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八十二章忙兩人來到朝歌上空,用了一個障眼法,然後趁機進了皇宮。紂王這一段時間出去,對外宣佈的是自己閉關靜思治理國家的大策略,所以沒有除了聞仲等寥寥幾個朝廷重臣以外,其他的人都不知道他出去了。楊戩又變成那個不起眼的中年道士青蓮居士,兩人變身玩以後,相視一笑,然後從房間裡面走出來。在外邊的守衛看到天子出關了,連忙向前行禮問好。紂王略微的點了一下頭,表示了一下,就和楊戩一起走出去了。他聽了楊戩的話,覺得自己應該開始培養自己的帝王心態了,再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意了。
兩人來到期勉,紂王向人下令召集眾位大臣進行朝會。不一會兒,聽到天子出關的各位大臣,連忙都從家裡面到皇宮。等到人來齊以後,紂王先說到:“寡人今
召集大家,有幾件事情要宣佈,首先就是封寡人身旁的這位青蓮居士道長為我大商國師!”
“歷朝向無國師一職,請問陛下,何為國師?”聞仲識趣地問了一句。聞仲雖然沒有見過這位什麼青蓮居士,但是也聽東征的將士們說過了這位青蓮居士的事蹟了。輕輕鬆鬆就能解決兩頭妖獸。聞仲自我覺即使自己也是很難辦到的。因而對楊戩也是很佩服的,最主要的就是這位青蓮居士居然可以隨意進出宮
,連**也進出自如。身為三朝元老的聞仲怎麼會不明白陛下對這位青蓮居士的青睞呢?所以就趁機湊趣了。
紂王給了這位太師一個滿意的眼神,答道:“國師者,寡人之師,亦是天下之師也。為國師者位在卿相之上,平不需理政,可不上朝,逍遙自得,富貴名利任意索求,只需在寡人疑惑之時指點一二即可。”紂王幹說完話,下面的大臣們就開始議論紛紛了。一個莫名的人驟然身處高位,他們當然要特別在意了。不過國師一職雖然地位高深,但是卻沒有什麼權力,不會影響他們的利益,再說了既然陛下已經開了金口,他們自然不會為了這種好聽卻沒有什麼利益的職位去爭辯了。再說現在天子聲望愈隆,一般的事情他們也不敢反駁天子的決議。倒是軍中的各位大臣確實積極擁護,他們許多人都是參加過東征的將領,親眼見識過楊戩的英姿,軍隊中一項尊重和崇拜強者,他們自然不會反對了。
紂王看到大家並沒有什麼反對,於是又宣佈了自己和楊戩商量的兩件計策。一、廣納各項人才,不論出身貴賤,有才則錄。
二、在宮中建造規模宏大的摘星樓,為天子靜思和休養所用。
第一條計策就是為了從貧賤中的努力中挑選人才,然後慢慢的提高努力的地位,畢竟這件事情不能一簇二局,一下子來一個解放奴隸運動。那樣的話,恐怕他自己就先要被人革命了。第二個計策是為了建造一個地方進行一些現代化建設,開發以一些高科技的武器。來緩慢而又有效的改變軍隊的情況。
這兩條新政令中,紂王本以為大臣們會對勞民傷財修建摘星樓有所異議,沒想到這一條反而得到了大家的贊同,認為理所應當,而第一條“惟才是用”則遭到了眾人的烈反對,包括他平常依為重用的趙啟、梅伯等“忠臣”倒是聞仲出身道門,對此不甚看重,而商容得了天子的眼
,也默不作聲。
紂王心中大奇,那些反對者綜合的意見就是,絕不能任用那些卑賤的貧民甚至是奴隸,只有宗室和貴族才是大商真正能依仗的棟樑。由於目前還沒有類似科舉制這樣的人才聘用試考,當官要麼憑著宗族的勢力,要麼憑著貴胄名人的推薦,許多社會下層的人才除個別運氣特別好能當上小官外,其餘基本都失在外,紂王在市井之中就見過不少這樣的人才。
面對著群臣的烈反對,紂王不由惱怒,心想沒想到還真的被楊戩說對了。這些宗族子弟,或墨守祖制,或只為自己家族的小團體利益考慮,何曾有過大局觀,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真正的人才會越來越少,總不能靠天子一個人的才能支撐起整個國家吧!這些人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連國家利益都不管不顧了,這還是那些所謂的忠臣呀!紂王一時之間
到有一些累,身心俱疲,自己也許有能力改變局面,可是這些忠臣卻為了利益,這麼強烈的阻止新政的實施。
楊戩看著紂王的表情,知道他有點氣餒,楊戩嘆了一口氣,心想:“他畢竟才來這個世界沒多久呀!面對這種局面當然會有所驚慌了!”不過楊戩現在的身份也不好在朝會上面說什麼。他只好用意念給紂王傳音:“用武丁時期的賢相傅說的事情反駁他們!”紂王眼前一亮,說道:“好了,都給寡人閉嘴!”紂王看了看那些義憤填膺的大臣,說出了楊戩的注意:“昔年武丁聖君即位之時,未得良佐,三年不言!後得賢相傅說,才得大治,復興盛世。寡人問你們,這賢相傅說,是何出身?”臣們紛紛低頭不語,趙啟膽大,上前奏道:“傅說賢相乃上蒼託與聖君夢中賢才,自是非比尋常。”商王武丁是一位懷遠大,有志勵
圖治的帝王。他即位以後,在貴族中找不到理想的得力助手,三年沒有發表政見,大政
由內大臣處理。直至發現良材傅說,但這傅說卻是奴隸出身,武丁知道貴賤等級分明,是商代難以超越的“雷池”要不拘一格選撥人才,必然會遭到王公權貴們的堅決反對。因此利用臣民信奉鬼神編個故事:上蒼託夢引見,一個可以輔政的聖人,就在王國之境中。為此才順利將做苦役的傅說提拔為官員,最後官居丞相,正是有了傅說的輔佐,才有了那著名的“武丁盛世”