致富,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久之後便會有許多商人趨之若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