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3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期:2008-8-1019:33:20三、蕭規曹隨初秋,七月五。蕭何薨。

此時,曹參正在齊國當丞相。當他聞聽蕭何薨,第一個反應就是對其舍人說道,趕快收拾行李,我要調回中央接班當相國了。

換成是別人說這話,肯定當即就有人罵他臭美。然而,曹參此話一出,無人置疑。果然不久,中央就派使者召回曹參,提他為漢朝新相國。

對於這一天,曹參等得太久了。項羽死後,蕭何死前,他和蕭何做的都是一樣的工作,那就是當管家。級別相同,都是相國;待遇相同,都是二千石。略為不同的是,一個在中央,當的是劉邦的管家;一個在地方,當的是齊國劉肥的管家。當然了,中央聽起來比地方丙個字還是有些重量的。

這就是曹參一直對蕭何耿耿於懷的地方。初,倆人相相叛秦起義;再,倆人各任其職,一個當文官,一個當武將;後,天下平定,劉邦卻將蕭何定義為功人,曹參為功狗。於是倆人高低,涇渭分明。

須不知,劉邦這一劃,猶如一條三八線,從此在曹參和蕭何的心裡都留下了陰影。於是,倆人的友誼從此破滅。各奉各的主,各幹各的活,奇怪的是他們互不鬥嘴幹架,亦不往來問候,大有一架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式。

其實多年來,倆人在心底的深處還是互相認可和尊重的。蕭何瞭解曹參,猶如曹參瞭解蕭何一樣。正因為如此,曹參調進中央之後,並沒有對蕭何的治國措施進行大刀闊斧修改,反而是全盤保留,原班不動。

難道曹參是因為偷懶而不想和蕭何過不去?錯矣。曹參這招就叫,黃老之學,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當然不是曹參一時心血來想出來的。要想探究他的這個治國理論,還得追溯至他任齊相期間。那時,劉肥正當年富力強,他從老爹那裡接過齊國這片全國最肥的土地後,整天就想出招幹出一翻事業來。於是,就把這個光榮的使命給了曹參。

治國就像蓋樓一樣,得先劃好藍圖,才能動工。於是,曹參就把齊國的知識英召集起來,開了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研討會。結果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鄧小平同志說,解放思想是個好東西啊。不解放思想,說不定我們還在窩裡鬥呢。可是兩千多年前的曹參卻說,解放思想未必就是真好啊。一討論解放思想,結果不但把大家搞糊塗了,連我這個掌舵的也失方向了。

那麼,有沒有一個既符合齊國國情,又能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治國理念呢?

要回答曹參這個偉大的問題,還得請教高人。恰好,當時膠西就住著一位號稱通黃老之術的老傢伙,不防請來問問。於是,曹參派人擔著厚禮前往貴地請高人。這個傳說中的高人就叫蓋公。蓋公一見到曹參,首先提出了一套前衛的治國理論:治理國家貴在清靜無為,讓百姓自行定安。

**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理論,不貴在動聽漂亮和省事,而在於實用。老實說,蓋公所言的黃老之術,還真的適合了當時齊國國情。不要說齊國,其推而廣之,在整個漢朝初期都是實用的。

所謂黃老,是指黃帝和老子。黃帝,是傳說中的人物。老子,則是先秦時期早於孔子出名的大哲家,倆人因陰陽及其他理論相似,於是被時人合稱黃老。

在先秦時代,不管是老子,還是孔子,他們都深深地認為,真正的高人不是寫書留世,而是述而不作。這正如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這也就是說,可以說出來的道,可以說出來的思想和理念,都將不是永恆的。

於是,他們為了追求思想境界的永恆,讓我們差點讀不到他們的經典著作了。幸好,孔子的弟子利用記憶,寫了與孔子的對話,名曰《論語》;老子剛是因為想出關,被守關人易,才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中國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頭,皆出於這兩本書。

在治國方面,儒道兩家提出了不同理論。孔子認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句話是針對當時混亂的秋時局提出來的。他的意思就是說,我知道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就是明明知道不可能辦成功,也要努力堅持到最後。於是,後人把孔子這等執著的理想追求,稱為積極入世。

老子則跟孔子唱反調道:無為,而無所不為。老他的本義是說,我什麼都不做,等於我什麼都做了。老子這話,如果不聯繫實踐,肯定讓人讀來不知所云。秋亂世,弱強食。當時,每個所謂有為的霸主,都想做一翻利天下的大事。但是,天下要想得到太平,唯有以戰止戰。結果是,戰爭長年累月,百姓離失家。不論是霸主,還是謀士,他們本想有為,卻換得天下不得安寧的局面。

於是,老子認為,如果大家都安守本分,迴歸自然,那麼天下不是無事了嗎?天下無事,這不等於我做了一件於天下有用的大事嗎?

其實,無論是儒家,或是道家,他們的思想都不容於秋時世。任何思想和理論,唯有合宜的政治時機和土壤,才能培育出正果。秋時世,人心不古,沒有一個君主相信孔子的仁政,亦沒有老子的清靜無為。在諸多先哲思想中,唯有幾家被諸侯們看好。那就是兵家,縱橫家及法家。最後,秦始皇靠著法家做為治國理念,完成了天下統一。

一代有一代治國理念。秦國靠法家思想發家,亦因法家而葬國。沒有人不意識到,秦始皇的嚴刑苛法對天下蒼生來說,那是一種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於是,陳勝的振臂呼聲,代表了天下的呼聲。他們受不了舊皇朝的壓迫,唯有推翻重建。好了,漢朝已經建立起來了,必須有新的治國理念支撐起來。

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於上層建築。作為上層建築之一的國家意識形態,適應漢初經濟條件的,不是什麼別的思想,而是道家。因為,天下打打殺殺這麼多年了,國家生產力嚴重衰退,首當任務就是振興經濟。然而對劉邦來說,儒家對祖先崇拜的法古思想是要不得的。道家倒是很適應他。道家所主張的不擾民,清靜無為的理念不但合他疲憊及偷懶的心,更是符合了漢初基本國情。

於是,一片求清靜無事的呼聲中,黃老之術應運而生,被廣泛認同。曹參就是在這麼一個合適的時機,做了一件合適的事,實施無為治國理念。

接著,曹參為了鞏固他的治國方針,向外公佈了一條提拔官員的規矩:不善言辭的木訥者,情厚重者,來者不拒;言辭犀利者,文字苛刻及追求聲名者,請通通滾蛋。

很快的,曹參這條提拔官員準則,立即引起了一片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