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21章朱家古氏同脈倫常亂禍國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何作大?”朱元嬋問。

彩微在朱元嬋的耳邊悄悄地說了幾句話,朱元嬋點了點頭,臉上有著讚許之,後說道:“好,你去辦妥此事,本宮自然重重賞你!”彩微眼底劃過一抹害人的興奮之光道:“是!娘娘請放心!奴婢一定會辦得妥妥當當的。奴婢馬上自己去辦。”朱元嬋冷笑道:“等等,你就在碑文上刻‘朱家古氏同脈,倫常亂,禍國殤。’這樣一行字。記住了!要做成是上古時侯的石碑,千萬不能讓人看出,這是新刻的碑文。”

“是。”·····三天後。

早朝的金鑾殿上,一身龍袍的朱元勳威武地端坐於龍椅上,靜聽百官朝拜後,有事的文武百官將奏本一一遞了上來。

短短几天,因為兩宮太后想趁朱元勳剛剛繼承大統,打算給他一個下馬威,有意地刁難剛剛上任的朱元勳,將奏摺全部都送去給朱元勳批改。

她們以為,他沒有能力批折,就算批了,也必定會見笑於百官。

這是因為,以前的朱元玥就有過這樣的事情發生。想發帝王之威,要親自批改奏摺,還沒批三天,就乖乖地舉手投降,不願意批了。而批改過的那些,也讓文武百官大搖其頭。

所以,朱元玥之所以是傀儡皇帝,也因為他自己的能力因素。

誰知道,朱元勳不但批得沒有任何紕漏,還頭頭是道,見解獨到,甚合百官之心。連續幾天,朱元勳都能將奏摺批好,還讓百官無可挑剔,甚至讚不絕口,直贊朱元勳果然是真正的帝王之才。

因此之故,兩宮太后代批奏摺的事竟然成了歷史。也因此之故,在金鑾殿上,就連遞奏摺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以往百官呈上奏摺,都先拿給兩宮太后過目,現在卻是先拿給皇上朱元勳過目了。而朱元勳為帝的上進積極和對朝事處理的井然闢也得到了一部分早就不喜歡兩宮太后把持朝政的老臣支持。

所以,今因為工部尚書年事已高,兩前突然老死家中之故,朱元勳提出,讓本來任工部侍郎的上官耀和升任時,朝中有一半的朝臣通過,卻還是有一半的朝官似乎不肯認同。

文武百官因此竊竊私語起來,似乎覺有些難以置信。因為前兩天在朝庭上,皇上提出,那一百零八個入宮的佳麗中,如有人不願意入宮為妃的,仍然可以退出。

皇上不再堅持不納妃,只是表示不以聖旨強迫入宮。結果是,三個退出的千金中,上官耀和的女兒就是其中之一。

關於入了宮的妃子仍然可以退出這件事,前兩天就爭論個不休。有人甚至提出要降罪,當抗旨治罪。但朱元勳終於還是將此事壓下了。

此刻皇上提出要提升上官耀和為工部尚書,原本是極自然的事情,卻因他的女兒上官棋兒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對。

但皇上緊持道:“工部掌管全國的工程建設。最近所建鑄炮廠,就是由工部侍郎上官耀和親自監管。鑄炮廠建成,皇后稱讚不但建得好,還速度快。朕以為有功就該賞!沒有人比工部侍郎上官耀和更適合升任工部尚書一職。”一老臣出來道:“微臣有異議。上官耀和的女兒上官棋兒明明已經被封昭儀,卻抗旨不遵。皇上沒有降罪上官耀和,反升其職,這…不是開了讓朝臣可以藐視皇權的先例嗎?”朱元勳端坐著,冷哼道:“上官棋兒並非抗旨不遵,她已經遵旨入宮。她是入宮之後,朕和皇后同意她放棄昭儀的身份,改做皇后身邊的才官。周愛卿還需要朕每天不停地解釋此事嗎?如果周愛卿總是聽不明白朕的話,是不是該考慮一下,年事已高,記不好了?”周老臣被皇上這麼壓了壓,再也不敢出聲了。他本來就已經將近七十歲,是文淵閣大學士。

現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能不說話的,都儘量少說話了。兩宮太后和周將軍他們不說話時,他們都更不想多說,都是靜等著,看少年皇帝能不能讓兩宮太后撤簾了。

此刻既然沒有人提出異議,上官耀和升任工部尚書就成了定局。換句話來說,朱元勳從此擁有了六部之一的工部。

就在這時,禮部尚書蘇文泰手上捧了一本奏摺出來道:“微臣有本要奏。”

“呈上來!”太監拿給皇上,皇上接過奏摺一看,不龍顏大怒,將奏摺直接就往蘇文泰的身上重重地丟去道:“大膽!如此汙辱皇后與朕的奏摺,空來風,爾敢呈上來?”蘇文泰連忙跪伏狀叫道:“微臣斗膽,忠言逆耳。微臣所奏絕非空來風之事。今朝有人的西山從深土中挖出一石碑,碑文有言:‘朱家古氏同脈,倫常亂,禍國殤。’”

“蘇尚書好大的膽子!如此無稽之談,竟敢在朝堂上胡言亂語,亂呈奏摺,是不是欺朕和皇后年輕?”朱元勳冷寒的語氣剎那間讓群臣不敢出聲。

但是,蘇文泰冒死高呼道:“如此天大的事情,微臣豈敢妄言?微臣所奏,句句屬實,還望皇上和兩宮太后仔細看看。那石碑,微臣已讓人抬來,請皇上和兩宮太后准予將石碑抬進來。”東宮太后隔著珠簾立即接口道:“將奏摺拿來,哀家看看,這是怎麼回事?既然都抬來了,自然要抬進來看看。”太監將奏摺分別呈給東宮和西宮都看過,東宮看後陰沉地說道:“這可不是小事,如此大事,必須斷出一個是非。這關係到我們大漢皇室的聲譽和將來朱家子嗣的血統。”西宮看了奏摺之後,臉一點點地變白,也和皇上一樣道:“純屬無稽!皇上不必理會。蘇尚書,發現這樣的事情,你就該及時處置,居然敢呈之朝堂,你該當何罪?”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知道是怎麼回事之後,突然都譁然起來。這時,金鑾殿外有人將一塊大石頭抬了進來放在皇上的面前,讓百官圍觀。

文武百官看到大石上果然刻有:“朱家古氏同脈,倫常亂,禍國殤。”一行字時,不都竊竊私語起來。

一部分的大臣自認忠於朱家的,紛紛跪下,要求驗明血脈。

一個七十歲的老臣子顫魏魏地跪下高呼道:“老臣冒死也要進覲。自古天地綱常不可亂也!如若皇后是朱氏一脈,那就亂了輪常,這萬萬不可!這會觸怒天神,天神會降罪我們大漢,到時天怒人怨,天災不遠兮!”有些老臣還引經據典,舉出歷代帝王,由於*內宮,不顧倫常而誤國的先例。一時之間,此事越演越烈,竟然人心惶恐不安起來。

猶其是,對於此事,周將軍的態度也開始由曖昧到立於東宮的一邊,隱隱有支持東宮,西宮還出一個待的意思。

西宮太后隱忍著怒氣道:“荒謬!皇后乃是本宮的外侄女,你們居然說她是本宮和先帝的女兒。先帝在天有靈,也會被你們氣到不得安寧的。”尉遲統領拱手道:“皇上,此等妖言惑亂朝庭,公然汙衊皇上和皇后的官員,請皇上準微臣拖出去斬了!這樣的石碑,本就是有心人做出來的,請皇上英明決斷!”隔著珠簾,東宮冷笑柔聲道:“尉遲統領,有證有據之事,皇上英明,總要查個水落石出。這金鑾殿上,尉遲統領動不動就說拖出去斬了,難道皇上就不會決斷嗎?”說完,她再轉西宮道:“姐姐,此事茲事體大,也不怪各位卿家如此擔憂,他們也是忠於大漢罷了。既然姐姐認為這是無稽之談,那也不妨將皇后叫來,當著這文武百官的面,讓她和姐姐驗一驗血,這不就結了嗎?如果當真這只是無中生有,那也好讓大家放個心,免得諸位大臣們因為擔心大漢的江山而寢食不安。”西宮娘娘從珠簾傳出的聲音微變:“皇帝,你要讓這些人在金鑾殿上如此張狂嗎?連皇后都敢汙衊,這不是反了嗎?尉遲統領,將這個膽敢藐視皇上,汙衊皇后的蘇文泰拉出去!”

“是!”尉遲統領就要上前。

蘇文泰仍然是跪著的,卻抬頭道:“尉遲統領,皇上還沒有發話,你想做什麼?”他說完,轉向皇上道“皇上,茲事體大,萬萬不可不追究!還是請皇后上朝,和太后當場驗血,以正視聽吧!”-本章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