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的確,先秦時期的儒家,子一點都不好過。憶當年,孔子奔波於諸侯之中。舉世悲絕,仍然心存夢想,發出聲音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從那以後,這話就成了儒者追求理想的座右銘。等到秦朝一崩,儒者們終於在歷史的夾縫中看到了一絲希望。於是儒家各路門派和英,打包上路,為追求儒家理想而奮鬥終身。這些人中出了名的人物有:叔孫通,賈誼,晁錯,等等。
然而,董仲舒看來,叔孫通不過是與時俱進的混飯者,賈誼和晁錯不過是儒道的行動救世者。他要做,就做當世一絕的思想者。
任何思想,都有源頭。董仲舒的思想源頭就是五經,五經宴席中,主菜就是《秋》。如果換用江湖的說法,《秋》就是董仲舒修練的秘笈。
翻開金庸小說看,我們都能發現:所謂的武功高手,都有一個老套的成功過程:要想成功,首先閉宮。搞學術和練武功也是一樣的道理,唯有忍受大孤獨和大寂寞,才能修成上乘功夫。現代國學大師南懷謹,他就曾為研究佛經,上山閉關修練。
兩千年前的董仲舒,他的閉關紀錄是三年。三年不窺園,任來夏又走,草長冬來風又卷。那麼,授業解惑的工作怎麼辦?董仲舒已經想好了一個好辦法,首先,他將大弟子等幾個學生召來佈道,然而讓他們再去替自己傳道。
此授業辦法,大大節約了董仲舒勞累的成本。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結果是,後來的學生連自己的師祖長什麼樣,全然不知。當然了,學生上門找老師嘮嗑的事還是有的。然而,如有學生前來探望,董仲舒會使人告訴他們:為師練功不易,不要輕易打攪。
三年轉一瞬,一眨眼就過去了。這時,董仲舒終於出山了。
當一個武功高手練成絕世武功時,或許他畢業只有一種覺:痛苦。正所謂,高處不勝寒。高手之痛苦,全是因為沒有敵手。就像金庸小說中的孤獨求敗,一生只求一對手,足矣。
認真研究以來,這也是不奇怪的事。叔本華就曾說過,當人生的**滿足了,人就容易變得無聊了。所以說,不要輕易當高手。當上高手,必須準備忍受無聊之苦。
回到前面,三年閉關,董仲舒終於練出了成果,寫了一部思想著作:《秋繁》。這一刻,沒有痛苦。夢想像興奮劑一樣,催發他滿懷豪情下山。
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屬於他的時代,即將來臨。
那次試考,董仲舒只對三策,就將皇帝搞定。為了更加清楚和了解他們之間過招的內容,我將他們對策的內容整理如下:第一策———劉徹:自然界的災異之變,緣在於哪裡?要我怎麼樣做,才能讓蒼天保佑?
董仲舒:陛下想知道答案嗎?很遺憾,我也不知道。不過,《秋》大約知道一二。請允許我引用《秋》裡的觀點來回答你的問題。《秋》認為,天人是可以互相應的。如果人間發生有悖於常理的事情,蒼天會以奇異之象發出警告。如果地上的人死不悔改,那蒼天就只好不客氣了。所以,你想得到蒼天保佑,最好的辦法就是,身為皇帝,先管好自己,再管好百官,百官管好百姓,百姓再管好自己的兒女。相信蒼天會看在眼裡的,它會讓你享受他的靈佑。
第二策———劉徹:聽說堯舜打理天下主張無為,整天逍遙自在,國家也沒什麼大事;周文王卻是一天忙到晚,連飯都顧不上吃,國家也管得不錯。那麼,相對這兩者,我到底該學哪個呢?
董仲舒:其實,無論是堯舜,或是周文王,他們的方法都是對的。至於你要效仿哪個,一切須從國情出發。我認為,按咱們國家目前的情況來看,那是非得用力有為才行了。要想有為,就得為國家做點實事。
要做實事,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首先,確立治國理念,應以德主刑輔、重德遠刑。這點前兩位先帝已經做得很好了,請再接再厲。其次,狠抓意識形態建設,確定國家大一統思想。通俗地說就是,獨尊儒術,罷黜百家。請注意,是罷黜,不是焚坑。再次,狠抓教育。舉目天下,什麼東西最貴?人才。人才從哪裡來?教育。所以,想興國家,先興教育。教育發展不起來,想謀發展,圖未來,那是胡扯。
第三策———劉徹:你前面講的什麼天人應論,似乎有點玄,請你再給朕解釋一遍。
董仲舒:其實一點都不玄妙。孔子述作《秋》時,特記載不少災異之變。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都是活在蒼天的眼皮底下,如果做事不好,那是要受它懲罰的。說得更白一點,我就是想強調君權神授的光榮傳統,結合《秋》強調的大一統思想,確立人倫關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綱。總之,三綱五常,仍是王道。道源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這些就是治國國家必須具有的理論基礎啊。
以上三策,猶如三頂天大柱,為漢朝四百年基來打下了堅強的基。從此,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就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無論哪朝哪代,就算四分五裂,最終還是要回到董仲舒這個古老的命題上。剔除天人應論的荒謬,董仲舒僅以秋大一統思想,對所有學術對手足可一劍封遺喉,當可不朽!
然而,漢朝甚至後世許多朝代,為了董仲舒這個不朽的思想,付出了巨大的國家成本。從此,百家爭鳴猶如百花凋零,化灰入土,光采不再。就算曆史大風飛揚,塵埃滿天,仍然捲不起秋諸子曾經自由的魂靈!
光榮的背後,是無盡的沉痛。這,或許是我們祖先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