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可從人狌出發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提醒他追尋小魔女留在他心靈深處的痕跡?自己才沒那麼傻!她有些懷疑但也不能確定,從此心中又多出一道陰影。
***沙爾溫退軍回到老寨之後,接連遇上幾件棘手之事。相當長的時間裡,侄子尚明不喜異母弟古爾,五子烏雅齊格待王孫阿速,父子關係緊張。三月十五有人告發古爾、阿速率部叛逃。
他當晚將二人拘留監,烏雅齊格、尚明奏請殺掉二人,他斷定二人乃是與兄父不和而口出怨言,並非叛逃,下令釋放。
隨即查實尚明、烏雅齊格不願將遼東之戰所獲的財物和奴隸分給異母弟及庶之子,烏雅齊格旋即告發阿速與嫡母通姦。沙爾溫大怒之下,召來阿速痛斥一番。
阿速跪地泣曰:“孫兒不過十歲,實乃嫡母拉雅氏見孩兒生母早逝,孤苦無依,特將我帶在身邊撫養長大,起居舉止間親密些是有的,可哪有父親所說之穢事?”雙方各執一詞,沙爾溫也不知該聽誰的,可想起拉雅氏已三十多歲,乃葉赫部庫爾丁之妹,端莊秀麗,有大家之風,這門婚事還是他當初為五子訂下的,應該不會做出這等有辱家門之事。
他在部落聯盟大會上憤怒地指責烏雅齊格,這種聽信讒言殺親子之人,哪有資格擔當新汗,將來執掌大政?他當場宣佈:先前使五子襲父之國,現予以廢除,將其專主之幕僚和部眾盡行奪取。
烏雅齊格羞愧之下,親手殺死那位進讒言誣陷正室的繼,遣使向父王奏請:若蒙父汗不處死刑而得再生,希望允己叩見請罪。沙爾溫表示了寬厚的態度,令五子與諸姐弟及子女緩和關係。
烏雅齊格對天發誓,今後不再為非、懷抱怨恨。其次,班師老寨之後,尚明違背承諾,不允許參戰的完顏部眾返回北方慕容領地歸建,完顏部眾歸心似箭,強行啟程重返故地,尚明便派出重兵橫加阻撓,雙方發生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剛剛掃平薩哈連島上野人女真、回到興凱湖畔的長外孫女齊天格格一怒之下,率第二暴龍軍火速南下,接應完顏部返回慕容封地。韻兒率軍順利通過輝發部的領地之後,尚明獲悉齊天格格南下的意圖,由於自己理虧在先,不敢向他彙報此事。
只是暗中調兵遣將,意圖加以阻止。韻兒一路過關斬將,麾下不知何時多出許多長女兵,個個體格高大魁梧,力能生裂虎豹,他倒是知道,那是薩哈連島上的生女真野蠻人。
尚明軍將士卻少見多怪,見狀驚駭莫名,齊天格格有羅剎戰神相助的傳言甚囂塵上,個個暗怪領主處事不周以致得罪薩滿女神,一時間軍心動搖!
韻兒手下無六合之將,擊潰尚明軍之後,一路進到尚明的領地首府渾江堡,將完顏部眾順利接回,尚明無可奈何之下,終遣使向他奏明此事,要求嚴懲齊天格格的無禮舉動。
***此事也令他很是頭疼,一邊是功勳卓著的長女,一邊是理政大臣之一、他一向倚重的侄子,手心手背都是,不好拉偏架,只好遣使將雙方各自叱責一番。
痛定思痛之下,為緩和王族之間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矛盾,三月十六,沙爾溫處理完王族內部一系列重大糾紛之後,下詔提出由王室成員和部落聯盟各首領共治國政的制度。
他宣佈立諸王子、王女及理政大臣為猛安,部落聯盟中各部落首領為謀克,規定將來無論推舉誰做新汗,均不得恣意橫行,不能出於一己私怨而貶革勤理政務的猛安謀克。
若某一位猛安或謀克犯有擾亂政務的罪行,則由大格格慕容紫煙或大王子麥汗負責召集猛安謀克大會裁處,該罰則罰,該殺則誅。
隨後在大格格、大王子的倡議下,所有猛安謀克共立誓書,指責尚明和烏雅齊格的過失。烏雅齊格雖被革除新汗,但原有的領地並未被奪取,統轄的部眾人數仍居首位,大格格領地雖大。
但論起戶數也只能位居次席,烏雅齊格依然佐理國政,負責統軍出征,不過這樣一來,王室成員和各部落首領之間的內部矛盾,有了較大程度的緩和。
***遼東大戰結束之後,考慮到漠北草原上尚未歸附的遊牧部落還不成氣候,對自己的領地構不成威脅,趙鳳只是將宣遼軍主力撤回領地治所宣府城,留下前鋒部隊繼續駐紮在遼河、渾河地區,協同新任遼東總兵官史泰來所部官軍防範女真金國。
另外,她將班師回朝的宣府鐵騎部署在宣府和遼東之間、土河畔的遼西重鎮大定堡,作為機動部隊,以便迅速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儘快穩定局面。
這個地方就在朵顏部和漢部之間,哈娜和哥哥打算順便回到朵顏部看望一下父母,住幾天之後再返回到營地。
渡過土河便是可奇河套,近兩個月之前她和無月逃往關內的途中曾在此地停下打尖,當時她不知無月要投奔之人便是長公主,否則便會帶他就近躲到大定堡之中避難。
他也不會落入繡衣閣手中受盡非人的折磨了,現在回想起來哈娜仍懊惱不已!至此,宣遼軍的主要對手,已由遙遠漠北地區草原上的遊牧騎兵變成了益崛起的女真金國。
經過這一系列的大小戰役和軍事部署,遼東惡劣的軍事形勢總算重新穩定下來。趙鳳這才啟程返回鳳宮。
那兒還有她的心上人,哈娜也隨她同行,目的一樣,部隊行軍至擦汗河套地區打尖歇息時,金主提出一系列新國策的消息傳來,趙鳳不嘆息一聲,政治與軍事從來都是緊密相連,這樣的制度施行下來,金國各實力派人物會更加團結。
即便慕容格格與異母弟五王子之間有著尖銳矛盾,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和,女真金國,必將更加難以對付!
她打消了立即趕回鳳宮的念頭,帶著魂兒、靜兒和哈達的兩百衛軍過古北口不入家門,而是直奔京師,找父皇建言。
然而自張楷之過世以來,千禧帝一直致力於收回內閣大臣手中的權力,見到長女之後雖對她在遼東扳回敗局讚譽有加,賞賜足夠豐厚,宣府鐵騎和宣遼軍將帥也個個加官進爵。
可是待她提出將來由皇室成員與諸位內閣大臣共治國政的建議之後,父皇立刻變得語焉不詳,興趣缺缺,言辭間雖然委婉溫和。
但始終沒有明確的說法。至於太子那邊,就更不用說了,持堅決反對的意見。出得皇宮,趙鳳不仰天長嘆,千禧危矣,絕非一人之力能力挽狂瀾於不倒!
這也難怪,自漢景帝削藩引發七國之亂以來,中原歷朝歷代哪位帝王不是一直致力於皇權的無限集中,何獨父皇例外?
可這種一人之天下連家天下都比不上,其弊端顯而易見,試想有福自然可以同享,可從人出發,誰會與這樣一個獨掌天下的孤家寡人有難同當?心中掛念無月內傷沉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