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40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10-03-2016:46:09二、王昭君出場郅支單于被斬,有人歡喜有人憂。比如,南匈奴王呼韓單于,情緒就特不穩定,他是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恐懼。高興的是,郅支單于死了,沒人再跟他搶單于稱呼了,甚至他可以摘去“南”字,直呼匈奴單于了。恐懼的是,漢朝既然都能斬郅支單于,如果自己哪天一不留神,得罪了漢朝,也可能會成為郅支單于第二。

是啊,花無百紅,月有陰晴圓缺,誰敢保證自己一輩子不跟漢朝翻臉呢。一想到這裡,呼韓單于就突估覺得問題太嚴重了。怎麼辦?突然,只見呼韓單于拍了一下腦袋叫道,有了。

接著,呼韓單于派人告訴漢朝皇帝劉奭,說他想漢朝了,想到長安晉見皇帝。

公元前三三年,天,正月。按照漢朝規矩,那是全國大小諸侯朝見皇帝的子。於是乎,呼韓單于以藩屬身份,前進拜見劉奭。見過劉奭後,呼韓單于懷著一顆忑忐不安的心,對劉奭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

這個要求就是——我呼韓單于想當漢朝的女婿,請皇帝滿足這個藏在心中的夙願。

自漢朝立國以來,從來都是漢朝主動提出要當匈奴的岳父,而且還屢屢被拒絕。偶爾有個主動提出和親的,也是心術不正,別有用心。但是,呼韓單于有區別於匈奴列祖列宗,這次他主動提出要當漢朝皇帝女婿,那是發自肺腑,真心實意的。

漢匈之間,上百年的真打狂毆,打成現在的局面就是,匈奴不得不死心塌地臣服漢朝。郅支單于彷彿以死的血例證明了,除了臣服,他那個呼韓單于沒有更好的出路和活法。

不過,在漢朝看來,匈奴王服了就好,如果是真心臣服,那就更加圓滿了。劉奭馬上滿足呼韓,派人從宮中物五位美女,賜於匈奴王。

曾記否,當年婁敬向劉邦提出和親政策時,曾經說過,為體現漢朝和親誠意,必須派公主嫁給單于。那時,劉邦唯有獨女魯元公主,且已嫁人,再加上呂雉大吵大鬧,沒有把貨真價實的公主嫁出去。最後,嫁出去的,不過是個冒牌貨。

後來,漢朝終於嫁出了一個貨真價實的公主。但是,這麼多年以來,漢朝嫁給匈奴的,即使不是真公主,也要級別極高的翁主。公主是皇帝生的,翁主是劉氏貴族生的。怎麼說,漢朝的和親政策,總之還是厚道的。

然而,此次劉奭賜於呼韓單于的,不是公主,也不是翁主,而是宮女。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宮女級別還特別低。

但是,呼韓單于見到五位宮女時,沒有半點低落情緒,而是高興得差點飛起來了。

因為,劉奭賜給他的五位宮女當中,竟然有一個是漢朝的大美女。更讓人豔羨的是,那美女後來還上了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排行榜,她的名字就叫——王昭君。

當王昭君出現在送別儀式中時,劉奭也看得傻了。然後,他後悔了。

中國四大美女,被文學作品吹捧得天花亂墜的,只有王昭君和楊玉環。前者生前贏得和親成功之名,後者得了亡國之音名,所以自古以來,王昭君名聲從來都是光溢彩,楊玉環則成了反面教材。當然,楊玉環多少也是點冤枉的。長得漂亮,不是她的錯。唐玄宗戀她,那是皇帝自個的事,怎麼亡國了就把罪名推到她身上呢?

關於王昭君,被誤嫁呼韓單于,據說是某個環節出差錯了。出錯的地方,許多文學作品一致認為,問題就出在畫師延壽身上。

期:2010-03-2021:13:24故事大約如下:王昭君進宮以後,自懷才不遇,甚是寂寞孤獨。這時候,畫師延壽來了。那時候皇帝忙,宮女多,爭寵吃醋的更多。因皇帝忙不過來,只好委託畫師到後宮,將宮女逐將畫下來,然後給皇帝過目。如果養眼的,就留下,不滿意的,只有委屈她們,冷落清秋對。

畫師畫相,主觀極強,所以很容易做手腳。據說畫師延壽很欣賞王昭君,也瞭解她渴望見到皇帝。於是乎,他主動對王昭君索賄道,如果您捨得點銀子,我就把你美相加工一翻,呈現皇帝。你覺得易怎麼樣?

王昭君,今湖北省秭歸縣人,出身民女,卻是一幅清高相。她面對那一幅厚臉皮的畫師,只吐出了一個字:不。然而,清高是要付出代價的。自討無趣的延壽,決定讓王昭君永無出頭之。於是乎,他在畫完相後,給王昭君的臉上點了一顆喪夫落淚痣。果然,那顆該死的痣,讓王昭君一直被後宮冷藏,直到呼韓單于的出現。

故事的結局是,劉奭無奈美人落他人懷,一怒之下,回宮就將畫師延壽砍了。

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傳了很多年,也忽悠了很多人。是的,傳說總是很動人,但是他不符合歷史真實。在歷史面前,我認為,很有必要還原真相。

關於王昭君,權威正史書《漢書》及《後漢書》記載甚少。而王昭君與延壽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源自《西京雜記》。那本書,向來被史家稱為漢朝筆記體小說集,至於作者是誰,史無定論。

在這裡,我試以《漢書》和《後漢書》記載,從而破譯王昭君和親真相。

第一個問題:後宮美女多如繁星,為何王昭君不幸被選中?

事實上,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後漢書··南匈奴傳》是這樣記載的:“時,呼韓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這話的大約意思就是,當時,呼韓單于來長安求婚,皇帝賜他五個宮女。而王昭君因為入宮多年,皇帝沒給機會面見,心中早積滿悲怨,於是一怒之下,主動請求出嫁匈奴。

換句話來說,王昭君之所以要出,是賭氣而行,與畫工延壽無關。然而,這裡就要涉及到第二個問題:王昭君主動出嫁匈奴,跟延壽的死有關嗎?

我認為,此兩者有很大關係。眾所周知,中國歷史,向來都有替皇權開脫,美化政治的病。這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從夏朝以來,昏君沉溺美誤國殃民,往往到了士大夫那裡,就成了紅顏誤國。基於這個替君開罪的光榮而悠久的傳統思維,我認為,後人將皇帝誤將美女王昭君,送給呼韓單于的罪過,推到延壽身上,事實上就是編輯一個延壽索賄的故事,替皇帝開脫。

不過,我認為延壽的確該死。因為他是畫工,專門負責替皇帝物美女的,現在讓王昭君變成漏網大魚,錯嫁外國人,至少他是犯了瀆職罪。這個罪,恰好讓後來寫筆記小說的人,找到了一個想象的空隙,入了索賄不行的故事。

第三個問題,王昭君出,漢匈之間五十年無戰事,替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可歌可泣,是這樣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兩句話說很難說清楚的。的確,王昭君出,漢匈無事數十年,這其中有一部分是王昭君的功勞。但是,她那份功勞,被文學作品無盡地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