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都市的喧囂裡,從那屋跑到這屋,從椅子上跳到桌子上“錘子、剪子、布…”或者:一個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正被命名。他(她)的父母正從幾個名字之中為他(她)選定了一個。
都可能。都是可能的:一個老人在看報,看見一條消息,看見一個似乎悉的名字,報紙在手裡簇簇地抖,再看一遍,猜疑那是他少年時的朋友。
少女,在寢室裡化妝。第一次化妝,掌握不好膏的用量。尤其是腕上的一隻小巧的表在催促她,更讓她發慌。
少年在沙發上作夢。夢中第一次有了男人的體驗,在不起眼的那張沙發上沒想到作了那樣一場好夢。
都是可能的。
也可能沒人,並沒有人。一間空屋,偶爾講述老鼠的故事。
也可能門開了,主人重歸故里,在門前佇望,孤身一人或結伴還鄉。屋中的一切都沒有變,很陌生,但又悉。輕輕拈一下鏡面上的塵灰,自己的面容也是又
悉又陌生。
“這兒?”
“對,就這兒。”也可能是破裂,分道揚鑣。男人走了,或者女人走了。門關上。四壁和門窗之間,男人或者女人,獨自留在那兒。
什麼都可能,但只是一種。
女跳水者轉體兩週翻騰三週半,降落,降落,降落,屋頂呀陽光呀窗口呀那背景像一張卡片從上方被走。又換上一張:湛藍的水面撞開
花。又換上一張:女跳水者像一隻漁鷹扎向水底,身後攪起豐富的氣泡。女跳水者從池底浮升、浮升、浮升,這一回卡片從下面被
走。再換上一張:女跳水者爬上岸,向觀眾鞠躬,轉身走過一道玻璃門,走過一道道玻璃門,很多從未見過(而且從此以後再不會見到)的面孔轉向她、注視她,她穿過人群走進攝像機追拍不到的地方。很可能,她將就此永遠在我的世界裡消失。從理論上講,她存在於別處。從理論上講,還會有一些星球上有空氣,有氧和氫,有水,有生命。從理論上講,宇宙中應該有一些黑
。從理論上講,在我出生之前這個世界已經存在億萬年,在我死亡之後這個世界還要存在億萬年。從實際講,理論是邏輯體
不過是邏輯體
。
子總在過去,成為一張張作廢的卡片。失戀,是一團煙雨,心靈的一道陌生又
悉的佈景。
如果那山巒一樣的房屋也是一道巨大的佈景,那些窗口實際是一道佈景上的一塊塊油彩,情況又有什麼不同?是,或者不是,有什麼不同呢對邏輯體來說?那佈景上的油彩抑或那樓壁上的窗口,對凝望來說以及對猜想來說有什麼不同呢?對它們的猜想並不為過,並不見得比以往更愚蠢。
雨停了,走出房間,走到樓下,走出樓門。
樓群之中,月降臨。
樓很高,看不見月亮在哪兒,從高樓的影子判斷月亮的存在。又是邏輯。從一面面樓牆上那光輝的寧靜、均勻與遼闊判斷,從影子的角度之一致上判斷,月在東天。
因而舞臺設計者掌握一些技術(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在人的視覺上造成(模仿)同樣的效果,惟妙惟肖。舞臺設計者並不出面,導演、美工、燈光師和音響師(上帝,造物主)並不出面。邏輯出面。
人都藏在哪兒?從理論上講有千百萬人,正共度這雨後涼的月夜。樹叢中有蟲鳴,不只一處,此起彼落。偶爾的人語。間斷的頑童的笑鬧,笑聲朗朗…人都在哪兒?在哪兒,在幹什麼?嬰兒啼哭。遠處建築工地上的哨子。什麼地方一聲急剎車,司機必是嚇了一跳,有人嚷,嚷了好一會兒,漸漸安靜下來。時隱時現地有一把薩克斯吹著,有一條沙啞的嗓子唱著,唱著遠方或者唱著從前…為什麼不相信這是錄音師的作為呢?為什麼這一切肯定不是導演、美工、燈光師和音響師的作為呢?
因為沒有一排排椅子,沒有帷幕,不見舞臺。因為,伸出手就可以摸到路邊的丁香和月季的枝葉,手指上獲得涼涼的被稱為夜的東西所傳達的概念。邏輯出面:這不是戲劇,這是真實的
子。邏輯出面:不是夜
,那還是白天的雨。邏輯繼續出面:那封信或者那個電話,是真的。
是真的。因而是真的有千百萬人正共度這雨後涼的月夜。
但真的,是指什麼?
“真的”二字,說的是什麼?
一大片厚厚的烏雲湧來,遮住了月亮。有一種觀點,說“你到月亮的時候,月亮就不存在”這似乎不合邏輯。那是因為你看見過它,人類早已發現了月亮,因而當它隱藏進烏雲之時,邏輯告訴你它依然存在。它在烏雲後面一如剛才,一如它平素的明朗、安詳、盈虧反覆在離我們363000至406000公里的地方走著它從古到今的路。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發現它呢?如果人類從未發現它呢我們怎麼說?我們就會說它不存在。在人類發現冥王星之前,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不存在第九顆。現在如果有人說太陽系有十顆行星,你就會告訴他說“錯了先生,只有九顆,沒有第十顆,”現在,不存在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正如1930年以前不存在冥王星。那麼我們通常所說的“不存在”是指什麼?是指“未發現”而已。因而未發現的,即是不存在的(否則,便無“不存在”可言),這道理其實多麼簡單。複雜的問題是:那個藏進烏雲的月亮,真的是一如既往麼?(失戀中的你和熱戀著的你是同一個人麼?)不,記憶中的那個月亮與藏在烏雲中的那個月亮並不是同一個月亮,它已經變化,原來的那個已經死去,新生的這一個未被發現。更為複雜的問題是:什麼是發現?僅僅是看到?是聽說?是邏輯和猜想?那麼,什麼是幻景呢?
再伸手到高處,摸摸夜合歡的葉子吧,摸摸它的樹幹,摸摸它的枝杈。葉子合攏著,枝幹都是堅實的。那是真的。最能證明真實的是觸覺(現代人有能力製造亂真的假象,立體音響,立體電影,還有全息攝影等等。全息攝影是真正的幻景,你能夠穿過一堵牆,穿過一棵樹或一個人;比如說你能夠看到一張真真確確近在咫尺但你不能摸到它,如果你撲向它你就會穿過它像個傻瓜一樣撲倒在冰冷的地上如夢方醒。現代的科學技術能夠做到這一點。)無它法,唯一能夠證明那不是佈景不是幻景的,是觸覺。也許就是人們渴望接觸,渴望親吻、肌膚相依、撫摸、和渴望做愛的原因吧?渴望證明:那不是幻景,那是真的。
對面七層樓上的一個窗口,因而也能被證明是真的嗎?
那窗口通宵通宵地亮著燈,一直這樣,夜夜如此。夜裡,醒了,就看見它亮著。零點、零點四十三、一點一刻、一點五十四,醒來就看見它亮著。三點,月光已經轉移,那窗口還亮著。在幹嗎?夜夜如此,通宵達旦,不大像是做愛。
做愛,這個詞很好。那意思是:並非一定為了繁殖。
最能證明真實的是觸覺,是起伏和陷落的肌膚,是有彈有溫度甚至某一處有著疤痕的肌膚,是肌膚下滑動的骨尖兒,是呼
,一刻不停如暴風般吹拂的呼
,是茂密潑灑、柔軟或
拔的
髮,是熱熱的淚水是跟著睫
的眨動而滴落而破碎的淚珠,是身體全部地袒
、賜予、貼緊、顫抖…那才能表明另一個靈魂的確鑿,呼喚和訴說的確鑿,不是佈景不是幻景。不因為別的因為其它都可以模仿。
天光大亮忽然七點。那窗口和其它窗口一樣,在明媚的朝陽裡不聲
。燈光不知什麼時候熄滅的。
看來,昨夜裡有一個人死了。早晨,樓群中的小路上停著一輛蒙了黑紗的汽車。從一個樓門裡出來七八個人左臂都戴著黑紗,樓門前站著四五個人左臂都戴著黑紗,那汽車裡還坐著幾個人左臂也都戴了黑紗。就是說,有一個男人死了。有個小夥子左臂戴著黑紗,黑紗上綴了一個小紅布球。所以肯定,那樓裡的一個老年男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