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集解】:譙周曰:“以太王所居周地為其采邑,故謂周公。”【索隱】:周,地名,在岐山之陽,本太王所居,後以為周公之菜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風雍東北故周城是也。諡曰周文公,見國語。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索隱】:鄒誕本“孝”作“敬”也。篤仁,異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輔行。十一年,伐紂,至牧野,【正義】:衛州即牧野之地,東北去朝歌七十三里。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於天,及殷民。釋箕子之囚。封紂子武庚祿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續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正義】:括地誌雲:“兗州曲縣外城即魯公伯禽所築也。”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懼,太公、召公乃繆卜。【集解】:徐廣曰:“古書‘穆’字多作‘繆’。”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集解】:孔安國曰:“戚,近也。未可以死近先王也。”鄭玄曰:“二公就文王廟卜。戚,憂也。未可憂怖我先王也。”周公於是乃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集解】:孔安國曰:“璧以禮神,圭以為贄。”告於太王、王季、文王。【集解】:孔安國曰:“告謂祝辭。”史策祝曰:【集解】:孔安國曰:“史為策書祝也。”鄭玄曰:“策,周公所作,謂簡書也。祝者讀此簡書,以告三王。”
“惟爾元孫王發,勤勞阻疾。【集解】:徐廣曰:“阻,一作‘淹’。”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責於天,以旦代王發之身。【集解】:孔安國曰:“大子之責,謂疾不可救也。不可救於天,則當以旦代之。死生有命,不可請代,聖人敘臣子之心以垂世教。”【索隱】:尚書“負”為“丕”今此為“負”者,謂三王負於上天之責,故我當代之。鄭玄亦曰“丕”讀曰“負”旦巧能,多材多?,能事鬼神。【集解】:孔安國曰:“言可以代武王之意。”乃王發不如旦多材多?,不能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集解】:馬融曰:“武王受命於天帝之庭,布其道以佑助四方。”用能定汝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集解】:孔安國曰:“言武王用受命帝庭之故,能定先人子孫於天下,四方之民無不敬畏也。”無墜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歸。【集解】:孔安國曰:“言不救,則墜天寶命也;救之,則先王長有所依歸矣。”鄭玄曰:“降,下也。寶猶神也。有所依歸,為宗廟之主也。”【正義】:墜,直類反。今我其即命於元龜,【集解】:孔安國曰:“就受三王之命於元龜,卜知吉凶者也。”馬融曰:“元龜,大龜也。”爾之許我,我以其璧與圭歸,以俟爾命。【集解】:孔安國曰:“許謂疾瘳。待命,當以事神也。”馬融曰:“待汝命。武王當愈,我當死也。”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集解】:孔安國曰:“不許,不愈也。屏,藏。言不得事神。”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代武王發,於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發書視之,信吉。【集解】:孔安國曰:“佔兆書也。”周公喜,開籥,乃見書遇吉。【集解】:王肅曰:“籥,藏佔兆書管也。”周公入賀武王曰:“王其無害。旦新受命三王,維長終是圖。【集解】:孔安國曰:“我新受三王命,武王維長終是謀周之道。”茲道能念予一人。”【集解】:馬融曰:“一人,天子也。”鄭玄曰:“茲,此也。”周公藏其策金縢匱中,【集解】:孔安國曰:“藏之於匱,緘之以金,不人開也。”誡守者勿敢言。明,武王有瘳。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索隱】:強葆即“襁褓”古字少,假借用之。【正義】:強闊八寸,長八尺,用約小兒於背而負行。葆,小兒被也。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集解】:孔安國曰:“放言於國,以誣周公,以惑成王也。”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闢【正義】:音避。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後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收殷餘民,以封康叔於衛,封微子於宋,以奉殷祀。寧淮夷東土,二年而畢定。諸侯鹹服宗周。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異母同穎,【集解】:徐廣曰:“一作‘穗’。穎即穗也。”【索隱】:尚書曰“異畝”此“母”義並通。鄒誕本同。獻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餽周公於東土,作餽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集解】:徐廣曰:“嘉,一作‘魯’,今書序作‘旅’也。”【索隱】:徐廣雲一作“魯”
“魯”字誤也。今書序作“旅”史記嘉天子命,於文亦得,何須作“嘉旅”?作嘉禾。東土以集,周公歸報成王,乃為詩貽王,命之曰鴟鴞。【集解】:詩序曰:“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傳曰:“鴟鴞,鴂也。”王亦未敢訓周公。【集解】:徐廣曰:“訓,一作‘誚’。”【索隱】:按:尚書作“誚”誚,讓也。此作“訓”字誤耳,義無所通。徐氏合定其本,何須雲一作“誚”也!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豐,【集解】:馬融曰:“周,鎬京也。豐,文王廟所在。朝者,舉事上朝,將即土中易都,大事,故告文王、武王廟。”鄭玄曰:“步,行也,堂下謂之步。豐、鎬異邑,而言步者,告武王廟即行,出廟入廟,不以為遠,為父恭也。”【索隱】:豐,文王所作邑。後武王都鎬,於豐立文王廟。按:豐在鄠縣東,臨豐水,東去鎬二十五里也。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集解】:鄭玄曰:“相,視也。”其三月,周公往營成周雒邑,【集解】:公羊傳曰:“成周者何?東周也。”何休曰:“名為成周者,周道始成,王所都也。”卜居焉,曰吉,遂國之。
成王長,能聽政。於是周公乃還政於成王,成王臨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諸侯。【集解】:禮記曰:“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向而立。”鄭玄曰:“周公攝王位,以明堂之禮儀朝諸侯也。不於宗廟,避王也。天子,周公也。負之言倍也。斧依,為斧文屏風於戶牖之間,周公於前立也。”及七年後,還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集解】:徐廣曰:“歔歔,謹敬貌也。見三蒼,音窮窮。一本作‘夔夔’也。”初,成王少時,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於神曰:“王少未有識,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於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索隱】:經典無文,其事或別有所出。而譙周雲“秦既燔書,時人慾言金縢之事,失其本末,乃雲‘成王少時病,周公禱河代王死,藏祝策於府。成王用事,人讒周公,周公奔楚。成王發府見策,乃周公’”又與蒙恬傳同,事或然也。成王發府,見周公禱書,乃泣,反周公。
周公歸,恐成王壯,治有所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稱:“為人父母,為業至長久,子孫驕奢忘之,以亡其家,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嚴恭敬畏天命,自度【集解】:孔安國曰:“用法度也。”治民,震懼不敢荒寧,集解馬融曰:“知民之勞苦,不敢荒廢自安也。”故中宗饗國七十五年。其在高宗,【正義】:武丁也。久勞於外,為與小人,【集解】:孔安國曰:“父小乙使之久居人間,勞是稼穡,與小人出入同事也。”馬融曰:“武丁為太子時,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勞役於外,與小人從事,知小人艱難勞苦也。”鄭玄曰:“為父小乙將師役於外也。”作其即位,乃有亮闇,三年不言,【集解】:孔安國曰:“武丁起其即王位,則小乙死,乃有信嘿,三年不言,言孝行著也。”鄭玄曰:“楣謂之梁,闇謂廬也。”言乃讙,【集解】:鄭玄曰:“讙,喜悅也。言乃喜悅,則臣民望其言久矣。”不敢荒寧,密靖殷國,【集解】:馬融曰:“密,安也。”至於小大無怨,【集解】:孔安國曰:“小大之政,民無怨者,言無非也。”故高宗饗國五十五年。【集解】:尚書雲五十九年。其在祖甲,【集解】:孔安國、王肅曰:“祖甲,湯孫太甲也。”馬融、鄭玄曰:“祖甲,武丁子帝甲也。”【索隱】:孔安國以為湯孫太甲,馬融、鄭玄以為武丁子帝甲。按:紀年太甲唯得十二年,此雲祖甲享國三十三年,知祖甲是帝甲明矣。不義惟王,久為小人【集解】:孔安國曰:“為王不義,久為小人之行,伊尹放之桐宮。”馬融曰:“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賢,武丁立之,祖甲以王廢長立少不義,逃亡民間,故曰‘不義惟王,久為小人’也。武丁死,祖庚立。祖庚死,祖甲立。”於外,知小人之依,能保施小民,不侮鰥寡,【集解】:孔安國曰:“小人之所依,依仁政也。故能安順於眾民,不敢侮慢惸獨也。”故祖甲饗國三十三年。”【集解】:王肅曰:“先中宗後祖甲,先盛德後有過也。”多士稱曰:“自湯至於帝乙,無不率祀明德,帝無不配天者。【集解】:孔安國曰:“無敢失天道者,故無不配天也。”在今後嗣王紂,誕厥佚,不顧天及民之從也。【集解】:徐廣曰:“一作‘敬之’也。”駰案:馬融曰“紂大樂其逸,無所能顧念於天施顯道於民而敬之也”其民皆可誅。”
“文王中昃不暇食,饗國五十年。”作此以誡成王。
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作立政,【集解】:孔安國曰:“周公既致政成王,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政為戒也。”以便百姓。百姓說。
周公在豐,病,將沒,曰:“必葬我成周,【集解】:徐廣曰:“衛世家雲管叔襲成周,然則或說尚書者不以成周為洛陽乎?諸侯年表敘曰‘齊、晉、楚、秦,其在成周,微之甚也’。”以明吾不敢離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讓,葬周公於畢,【正義】:括地誌雲:“周公墓在雍州咸陽北十三里畢原上。”從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周公卒後,秋未穫,暴風雷,禾盡偃,大木盡拔。周國大恐。成王與大夫朝服以開金縢書,【索隱】:據尚書,武王崩後有此雷風之異。今此言周公卒後更有暴風之變,始開金縢之書,當不然也。蓋由史遷不見古文尚書,故說乖誤。王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集解】:徐廣曰:“一作‘簡’。”駰案:孔安國曰“所藏請命策書本也”二公及王乃問史百執事,【集解】:孔安國曰:“二公倡王啟之,故先見書也。史百執事皆從周公請命者。”鄭玄曰:“問者,問審然否也。”史百執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執書以泣,集解鄭玄曰:“泣者,傷周公忠孝如是而無知之者。”曰:“自今後其無繆卜乎!【集解】:孔安國曰:“本敬卜吉兇,今天意可知,故止。”昔周公勤勞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我國家禮亦宜之。”【集解】:王肅曰:“亦宜襃有德也。”【正義】:孔安國雲:“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東未還。成王改過自新,遣使者逆之,亦國家禮有德之宜也。”王、孔二說非也。按:言成王以開金縢之書,知天風雷以彰周公之德,故成王亦設郊天之禮以,我國家先祖配食之禮亦當宜之,故成王出郊,天乃雨反風也。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盡起。【集解】:孔安國曰:“郊,以玉幣謝天也。天即反風起禾,明郊之是也。”馬融曰:“反風,風還反也。”二公命國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集解】:徐廣曰:“築,拾也。”駰案:馬融曰“禾為木所偃者,起其木,拾其下禾,乃無所失亡也”歲則大孰。於是成王乃命魯得郊【集解】:禮記曰:“魯君祀帝於郊,配以後稷,天子之禮。”祭文王。【集解】:禮記曰:“諸侯不得祖天子。”鄭玄曰:“魯以周公之故,立文王之廟也。”魯有天子禮樂者,以襃周公之德也。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為魯公。【索隱】:周公元子就封於魯,次子留相王室,代為周公。其餘食小國者六人,凡、蔣、邢、茅、胙、祭也。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後聞伯禽報政遲,乃嘆曰:“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集解】:徐廣曰:“一本雲‘政不簡不行,不行不樂,不樂則不平易;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又一本雲‘夫民不簡不易;有近乎簡易,民必歸之’。”【索隱】:言為政簡易者,民必附近之。近謂親近也。
伯禽即位之後,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並興反。【集解】:孔安國曰:“淮浦之夷,徐州之戎,並起為寇。”於是伯禽率師伐之於肸,作肸誓,【集解】:徐廣曰:“肸,一作‘鮮’,一作‘獮’。”駰案:尚書作“粊”孔安國曰“魯東郊之地名也”【索隱】:尚書作“費誓”徐廣雲一作“鮮”一作“獮”按:尚書大傳見作“鮮誓”鮮誓即肸誓,古今字異,義亦變也。鮮,獮也。言於肸地誓眾,因行獮田之禮,以取鮮獸而祭,故字或作“鮮”或作“獮”孔安國雲“費,魯東郊地名”即魯卿季氏之費邑地也。曰:“陳爾甲冑,無敢不善。無敢傷牿。【正義】:古毒反。牿,牛馬牢也。令臣無傷其牢,恐牛馬逸。馬牛其風,臣妾逋逃,【集解】:鄭玄曰:“風,走逸。臣妾,廝役之屬也。”勿敢越逐,敬【集解】:徐廣曰:“一作‘振’。”復之。【集解】:孔安國曰:“勿敢棄越壘伍而求逐也。眾人有得佚馬牛,逃臣妾,皆敬還。”無敢寇攘,逾牆垣。【集解】:鄭玄曰:“寇,劫取也。因其失亡曰‘攘’。”魯人三郊三隧,【集解】:王肅曰:“邑外曰郊,郊外曰隧。不言四者,東郊留守,故言三也。”歭爾芻茭、糗糧、楨榦,【集解】:孔安國曰:“皆當儲歭汝糧,使足食;多積芻茭,供軍牛馬。”馬融曰:“楨、榦皆築具,楨在前,榦在兩旁。”【正義】:糗,去九反。楨音貞。無敢不逮。我甲戌築而徵徐戎,【集解】:孔安國曰:“甲戌當築攻敵壘距堙之屬。”無敢不及,有大刑。”【集解】:馬融曰:“大刑,死刑。”作此肸誓,遂平徐戎,定魯。
魯公伯禽卒,【集解】:徐廣曰:“皇甫謐雲伯禽以成王元年封,四十六年,康王十六年卒。”子考公酋立。【索隱】:系本作“就”鄒誕本作“遒”考公四年卒,立弟熙,【索隱】:一作“怡”考公弟。是謂煬公。煬公築茅闕門。【集解】:徐廣曰:“一作‘第’,又作‘夷’。世本曰‘煬公徙魯’,宋忠曰:‘今魯國’。”六年卒,子幽公宰立。【索隱】:系本名圉。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晞殺幽公而自立,是為魏公。【集解】:徐廣曰:“世本作‘微公’。”【索隱】:系本“晞”作“弗”音沸。
“魏”作“微”且古書多用魏字作微,則太史公意亦不殊也。魏公五十年卒,子厲公擢立。【索隱】:系本作“翟”音持角反。厲公三十七年卒,魯人立其弟具,是為獻公。獻公三十二年卒,【集解】:徐廣曰:“劉歆雲五十年。皇甫謐雲三十六年。”子真公濞立。【索隱】:真音慎,本亦多作“慎公”按:衛亦有真侯,可通也。濞,系本作“摯”或作“鼻”音匹位反。鄒誕本作“慎公暘”真公十四年,周厲王無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為武公。
武公九年,武公與長子括,少子戲,【正義】:許義反,又音許宜反,後同。西朝周宣王。宣王愛戲,立戲為魯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諫宣王曰:“廢長立少,不順;不順,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誅之:故出令不可不順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集解】:韋昭曰:“令不行則政不立。”行而不順,民將棄上。【集解】:韋昭曰:“使長事少,故民將棄上。”夫下事上,少事長,所以為順。今天子建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集解】:唐固曰:“言不教之順而教之逆。”若魯從之,諸侯效之,王命將有所壅;【集解】:韋昭曰:“言先王立長之命將壅不行也。”若弗從而誅之,是自誅王命也。【集解】:韋昭曰:“先王之命立長,今魯亦立長,若誅之,是自誅王命。”誅之亦失,不誅亦失,【集解】:韋昭曰:“誅之,誅王命;不誅,則王命廢。”王其圖之。”宣王弗聽,卒立戲為魯太子。夏,武公歸而卒,【集解】:徐廣曰:“劉歆雲立二年。”戲立,是為懿公。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正義】:御,我嫁反,下同。與魯人攻弒懿公,而立伯御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魯,殺其君伯御,而問魯公子能道順諸侯者,【集解】:徐廣曰:“順,一作‘訓’。”【正義】:道音導。順音訓。以為魯後。樊穆仲曰:【集解】:韋昭曰:“穆仲,仲山父之諡也。猶魯叔孫穆子謂之穆叔也。”
“魯懿公弟稱,【正義】:尺證反。肅恭明神,敬事耆老;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諮於固實;【集解】:徐廣曰:“固,一作‘故’。”韋昭曰:“故實,故事之是者。”不幹所問,不犯所。”宣王曰:“然,能訓治其民矣。”乃立稱於夷宮,【集解】:韋昭曰:“夷宮者,宣王祖父夷王之廟。古者爵命必於祖廟。”是為孝公。自是後,諸侯多畔王命。
孝公二十五年,諸侯畔周,犬戎殺幽王。秦始列為諸侯。
二十七年,孝公卒,子弗湟立,【集解】:徐廣曰:“表雲弗生也。”【索隱】:系本作“弗皇”年表作“弗生”是為惠公。
惠公三十年,晉人弒其君昭侯。四十五年,晉人又弒其君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卒,長庶子息【索隱】:隱公也。系本隱公名息姑。攝當國,行君事,是為隱公。初,惠公適夫人無子,【正義】:適音的。公賤妾聲子生子息。息長,為娶於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之。【索隱】:左傳宋武公生仲子,仲子手中有“為魯夫人”文,故歸魯,生桓公。今此雲惠公奪息婦而自。又經傳不言惠公無道,左傳文見分明,不知太史公何據而為此說。譙周亦深不信然。生子允。【集解】:徐廣曰:“一作‘軌’。”【索隱】:系本亦作“軌”也。登宋女為夫人,以允為太子。及惠公卒,為允少故,魯人共令息攝政,不言即位。
隱公五年,觀漁於棠。【集解】:賈逵曰:“棠,魯地。陳漁而觀之。”杜預曰:“高平方與縣北有武棠亭,魯侯觀漁臺也。”八年,與鄭易天子之太山之邑祊及許田,君子譏之。【集解】:穀梁傳曰:“祊者,鄭伯之所受命於天子而祭泰山之邑也。許田乃魯之朝宿之邑。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與。”十一年冬,公子揮諂謂隱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請為君殺子允,君以我為相。”【集解】:左傳曰:“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太宰也。”隱公曰:“有先君命。吾為允少,故攝代。今允長矣,吾方營菟裘之地而老焉,【集解】:服虔曰:“菟裘,魯邑也。營菟裘以作宮室,居之以終老也。”杜預曰:“菟裘在泰山樑父縣南。”以授子允政。”揮懼子允聞而反誅之,乃反譖隱公於子允曰:“隱公遂立,去子,子其圖之。請為子殺隱公。”子允許諾。十一月,隱公祭鍾巫,【集解】:賈逵曰:“鍾巫,祭名也。”齊於社圃,【集解】:杜預曰:“社圃,園名。”館於蒍氏。【集解】:服虔曰:“館,舍也。蒍氏,魯大夫。”揮使人殺隱公於蒍氏,而立子允為君,是為桓公。
桓公元年,鄭以璧易天子之許田。【集解】:麋信曰:“鄭以祊不足當許田,故復加璧。”二年,以宋之賂鼎入於太廟,君子譏之。【集解】:穀梁傳曰:“桓公內殺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非禮也。”公羊傳曰:“周公廟曰太廟。”三年,使揮婦於齊為夫人。六年,夫人生子,與桓公同,故名曰同。同長,為太子。
十六年,會於曹,伐鄭,入厲公。
十八年,公將有行,【集解】:杜預曰:“始議行事也。”遂與夫人如齊。申繻諫止,【集解】:賈逵曰:“申繻,魯大夫。”公不聽,遂如齊。齊襄公通桓公夫人。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齊侯。夏四月丙子,齊襄公饗公,【集解】:服虔曰:“為公設享宴之禮。”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魯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脅,公死於車。魯人告於齊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脩好禮。禮成而不反,無所歸咎,請得彭生除醜於諸侯。”齊人殺彭生以說魯。立太子同,是為莊公。莊公母夫人因留齊,不敢歸魯。
莊公五年冬,伐衛,內衛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