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一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東家你怎麼了,一回來就忙著打水洗臉?”張緹跟我進西院,納悶地伸手探探我的額頭“沒發熱啊,怎麼告訴過你別碰涼水你不聽呢?”我煩躁地看他一眼。

天知道怎麼會莫名其妙給東宮出那個主意,我從沒想過要管那檔子閒事的啊。

張緹想了想,笑道:“好了好了,不管出了什麼事,張某先燒水給你暖暖,進去休息一下吧。以後要是痛得更厲害,可別怪張某沒提醒了。”我扯住他:“如果一個提議會使自己人得到好處。但害死無辜的人…”張緹回頭道:“怎麼又開始女兒心了?能得到益處就大膽去做,過了這村不一定有這店。那無辜之人與你何干?”他頓了頓,問:“…受害的不是張某吧?”我搖頭。

於是他繼續理直氣壯:“各人自安天命,要真是命數到了,那也不是東家你一人之力就能翻覆他人的!”我擺手:“歪理。算了,你去熱水。”並不是希望他能講什麼來寬,只是心裡認為劫人家使節的隊伍實在是缺德,搞不好北狄公主娶進來以後東宮會喜歡她呢?就像假太子妃,東宮聲聲地討厭太后討厭秦家,後來不也是跟她處得好好的麼?

可是我就看不慣他娶第二個啊!

假太子妃那是沒辦法,誰讓我這個本尊出走太久了呢,秦家總得找個女孩來補缺吧?

良娣什麼的,本就是讓東宮娶妾了!

口胡!我怎能容忍?一夫一最高!

不管對這個老公有沒有情。就是不,就是想從中作梗。反正東宮是我的,愛怎麼玩都是我的事,別人不準再來摻和。

這才是我到然地地方。

什麼時候開始把東宮當作自家的了?明明是衝動莽撞地小孩子一個嘛,還沒攬過來呢,就已經麻煩多多了。真要當作自己人來照顧。那不憂心死才怪!

捧起茶杯(特殊時期不宜喝茶,姐妹們別學她),我喃喃道:“何況我可是前後加起來四十歲的老人家…”江近海這句話刺中我的心,那是非常之痛啊。

唉,不想那麼多,先回頭來看自己這邊的麻煩事吧。

我目前懷疑的對象是王郊。動機或許有了,作案地可能也有,但是毒物他從哪裡得來呢?

滷水本是北方農家常見的東西,可他光一條巡務各縣,上門討滷水,或者直接買鹽滷,都是令人生疑的吧?

要不從這條線索上追查?

沿著他行進的路線,挨村挨戶打聽他有沒有買鹽滷或者滷水?

就算買了。他是用什麼盛放的呢?

我拿著茶杯往袖子裡,如果是放進袖袋裡,只怕很容易被看出形狀,惹人懷疑。

不管是杯子還是碗,沒見他帶到夏城來呀。他來的時候兩手空空,衣衫襤褸,從哪裡帶那些東西?而且他進孫家店地時候。若是帶著古怪的東西,沒道理孫二嫂無法察覺。

更重要的是,就算王郊先入孫家店是做準備…

李縣丞接待金老三,乃是張緹安排的,誰也不可能事先知道李縣丞會在路過的時候跟孫二嫂拌嘴,從而引得金老三決定在小店吃飯。

更沒有人能夠預測我當時會恰好在衙門口。為阻止雙方爭執。做東請客入席。

也就是說,我、李縣丞、王郊這三人的三碟有毒的佐料。是在三方完全獨立的行動下,機緣巧合放置在我們面前地。恰好三碟,或許真的只是恰好?

猜測王郊作案,莫非是錯誤的方向?

我越來越不明白了。

果然,假想能力雖重要,可只靠猜測揣摩來辦案,是行不通的。

張緹提著灌好的水袋進來,說:“怎麼,東家又遇到煩心事?”

“無頭緒啊。”我搖頭“原本以為終於有了進展,可仔細想想,又要全部推翻。煩呀!”呵,莫急莫急。”我接過鹿皮水袋,敷在肚子上,跟張緹講了自己的懷疑和矛盾之處。

他起身在房內踱了幾步,問:“懷疑御史的話,東家苦於找不出毒物來源。假設是定孫二嫂為案犯,一切都能刃而解,既然如此,東家為何堅持她不是兇手呢?”

“我並非堅持,只不過由她地表現,判斷她並非真“那依然是東家自己的看法,不覺得對王御史不公麼?”我撇嘴,開玩笑道:“為表公平,順便也懷疑一下張大哥好了。”說完,我把桌上的卷宗展開觀看,不理他了。

張緹沒趣地往門邊去,臨了回頭道:“這樣吧,張某替東家查一查。”

“查什麼?”

“到時候自然知道。”他神秘地笑笑,離開了。

涉案的人我問得差不多了,張緹總不會是從王郊擔任給事中(給事中,官職名,屬於言官)的時候查起吧?如今我可再也經不起一個京城來回的耽擱,就算他能查到人家在京城與孟章有來往,時間上也…

咦?

對喔,這裡還存在一個時間差。

王郊離開京城調來祝州任巡務御史,是去年末夏初,孟章逃離京城地時間不詳,但也在秋季之後了。他潛伏在夏城一段時,離開地時候是命案前一天。而王郊抵達夏城的時間是命案前幾,到命案那天早晨才第一次出衙門,這麼看來,兩人是沒有接觸地可能。

原來如此,我忽略了關鍵的問題----這麼一來,另一個疑問也刃而解了!

“阿青!”我衝出門(抱著鹿皮袋?),叫來阿青,讓他馬上去幾天前遇見孟章的鎮上,取回一樣重要的物證。

只要做了,就會留下蛛絲馬跡!

前腳剛遣走阿青,後腳派到縣境上設商卡的衙役回來了,院裡院外地找少年捕頭。

現在御史就住後院裡,怎能讓他們鑽來鑽去呢,我攔下,問:“什麼事?跟本縣說是一樣的。”其實有大事應該先報告我才對吧?算了,反正他們就是比較信任阿青,就像鄉紳有事必然先找張緹一樣。這樣的民心分屬,本來就在我的計劃內,不奇怪。只是稍微有點傷心而已。

衙役大哥悄聲道:“大人,不好了!銅山關的駐軍往東去了,只留千餘人馬在銅山關內!”誒?

守軍五千多,大半轉移,為什麼?東邊出了縣境就是…莫非!

“咱們縣的商卡還有多少人?”

“回大人的話,連小的一共四名!”我馬上下令:“返回商卡,把阻在那裡的糧車放過來!”

“可----大人!那是金老三的牛車隊!”衙役急了,跟我爭起來“不能放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