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愛情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筆者注]:本文揭示的是人類最基本和隱秘的易活動,屬於嚴肅、科學的理論,其目的是促進婚姻、家庭和愛情和諧。建議看文章“囫圇棗”的讀者免讀,以免斷章取義,害人害己。
“家對一個女人來很重要,對一個男人來說也很重要,但要經營好這個家就需要兩人共同的努力,才能把小家建立好,建立好了小家才能把中國的大家給建立好,希望找到真愛的人,一個可心共度一生的人。”這是我看到的一則徵婚獨白。這則獨白寫的很好,很樸素,而且很講政治。符合江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反覆看,覺特別有意思,併產生了對愛情作用機理的思考。
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女在追求“真愛”?難道愛可以分真假麼,假愛叫愛麼?我覺許多人在談愛的時候,本不知道愛是什麼。在我看來,愛只有一種形式,那就是《聖經》上講的兩字“捨得”離開這兩個字,均不能稱愛。一個人愛不愛另一個人,只要以這一點考察他就知道,而且還可以考察他愛你的程度。同樣,反省一下自己,也就知道自己愛他的程度。
那麼,為什麼我們平裡要對方做這做那還以為自己是愛他的呢?為什麼夫雙方老覺自己愛對方多,而對方愛自己少呢?那是因為“”在起作用,是“要”的意思,是“佔有”的意思,是“要得到”的意思。而“情“則是最大的,稱之為情慾。你對一個人有情,其實是因為你內心裡很想佔有他,需要他來引發你體的快和神快而已。但是,萬物皆有此,這時候“平等互換原則”就起作用了,那就是你要用“愛“這個東西,來換回你的“情”也就是說,你要捨棄一些東西,來換回你要的東西。
由此說來,就如同好與壞、喜與悲、真與假、付出與收入等等反義詞一樣,我認為,恨充當愛的反義詞還不夠透徹。愛的死對頭應當是“”在關係上,就是情慾。這使得我想到,滅掉情慾就是大愛麼?比如林林總總的宗教修煉。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愛是因為而存在的。這麼一解釋,就很好懂為什麼中世紀宗教慾猖獗的時代,正是政治最黑暗的年代。而中國文革時期,男女之間只要在大街上牽牽手,就可能被定義為作風不正派,耍氓。甚至夫之間上街,也要距離幾十公分,更別談當街接吻了。文革時期,也正是中國民主革命以來,政治大倒退的時期。說到這裡,不得不提提中國哲學歷史上的幾位人物。
中國哲學歷史上出過非凡的人物,比如老子和孔子,中國哲學史上也出過最糟糕的三個人物,那就是程灝、程頤和朱熹。這三個人在宋代建立的理學,從宋理宗開始,被確定為官方哲學,元、明、清時期,在思想文化界更居於統治地位,從此,中國人就從一個充滿勇氣、有輝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自然人,進入到了一個以事天、地、君、親,可以脫離本、做一個完全不屬於自己的“講理的人”而這一哲學,當今官場雖然不提那三個人的名字了,但實踐照舊。
為什麼每一任統治者都樂於此道呢?先來看看程朱理學的基礎是什麼?是一個“理”字。理是什麼?也就是當今唯物主義哲學提到的真理。他們認為理是永存的、無所不包的,它先與萬物而存在,並且統轄萬物。由此他們進一步提出了“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慾”的口號。他們反對實踐和頓悟,認為人們只有通過博覽群書去求得真理。這裡有一個關鍵的節點是:什麼是真理?怎樣證明以及誰來證明真理先於萬物而存在?還是說有權即是真理?還有他們以此推理出來的“事天、地、君、親”就是天經地義的真理麼?另外,博覽群書若不加以懷疑和批判能得到真理麼?同時期的陸九淵批評“格物致知”是“支離”葉適認為不能說道生在天地之先、能生天地。而被後人捧為道家祖師的老子,也不敢說道在天地之先;他說,“道可道,非常道”;我想大概意思是說,這世界看起來有規律,但規律也受到眼界的約束而非一成不變的吧。現代科學,特別是量子力學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哲學上的兩大派別唯心和唯物主義是否可以得到統一呢?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寬;心即是理;這些唯心主義哲學理論是否科學呢,留給未來回答吧。
唯物主義哲學家告訴我們:唯物和唯心的區別是對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的不同回答;認為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的就叫唯物主義,認為先有意識後有物質的叫唯心主義。建國以後,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哲學,而唯物主義是提倡無神論的;但是,我們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天大的人間神話。為什麼?因為他們深知,只有消滅天堂裡的神明,自己才可以成為人間的神明。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基本上是荼毒人間的。人類歷史多有這樣的記載。為什麼?因為這個社會里存在了無法無天的人,他們天不怕、地不怕,那麼他們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
而我們現實中的哲學很怕談唯心,為什麼?因為唯心主義認為物質是由意識決定,也就是說,物質世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的意識的存在;要是意識不存在了,那我的這個世界還存在麼?從這個思想出發,很容易推導出我的重要。所謂宇宙便是我心,因為只有我的存在,我的世界才得以存在。從這些字眼上看,好象很自私,但是恰恰這種人人懂得珍視自己的念頭,推己及人,正如陸九淵所言,“一悟即至佛地”葉適說:“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妄爾。”回過頭來看看程朱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的口號影響了中國幾個世紀,中國倒退了幾個世紀。為什麼?因為人慾滅了,還有愛麼?因為愛與是互相對立而存在的。消滅了人慾,連帶著把愛也給消滅了,那還能叫存天理麼?所以說,這個口號是很反動的。把我們大家害慘了。可是這麼一個反動的口號,為什麼歷代統治者都樂此不已啊?原因很簡單,物化人民,讓人民為真理獻身,讓自己作為真理的化身或者真理的代言人。所以歷代統治者們往往是自己窮奢極,而對下屬和人民,則是講真理啊、講紀律啊、講情啊等等的來的。看看明史,這個理學最為興盛的年代裡,哲學、藝術、文學、科技記錄是一片空白、而特務、黨爭、殉葬(明朝歷代皇帝死掉,妃子多被殉葬)、文字獄、重刑、廷杖等新名詞層出不窮。史學家記載,明朝是對戶口和土地管理最苛刻的時期。
而我們後代子孫,卻把“滅天理”的罪責推到孔夫子的頭上,實在是冤枉了他老人家。翻開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孔子的語錄,有看到他追求社會的秩序和做人平等原則(“己之不,毋施於人”——你發現不了第二句話比這句更為簡潔和人道的表達了)的記錄,沒發現他滅的語錄。他老人家說“食也”將比喻做吃飯,想來比我們還開放。後來他老人家在編修《詩經》的時候,講了一句“鄭風最”就被官儒們認為是對情慾的貶義,實值得推敲。因為是“多雨”的意思,《鄭風》民歌多是情歌,如果將它解釋為“最有情”難道不也很貼切。大家最好到“鄭地”考察一下民俗,再做結論。不要單單看字眼,老祖宗留下的字眼,到現代發生歧義,多的是。
以上花了這麼大的篇幅,只講了一個大道理:消滅,就是消滅愛。是什麼?就是要。在男女關係中要什麼?就是要做發生關係,要讓慾得到滿足,神得到解放。
所以,愛情的對立統一關係完全可以這樣表述:愛因為情慾而存在,情慾反過來促進了愛,兩者不可分割,一方面的消失,會帶來另一方面的消失。講的更簡單一些,所謂愛情,就是“為自己的情慾去支付。”這樣一講,人家或許回提出這麼個問題,那為什麼他不愛她了,可是她還是那麼的想念他?回答很簡單,愛情還存在於她的靈魂中,她還需要他,並願意為她付出;而他卻不需要她了,不願意為她付出了。好比商業社會中的易過程,只有買賣雙方都有意向,易成功,皆大喜悅。買賣不成功,一方面還在努力促進買賣成,而另一方面可能因為有更好買家等等原因,已經不願意與原來的買家易了。當然了,這時,你可以選擇放棄,也可以選擇通過種種的謀略,促進易成功。這麼看來,有些人用了“經營愛情”四個字,也是對愛情很透徹得的領悟了。家要經營,愛情也要經營,反倒說出了愛情的實質。不應該認為,引進商業原則,就玷汙了愛情,應當認為,是聰明的發現。其實,比起所謂的政治原則,完美虛構,商業原則不知道要文明瞭多少倍。為什麼?就因為政治總是與暴力和欺騙聯繫在一起的;而商業原則,則是建立的“互換”基礎之上。現代所謂的政治文明,就是追求政治從暴力和欺騙中解脫出來,商業化的過程。讓政客們成為公共事務的(商業)管理者,而不是掠奪者,參加互換(納稅者納稅,他們提供公共服務)。有互換,才有取與舍。取捨過程,就是一種平等選擇的過程。而愛情,不就是一種取與舍的過程麼?而取捨過程,就是互換過程,互換過程也就是易過程。可以說,易是平等的基礎。沒有易,就不存在平等。只舍與,叫做愛;只索取,就叫。瘋狂的索取,就是變態。而易不成,發生沮喪或者貶低對方等等,就叫不明智。而欺騙,是破壞公平易的敵人。暴力則是破壞易的死敵,都可以歸納入齷齪之。以此可以推理,在愛情上,哪個國家的人民覺最沉重,哪個國家的主哲學肯定是出問題了。
那人們還要問,那些柏拉圖式的愛情怎麼解釋?
對呀,他們體上沒有媾,但是神有快啊。要知道體媾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神快,而神都已經有快了,那不結婚或者不進行體媾又有什麼可惋惜的呢!
在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傾訴:“你傷了我的情”——潛藏的意思是,你給我的太少了,而我付出太多;“你不愛我了?”——言下之意思是,你給我的太少了。
而男女在講這些話的時候,基本上都發乎於情。又是鼻涕有是眼淚的,可是,她們自己卻不知道,自己是在討價還價。
其實,這種討價還價並不值得反對,相反,值得大加稱讚。因為討價還價雖然不能做到最公平,但的確是促進易更為公平的手段和過程。還有什麼管理手段比“討價還價”更能促進公平?假如你有討價與還價的權利的話。呵呵~相反,我要反對那種假借愛情名義,止人們討價還價的思維或做法的。
因為止討價還價實質就是止易。
我曾與幾位玩友一起出去玩,其中有一位,聽說他泡妞很有手段,人長的瘦瘦的也不怎樣,但是被泡的妞好象都特忠心於他,泡妞出小費按說是公平易過程,可是,這小子竟然每次都不用花錢。探其究竟,他告訴了我們秘密,那就是給小姐們灌輸神文明,他對小姐們說,人與人之間是講情的,如果做愛要錢,那不是降低人格,把自己當女看待了。坐檯小姐為什麼做臺?賺錢養活自己啊。如果都象這位仁兄一樣都不給錢,只講神的東西,那不餓死?這位仁兄也算是官場裡的人物,但是,我由此看輕了他,下意識裡告戒自己不能將他當朋友。在我看來,有兩種人是不可以做朋友的:一是欺騙,這位仁兄就是屬於這類人;另一類是破壞易規則的人。我從前認識一個警察,沒錢泡妞,就經常以恐嚇的手段訛詐老闆和小姐。可憐,在這個國家裡,破壞易原則的事件比比皆是,或許他們也是耳濡目染的結果吧。種豆得豆,種下違背天理的哲學,收穫是不知道廉恥的民眾。
從對這個秘密的揭示中,是否很容易解釋,歷史以來,各朝各代,為什麼都極端蔑視商人。因為,商人帶來的商業的同時還帶來了易原則,會誘發人們對“公平”的想象力啊。無商不,但是商業的比起訛詐和欺騙來,你認為哪一原則更接近人道呢?除了民國,中國只有宋朝給予了商人以“齊民”資格,所謂齊民,就是將商人當人看了。改革以後,中國商人的地位看似大提高,慢慢騰騰憲法也做了些修改,但是那些所謂的私有制企業子真就好過麼?有多少商人在政治訛詐的夾縫裡苟活?沒人知道。商人只注重易,卻很少懂得去煽動仇恨。煽動仇恨多是政治家乾的活計。在這個很容易煽動起仇富焰火的社會里,商人要提高自己的地位,不好好想想,還真是不行了。中國在宋朝,本可以很有機會實現政治向商業化的轉型,可是,蒙古野蠻人的入侵打斷了這一歷史進程。從此中國一跌不振。
以上這一大段講的是提倡“愛情易”的理由。
愛情易這個詞,我說出來,有些人可能覺得很難受。其實,我不說,大家心裡都明白著。哪一樁婚姻不是愛情易的結果?從古至今,除了有掠奪權利之外。
至於愛情易結果如何,不是我今天要研究的重點。與所有的易相同。人們對一樁愛情易的結果的看法也不可能盡相同。這好比漢朝的瓷器,在收藏家裡,可能價值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連城;但是要在農民家中,就可能被當垃圾扔掉。大英帝國的皇妃戴安娜,全世界多數人讚美她,但是,在他的老公眼裡,她的確不如現任的寡婦值得珍惜。你譴責他麼?你有什麼道理。完成易,自己做主。自己做主的易,只要開心就好。你有什麼權利譴責他是豬?再說,每一樁的易,哪可能全都順意?你去買衣服也不可能每次都買到滿意的啊,何況婚姻——這一愛情(易)的結果。不過,與大多數隨機事件一樣,通過易,基本是可以達到平衡的。
本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婚姻是人類最愚蠢的行為。想起來還真有點意思。也許他察到了婚姻是愛情易的結果。與此異曲同工的還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之說。這反倒提醒了我們,應該怎樣在結婚以後繼續保持易活動——或許人類必須通過不斷的易,才能基本定位,給彼此比較滿意、並趨進最公正的結果。
再回過頭來看看開頭那一女子的這段話:“家對一個女人來很重要,但對一個男人來說也很重要,但要經營好這個家就需要兩人共同的努力,才把小家建立好,建立好了小家才能把中國的大家給建立好,希望早到真愛的人,一個可心共度一生的人。”你應該讚歎:她多麼樸直、明智、客觀啊。讓我們真心的祝福她,易成功吧!
現在,讓我們來重複一個概念,什麼叫愛情?
答:①愛情是“愛”與“情”並聯組成的專有名詞。
②愛就是舍與;情就是情慾、即自己對異的神和體需求。
③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
如果不把這個定義的三層意思搞清楚,我上述的理論就白讀了。而搞清楚了這三層關係,將有利於處理現實生活中,婚姻所帶來的困惑,變得更為輕鬆和理智一些。至少,我們要懂得愛情是易,而所有易,即意味著有“付出”的。那些假借愛情的名義,不付出的行為或破壞易原則的行為,都是不道德。
大凡易,總存在四種形式:一、願意花大價錢買下所好。屬大愛(大舍),同時也說明了你對它的情慾及高。二、認為物有所值。是中愛,捨棄和得到的相等。三、想要,但是捨不得掏錢,因為經過權衡以後,有更需要的東西值得你捨棄;則屬於小愛。四、本不肯捨棄,就是不愛。
套用在愛情活動中,不也是如此這般的麼?情慾最高的,便是愛的最深的。死亡的婚姻,多是沒有情慾的婚姻。
最後再談談人間“至愛”這個話題。
人間到底存在不存在至愛?也就是那種“只舍與,不想獲得”的易?自然是有的。在大多數父母身上是可以找到的。當然,在男女關係中也是可以找到的,不過卻是不值得提倡的。為什麼?因為它打亂了愛情的定義和易的平衡。況且這樣結果,往往會給父母的家庭以及社會造成災難後果。男女至愛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愛的出了禪了,其實應描述為“出了禪”更貼切些。慾望太強烈,又得不到,結果表現出大愛來,比如出家去,或者為他(她)殉情,所謂殉情,就是滅掉自己的情慾啊。還有一種是愛到了極點,其實是個人情慾高漲到了極點。比如金庸筆下的趙,在大家看來是個可愛的女人,但卻是個地地道道的不孝之女,是個大自私之人。為了張無忌,可以說她是間接害死了非常疼她的父親和兄弟的。再看看現代徵婚自白中的他或她,多要求未來與父母分開住,孝道之不存,可能做好老婆和好老公麼?在我看來,寧可不做這筆易的更為安全。為什麼,因為她或他,骨子裡私慾太重,而私慾太重的人通常是要夭壽折國的——這一判斷可以放到歷史中去檢驗。在現實社會中,那些追慕虛榮,罄盡父母血汗為小家庭生活謀劃的行為,應當被看做不孝、無能而且可恥的。這樣的人,即使能維持婚姻長久又有什麼意義?情慾高漲到極點的人,下場通常是不好的,歷史上許多亡國昏君便屬於此類。如果得不到對方的響應,通常選擇出家或者殉情。其實這一類人是不值得歌頌和惋惜的。為什麼?太自私啊。那個趙結果還不錯,算是特例了。第三種則是雙滅,《失樂園》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男女彼此愛到了極點,情慾無法再高上去了,彼此都怕跌下來,那怎麼辦?一起自殺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至愛,其實是一種危害社會的情。明智的社會和文化,應當引導人們脫離對“至愛”的美好幻想。這就是為什麼《西遊記》裡佛陀講了這麼一句好似不近人情的話:“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①因為佛陀知道:“大舍就是賤賣自己;賤賣自己容易造成社會的極大不公平。”想想我們的父輩為共產主義獻身,獻身到現在,好處都到了那些新權貴手中。你不能不讚嘆佛陀眼界的穿透力。
最後提出“新愛情觀(以下簡稱易)”的是九大重要思想:1。基本概念:愛就是付出,情就是出於自身的神和體上的需要;愛情就是支付給對方需要、滿足自己需要的易過程。
2。愛情易崇尚的原則是:平等易。穩定的易是物有做值;價值與價格相差太大的易是特例。不屬於穩定的易。
3。公理是:愛情易的質量呈隨機分佈的,金錢和美貌可以提高愛情易的價格,但無從提高易質量。
4。推理一:易就意味著付出,沒有付出的易就是欺騙,是不道德的。
5。推理二:易就意味著需要,沒有情慾需要的易屬於變態,不值提倡。
6。推論一:婚姻僅僅意味著你們成為固定客戶,並不意味著易停止,如果你停止易,會出現新易,且應當被認可為是合理的。
7。推論二:最完美的易是讓彼此成為老客戶,老客戶才配談心心相印。
8。推論三:兩個老頭子才配談長相守。
9。戒律:自己不想易又不讓易,屬於氓行為。欺騙和暴力是現代新愛情觀的掘墓人!
注①:《西遊記》第九十八回,原句是:佛祖笑道:“你且休囔,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叫後代兒孫沒錢使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編者按如果直接說“愛情=易”估計無論再作怎樣的修飾,都不會令人心地接受。但是,按照作者的說法“愛情的意思就是支付給對方所需要的、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易過程。”似乎就妥帖一些了。我總結不好這個太細節、太具體、太貼近生活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斟酌吧——因為我們都曾經歷或即將面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