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0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就要看書網】:91KS.ONLINE

這些年來,叔孫通就像蹲在劉邦身邊的一隻老貓,只要劉邦有一絲心情變化,他都瞭解得一清兩楚。叔孫通早就看到劉邦對屬於長期醉酒之狀表示不滿,於是一天,他找準了一個機會上推銷耽擱他多年的儒儀事業。

叔孫通是這樣對劉邦說的:“我們這些儒生難與諸將進取殺敵,但是可與他們共守漢業,我願意前往魯國徵召諸生,成我那幫弟子一起共同給你搭起朝儀之式,不知皇上願不願意?”劉邦猶豫不決,問道:“請問你們這個朝儀麻煩不?”叔孫通:“一點都不麻煩!五帝都能異樂,三王亦不同禮,禮這玩藝,不是僵死的老古董,而是據時代人情世故定下一個法則,教導人們去遵守罷了。夏、商、周、秦四朝禮皆不同,都所有變化,所以我可能採上古周禮所長,雜秦儀,改裝成適合時代風貌的儀式。”劉邦微微點頭,但還是不放心地說道:“你可以試著去做,但是千萬要注意,制定朝儀時,避免麻煩,多照顧我的心情!”劉邦真是太可愛了,有其可愛之主,才造其可愛之臣。叔孫通拍著脯對劉邦承諾,如果皇上不放心,可以先驗貨再付帳,如不滿意,包退包換!

叔孫通出發了。此時,他躊躇滿志,充滿了昂揚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心。禮,禮,禮,多少年來,慘淡堅守,從未言過放棄。今天,彷彿千年等一回,戰爭唱罷,該輪到儒生登場粉飾太平了!

沒有幾,叔孫通回到老家魯國招兵買馬,招到了三十多個儒生。魯國什麼都缺,偏不缺豎儒,有兩個儒生拒絕了叔孫通的招請,他們的理由是:你這個叔孫通,事奉不知多少個君主了,從來都只聽說你拍馬,從不聽說你做正經事;你辦的禮樂又不合古法,你還是請別人去吧,別來玷汙我們的名聲!

叔孫通笑了。這兩個不長腦的東西,真是讀書都讀傻了,樹挪死,人挪活,思想一死,就算是孔子再生,也無力救之於腦殘之中。這個世界,一花一草,一木一物,甚至月星辰,無不在運轉變化。與時俱變,與時俱進,不僅是生命之道,更是人生進取之道,連這個基本的道理不懂,只會關起門來讀古典,還真只會把自己讀成了老古董了。

對於這兩個儒生,叔孫通用兩個字給他們貼上標籤:豎儒!叔孫通又告訴弟子們道,千萬不要學這兩個死腦筋的傢伙,一個不懂變通的人,走到哪裡都是死路一條!說完,叔孫通就帶著三十幾個人向西而返,回到了長安城。

叔孫通準備排練了,地點設在長安效外。為了增強效果,叔孫通不但全部動用了一百多個弟子,同時把劉邦身邊那些學文之人也全部借來訓練。一個月後,朝儀程序編排完畢,叔孫通進行彩排,劉邦同志親自前來觀看和實踐。結果是:效果很不錯,皇上很滿意,並且當場拍板,這樣的朝儀,完全可以實施!於是,劉邦下令:所有官員都要去參加叔孫通的朝儀培訓課,並且在十月歲首之前學會,不然,趕出長安城。

老實說,漢朝這幫大臣們,都不過是些剛剛洗腳上田的莊稼漢罷了,這些人整天大大咧咧慣了,開口閉嘴就是媽的和的之類的話,叫他們去學什麼禮儀,絕不亞於趕著一群旱鴨子上架,那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呢,皇帝大哥都下命令了,你不學也得學,除非你不想在長安城混了。

謝天謝地,大部分大臣終於趕在歲首之前學會了“趨”公元200年,十月,恰好長樂宮也建成,諸侯和群臣全部都要到長樂宮朝拜皇帝。叔孫通的時代終於來臨了,為了這一天,他足足等了十年,十年磨一禮,真不易啊。須不知,這套被劉邦肯付諸實踐的花樣禮儀於今人來說,仍然會看得眼花繚亂。

其表演過程如下:天亮之前,諸侯和群臣必須在長樂宮外列隊等候。天初放亮,謁者開始主持儀式,按王侯將相官階,引導他們依次進入殿門。此時,宮廷旗幟飄揚,衛軍陳列,只見騎兵和步兵,及各種各樣的兵器井井有條。這時,只見謁者一道一道地傳呼“趨”於是眾臣就小步快走進入指定位置。

位置當然不是亂站的,凡是功臣,列侯,及各級將軍都按次序排列在西邊,面向東;凡文職官員從丞相起依次排列在東邊,面向西。緊跟著,九個禮賓官,從上到下傳呼皇上駕到。於是,就只見劉三乘坐“龍輦”從宮房裡出來,這時百官全部舉起旗幟傳呼警備,然後此導著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級官員依次向劉三伏首施禮道賀!

整個過程,沒有人不覺得畏懼,沒有人不屏氣凝神,更沒有人敢擅自喧譁!這還不算完,彩的還在後面。禮畢,接著就是擺設酒宴大禮,諸侯及百官按照尊卑次序站起來向皇帝祝詞敬酒。斟酒九巡,謁者方才宣佈“罷酒”也就是結束了。

滿朝上下,這時才長長地嘆出一口氣,終於完畢了!可是這還不能走人,這時只見監察禮儀的御史大人走到眾人當中,一個一個地揪出不合禮規的官員,並且把他們帶離現場。他們這是去哪裡?除了打股和加強訓練外,還能有什麼好事?

這時,劉三高高地坐在寶座上,得意洋洋地對叔孫通說了一句:媽的,老子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真是啊!

劉邦說完,當場封叔孫通為祭祀部長(太常),賞賜黃金五百斤。然而,叔孫通謝過劉邦,又趁機說道:“我那一百多個弟子跟隨我好多年了,如果沒有他們都不能製成今天這般雄偉莊嚴的朝儀,請皇上授他們一官半職吧?!”劉邦哈哈大笑,好你個叔孫通,發跡也沒忘本。好,我就封他們通通封為郎官!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之間,叔孫通一百多個牢騷多年的弟子,果然全部升官。更讓人佩服的是,叔孫通並沒有私五百金,而是全部分給諸生。這下子,可把那三十多個從魯國招來的儒生們樂壞了,他們無不佩服長嘆:叔孫通果然當世識時務之聖人也!

如果說漢朝是一輛火車,那麼劉邦就是火車頭,禮儀就是軌道,而叔孫通就是鋪設軌道的高級工程師。自此之後,漢朝終於有了一套遵守的禮儀。其實,叔孫通制定的這套朝儀,大體上還是沿襲了秦朝故禮,上至皇帝號,下至官員名稱,宮殿名稱等等,都沒有做多大改動,所以後世又稱漢朝為,漢承秦制。

如此看,秦時明月漢時關,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時間地理空間的鉤連,更是映出一種不可割斷的文化臍帶!然而,叔孫通為了防止別人搶飯碗,於是把這套禮儀的規章制度,被裝訂成冊,藏到深宮之中,從此之後,除了儒者之外,平民百姓想自學成才,那可是招都沒有的。

三、劉邦pk冒頓十月,劉邦行過朝儀,決定親自北伐韓王信和匈奴。劉邦知道,韓王信之所以背叛,估計跟他搬家一事有關。韓王信之前還上書說什麼晉陽離匈奴太遠,不好設防,搞來搞去,遷都馬邑不過是跟匈奴更好勾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