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的苦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們總是想,今天如此,明天也會如此,生活將照常進行下去。
然而,事實上遲早會有意外事件發生,打斷我們業已習慣的生活,總有一天我們的列車會突然翻出軌道。
“天有不測風雲”——不測風雲乃天之本“人有旦夕禍福”——旦夕禍福是無所不包的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任何人不可心存僥倖,把自己獨獨看做例外。
人生在世,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難,世上並無絕對的幸運兒。所以,不論誰想從苦難中獲得啟迪,該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機會和材料的。世態炎涼,好運不過爾爾。那種一好運就得意忘形的淺薄者,我很懷疑苦難能否使他們變得深刻一些。
一個人只要真正領略了平常苦難中的絕望,他就會明白,一切美化苦難的言辭是多麼浮誇,一切炫耀苦難的姿態是多麼做作。
不要對我說:苦難淨化心靈,悲劇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難磨鈍了多少的心靈,悲劇毀滅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臺上的繪聲繪,來掩蓋生活中的無聲無息!
漫主義在痛苦中發現了美,於是為了美而尋找痛苦,誇大痛苦,甚至偽造痛苦。然而,假的痛苦有千百種語言,真的痛苦卻沒有語言。
人們愛你,疼你,但是一旦你患了絕症,註定要死,人們也就漸漸習慣了,終於理智地等待著那個子的來臨。
然而,否則又能怎樣呢?望著四周依然歡快生活著的人們,我對自己說:人類個體之間痛苦的不相通也許正是人類總體仍然快樂的前提。那麼,一個人的災難對於親近和不親近的人們的生活幾乎不發生任何影響,這就對了。
幸運者對別人的不幸或者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僥倖:幸虧遭災的不是我!
不幸者對別人的幸運或者羨慕,或者冷淡,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委屈:為何遭災的偏是我!
不幸者需要同伴。當我們獨自受難時,我們會到不能忍受命運的不公正甚於不能忍受苦難的命運本身。相反,受難者人數的增加彷彿減輕了不公正的程度。我們對於個別人死於非命總是惋嘆良久,對於成批殺人的戰爭卻往往無動於衷。仔細分析起來,同病相憐的實質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為自己的安,亦即幸災樂禍。這當然是愚蠢的。不過,無可告的不幸者有權得到安,哪怕是愚蠢的安。
我相信人有素質的差異。苦難可以發生機,也可以扼殺生機;可以磨鍊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啟迪智慧,也可以矇蔽智慧;可以高揚人格,也可以貶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質如何。素質大致規定了一個人承受苦難的限度,在此限度內,苦難的錘鍊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則會把人擊碎。
這個限度對幸運同樣適用。素質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難,也能承受大幸運,素質差的人則可能兼毀於兩者。
佛的智慧把愛當作痛苦的源而加以棄絕,扼殺生命的意志。我的智慧把痛苦當做愛的必然結果而加以接受,化為生命的財富。
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於痛苦,我只願有一種智慧足以使我不毀於痛苦。
如同體的痛苦一樣,神的痛苦也是無法分擔的。別人的關愛至多隻能轉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甚至在一場共同承受的苦難中,每人也必須獨自承擔自己的那一份痛苦,這痛苦並不因為有一個難友而有所減輕。
一個人經歷過巨大災難的人就好像一座經歷過地震的城市,雖然在廢墟上可以建立新的房屋和生活,但內心有一些東西已經永遠地沉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