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七章神風一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蹬蹬蹬…”申子龍本不想退,卻不得不退,一股巨力如山嶽壓來,得他連退三步,嘴角處滲出一縷血絲。

紀空手同樣也退了三步,眼中不由多出了一絲詫異。他不得不承認,申子龍的確是他迄今以來遇到的最強對手,除了項羽之外,他還沒有碰到過這樣兇悍的敵人。

他深深地了一口氣,強行壓制住體內翻湧的氣血。與申子龍的這一擊,的確是毫無花巧的硬抗,若非他這段時間幾逢奇遇,領悟武道玄理,使得玄陽之氣成倍劇增,只怕此刻他已受到了滅頂之災。不過,當他看到申子龍嘴角的血跡時,他已明白,今一戰,他將必勝。

雲齋能夠位列江湖五大豪門,果然有些實力,我何曾有幸,竟然得兩大長老賜教,足見項少主待人至誠之情,大恩大德,無以言謝,惟有以刀相贈!”紀空手冷然笑道,邁前一步,殺氣又起。

“你見過凌丁?”申子龍聞言一驚道。

“何止見過?”紀空手淡淡一笑道:“我與他兩次手,所幸贏得一招半式,這才能夠留得命來領教申長老的高招。”申子龍心中一寒,已知凌丁命不保,不過他此刻雖然身處絕境,卻依然不失高手風範,昂頭喝道:“申某心智不如公子,落得如此下場,倒也認命,不過你要取我項上人頭,只怕未必容易,閒話少說,這便動手吧!”

“且慢!”紀空手微微一笑道:“要送命又何必急在一時?我有一事相詢,你願答便答,不知可否?”申子龍眼見自己身邊只剩四五個隨從,說到武功,都絕非力挽狂瀾之輩,而對方只是一個紀空手便已如此了得,再加上一個神農,自己斷無生還之理,不由輕嘆一聲道:“以公子的心計身手,後成名天下,只是早晚之事,申某這條老命能送在公子手上,總好過送在無名之輩的手上,唉…你有話儘管問吧。”

“我想問的第一件事是,不知申長老識得沛縣劉邦嗎?”紀空手此言一出,神農微微點頭,這說明紀空手已經開始不相信劉邦了,他更希望通過別人的看法來了解這位昔的朋友。

“劉邦此人,貪酒好,不足以成就大事,公子提他作啥?”申子龍語帶不屑地道。在他看來,像劉邦這等好之徒,提一提也似有汙自己的口舌。

“難道你們項少主也是這樣認為的?”紀空手緊問一句道。

“項少主之所以器重劉邦,正是因為他無大志,不足以爭霸天下,否則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而且劉邦此人雖然貪酒好,但帶兵打仗確有一套,手下能人賢士頗多,更有七幫為基礎,追隨少主之後,已是屢立奇功,被楚懷王封為武安侯,統率碭郡人馬。只不過申某一向不喜這種人物,是以與他並無情。”申子龍淡淡笑道,顯然並不看好劉邦。

紀空手聞言之後,不知心中是喜是憂。以劉邦現在的這等聲勢,韜光養晦,不爭人先的處事策略確見奇效,假以時,必然脫離項羽控制,形成分庭抗禮之勢,成為爭霸天下的一支生力軍。也正是因為如此,說明劉邦為人城府極深,深謀遠慮,懷大志,這樣的人必定無情,自己此次咸陽之行,十有八九是又遭劉邦利用了。

思及此處,他的心情確實是心灰意冷。想到自己一腔真情待人,卻落得如此報應,真正是難受至極。

他輕嘆一聲,頓覺自己此番入京,並無太大意義,若非是牽掛韓信安危,真想一走了之,西行入蜀,與紅顏隱居山林。可是轉念一想:“此事只是我暗中揣度,並未證實,倘若冤枉了劉大哥,我豈非辜負了朋友之誼?”

“公子若無話相詢,便請動手吧!”申子龍將無為戟振出空中,頓時發出嗡嗡之音。

紀空手經過了這一番生死決戰,心中已無殺意,淡淡一笑道:“申長老此時只有一人之力,何必要拼個你死我活呢?我敬重你是一條漢子,不如上船酌酒三杯,化去這段恩怨如何?”申子龍沒有想到紀空手會說出這番話來,一怔之下,搖搖頭道:“申某領情了,卻斷然不敢相忘這段恩怨。這些死者都是跟隨了我多年的兄弟,卻因我而死,我又怎能不為他們報仇血恨?”紀空手眼芒一亮,心中頓起惺惺相惜之,只是申子龍所言既是事實,若不一戰,絕難了斷,當下不由沉默無言。

“我敬重公子的人品武功,也佩服公子的心智謀略,假若我們早一相逢,或許能成為忘年之的朋友,可惜的是我受命於少主,不得不追殺於你,即使技不如人,也惟有一死而已,卻不敢苟且偷生,否則江湖上人人會罵我申子龍是不忠不義之徒。”申子龍慷慨昂地道,言語中自有一股豪情奔湧。

“如此說來,惟有一戰。”紀空手肅然道。

“生死之間,不容相讓。”申子龍正道。

兩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笑聲中既有知己般的喜悅,亦有一種無奈。他們深知,尊重對手惟一的方式,就是戰勝對方,這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決戰。

“請!”紀空手雙手一合,刀鋒斜指半空。

“好!”申子龍緩緩地抬起了無為戟,將它划向那虛空的深處…

兩人屹立不動,如山嶽相峙,雖然相距兩丈,但從他們身上奔湧而出的氣勢,如雲湧,如風動,充斥了這段靜默的虛空。

空氣為之一窒,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了那種如山樑壓伏的壓力,更看出了這兩大高手都已傾盡全力,絕無半點保留。

神農坐觀局外,心中怦然而動,整個人緊張得雙手緊抓舷欄,木欄盡碎成粉,自己猶自不覺。

因為他已看出,此戰不動則已,一動必分生死。空間的殺氣濃烈得緊纏一起,本沒有化解的餘地。

他幾乎有一種後悔的覺,後悔自己沒有及時攔阻紀空手,但心中又隱隱覺得,一個真正的英雄,本來就只有在苦難中成長,在烈焰中煅造,在無數次高手搏殺中求生,惟有如此,他才配擁有這“英雄”二字的榮譽。

這是一道關卡,也許紀空手就應該無畏面對,而不是逃避。也許只有當他翻越了這道關卡,他才會真正進入到武道高手的行列。

紀空手還是站在那裡,還是帶著淡淡的笑意,隨隨便便地一站,就彷彿興之所致,但是那種滿不在乎的樣子卻給人以無比充實的覺。他就像是寧靜的深海,深邃而廣闊,讓人無法揣度;他更像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嶽,任何人若透視他,都會產生高山仰上的覺。

申子龍的手依然握住無為戟,冷汗滲出,竟然良久不動,就像是以這種形式定格空中。雖然他的氣勢達到了自身的極限,但面對紀空手,他卻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虛弱,似是面對一盤永無勝算的棋局,又似是面對即將爆發的火山,本就讓他看不到一點取勝的希望。他甚至覺得,自己面對的是一道即將決堤的大壩,只要裂開一道縫隙,自己就隨時有被洪水沒的危險。

所以,他不敢動,也不能動,靜立如一尊屹立千年的石雕,任由時間一點一滴地逝而去。

一個時辰很快過去,就在這時,神農終於放下心來,臉上竟然多出了一絲微笑。

他應該笑,因為他看到了申子龍握戟的大手不經意間顫抖了一下,雖只一下,而且一閃即逝,但對神農來說,已經足夠。

這就證明了申子龍已經沒有繼續支撐下去的信心,只要他一動,必破綻,等待他的,就將是致命一擊!神農沒有看錯,所以等到這種顫抖的跡象第三次出現時,他聽到了一聲充滿悲情的長嘆。

“罷了,罷了,能敗在公子的手下,申某無憾!”申子龍低嘯一聲,突然回戟一刺,正中自己的心口。

誰也沒有料到申子龍竟會回戟自殺,如此剛烈之舉,引得眾人無不驚呼,更為申子龍的英雄行徑大為折服,以一死成全自己忠義之名的,從古至今,又有幾人?紀空手飛身過去,扶住他道:“申長老何苦如此?”雙掌運力,便要護住他的心脈。

申子龍淡淡一笑道:“這…這是我…我必走之路,命當…如…此。”他整個人癱軟一團,倒在紀空手的懷中,眼睛微閉片刻,掙扎著繼續道:“以…你…之…能,足…

以…爭…霸…天…下,可…惜…的…是…我…卻…看…不…到…

那…一…天…了…”說完這句話,頭顱垂下,再無氣息。

紀空手緩緩地將他放下,一字一句地道:“就為了你這一句話,我紀空手絕不輕言放棄!”他的臉如花崗石般堅定,眼神中更出一股不可一世的霸氣。他從來未想過自己要去征服別人,要去爭霸天下,但是申子龍的這一句話,卻勾起了他心中的萬丈豪情,更起了他永生不滅的熊熊戰意。

不為別的,只為這一句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才更有分量,更有一種悲情之美!

六月二十,大秦都城咸陽。

咸陽在九稷山之南,渭水之北,商業發達,旅運頻繁,市面熱鬧繁華,仿如盛世一般,渾不似正值亂世,隱呈偏安一時之局。

從寧秦入京,最多三路程,韓信一行因有格里、格瓦兄弟相陪,一路上省去了不少麻煩,沿途所見所聞,俱是大秦暴政之下百姓民不聊生的景象,京城重地尚且如此,也就怪不得天下各地豪傑並起,揭竿而反了。

“大秦不亡,天理難容!”韓信心中暗道,這也更堅定了他此行的決心。他在冥冥之中得到了上天玄理的昭示,一心想為“劉”姓義軍效命,以博一世榮華富貴,是以對登龍圖有勢在必得之心。

與格里兄弟相處多,韓信幾番打聽,終於得悉當世義軍之中,劉邦一系雖然名歸楚軍,但已漸成氣候,屢次抗秦成功,成為各路義軍中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思及鳳五當所言,雖然其言語隱晦,但韓信由此揣度,以劉邦這數月時間的上升趨勢,問天樓襄助之人,十有八九便是他了。

在如此亂世,如果沒有像問天樓這等武林豪門的鼎立支持,即使像劉邦這等擁有大智大勇的人物,要想爭得一席立足之地,亦是千難萬難,怪不得韓信會有如此認定。

他惟一不明白的地方,就是如果事實真的如他所想,何以劉邦以卑微的亭長身分,能夠得到衛三公子的賞識?這豈非是一個令人難解之症?他決定不去想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而是將一門心思重新放在了登龍圖上。

登龍圖事關百萬兵器與巨大財富的收藏之地,誰若得之,便等於擁有了爭霸天下的本錢。但凡有心問鼎天下者,誰不覬覦?這就難怪衛三公子會窮十年之力,心佈局,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了。如果自己獲得此圖,必將受世人矚目,後問天樓藉此問鼎天下,自己豈非立下奇功一件?從此飛黃騰達,指可待,榮華富貴,更是唾手可得。

不過此圖既然事關重大,想必所藏之地機密異常,絕非是輕易可得之物。否則以衛三公子、趙高這等人物,尚且苦費心血,不見圖影,自己此行,未必就能馬到成功。

思及此處,韓信心中凜然,隱隱覺得咸陽之行絕不簡單,其中兇險之處,絕非是自己可以想象的。

穿過長街,終於到了格里在京中的宅院,這裡雖不及皇宮侯府氣派,但其規模之大,設施之豪華,依然足夠讓韓信瞠目結舌。它位於趙高相府左側的區域,隱然是相府建築的附屬,但是單門獨戶,自成格局,可見格里在趙高心目中的地位。

進了院中,方知院內別有天地,原來這裡全是按著草原風情而建構,既有湖水綠草,亦有馬廄營帳,佔地千畝以上,猶如大城之中的一片草原,格里的“突厥暗殺團”便駐紮於此。趙高的入世閣發跡於突厥境內,是以一直崇尚突厥武風,特許格里如此建構,以作訓練銳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